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信访维稳公文 > 内容

市十四五规划工作报告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21-03-03 17:35:18     阅读:

  市十四五规划工作报告

  全力以赴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为开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标杆城市而拼搏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职场范文网和大家分享相关的市十四五规划工作报告范本资料,欢迎你的参阅。
 

  市十四五规划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的一年为“十三五”画上了圆满句号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昆山发展历史上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强化企业服务优存量、加大招商引资强增量、加快创新驱动促转型、落实安全责任稳基础、加强队伍建设燃激情”的工作思路,沉着应对大战大考带来的新挑战,积极适应复杂严峻的新形势,主动顺应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在把握机遇中笃定前行,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奋进,较好完成了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50亿元、比上年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8亿元、增长5.1%,规上工业总产值9000.8亿元、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750亿元、增长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0亿元、实现正增长,进出口总额850亿美元、增长2.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700元、增长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取得显著成果。

  (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重要阶段性成效。全市累计确诊本土病例19例,实现了患者“全治愈”、医院“零感染”。防疫抗疫科学有序。见事早、行动快、措施实,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创新开展“滤网清格”专项行动,核查重点人员超10万人次。坚决守好全省涉外疫情防控“东大门”,累计接驳转运上海口岸入境来苏人员超5万人。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特别是秋冬季疫情防控,启用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人民生产生活保持平稳有序。按照中央、省委和苏州市委要求,主动服务全国抗疫大局,派遣47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新疆,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荣获国家、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复工复产有力有序。越是危难时刻,越是与企业心手相连。在全国首创产业链协同复工树状图,率先开通复工专机专列专车,快速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复工。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15条、支持企业发展20条等组合政策。发放稳岗返还资金4.5亿元。建立领导分级挂钩联系企业机制,开展招商护商政府专员行动,用优质服务为企业营造“避风港”。

  (二)坚持稳中求进、主动作为,全力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实现了负重开局下的稳健发展。增长潜力充分释放。生产性投资大幅增加,完成工业投资225亿元、增长16.9%,成功引进三一创智云谷、丘钛智能视觉模组、恒力新材料产业园等一批行业龙头项目,迈胜质子医疗产业化基地、富士康5G毫米波连接器等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实际使用外资10.5亿美元、增长40%,创近年新高。培育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6家。李克强总理专门向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项目发来贺信。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中建七局二公司总部、和硕投资总部、时空电动、阿里影视基地等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落户。产业转型步伐加快。顶住内外部压力,持之以恒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51%和47%。新增规上民营工业企业166家。中科可控智能化生产线建成启用。新建5G基站1923座,新增省级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2家、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4家。实施列规增收专项行动,新增培育入库企业1158家。启动20个工业区及16个小微特色产业园改造升级。昆山留创园获批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花桥经济开发区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划定工业和生产性研发用地保障线18.28万亩。

  启动建设全省首批两宗“工改Ma”项目。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位居全省县级市第一。创新能力大幅增强。净增高新技术企业超500家,总量突破2000家。新获批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国家超级计算昆山中心通过验收,成为省内第二个、全国第八个国家超算中心。祖冲之自主可控产业技术攻关计划深入实施,成功转化产学研成果技术181项。认定“头雁人才”团队2个、个人1名。培育国家级双创领军人才7名、省级院士工作站2个、省双创人才及团队19个。高技能人才突破10万名。高水平承办第五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昆山开发区入选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好孩子集团获中国工业大奖。新增专利授权2.6万件,新增上市企业8家。内外贸易加速提质。获批建设全省唯一的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开票额、税收分别增长76.9%和66.3%。昆山开发区创新搭建对接东盟货物贸易跨境平台,外贸市场向多元化拓展。第三届进博会昆山交易分团达成意向交易额4.7亿美元、增长7.7%。推出“共享夜昆山”“昆山狂欢购”等促消费活动,发放“惠动鹿城”消费券5000万元。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夜周庄”入选省级夜间经济文旅消费集聚区。产业发展动力、潜力、活力的有效激发,不仅稳住了经济发展“基本盘”,而且为新一轮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三)坚持立足长远、系统谋划,全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区域融合再提速。编制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昆山行动方案,推进225项对接融入上海重点事项,发布锦淀周一体化发展规划成果,虹昆相、嘉昆太等合作机制不断深化。曙光路对接青浦复兴路建成通车。开通昆山—上海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主动参与长三角医保一体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提高至85%。开放发展再深入。国务院批复同意昆山试验区范围扩大至全市。部省际联席会议首次在昆举行,再获13项新政。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获批设立。苏银凯基消费金融公司获准筹建。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台商发展基金。高规格举办昆台融合发展30周年座谈会。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完成境外中方协议投资额1.3亿美元。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新春晚会、首届昆山侨商大会成功举行。重点改革再拓展。实施28条优化营商环境新政,推出“昆如意”营商服务品牌。推行重点项目全链代办服务模式,开创“7天发四证”审批新纪录。昆山开发区在全国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排名中上升1位,位居第二。媒体融合改革获评全国先进。实行市属国企总会计师委派制度。获批开展自然资源管理综合改革省级试点。张浦镇入选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国家试点。随着载体平台的不断完善、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资本、人才在昆山实现“双聚合”效应。

