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组织人事公文 > 内容

国外创新教育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启示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6 06:14:28     阅读:


  [摘 要]创新教育是带有全局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的方向,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结合国外创新教育方式与理念,研究如何提高教师素质,改革教育方法,转变教育模式,并重新定位教育功能。
  [关键词]创新教育 比较研究 问题学习法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11 — 0105 — 02
  一、国外创新教育发展现状
  21世纪是一个科技高新化、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的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究其根本是创新人才的质量与数量的竞争,科技兴国便说明哪个国家的创新人才高质高量,哪个国家便能够在科技发展中拔得头筹,主宰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相较于我国,西方国家的创新教育起步早、发展快。主要是由于西方国家比我国更早的进入工业化时期,其中的每一次科技革命和知识创新都是当时社会产生巨大变化和重大发展的根本原因,这使西方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以及经济学家极早的意识到科技创新、教育创新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创新教育所创造的科技成果和人才培养在占领世界经济主导地位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其中美国在世界许多领域都处于领先的地位,在教育方面也不例外,特别在创新教育方面。纵观美国教育发展历史,创新教育有多种思想基础,但最重要的思想渊源应归功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杜威是美国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他倡导的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从做中学”等思想为促进美国创新教育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对我国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也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国外众多教育界人士都主张把对学生的全面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造性思维进行重点训练。国外的高校教师大多采取PBL教学法-基于问题学习的方法进行授课,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相互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强调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多种方式相结合,给学生提供外部支持与引导,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积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使他们能够迅速融入团队工作,在考试中也并不过度重视学生是否写出标准答案,而是更多的关注学生是否具有创造性思维。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教育理念依然停留在重成绩、轻实践的阶段,国外高校的创新教育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给我国创新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诸多启发。
  二、我国应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1.教育改革,提倡创新人才观念
  美国著名的教育社会学家—马丁? 特罗教授,在1962年提出了“精英”、“大众”、“普及”的教育阶段论,提出了“大众高等教育”概念,1970年提出“普及高等教育”概念,1973年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三阶段论,至此产生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也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国家在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既要求高校扩大办学规模,更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满足学生选择更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作为一所现代大学,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作指导,就不可能有先进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人才培养质量将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办学水平的提高也将只是纸上谈兵。因此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创新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和前提,教育改革是必经之路。我们应该充分认识转变教育观念的必然性。首先,科技高新化、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人才赋予了新的要求;其次,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需要我们重新认识人才培养的质量;第三,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要求我们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教育思想指导办学,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和改革沿着符合教育规律的方向健康发展。
  2.更新和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知识。
  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教师是决定性因素。教师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绪的主因。老师的方法,是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的主因。教师的知识,是决定教学质量高低的主因。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的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路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认知和情感密不可分,教师本身的情感现状,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课堂上出现某种心理气氛,当一位有威信的、受到学生尊敬和喜爱的教师走进课堂时,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神饱满,反之,学生会心情低落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更新和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与专业知识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必经之路,首先应消除职业倦怠,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高,教学水平的进步,经验的不断累积,教师的紧迫感和提高自身学习的动机逐步下降,当教师满足现状,停步不前的时候,应迅速调整自己的心态,采取积极的工作态度,重新热情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然后应不断补充新知识,并进行科学研究,避免知识老化,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之外,还应担负起科学研究的重任,及时补充新知识,时刻关注学科新动态,了解时下发展形势,进行本学科的课题研究。最后应改变思维定势,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了一定的习惯,这种经验主义和思维定势是引起教育能力停滞的主观因素。教师应时刻提醒自己换个角度看问题,并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在课堂上以新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更新和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知识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只有满足这一前提,才能真正更好的发展我国的创新教育,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3.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有太多来自教师的刺激和控制,而对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的需要太少,甚至忽略了学生的个体,难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了教多少就学多少,怎么教就怎么学,不教不学的局面,在这种被动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思维被束缚,难以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或者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更不用说探究新的领域。在所接受的知识本身与现实脱节的情况下,学生难以提出创新性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这样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此外,填鸭式教育只把注意力限定在少数天才学生身上,忽视了对大多数学生进行创新教育。而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老师不仅要“教会”,让学生“学会”,更要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即为了不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教学中应强调教与学的统一,突出教学的双边性,使学生学习性质由传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发展性。教师的备课思路必须由从教材出发转化为从学生出发,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此,教师必须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甚至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的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状况。在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今天,学会学习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创造性思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以教师为主体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广泛搜集信息,把书本知识、社会知识和个体经验整合起来,形成自己的主观看法,在全班讨论或小组讨论时,围绕某一理论或实际问题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展开讨论,让学生自己来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这种讨论教学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有效的多元交流、多元互动,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讨论中,教师应给学生创造充分的表现时间、空间,使学生能畅所欲言。这样,就有可能突破思维习惯,有所创见,有助于多维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地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国外创新教育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启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国外创新教育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启示.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