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经贸招商公文 > 内容

商业化时代尧头窑技艺传承问题探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08 06:15:15     阅读:


  尧头窑是我国北方一个代表性的大型民窑,主要生产百姓日常生活实用器具,其陶瓷制品是传统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传统技艺传承问题和手工陶瓷市场竞争力弱的问题成为了尧头窑发展的新困境。顺应时代潮流,搭乘“一带一路”快车,探寻尧头窑未来新前景,应该成为尧头窑发展新天地的新思路。
  澄城县的尧头窑是民窑、土窑,所以民间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其产品以民用的碗、碟、盆、盒、壶、罐、瓮、灯、枕及文房用具为主,质优价廉,源源不断进入寻常百姓家,深受群众喜爱。
  清朝有人著诗一首:“万道玄云矗绛霄,祝融煽炭鼓尖敲。铸来白碗胜霜雪,奇贵休夸汝定窑。”足见当时制窑盛况。乡里还流传着这样一首农谚:“收秋不收秋,就看五月二十六。五月二十六日滴一点,就到尧头买大碗,天下大碗咥米饭。”这首流传久远的农谚,有力地佐证了尧头大碗颇有名气,可见尧头窑对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深远,与百姓文化水乳交融。
  本文通过实地考察调研,探寻尧头窑走出困境、焕发新的生机的思路和对策。
  尧头窑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明嘉靖《澄城县志》记载,澄城“瓷砂始于唐”这是关于尧头窑最早的文字记录。[1]周铁怀在窑址收藏的青釉壮丹盘,其造型与元代流行的瓷盘相同,由此推测尧头窑在元代依旧窑火不断。
  明清两朝是尧头窑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明天启五年的《同州府志》记载:“澄城尧头产陶瓷器。”窑厂的规模和范围,已接近现存遗址的面积,此时的瓷釉品种除了青釉、黑釉、茶叶沫釉,又增加了釉剔刻花、酱釉、洁品釉、白釉、白釉黑箍圈、白底黑花瓷。[2]晚期澄城尧头窑所烧的透明釉,质量非常高,其水平已超过了北方青瓷著称的耀州窑明代青瓷水平,可以说是明代北方地区水平最高的青瓷。由于尧头窑的陶瓷价钱便宜,经久耐用,所以不仅受到当地百姓的喜爱,更是远销北方各地。
  《澄城县志》记载:“境内工艺不兴,无其他特产,著名者惟长润镇(尧头)之瓷器、砂器。”[3]之后由于社会动荡,手工业者为了躲避战乱纷纷关停了窑厂。这个北方著名的民窑也因此由盛至衰。
  民国以后,尧头窑的窑厂规模变小,多为个体烧窑,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初期。1956年,公有制的澄城县陶瓷厂在古窑址北坡下成立,古代的澄城尧头窑从此停烧。改革开放后,工业化制瓷业的发展导致尧头窑的手工制瓷业难以生存,传统制瓷工艺面临着失传的困境。
  不过,随着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尧头窑等到了复苏的春天。2006年6月,尧头窑陶瓷烧制技艺被国务院公布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3年5月3日,尧头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9月,尧头村被住建部、文化部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2014年3月,尧头镇被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当地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扶助政策来促进尧头窑的发展和传承。
  尧头镇遍布手工作坊、窑场、火炉,因此尧头镇古称“尧头”,因尧瓷而得名,又因为取圣人之窑为意,改“窑”为“尧”,成为尧头窑。据资料记载历史上鼎盛时期尧头有窑百余处,年产陶瓷达到220多万件,不仅占据了渭北各县市场,而且远销山西、甘肃、内蒙古、陕北等地。由此足见尧头窑深入我国北方民众的日常生活。
  尧头陶瓷有四大窑系,即碗窑、黑窑、砂窑、瓮窑,瓷业产品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其造型粗中见细,拙中寓巧,给人以自然朴实的美感。千年的烧造历史孕育了丰富的制瓷经验,造就了精湛的工艺水平。
  尧头陶瓷造型粗犷古拙,纹饰简练凝重,瓷胎厚重坚实,釉色纯净細腻。粗中寓巧,朴而不俗。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继承了我国原始彩陶、汉魏陶塑、唐代三彩的艺术传统,与各地官窑瓷器的纤巧高雅、南方陶瓷细腻精巧的风格迥异,形成具有独特代表的北方尧瓷特色,加上民窑属性,成为现当代人民了解北方民众历史文化、生活特色的重要载体。
  尧头窑被中央美术学院靳之林教授誉为“黄河之精,华夏之灵”,其特色的黑瓷被陶瓷界称赞“地道的土瓷,纯正的黑珍珠”。尧头窑遗址面积约4平方公里,现存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古窑址129座、古民居75处、制瓷作坊78处、庙宇祠堂17处、瓷片堆积层3处,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遗存最丰富的古瓷窑遗址,被专家誉为古瓷窑“活化石”。
  尧头窑遗址和制瓷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现状
  1、尧头窑遗址保护现状
  尧头窑遗址位于关中渭北黄土台塬沟壑腹地。尧头窑遗址区的遗址类型共有两大类:古建筑遗址、尧头窑烧造遗址。
  尧头窑遗址区内有一些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民居和一些家族的祠堂,然而遗迹的保存现状并不乐观。民居大多被废弃,只有少数老人在里面居住,而且房屋比较残破,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尧头窑遗址景区内有白家祠堂、宋家祠堂等,然而这些祠堂并不是当时保留下来的遗迹,而是现代复原的建筑。
  尧头镇具有丰富的制瓷原料——坩土、耐火土,同时水源充足、交通也便利。尤其这里处于“渭北黑腰带”中部,煤炭开采条件优越,取用特别方便。尧头窑制作陶瓷的瓷土多产自村庄附近的山,但是由于改革开放时期当地曾发展煤矿产业,所以许多以前的原料地遗址已作为堆煤场所,遗址遭到破坏。用于生产陶瓷的窑炉保留的较多,虽然有一些已经残破,但是有保存十分完整的窑炉,并且依然可以使用。
  尧头窑还存在大量的陶瓷片堆积遗址。专家学者正是通过分析研究这些碎片中的陶瓷,才推断出尧头窑的发展历程。但是在笔者实地调查时发现,这些碎片全部都是露天堆放,当地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而且缺乏相关的介绍。
  2、传统技艺的传承现状
  尧头窑在政府的支持下建设了尧头窑景区,引入尧瓷公司,帮扶技艺传承人,形成了一片新兴向前的发展趋势。政府对省级和县级传承人分别补助5000元和500元,且对入驻公司有一定扶助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和支持了尧头窑的发展。

《商业化时代尧头窑技艺传承问题探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商业化时代尧头窑技艺传承问题探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