  (四)坚持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全力提升城乡功能品质,彰显了美丽昆山的独特魅力。空间布局日趋优化。新一轮镇村布局规划完成修编,高标准完成地铁沿线、朝阳路区域城市设计。轨交S1线、景王路大桥、白马泾路南延等工程按序时推进。长江中路精细化改善、同丰西路改造等工程全面完工。戏曲博物馆、昆山足球场启动建设。建成“昆小薇”项目98个、口袋公园24个。新增绿化面积405万平方米。巴城昆曲小镇、周庄水乡风情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城市管理不断改善。高分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周市镇市北村、淀山湖镇获评全国文明村镇。中华园北村获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完成美丽昆山建设项目400个。改造提升农贸市场67个。拆除违法建设507万平方米。完成房屋征迁109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46万平方米、惠及居民3911户。解危D级危房3.7万平方米。新增公共停车位6166个。新建、改建公交候车亭580座。“三定一督”生活垃圾分类小区实现全覆盖。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建成现代农业园区2万亩。完成“农田连片”及闲置地整治1.3万亩。中国农科院华东农业科技中心落户。实现生猪存栏10.7万头、出栏15.3万头,张浦姜杭基地多层现代化生猪养殖场建成启用。实施被撤并地区综合提升项目23项。完成农房翻建2418户。新增特色康居乡村35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4个。探索形成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昆山模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获国务院通报激励。污染防治精准发力。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整治河湖“两违”17万平方米,建成生态美丽河湖36条,国家、省级水功能区水质保持稳定达标。实施18个城镇生活污水厂提标改造工程。新建、改建污水管网45公里。完成大气污染防治工程316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高至83.6%。PM2.5年均浓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新增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企业409家。昆山高新区获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通过办好一件件实事、建好一座座建筑、管好一个个片区,切实提升了城市宜居宜业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

  (五)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力优化公共服务供给,顺应了广大群众的美好生活新期盼。民生保障更有温度。越是困难时期,越是高度关注民生。城镇新增就业3.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77%。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每月1045元。特困人员生活救助供养标准提高至每月1463元。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缴费补贴提高至每年2184元。创新设立解决因病致贫返贫保险基金。建成保障性住房5246套,落实政策性租赁住房1.1万套。在全省率先实现退役军人商业保险全覆盖。开启第四批援疆工作,对口支援、东西部扶贫协作地区脱贫摘帽成果进一步巩固。公共服务更富成效。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工作。建成各类学校12所,新增学位1.2万个。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高中教育质量居苏州前列。公共卫生中心竣工,西部、东部医疗中心进入内外装阶段。阳澄湖康养院开工建设。新增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17家。居家养老服务人数近6万人。“鹿路通”便民服务总入口、第一昆山APP上线启用。举办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马拉松赛等特色品牌活动。原创昆剧《描朱记》成功首演,中篇弹词《顾炎武》、音乐作品《看戏》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获奖。承办中超联赛、足协杯比赛31场,昆山足球俱乐部升入中甲联赛并获季军。安全底板更加牢固。以超常规力度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创新开展蓝盾护航、工业厂房出租管理等系列工作。安全生产巡查督导实现区镇、办事处全覆盖。完成“三级挂牌”重大事故隐患整改179处。精细材料产业园获省化工集中区认定。组织“红蓝军”对抗演练58场。扎实做好防汛防涝工作,未出现重大险情和灾情。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78%和74%,火灾起数下降69.7%。社会治理更显精细。成立新市民事务中心。建成智慧小区(楼宇)1043个。“红管先锋”特色项目覆盖小区55个。村(社区)全科社工实现全覆盖。注册志愿者人数达43万人。深入开展“无黑城市”创建,综治警务“双网融合”扩面提质,创新实施“全民心防”工程,违法犯罪警情下降8.6%,全力维护社会安定、百姓安宁、公共安全。

