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组织人事公文 > 内容

探析交际之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20 06:06:54     阅读:


  [摘要]交际是语言的主要功能,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一环。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摸索和发展,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开始受到足够的重视,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本文主要就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具体运用和实际意义作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交际 交际性练习 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9-0141-02
  
  语言是基于人类社会的交际需要而产生的,几千年来,语言的主要功能归根到底还是交际。对外汉语教学从开创到现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我们深刻认识到,在教学上不能把语言仅仅作为知识来传授,而应作为技能来培养,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交际能力。
  
  一、交际能力·交际法·交际性练习
  
  1971年,美国语言学家海姆斯发表了“On CommunicativeCompetence”一文,反驳乔姆斯基主张的抽象的“语言能力”,第一次提出了“交际能力”的概念。海姆斯认为,如果把能力看作说话人和听话人所具有的运用语言的全部基本知识,则不能仅仅限于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大大弥补了语言能力的不足,它既包括语言能力,又包括语言运用。按照他的观点,交际能力由四个社会文化因素组成:语法的正确性、语言的可行性、语言的得体性及语言的可接受性。语言知识是基础,只有落实到交际的运用中才能被消化和内化,语言能力才能转化为运用能力。
  时隔一年后,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提交了《语法大纲、情景大纲和意念大纲》的重要报告,把自己的研究方法称之为意念法或功能法,即现在通称的交际法。交际法明确指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会一种语言不仅要掌握它的语言形式和使用规则,关键还在于具体运用,学会对情景和场合的分析。交际法在80年代以来十分盛行,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交际性练习”一词是随着交际法的产生而出现的,最早由朗曼在“The Communicative Teaching of English:Principles and an Exercise”(1981)一文中提出。交际性练习最初只是指交际法教材中具有交际性的练习,随着人们的逐步重视,它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还包括课堂内外学习者理解、处理和运用目的语进行交流的各项学习活动,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学习活动主要集中在表达意义上而不是操练语言形式上。
  从一系列关于交际的语言学词汇可以看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这对任何一门语言的教学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要落实到对外汉语教学中。
  
  二、对外汉语教学界对交际认识的发展
  
  在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初期,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外国留学生的汉语语言能力,教学活动围绕讲解汉语的知识和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而展开,课堂教学内容以基本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的学习为主。由于当时主要采用翻译法和听说法,只重视语言结构规则而忽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导致部分学生可以看懂、听懂汉语,却应付不了日常的汉语交际。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情况发生了巨大转变,1981年出版的《实用汉语课本》中,编者在“前言”明确指出:“这套教材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说明交际能力的培养开始由理论付诸实践。1986年吕必松先生在《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上发表了《试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一文,再一次表明“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还提出了“交际性原则”,认为教材的设计和教学的安排要有利于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进行语言交际,提高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20世纪g0年代至今,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更为深入,地位也更为重要。1990年8月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常敬宇先生提交了《试论汉语交际的得体性》一文,运用语用学理论来阐述话语在交际过程中的得体性原则;盛炎先生也提交了《语言交际能力与功能教学》一文,运用理论语言学、语用学以及篇章语言学的理论,对交际的运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1995年,吕必松先生出版了《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这部重要著作,明确指出一个人的语言交际能力属于言语范畴,由言语要素、语用规则、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以及有关的文化知识构成,对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和运用作了全面而系统的总结。
  
  三、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语言交际包括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具体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即听、说、读、写各个方面,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下面,我们就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四大环节中的具体运用,逐一分析。
  
  (一)总体设计方面
  根据吕必松先生的观点,人们学习第二语言的时间有限,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收获,因此在制订教学方案时,要考虑的中心问题是怎样利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在过去的结构法教学中,往往非常强调语法规则,总体设计上也偏重于词汇和语法部分,这让学生束手束脚,形成了先进行语法考虑再进行意思表达的惯性思维,不利于言语交际。交际法得到重视和贯彻后,指导思想上转变为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各种语言活动,对无关大局的语言失误可不予苛求,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材编写方面
  通过国内各大出版社在近十年内陆续推出的林林总总的对外汉语教材不难看出,重视交际性练习的系列教材正在成为主流,如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留学中国——中级汉语教程》和《中国之路——中级汉语教程》,受到普遍欢迎和好评。这类教材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教材的话题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语料在取舍时考虑到了语言表达的系统性与交际能力培养结合;二是通过各种以语言形式为中心的互动练习、语义理解活动及纠错活动,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所学语言;三是利用问答交流以及真实的交际任务,进行各种有功能意义的理解和表达活动,使学习者在交流过程中习得第二语言。
  
  (三)课堂教学方面
  近年来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逐步增强了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意识,在组织课堂教学时,通过精心控制和设计,切入即时即景的信息,进行教师和学生之间亲切、自然的交流,培养学生在实际的社会交际中的直觉反应。例如模拟一个下雪的场景,老师可以提出“在你们的国家冬天会下雪吗?”之类的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回答,“我们国家的冬天不下雪”,“我们国家的冬天比这里还冷”,“韩国南方不下雪,但是北方的雪很大”。这样教师可以通过贴近真实情景的交际活动,了解学生掌握汉语的语言水平、词汇构成、重点难点和前后对应的关系,有意地诱导学生做出相应的、自然的话语交际,促进课堂教学的真正交际化。
  
  (四)语言测试方面
  语言测试是衡量学习者对某一语言掌握的程度或所达到的水平,随着测试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交际测试法成为迄今为止较为科学完善的第二语言测试方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得以普遍采用。交际语言测试是对传统语言测试的继续丰富和发展,能够更好地保证测试过程的公平性和人性化,更好地明晰测试分数的可解释性,使考生更好地展示其语言能力水平。在测试中,安排考生根据实际需要分析、确定考试话题,使其明确交际的对象和目的,而考官可以通过书面或口头形式为不同的考生输入不同的信息以产生信息沟,从而给考生创造一个比较真实的交际情景,使他们最大程度地表现真实的口语能力,以达到交际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摸索和发展,交际己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无论在理论指导还是实践活动方面,都发挥着积极而有效的作用。如何认识交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何明确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最终目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贯彻和落实交际法等等,都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有十分积极的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2]刘 瑜.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5]赵金铭.跨越与会通——论对外汉语教材研究与开发,语文文字应用,2004(2).

《探析交际之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探析交际之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