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经贸招商公文 > 内容

对“双证书”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9 06:11:47     阅读: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符合应用型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以职业标准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融通,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育与培训体系。几年来,沙洲职业工学院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在此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建立了“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对此进行了总结与思考。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双证书”制度;职业资格;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5-0007-0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高级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更讲究“适用”、“效率”和“效益”,要求应职人员职业能力强、上岗快。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就要完成上岗前的职业训练,具有独立从事某种职业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通过长期的研究与探索实践,我们选择了“双证书”制度作为高职经管类课程体系全面改革的切入点,对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构与整合。“双证书”制的实施,突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大大提高。几年来,我院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都在95%以上,毕业生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和好评。
  “双证书”制度的现实意义
  实行“双证书”制度,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契机,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的现实意义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有利于高职院校准确定位,办出高职教育特色
  高等职业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双重属性:一是高等教育属性,是以培养掌握较新的科学知识和较复杂的操作技能,甚至在某些领域可能站在前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高层次。二是职业教育属性,具有职业定向性和职业技术性,这就决定其必须与就业市场紧密结合,按照职业标准,培养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具有较高素质和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一个合格的高职毕业生,只有达到了一定的学历水平并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才能胜任某一岗位的需求。而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提高和职业技能的获得,并非单一的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所能完成的,必须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双证书”制度是实现二者有机结合的重要机制。
  实行“双证书”制度,有利于高职院校准确定位和办出特色。这既是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它使高职院校改变了单一学历教育的传统办学模式,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肩负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双重任务,为拓展办学空间、发挥高职院校的办学功能创造了条件,也对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二)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高职院校发展定位不准确,盲目向本科学历教育靠拢,照搬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办成本科教育的“压缩型”,教学活动以课堂教学为主,以书本知识传授为主,轻视生产实践,忽视职业能力培养,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实行“双证书”制度,要求把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体系,实现专业教学与职业技能标准的对接。职业技能标准作为评价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结构的标准和高职教育教学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尺度,具有重要的调节和改革功能,将有力地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快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使高职教育更加适应经济社会的需要,使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有利于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毕业生就业率和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是衡量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标志。实行“双证书”教育制度,能使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更加贴近职业岗位的需求,更加注重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技能培训和考核,能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达到职业岗位技术技能要求,毕业后持证走向社会,参加人才市场竞争,缩短就业上岗后的适应期。实践证明,实行“双证书”制度的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明显高于其他职业院校。
  实施“双证书”制度的措施
  实行“双证书”制度是对传统职业教育的挑战,它不仅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手段、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变革,而且需要配套提高教学条件,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因此,实行“双证书”制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次深刻改革。多年来,我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一)以思想为先导,实现教育和教学思想的大转变
  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的职业教育观和正确的人才观,坚持学历教育与岗位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并重、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并重、素质与能力并重、学校学业考核与社会技能鉴定并重。基于这种认识,我系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争创办学特色。一是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产学研结合教育不但推进了教育教学改革,重要的是培养锻炼了师资队伍。二是进行教学体系改革。建立相互渗透而又相互联系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双教体系”;组建和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双证”教育;建设校内实习和校外实训“双基地”。三是实行“六个一工程”。即每个专业要建立一个专业建设委员会;每个专业要与一个以上企业或行业建立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每个专业要探索一套人才培养模式;每个专业要组建一支相对稳定的外聘教师队伍;每名教师要熟练掌握一门技术;每门课程要编写一种融教、学、做于一体的教材或补充材料。
  通过实践与探索,教师摒弃了狭隘的以学历教育为主的观念,树立了“技能也是质量、技能型人才也是人才”的观念,并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明确培养目标,以能力为本位,构建“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方案
  “与行业职业资格证书接轨,借鉴国内外高等教育先进的方法和理念,将知识体系构建、职业能力培养与全面素质教育相结合,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技术和管理人才,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理论和实践教育体系”是我院经管类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
  人才培养方案是对人才培养活动的总体设计,是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实践化的形式,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中心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我们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二者内容相融合、目标相一致、教学过程相统一,重点做好以下三个环节的工作:
  以专业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是高职人才的基本特征。围绕高职的培养目标,我们从人才的社会需求调查和职业岗位(群)分析入手,分解出从事职业岗位(群)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然后按照专业课与实践环节、专业基础课、基础课的顺序,对专业教学进行全面系统地规划。
  加强课程整合与重组,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以职业标准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根据职业岗位需要和学生就业需要,对课程进行开发、重组,逐步实现课程的综合化、模块化。课程设置中注意“双证”衔接,课程内容做到涵盖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应知应会知识和技能,并通过课程模块的方式建立起“双证融通”的桥梁。

《对“双证书”制度的实践与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对“双证书”制度的实践与思考.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