  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优化政府服务。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02件、政协提案176件。认真执行人大决议决定,创新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度。支持政协开展“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活动。完成重要文件合法性审查228件。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整治力度,着力为基层减负。严控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下降超10%。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覆盖财政资金58亿元,同比提高33%。与此同时,档案、科普、民族宗教、供销、妇女儿童、残疾人、社会科学、红十字、慈善、气象等工作都取得新的发展。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以扎实的工作,为大发展、快发展的“十三五”画上了圆满句号。回顾“十三五”,奋斗的历程充满艰辛、令人难忘;取得的成绩弥足珍贵、催人奋进。

  五年来,我们围绕“经济强”,突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综合竞争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跨过4000亿元、400亿元、1000亿元台阶,工业总产值历史性突破一万亿元大关。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87亿元。对外贸易总体保持稳定,外贸依存度下降11.9个百分点。实际使用外资达41.3亿美元。获批建设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提高至3.7%。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71件。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20家。

  五年来,我们围绕“百姓富”,突出共建共享、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80%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城乡收入差距缩小至1.93∶1。城镇新增就业达16.3万人。建成投用各类学校85所。新增学位6.8万个。普通高中录取率提高近10个百分点。昆山杜克大学实现本科招生。市一院、中医医院成功创建“三甲”医院。新增医疗床位超1000张、养老床位超1500张。人均公共文体设施面积达5.12平方米。人均期望寿命超84岁。

  五年来,我们围绕“环境美”,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城乡功能品质显著提升。在老旧小区改造、厕所革命、农贸市场建设等“关键小事”上切实回应了百姓呼声。朝阳路区域更新改造、机场路改扩建等项目有效解决了城市发展痛点、堵点。拆除违法建设超1600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3243万平方米。完成农房翻建1.3万户,“粉墙黛瓦”的江南水乡特色风貌成为现实“画卷”。全面剿灭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劣V类水质河道,空气质量保持全省前列。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五年来,我们围绕“社会文明程度高”,突出文明创建、机制创新,市域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市民文明素养、社会文明程度、城市文明水平稳步提高。连续三年举办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全国348个戏曲剧种和两种戏剧形态首次实现全部展演。法治昆山建设扎实推进,荣获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市、区)。圆满完成政府机构、区镇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网格化”基层治理格局逐步形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加强。治安防控能力持续提升,群众安全感提高至99%。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昆山发展谱写了新的篇章,在史册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事业的成功源自共同的奋斗,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有力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勠力同心、攻坚克难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昆山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辛勤工作在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同志们,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表示衷心感谢!向驻昆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消防指战员,表示衷心感谢!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昆山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感谢!成绩来之不易,问题不容忽视。

  我们也清醒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挑战。主要是:发展质效和产业层次还不够高,企业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现代服务业、文旅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城市功能品质、基础设施配套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社会治理、城市管理方面还需要持续发力;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等公共服务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能力仍需增强,专项整治成果有待巩固深化;政府部门改作风、转职能、优环境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也恳请各位代表、委员继续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二、“十四五”时期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昆山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标杆城市的关键五年。根据《中共昆山市委关于制定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市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认真组织编制了昆山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

