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经贸招商公文 > 内容

平语近人之第三集集体学习心得体会10篇|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20-01-31 08:04:04     阅读:

平语近人第三集集体学习心得体会1篇

习近平总书记对治国理政的独到见解、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怀,体现在他对中国古诗词的娴熟运用上。诗言志,歌咏言。《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三集《国无德不兴》以立德为主题,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常用的“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典故,从崇德、明德、修德三个维度,通俗易懂地讲明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是对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习总书记常提到:“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德”具有强大力量,精神文明、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走向强大的根本支撑,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而后治国平天下,就是在强调修养、品德对于国家治理、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看到这里我思考更多的是我所从事的基础教育工作,正是学生思想道德、精神品质、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启蒙阶段,必须是我们学校教育的根本所在。

以德立校

首先学校领导干部要加强政德修养,自觉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将“德”之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带领广大教师不断释放以道德为载体的精神力量。其次学校发展的重要目标就是注重德行兼修,倡导明德、崇礼,切实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德育工作深入人心。

以德执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知识或可言传,德行需得身教。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学校建立严格的考核管理,健全的制度规范,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树立以德执教、以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发扬奉献精神,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每一份力量文章。

立德树人

“教育的根本是培养理想的人格,没有人格培养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也是没有灵魂的教育”。因此,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学生健全人格,简而言之就是立德树人。学校的德育工作要把学生日常表现纳入考核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德育教育。德育活动的开展正是德育工作的核心要素,学校要利用教育基地、开发教育资源、编写德育教材,结合学校实际因地制宜的开展好德育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健康的价值观念等,真正达到以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平语近人第三集集体学习心得体会2篇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播出第三集,这一集《国无德不兴》以立德为主题,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选取了习总书记常用的“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典故,从崇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明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修德――勤学、明辨、笃实这三个维度,通俗易懂地讲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是对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心得体会。

一、“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自古以来选人、用人,都是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到了今天,习近平总书记也十分重视立德的问题,关于为什么立德,习总书记讲“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什么样的德?总书记讲过,“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更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习近平总书记讲过,“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那么该怎样立德呢?总书记讲过,“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

二、“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句话出自《管子·牧民》。这里的四维,指礼、义、廉、耻四种纲纪,是中国传统社会的行为规范与道德标准。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大学考察,习总书记在参加师生座谈会时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四维不张,国乃灭亡”,遵守社会规范、奉行公平正义、知耻行善、廉洁奉公,这是国家富强、社会太平的基本保障。

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礼记·大学》篇的基本纲领,或者说也是“大人之学”追求的最高的境界。2018年5月2号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到了北京大学,他在和师生座谈时候讲到这句话。所以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不仅是古代君子追求的最高境界,在今天,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风气依然呼唤着这样一种具有良好品德修养的君子。

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014年的5月4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的时候他讲到这句话。在这段话里,他又引用了儒家文化当中的一段经典名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
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
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国无德不兴”讲的是,道德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把“立德”放在首要位置。

平语近人第三集集体学习心得体会3篇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非常重视立德修身。《国无德不兴》以立德为主题,主要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选取了总书记常用的大学之道,通俗易懂地讲明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是对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讲过,“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遵守社会规范、奉行公平正义、知耻行善、廉洁奉公,这是国家富强、社会太平的基本保障。

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道德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文章。“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为何?因为下面还有一句,“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也引用这句话,来告诫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善小要常为,恶小不可为。

道德的养成贵在坚持。毛泽东同志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要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就要始终牢记道德的养成永远在路上,要始终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

平语近人第三集集体学习心得体会4篇

为人需要品德,从政需要官德、治国需要每一个人都有内化于心、外现于行的核心价值观。《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三集《国无德不兴》以立德为主题,主要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选取了总书记常用的“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典故。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既是立身之本、民族之魂,也是富民强国的精神力量、国富民强的精神坐标。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重视立德修身。对于选人、用人,提倡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对于个人、家庭、国家来说,“德不孤,必有邻。”习近平总书记也十分重视立德的问题,在关于传统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总书记引经据典、深入浅出,一再强调崇德、明德、修德的重要性心得体会。怀揣兴国之梦、立人之心,自当在感受平“语”近人中崇德、明德、修德。

崇徳,要内化于心、外现于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这四大纲纪一旦废弛了,国家就有可能面临灭亡的绝境。同样,习近平总书记说“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规,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崇德是兴国和立人的基石。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构成了当代中国的“立国之维”和新时代亿万人民的“价值公约数”。崇德,就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懂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厚重的道德修养,外现于行立德修德之行。

明德,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指的是彰显光明美好的德行。而“亲民”,指的是要将这种光明、美好的德行推及到民众身上,然后共同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止于至善。”这句话不仅是古代君子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当代共产党人必须修炼的良好品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

对于共产党人而言,肩上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重于山,必须做实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为事业发展凝聚更强的精神力量。明大德就是要坚守“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补足精神之“钙”,筑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增强“四个意识”。守公德就是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严私德,就是要认清“私德不是私事”“私德不是小事”,严守八小时之外的纪律规矩,重视家风家教,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平语近人第三集集体学习心得体会5篇

