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信访维稳公文 > 内容

当前学科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12 06:13:22     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1.新的课程标准把学校德育教育放在了首位,新的课程培养目标要求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德育渗透教育。
  2.《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学科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在学校教学中,通过各科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是最有效的,最经常的形式,这也是有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也是有学校的工作特点决定的,学校的大量的时间是多科课堂教学,在任何学科的教学内容中,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还是其他诸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的和隐性的,这要靠各学科教师的艺术挖掘,融会贯通渗透,取得良好的德育教育的效果。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德育教育是个学科交叉和知识融合性较强的学科,在阐述德育自身所特有的基本要领的基本思想内容的时候,几乎涉及到众多学科的相关内容,且需要诸多知识点的支撑。为什么有时候会出现德育工作干巴枯燥,苍白无力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德育工作的知识含量低,教师不善于运用各学科相关内容去丰富德育内涵,艺术性渗透,渗透的艺术性,增强德育的感染力。德育工作不是德育学科包打天下的领域,其他教学科目也包含丰富的德育因素,应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只有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保证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得以实施的基础上,德育教育才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因此,要充分运用教学中的德育艺术渗透技巧,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传道”于“授业”之中,达到春雨润物,情景交融,文道一体,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特色
  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努力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途径,方法,积极开发课堂教学所含德育的丰富资源和巨大潜力,强化德育在各学科教学中艺术性渗透,开展课堂教学的德育艺术渗透探索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虽然本课题开展研究较早,兄弟学校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在我们目前的学科教学中尚不能很好的挖掘和利用这些德育因素进行艺术性渗透,以致被白白地浪费掉,错过了进行德育教育的大好时机。其次,把德育教育的过程看成单纯的说教过程,是德育过程与品质的形成过程分离,各学科之间各行其是,没有协调配合,没有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再次,教师水平良莠不齐,以智育代德育,教育教学渗透不经常,不持久,不艺术,重智轻德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理论体系的建立与操作体系的建立脱节。因此,针对以上这些弊端,课题组觉得本课题的提出尤为重要。
  二、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的界定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定义:学科教学就是改变国务过于偏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目标强调了学科教学任务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提高学科能力,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人生价值观,从重知识结论到重过程体验,从中智力到重感情的转变,因此,新课程目标告诉我们说: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做人。
  任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将德育教育艺术地渗透到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加强德育渗透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自觉不自觉中接受德育教育,形成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世界观。也就是说,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就是教学生在学会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做人。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目标要求:传统的学科课程改革着眼于知识和能力的传授,较少顾及个体的情感因素。这个课程被称之为非人性的教育,它妨碍完整健全的人格的实现。新课程理论强调个体的情感发展与智力发展同等重要。新课程是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的课程,被称为“自我觉醒和自我发展的课程”。旨在唤起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探求,唤起学生对世界观的探求,它与德育教学的核心极其相似。德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术,而且要为学生人格的发展提供经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理想观,帮助学生逐步确立完善的人格,从他律走向自律。
  2.课堂教学是由各学科任课教师来进行的,没有各科教师积极的参与,或各科教师对此没有明确的责任感,开展课堂教学德育艺术性渗透就是一句空话。对此,课题组所在学校领导在花大力气抓教师的师德教育的同时,始终致力于提高全体教师对德育教育重要性和责任感的认识,强调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政治业务学习,不间断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全校努力造就人人重视的课堂教学德育艺术性渗透氛围。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艺术性渗透德育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并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知识与道德有着特殊关系。先有正确的世界观,然后才有正确的人生观,有了正确的人生观,才有真正的道德,而知识又是建立正确世界观的重要材料。没有德育因素的知识,就不是真知识,道德以一定的认识为基础,没有知识,就不可能对道德有深刻的认识,道德水平也受到限制。所以,道德绝对不能建立在愚昧无知的基础上。虽然知识不等于道德,但有道德一定要有知识,知识中又蕴含着深厚丰富的德育因素,在传授知识、全面提高的教学过程中才有可能做到智力和道德的同步发展。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艺术性渗透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
  任何把德育和教学质量对立起来的做法,都是行不通的。二者统一于新的质量观。一方面,教育质量问题首先是德育,离开德育的教学质量不是真正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学的过程中把知识和德育进行到水乳交融的境界,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因为德育渗透并非从外面把德育因素强加到知识中去,而是知识本身就蕴含着德育的养料,而且它是知识的精髓, 让受教育者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德育的营养。

《当前学科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当前学科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