  (一)“十四五”时期的指导思想

  今后五年,昆山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要求特别是赋予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使命新任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谋划新发展优势为主轴,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五争五最五突破”为导向,以“产业科创构筑新优势、现代城市支撑新跨越”为抓手,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高质量经济、推进高水平开放、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全力以赴打造充分展现“强富美高”新图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标杆城市。

  (二)“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定位

  市委、市政府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全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标杆城市,确立这样的定位,完全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完全符合中央、省委和苏州市委决策部署,完全符合昆山发展的实际和全市人民的期盼。标杆城市的具体内涵包括方方面面,最关键的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产业科创新高地,即围绕建设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依托“一廊一园一港”科创载体,加速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大力引育新技术、发展新经济、壮大新业态,建设科技创新之城;二是临沪对台桥头堡,即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一“家门口”的国家战略机遇,主动学习上海、对接上海、服务上海、融入上海,率先实现同城化,并巩固提升对台合作优势,深化两岸产业合作、金融创新、文化交流,建设开放融合之城;三是现代治理样板区,即围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更加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应急管理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和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和谐幸福之城;四是江南美丽宜居城,即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为目标,坚持科学规划、高效建设、精细管理,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展现江南水乡颜值,率先描绘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模样,建设人文魅力之城。

  (三)“十四五”时期的工作重点

  围绕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明确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具体要牢牢把握六个重点方面:一是突出结构优化。坚持制造业强市,强化创新核心地位,做好强链补链延链文章,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统筹推进减量发展、存量盘活工作,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形成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同发力的外贸结构。加强招商引资,培育更多民企集团、上市公司和行业领军企业,促进经济结构内外平衡。二是深化对台合作。依托昆山试验区部省际联席会议机制,全面提升昆台融合发展水平,努力成为两岸产业合作最紧密、社会文化交流最深入、落实“同等待遇”最全面的两岸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提升金融服务两岸产业合作能力和水平,引导台资企业深度融入大陆产业链供应链。三是巩固临沪优势。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全面对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自贸区新片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主动当好“配角”,承接上海功能外溢,推动跨区域协同发展,把国家战略的“最大机遇”转化为昆山发展的“最大动能”。四是集成深化改革。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切实抓好国资国企、民营经济、要素市场、商事制度、民生保障等领域改革举措的完善和落实,形成改革综合效应。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标杆城市相适应的县域治理新模式。五是提升宜居品质。立足现代化大城市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丰富城市内涵,打造智慧城市、便捷城市、韧性城市、开放城市,争做文明城市典范。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和美丽昆山建设,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全域生态品质。六是坚持民生优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实现人的现代化为核心,下大力气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全面构建精准聚焦、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民生保障体系。在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开展积极实践,注重基本公共服务“普惠性、同城化、多元化、均等化”,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三、2021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务

  2021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施“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我们党成立100周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根据中共昆山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的部署,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规上工业产值增长3%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5%左右,新增实际使用外资11亿美元左右,进出口总额保持稳定,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提高至3.9%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安全生产完成上级预控考核任务。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注重精准施策,着力推动经济行稳致远

  常态长效抓好疫情防控。始终紧绷思想防线,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动摇,加强重点人员防控、重点场所检查、重大活动防疫,构筑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坚持把防范境外输入风险作为重中之重,全力做好上海口岸入境来苏人员闭环接驳转运,完善进口冷链食品全链条监管体系,切实做好“人”“物”同防。启动实施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加快核酸检测基地建设,储备发热隔离病房560间以上,规范做好疫苗管理和使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确保高分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多措并举护航市场主体。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加强欧美日韩精准招商,力争引进百亿级项目1个、超亿美元外资项目16个、超10亿元内资项目5个。实施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培育计划,引育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行业竞争力的民营领军企业。深入开展招商护商服务,推广重点项目全链代办服务模式。积极创建国家级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更大力度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企业用工稳定。发挥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作用,解决企业融资需求超100亿元。支持企业开展股权、债权融资,新增上市企业6家以上。

  坚定不移加快转型提质。大力推动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启动智能制造专项推进工程,实施改造项目1000项,新增省星级上云企业100家、苏州市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试点项目30项。加快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建5G基站2000座。有序开展产业用地更新“双百”行动,推进2400亩土地连片收储任务,完成低效用地再利用8000亩、“三优三保”和“增减挂钩”拆旧复垦3000亩。推进列规增收专项行动,培育入库企业1200家以上。