近日《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播出,瞬间便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引用的古代典籍和金典名句为切入点,生动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第3集《国无德不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国无德便不兴。立德修身是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以正治国”这个“正”就包含了道德的含义。纵观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出,历朝历代的兴衰与君王的道德素质,以及是否以德治国密切相关,往往是大德之行,必有大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和“康乾盛世”的形成,无不体现着德治的作用和价值文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一个国家想要长治久安就必须善于运用道德的力量。

立德修身是党执政的客观需要。德治的关键是德政,中国共产党人历来把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特别强调道德建设的作用。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周恩来的《我的修养要则》,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专著,都是我们党对党员进行道德教育的经典。当前,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看中道德教育。习总书记提出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用人标准。这是从根本上加强党的思想队伍建设,也是保证党长期执政的客观需要。

人无德便不立。修德,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我们立足社会的基础,人无德便不立。俗话说“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一个人在品格上的高与低,决定了其做事空间的大小心得体会。无论你是一名律师、一名医生、一名商人、一名农夫或者一名政治家,你都不要忘记:你是在做一个“人”,要做一个具有正直品格的人这样,你的职业生涯和生活才能有重大的意义。

不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想要立于世界就必须先修德,只有有了德,人才能立,国才能兴。

平语近人第三集集体学习心得体会6篇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一经播出收获好评无数。语言能够彰显文化,抒发情怀,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切入,在重温历史经典和传统文化中,体现出文化的力量,是听得见的文化自信。最近播出的第三集《国无德不兴》阐述了道德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重要价值,对每一名共产党员都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

人无德不立。2004年,习近平总书记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曾说:“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由此可见德所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新时代用人导向与时俱进,要求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突出强调德在选人用人中的重要作用。作为一个青年党员,必须要明大德、守功德、严私德,将立德修身作为重要一课,心怀家国天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国无德不兴。精神文明是一个国家走向强大的根本支撑,道德模范是一个社会崇德向善的重要旗帜。要想实现一个国家的繁荣发展,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必不可少。只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用精神文明建设引领中国风尚,为人民奋勇前行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智力支持,才能构建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坐标。

立德可修身,立德可兴国,那作为每一名党员干部,应如何立德,节目中也带给了我们答案。立德首先要勤学,勤学可以向优秀的传统文化、身边的道德模范学习。无论是古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还是新时代身边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都是我们学习的源泉。立德要落实,不可空谈,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二字的理解,最早就来源于他十六七岁在陕北插队时候的感受,因此青少年要从小就学会做人、学习做人,吾日三省吾身,促使自己每天多做一点,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不断坚持,就能养成大德。

我们如今身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既要注重修身、严私德,更要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大德,为实现国家新时代的发展目标,提供最为深厚、持久的精神力量支撑。

平语近人第三集集体学习心得体会7篇

最近学习了《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其中第三集给我印象特别深刻。《国无德不兴》以立德为主题,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为我们做好立德树人工作指明了方向文章。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大德,听党话,跟党走,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青年,在建设伟大祖国征程中谱写青春华章。

德,一个久经不衰的话题;
德,一座构建和谐的桥梁;
德,一剂舒缓心灵的妙药。没有道德,就无法支撑一个社会正常运转,就无法造就一个国家的富强民主。

康德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星空因其寥廓而深邃,让我们仰望和敬畏;道德因其庄严而圣洁,值得我们一生坚守。

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并非取决于其容貌、衣着、金钱、地位等外在的东西,而取决于他的头脑、观念、精神、品格、爱心、气度等综合素质和内在修养,取决于他的躯壳里到底装了一副怎样的灵魂,取决于他是否坚守住了心中的道德律!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一些“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公共汽车上不让座”,“过马路闯红灯”,“竞争可以不择手段”,“诚实意味着吃亏”等明显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这正是我们当中一部分人对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的认识模糊甚至错误所致,他们没能坚守住心中的道德律,走上错误的末班车,抹黑了自己的文明形象。

一个人若是没有了道德的约束,他就并不能称为一个完整的人,思想守步不前,胡作非为,伤害别人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所有人的信诺,在社会无以立足;
而对于国家来说,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基本的道德,将无法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无法在世界立足,失去所有的希望。总之,道德不仅代表着一种信仰,更代表着伟大中国不断进步的诠释。

国家的富强需要加强人民的道德建设。我国要屹立于世界之林,就必须加强道德建设。一个国家的国力是综合的,它不仅表现在经济、国防、科技这些硬实力上,还体现在国民的道德、文化这些软实力上。中央提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目的也在于提高国人的道德素质心得体会国家的发展更需要加强道德建设。一个现代化的人,应该是有高尚道德的人。在实现小平同志为我们规划的“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的过程中,提高国民的道德素质要放在重要位置。

