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工商质监公文 > 内容

中国教育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8-30 06:13:44     阅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gzh/zgzh201117/zgzh20111719-1-l.jpg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优秀的、成功的学生个体发展,永远是教育的核心命题,也是教育成功的典型标志。去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教育改革就是要为人民更幸福提供更适合的教育服务。当今,教育改什么、如何改、教育事业如何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大事情。就这个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社科院兼职研究员、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刘永和先生。
  记者:您对当前教育的现状如何评价?
  刘永和:我国的基础教育属世界一流。这是因为我国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教育与培养基础扎实,成效明显。比如,在国外,一些中国留学生因为基础扎实而受到广泛好评,同时,世界上各种“奥赛”大奖获得者中国居多,还有2010年“OECD”举行的“PISA”测试中,我国上海名列第一,遥遥领先。
  我国的职业教育还处于低谷。尽管我国政府制定了许多振兴职业教育的政策,诸如免除学杂费等,但文化问题不解决,职业教育要走出“低谷”是很艰难的。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滑坡严重。中国高等教育受制于经济发展,政府投入不足,基础薄弱。再加上30年来不断扩招、扩大,致使教育资源和教育需求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加上监管与评价缺少科学体系和可以操作的方式方法,高等教育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因而,《教育规划纲要》也指出,高等教育提高质量是未来十年的重要任务。
  中国的教育文化也是世界的。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育管理、教育研究给我们的教育改革以很大启发。然而,我们似乎渐渐地“迷失”了自我!其实,中国几千年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都是世界教育的瑰宝:因材施教(本质是个性化教育),温故而知新(是记忆与理解的规律),学而时习之(与西方“遗忘曲线”一致),苦学文化(刻苦学习也是一种精神和品质),师道尊严(尊其师,也能信其道)……现在,是中国为世界教育做出贡献的时候了,西方教育的误区在中国教育中能够找到解决方案。
  记者:从国家教育制度层面上看,您认为有哪些方面需要大力改革?
  刘永和:第一,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应该说,南京市是素质教育的发源地,早在上世纪80年代,南京市就提出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我认为,一是素质教育要有明确的目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不能误读为“全面优异”,否则,我们的教育就会背负沉重负担而误入歧途。三是素质教育需要有实践性指导。南京市总结素质教育实践指导30条案例,编写了《用实践为素质教育求解》一书,受到了专家肯定和教师欢迎。四是素质教育需要百花齐放。素质教育绝不可能是一种模式,而是多种多样、各有侧重的模式。
  第二,让教育信息化真正促进教育发展。教育手段的发展的确很快,从“粉笔教育”到“多媒体教育”也就30余年时间。基于教育信息化,师生的眼界开阔了,教和学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教和学的质量没有太多提升,原因是教育信息技术的优势没有很好的利用,对教育信息技术的负面作用估计不足,应对乏力。网络的出现,一切处于虚拟状态,人与人的关系性被破坏了,特别是对于学校德育,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我们不能“神话”教育信息化,要看到它实际存在的不足;也不要“妖魔化”传统手段,也要看到“粉笔教育”的简单实用,充满师生的互动。
  第三,让课程改革成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课改的初衷就是为了实施素质教育,这一点似乎被淡忘了。同时,还需调整课改考评。评价一所学校,先看其素质教育做得如何,而不是看课改做得怎么样。此外,也需要改良“传统课程”。中国的传统课程历经了解放以后的七次改革,是基本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我认为,新课程和传统课程没有本质区别,没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与冲突,其实也只是一些改良而已。
  第四,让“先行先改”受到国家支持和保护。当前我国教育一是考试制度需要改革,今后十年,我们能不能逐步把以甄别为目的的考试改为以发展为目的的考试?二是学校教育管办分离。三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些都需要“先行先改”,都需要政策支持。
  记者:在文化趋向产业化的今天,高端学术教育(大学)如何更好地回归教育本位?
  刘永和: “文化趋向产业化”与“教育产业化”不一样,文化可走“产业化”道路,而且越走越宽广;教育“产业化”则需要谨慎!教育具有公益性特征,教育是由政府提供服务。教育是事业,不是产业,现阶段是国家经济还不足以支撑教育的阶段,适度“产业化”、部分“产业化”可帮助我们解决经费不足和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但这只是暂时的,“公益性”则是终极的。高端学术教育关系到科技文化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民族的振兴,应该回归到教育本位,由政府举办、政府管理,以保证其公益性和学术性。
  记者:目前大学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需要突破哪些阻力?
  刘永和:首先,需要突破内部阻力。大学自主招生需要公平、公正、公开这些原则上的保证,特别需要科学性、合理性、操作性等这些学术性和程序性的保证。其次,需要突破外部阻力。一是需要教育行政的政策支持,允许有条件的先行先试。二是需要学校和家长的理解,这需要广泛有效的宣传。三是自主招生对于学生需要有吸引力。
  记者:如何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
  刘永和:我不赞成“跨越式”发展,经济可以“跨越式”发展,而教育不可以“跨越式”发展,应该扎扎实实,“又好又快”地发展。
  记者:据有的学者反映:从目前社会上一些现象来看,中国人为不诚信付出了很高的成本,这恰是很严重的精神危机和文化危机,其根本就是中国教育的失败。您认同这个观点么?
  刘永和:诚信的道德体系几乎可用“崩溃”来形容,这是不争的事实。而诚信危机与中国教育有关,这也是事实。但是,教育的主体却有不同。我认为,学校教育负有责任,而社会教育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诚信危机,学校德育责无旁贷。主要原因有:一是应试教育的强力挤压和错误引导,在德智体美中,德育地位逐渐下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二是德育方式方法不能适应需要。陈旧的德育方法和手段已很难适应现代高难度的德育要求。德育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生活德育、践行德育、体验式德育等应成为学校德育的主流方式。三是教师为人师表不够,教师要时刻记住自己的职业使命:为人师表。古人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更重要的是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因为学生是社会的人,耳濡目染,深受影响。
  记者:在学校教育中,您认为现阶段需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哪些道德素质?
  刘永和:中国的学校德育内容很广泛,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法律法规、心理健康等等,都包含德育之中。现阶段我认为还有两点非常关键:一是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乐于助人、严于律己、见义勇为、尊老爱幼、礼义廉耻……由于市场经济的建设,竞争意识的加强,个性解放的蔓延,中华传统美德受到了巨大冲击,主流价值观遭遇空前的挑战。二是社会责任感教育。现阶段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意识逐渐淡薄,自私自利有所抬头,令人十分担忧。这两点体现为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即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冲突,所以,这方面的培育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中国教育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中国教育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