  抢抓机遇激发内需潜力。完成工业投资250亿元,其中技改投资115亿元。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均增长10%以上。加快推进90个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确保在前三季度全部开工。重点发展金融服务、研发设计、总部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至53.5%。加快平台经济新业态发展,积极培育文化旅游、体育健康、数字娱乐等消费热点,推动周庄古镇、大渔湾等区域夜间经济发展,打造一批消费新地标。加强与龙头电商平台合作,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对接。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至5.6%。

  (二)坚持创新驱动,着力提升产业科创水平

  大力度培育创新集群。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能力,净增高新技术企业超400家,认定苏州“独角兽”培育企业6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企业研发投入增长10%以上。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大祖冲之自主可控产业技术攻关计划实施力度,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1200项。以“昆科贷”、天使投资基金等科技金融服务为支撑,优化科技招商模式,促进更多科技型企业集聚落地、加速成长。

  高起点建设创新载体。加强与大院大所交流合作,推动科研院所成建制引进。高效运营国家超级计算昆山中心,推进深时数字地球研究中心、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厦门大学昆山半导体中心等产业科创平台建设。更好发挥工研院科技创新核心平台作用,重点在院校合作、人才引育、成果转化等方面实现突破。推动鑫欣科创综合体及蒲公英、铱工场等科创产业园早出成效。提升众创空间孵化能力,新增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载体5家。加快建设昆山国际科创中心、中乌先进技术产业创新中心等开放创新载体。

  全方位营造创新生态。聚焦人才核心需求,实施引智伙伴计划,全面升级“政策、生产、生活”三项人才服务清单,布局建设人才公寓、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引育力度,新增顶尖人才(团队)10个以上、项目20个以上,市级以上“双创”人才200名。积极筹建昆山技师学院,新增高技能人才1万名。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新增技术经纪机构5家以上,培养技术经纪人200名。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60亿元。深化质量强市建设,主导、参与制修订标准35项,力争实现中国质量奖“零”的突破。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站建设,健全支撑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运行机制。

  (三)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增创领先发展优势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坚持学上海所长、创昆山之新,全面实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行动方案,开展规划、产业、民生、环保等领域全方位合作,高质量推进沪昆同城化建设。加强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对接,整体提升锦淀周一体化发展水平,精心打造示范区协调区、虹桥商务区配套合作区,建设昆山南部生态宜居滨湖城市副中心。做实旅游度假区,积极参与共建世界级湖区,全力建设“锦绣淀周、第一水乡”。依托昆山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平台载体,推动长三角地区高校在昆科研成果转移转化40项。融入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发展,强化苏锡常、苏淀沪城际铁路昆山段规划对接,启动陆家浜货运场站建设,开工建设沿沪大道对接青浦胜利路项目。推进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加快实现服务事项全网通办、异地可办。优化异地就医结算服务,促进优质医疗服务均衡化、便捷化发展。

  不断筑高对外开放平台。发挥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平台作用,进一步放大综保区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等政策效应,强化出口信用保险风险保障功能,助力企业保市场、保份额、保订单。支持对接东盟货物贸易跨境平台建设,新增进出口额20亿美元。认真做好第四届进博会参展组织工作。以昆山试验区扩区为契机,加快探索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全面落实《昆山试验区条例》,实施深化昆台交流合作28条新政。高效运营台商发展基金,全力推动台企转型升级,鼓励台青创新创业。逐项细化金融改革试验区25条措施。全力推动慧聚广场、两岸青年创业园等载体建设,持续打造昆台融合特色活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引导企业加大对外投资力度,加强境外合作园区建设。

  加快关键领域改革落地。出台优化营商环境3.0版改革措施。加强基层“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推动“一件事”“一网办”“移动办”提速增效。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实现全流程审批“6524”改革目标。推进开发区区域评估,对符合门槛的项目实行“零审批”直接落地。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动实施自然资源管理综合改革。全力争创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支持国有企业规范经营、做优做强。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完成粮食储备体制机制改革。