道德是通向美好未来的路,用精神力量点亮路旁的灯,照亮我们纯洁的灵魂,也照亮那条充满理想的大道。相信随着公民道德建设的大力提倡,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会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社会主义精神之花必将灿烂绽放,吾国必将长治久安。

平语近人第三集集体学习心得体会8篇

百家讲坛《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第三集――《国无德不兴》,此集节目以立德为主题,主要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从崇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明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修德――勤学、明辨、笃实三个维度,通俗易懂地讲明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是对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我国古代就有以道德为本的优秀传统。两汉时期,选举人才的察举制和征辟制,就是最明显的体现。以德入仕是两汉时期的寒门子报国尽忠、执政为民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也在报告中强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是党的代表大会首次将"以德为先"明确纳入用人标准。

习近平同志曾说过:“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党员是中国人口的核心组成部分,而且大多处于领导地位。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个人品德已不是私事,它甚至会影响到党和国家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做到立德明志,报国为民。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为人需要品德,从政需要官德,而治国需要每一个人都有内化于心、外现于行的核心价值观。我们首先就是要明大德。这是一个伟大的新时代,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今天的一种大德。立此大德,是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种最深层的支持。其次要守公德。就是要恪守共产党员的职责,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站在群众立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切实提高为民服务的水平,执政为民,克己奉公。最后要严私德。对于党员干部来讲,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严把“私”字。要做到克己奉公,清正廉洁。自觉地去净化自己的朋友圈、微信圈、生活圈、交友圈、娱乐圈,要做到慎独、慎微。锻就过硬的政治素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文章。

平语近人第三集集体学习心得体会9篇

两学一做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必修课,也是提高自身政治站位,提升自我学识和修养的有效途径。最近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央视共同推出的《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一经播出就广获好评,值得人反复观看,深入学习。目前节目已经播出了十二集,每一集都有其深意,发人深省。今天,我就第三集“国无德不兴”浅谈几句,借以抛砖引玉。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立德的问题,关于为什么立德,他曾经讲“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节目中,围绕“立德”这个主题展开,从崇徳、明德、修德三个维度,通俗易懂地讲明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是对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崇徳、明德、修德,是自身对“德”的认知、认同、培养的三个阶段,最简单的说就是仰慕、定目标、学习。为什么在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习总书记又要来讲“德”呢?我的认识是,传统文化的“德”和我们今天共产党人的“为人民服务”宗旨是可以有机整合的。

《大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对个人自身如何修行又云“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充分说明,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重视立德修身。将这些与“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宗旨结合起来看,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首先应该“诚意正心”,即牢记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一切来自人民,一切为了人民;
然后“修身”――对比目标,努力学习,提升自我的政治品德和工作能力;
在有能力之后,“齐家、治国、平天下”――把自己的一切,用于为人民服务中去!

古人的“德”,讲究处庙堂之高忧其民,居江湖之远忧其君,但也有其局限如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古之认可的贤者,有为国为民的文天祥、于谦,但也有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以今天的价值观而论,前后两种的差别何其之大。故,我们在崇徳、明德、修德的道路上,还需擦亮眼睛,洗净心灵,什么该学,如何结合,还需要我们多读读习总书记的文章,反复揣摩,认真体会。

平语近人第三集集体学习心得体会10篇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心得体会。正德行,修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来所倡导的,从古至今,在选拔任人时,总是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将德放在了首位。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观看了《平“语”近人》后我对个人品德的培养有了新的理解

自制,我们要有自制力,要能控制自己的思想把握自己的行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以“慎微”为标准来加强自己的修养,提升自己的自制力。能够控制自己行为的人,才能是一个成功的人,才能够活出自己,如果一个人单单是被欲念所支配,那么这个人终将被社会所淘汰。因而我们应该要有自制力,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自制力。不被花花世界所惑,要有自己的思想。

坚持,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我们要有伟大的志向,有了伟大的志向我们才有努力的方向,才有进步的可能。志向的能量是无限的,它可以克服高山大河深海,可以克服世间一切的艰难险阻。但是志向的能量又是有限的只是谈志向,它是空乏的,无力的。我们实现志向需要坚持,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精神。有了这种坚持的精神,志向的力量就变得可怕了,这种坚持也是中华民族深植内心的一种品质。每每在艰难险阻时,我们民族总会迸发出这样的精神,走过困苦文章。我们今天也应该将这种精神拿出来面对时代的挑战。

知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我们培养人才首先要注重品德培养,但在我看来好的品德本身就是一种才能,或者说是拥有了厚实的知识储备后,才气的外显一个没有品德的人不能称之为一个有才之人。因而我们应该加强知识素养的提高,这种知识不单单是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还应该有传统文化,政治素养,道德品质方面的知识心得体会。要做到知行合一,心中所知,行之所为。做到表里如一。

一个人,一个党员,一个干部,在这个社会工作生存,须立德,而立德要自制,控制自己的物欲;
立德要坚持,要不惧艰难;
立德要求知,不断充实自己的个人素养。

《平语近人之第三集集体学习心得体会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平语近人之第三集集体学习心得体会10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