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组织人事公文 > 内容

从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历史看其发展特点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20 06:10:45     阅读:


   [摘 要] 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与其所在的环境和历史背景都分不开,电化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同样如此。我国特定的环境,使电化教育成为中国特色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都有独特性。在其他学者对电化教育发展史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归纳出其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便人们对我国电化教育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 电化教育; 发展历史; 发展特点
  [中图分类号] G434[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欧阳明(1957—),男,云南昆明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学研究。E-mail:ouyangweijin@163.com。
  
  一、引 言
  20世纪初期,我国电化教育诞生。这是与当时国内外环境密切相关的事。虽受当时美国视听教育的影响,但是由于国内的特定环境,我国电化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又与美国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不同。了解其发展特点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建立。
  二、我国电化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
  我国电化教育的名称和学术内涵正式确立于1936年。[1]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为我国电化教育的诞生提供了条件。
  1. 电化教育产生的国际环境[2][3]
  19世纪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高潮期,也是西方近代理性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科学方法成为人们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在社会领域,人们利用科学方法解决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促使一些新学科的产生,出现了管理科学、教育科学等。
  第二次科技革命不仅推进了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提高了民众的文化素养,而且使科学技术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工业革命时期,一方面,资产阶级日益成为统治阶级,他们越来越注意对自身文化和科学水平的培养,各种文化团体相继建立,如英国的皇家艺术协会、伯明翰新月会和曼彻斯特文学哲学协会等。这些团体创办刊物,交流信息,培养人才,资助科研,为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另一方面,资本家们为了提高工厂的生产率急需大批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开始加强对工人的技术知识培训。社会系统对教育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更多的人开始重视教育的改革、改进。
  19世纪末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照相、幻灯、无声电影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夸美纽斯等人的直观教学思想的传播,教育领域的人们越来越重视感觉经验。教育工作者和科学家都试图把这些科技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其直观的形象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抽象和形式主义,由此引发了20世纪初“视觉教学(Visual Instruction)”运动的产生。
  2. 电化教育产生的国内环境
  1919年的五四运动,使新文化运动进入了高潮,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对封建传统教育进行严厉的抨击,一些教育家提倡科教救国的思想。中国的教育实践者对西方教育思想积极选择和吸收,开始了各种各样的教育实验,形成了形形色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运动。如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梁漱溟的乡村教育、蔡元培的社会教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等等。同时,北洋政府迫于形势,也进行了一些教育改革,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了中国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制度。[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一大批拥有科技管理知识,富于冒险创业精神的年轻企业家产生。他们与第一代绅商资本家相比,在知识结构、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方面有较大的区别, 他们更注重科技与人才。[5]当时,由于帝国主义各国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华的商品倾销,使中国市场受到的压力一度有所减轻,从而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6]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需要社会教育培养出大量知识型人才。
  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明了电影,1896年后,各国已有了新闻短片和风景短片。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上海是各帝国主义冒险家们乐园,随着商人的到来,1896年电影也传入上海。最早来华放映电影的是美商雍松,①从1986年到1989年,他先后在上海北福建路唐家弄的徐园、英租界大马路坭城桥下的奇园以及天华茶园等处,短期放映美、法等国的短片。当时人们把这种艺术形式叫做“影戏”或“活动影戏”,由于它放映是用电作光源的,故又称作“电光影戏”。[7]从此之后逐渐出现完整电影。从20世纪初开始,外国电影大量输入中国。由于商业利益的驱使,一些含有色情、暴力的影片也传入国内。为此,一些电影商和爱国人士提出拍摄我国自己的电影,以抵制国外电影的入侵和低俗文化的传播。
  三、电化教育的产生和发展[8][9][10]
  在这样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中,商业界开始拍摄国产电影。教育界为了提高民众素质,开始推动平民教育、乡村教育运动以唤起民众反抗侵略。面对当时的国内文盲比例高(高达80%)的现状,一些具有留学背景的教育学者受到西方视觉教学运动的影响,在国内提出用幻灯、电影、广播实施教学活动,主要是因为这些媒介的使用可以扩大教育的规模,并且能引起学习者的兴趣,给学习者更多的影响。(晏阳初讲话记录)[11]
  随着幻灯、电影、广播逐渐应用于教育及教育影片的增多,一些学者开始对电化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如范谦衷教授的《视觉教育》等。为促进电影教学的发展,1932年7月在南京成立了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1933年,中国教育电影协会成为国际教育电影协会会员,同时与国际间开始交流借鉴,极大地促进了电影教育的发展。直至1936年政府将“电影教育”和“播音教育”列为国策,建立“电化教育委员会”②并制定相应学习课程举办“教育部电化教育人员培训班”,“电化教育”名称正式在官方文件中对外使用。这标志着电化教育名称和学术内涵的确立。
  电化教育名称和学术内涵确立之后,电教工作者制作了大量教学电影和幻灯片进行大规模教学。同时,一些电教组织机构逐渐建立,还开始制定一些教育方案和教学内容培训电化教育工作者。另外,还创办期刊杂志开始对电化教育进行更深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派学者出国学习。这一时期由于社会动荡,电化教育发展缓慢,无论是电化教育工作者的培训还是研究大多是社会型的,除了个别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电化教育快速发展。这种发展是多方面的,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由社会走向学校,电化教育逐渐出现了社会和学校两条路的发展趋势。社会方向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广播电台举办的各种教学讲座、教育电视节目的出现等。各地建立广播电视大学和广播函授学校,开设各种教学讲座或课程。这一方向的发展主要以电教设备的应用为主。学校中的发展不仅在于各种电教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如利用录音、幻灯辅助教学,而且还包括电化教育相关课程的开设和电化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
  特别到改革开放之后,电化教育深受国家重视。大陆各省都建立省级电化教育馆,广播电视高等教育系统形成,中国教育电视台成立。用于教学内容传播的媒体从幻灯、录音、广播扩展到电视。此时,学校中除了电化教育辅助教学设施的建设和开设电化教育课程,许多学校还建立电化教育专业培养电化教育人才。这一时期各种研究电化教育的论文和期刊都迅速增加,广大学者开始加强对电化教育实践和理论各方面的研究。同时,国外教育技术的概念引入中国,引起学者的关注。一些学者提出将中国的电化教育改名为教育技术。1990年,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召开的“北方地区电化教育学科建设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首次提出建设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设想,展示了课程计划,引起了激烈的争论。1993年,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电化教育专业改为教育技术学专业。[12]至1993年教育技术学科已建立了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从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历史看其发展特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从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历史看其发展特点.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