  (四)践行减量理念,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城市

  优化城镇空间格局。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稳步推进轨交S1线整体工程及玉山广场、珠江路、黑龙江路等站点建设,高标准推动沿线道路恢复和TOD综合开发。做好轨交K1线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外环快速化改造、柏庐路南延、祖冲之路南延、黄浦江路南段改扩建等工程项目。完成朝阳路中环内全线提升改造、古城路前进路下穿通道、景王路大桥、金浦大桥等工程建设。高品质建设文博中心、传媒大厦等重点项目,实现昆山足球场主体结构封顶,加快打造城市客厅。完成房屋征迁4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31.5万平方米。推动D级危房“动态清零”。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50台。新增海绵城市面积3平方公里。坚持见缝插绿、造景添彩,完成“昆小薇”项目49个、口袋公园40个,新增、改造绿化面积300万平方米。

  打造城市管理样板。全面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大力推进常态长效建设。优化中心城区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办事处基层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区域环境整治提升,推动“红管先锋”项目扩面提质。完善垃圾分类“三定一督”机制,健全“收运处”体系,厨余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提高至90%以上,人均生活垃圾减量率达5%。新改建标准化厕所41座。加快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完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拆除违法建设20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000个,加强公共设施、道路沿线停车规范管理,着力解决“停车难”问题。完成老旧公交场站改造8座。力争创成国家“公交都市”和省“公交优先示范市”。

  擦亮生态环境底色。狠抓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战役”。加快建设庙泾河—太仓塘、金鸡河等5条生态廊道。保持10个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深入推进城乡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333”行动。加强管网排查修复,新建、改建污水管网10公里,扩建2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生态美丽河湖70条。强化重点河道拓浚整治,提升城乡防洪防涝能力。巩固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成果。精准实施重污染天气工业企业减排措施,完成重点企业整治200家。稳步提升固危废处置能力。鼓励产业区块外现状企业“零增地”改造,推动企业安全环保设施提升。发展壮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激发乡村发展动力。积极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抓好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建设,新增高标准农田2.3万亩、养殖池塘5000亩。加快中国农科院华东农业科技中心建设。全力做好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确保生猪存栏10.6万头、出栏18.6万头。强化“昆味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成农房翻建2000户。天然气进村入户新增1000户。优化“红黑榜”考核机制运用,按照镇村布局规划,分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村容村貌等重点领域整治,加大力度推动被撤并地区环境提升、功能完善。创建特色康居乡村35个、特色康居示范区1个。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稳慎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五)突出优质均衡,着力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建设劳动者就业创业首选城市,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支持,新增就业岗位2.4万个。深化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试点,强化困难群众与低收入家庭精准帮扶。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稳步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苏州市级统筹,做好外地户籍、港澳台胞子女医保参保工作。完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落实政策性租赁住房3000套。丰富居家养老服务内容,提高助餐、助浴、助洁等服务品质。加快阳澄湖康养院建设,建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4家,新增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10家以上。依法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落实优抚优待政策,推进拥军优属工作。巩固提升对口支援、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南北挂钩共建成果。

  提升教育医疗水平。完善教育资源布局,新建、改扩建学校37所,新增学位1.6万个。加快推进周市高中、巴城高中建设。稳步提高普通高中和高考“双一流”高校录取率。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加快昆山杜克大学二期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商业、住宅项目配建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机制。确保公共卫生中心投入使用,力争市一院、中医医院新址启用。推动市妇幼保健院、康复医院创建三级专科医院。新增苏州市级及以上重点学(专)科2个。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超86%。

  促进文体旅融合发展。组织开展建党100周年主题艺术创作生产和群众文艺展演活动,推进“昆山之路”主题电视剧、报告文学创作。放大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品牌效应,优化昆山当代昆剧院管理机制,推进小剧场建设和精品剧目展演,推动昆曲与旅游、商贸、文创、教育等领域互动融合,打响“大美昆曲、大好昆山”文旅品牌。引入社会力量,激活旧厂房、老遗址、古村落等“沉睡资产”,加快正仪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亭林园传统文化集聚区建设。启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工程,提升“10分钟文体生活圈”服务品质。把昆山作为“大景区”来规划和建设,实施文化遗存保护修复、景观完善等工程,开展“老十景”和“新十景”评选,推出一批以乡村游、基地游、休养游、文化游为主的精品旅游线路,争创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积极承接中超联赛等顶级赛事,办好海峡两岸(昆山)马拉松赛、市第十二届运动会等品牌活动,推动职业足球、群众体育和城市文化融合共进。

