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经贸招商公文 > 内容

透析七大看点,聚焦热点难点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9 06:14:03     阅读:


  《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日前公开征求意见。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已经形成的《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本,凝聚了全省上下万众一心优先发展教育的决心,回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新呼唤,反映了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新期待。
  
  鼓舞人心的教育发展目标
  
  江苏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制定了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亮出了教育现代化的旗帜。2005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在总结经验、分析形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到2010年,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核心指标要求是:学前三年幼儿教育入园率达到9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对全国而言,江苏的发展常常具有某种先导性。最近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确保2020年全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所列主要指标与江苏2005年提出的指标大体相当。全国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江苏怎么办?《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省。学前三年幼儿教育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5%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0%以上。与全国的目标相比,江苏的目标拿掉了“基本”二字,无形中增加了“不折不扣”的内涵。这一目标是鼓舞人心的。实规这一目标,就意味着江苏教育事业的主要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就意味着江苏人民享有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大体相当的受教育机会,就意味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和有力的智力支撑。
  
  具体实在的教育投入保障
  
  教育要发展,投入是关键,健全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是加快发展教育事业的必然选择。为了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地方财政存在收入上缴和转移支付的复杂情况,地方教育投入水平不适宜简单运用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来衡量。为了保证实现江苏教育发展目标,《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教育投入提出了“两个确保”:一是确保财政教育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生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二是确保全省财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高于中央核定的比例。为落实这“两个确保”,相应提出了可操作、可检查的五项制度:一是教育投入增长监督制度,各级政府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报告教育经费预算和决算情况;二是教育投入增长考核制度,对省辖市和县级政府落实教育经费增长情况定期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政绩考核、干部任用和省级财政分配教育专项资金的重要依据;三是教育投入增长的限期补足制度。教育经费增长未达法定要求的,要限期补足;四是教育投入的社会公告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五是土地出让经费按比例用于教育的制度,各地土地出让经费要有一定比例用于教育事业,新建住宅小区必须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园。认真落实这些政策措施,一般来说,可以保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如期实现规划目标。
  
  突出公益的教育改革取向
  
  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改革必须坚持公益性原则。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既使社会长期受益,又给受教育个人以明显的回报。教育的个人回报性使教育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向社会提供——有人愿意出钱办学,有人愿意出钱上学。虽然教育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向社会提供,但是,一旦以市场机制主导教育运行,使教育变成一个营利性领域,就会形成有利于富人而不利于穷人的局面,就会损害乃至危及社会公共利益。由公益性取代营利性,是现代教育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教育的根本区别;坚守教育改革的公益性,是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的基本要求。《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中强调:着力建设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在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时强调,形成有利于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统筹管理、分级负责、权责一致、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教育管理体制,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在规划办学体制改革时强调,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在规划学前教育发展时强调,强化学前教育公益性,将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切实提高政府保障水平,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新增幼儿园应以政府举办为主。坚守教育的公益性,必将提高江苏教育的公平品质,对促进社会公平、增进社会和谐发挥更大作用。
  
  人民满意的教育发展导向
  
  教育事业是人民群众的事业,国民教育制度是为了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享有教育机会而设立的。发展教育事业的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蕴藏在民众之中,衡量教育成就大小的最权威的评价标准也蕴藏在民众之中。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是判断教育发展和改革成效大小的最高标准。教育工作搞得好不好,最终要看人民满意不满意,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2020年江苏教育发展的主要指标中,列出两项反映人民群众满意度的指标,一是学生、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二是学校对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在规划教育体制改革时强调:完善教育行政决策制度,建立教育决策公示、听证制度,重大教育政策出台前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立省教育发展咨询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重大教育决策和重大建设项目实施中的作用。列入人民满意度的评价指标,可以及时了解和把握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和看法。并根据人民群众的要求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真正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满意度的评价指标凝聚着敢于直面问题、接受人民评判的执政理念,必将对新时期的教育发展与改革产生重大影响。
  
  多元选择的人才培养体制
  
  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具有根本性的制度是人才培养制度,即人才培养体制。这次改革与过去的改革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中心。将中国的人才培养体制放到世界教育的大背景下考量,最突出的弊端是自由发展的空间不够,自主选择的机会不多,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从而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必须深入贯彻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调节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的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和学习选择机会,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透析七大看点,聚焦热点难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透析七大看点,聚焦热点难点.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