  (六)树牢底线思维,着力夯实安全稳定根基

  全面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大力推进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加快区镇安委办实体化运作,推动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改革。健全蓝盾护航、工业厂房出租管理、事故“举一反三”等长效机制。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报告制度,严格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紧紧盯住“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完善贯穿产业全链条、时空全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管措施,真正把安全生产责任和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开展“红蓝军”对抗演练70场次。做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巡查督导。

  全域抓好隐患排查整治。落实“两个不放松”和“务必整出成效”总要求,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切实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抓好危化品安全生产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持续开展“四不两直”检查,加大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坚决防范和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推进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行动,推动精细材料产业园升级认定为省化工园区。积极推进消防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构筑消防安全“331”治理机制。深入开展道路交通秩序大整治大提升行动。加快消防战勤保障基地建设,切实提升综合应急救援能力。

  全力深化社会治理创新。持续推进“无黑城市”创建。加快推动新一代雪亮技防工程建设,深入实施“鲲鹏计划”、大数据“蓝海战略”,强化重点目标精准预警核查、重大突发风险快速反应处置。深化“全民心防”工程,提高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打造综治警务“双网融合”升级版,实施“平安微雕”工程,分类推行精细化基层治理模式。拓展数字门牌应用新场景,实现智慧小区(楼宇)建设管理全覆盖。建立健全全市域动态巡防实战体系。完成112个“校园哨兵”智慧安防项目建设。完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着力构建保障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大力开展集中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开启新征程、适应新形势、落实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昆山市人民政府将始终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严格履行行政职能,规范行使行政权力,持续加快职能转变,进一步提升政府的服务力、执行力、公信力。

  (一)强化责任担当,全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一切机遇要靠实干来把握,一切目标要靠实干来实现,一切难题要靠实干来破解。我们将大力弘扬真抓实干、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对已经落实的工作看效果,对正在落实的工作抓进度,对没有落实的工作找原因,进一步推动政府工作提速、提质、提效。突出问题导向,强化风险意识,持续排查解决群众、企业、基层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用新办法破解难题,用新举措突破困局,在解题破题中狠抓落实、推动发展。坚持以服务为己任、以服务得民心、以服务树形象,完善首问、首办负责制,确保为民服务事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以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群众期盼。注重激励与约束并重,落实好“三项机制”,推动形成干部放手干、基层放心干、上下同心干的生动局面。

  (二)强化依法行政,全力建设阳光型政府。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推动工作、解决问题,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促进执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启动“八五”普法工作。加快数字政府建设,丰富扩展城市大脑中心数据池,打通信息孤岛,共享信息资源,以“数据治理”推动政府治理创新。完善政企沟通协商制度,营造公平有序市场环境,特别是在政商交往中严守底线,有交集不搞交换、有交往不搞交易,共建共享“亲”上加“清”的政商关系。全力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做好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政协通报制度,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切实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全面提升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让政府决策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让行政行为始终闪耀法治的光辉。

  (三)强化廉洁自律,全力建设清廉型政府。廉洁是政府公信力的基石。我们将按照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要求,既干事、又干净,既勤政、又廉政,切实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人民政府形象。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驰而不息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将更多财力用在保民生、补短板、促发展上。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支出标准体系,强化财政监管和审计监督作用,加大重点领域常态化监管。稳妥推进政府债务化解。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定不移地把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持续引向深入,不断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各位代表!开局关系全局,起势决定胜势。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良好的开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让我们在苏州市委、市政府和昆山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借天时、扬地利、聚人和,同心同德、开拓创新,只争朝夕、埋头苦干,全力以赴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为开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标杆城市而拼搏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市十四五规划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市十四五规划工作报告.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