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科学科技公文 > 内容

糖的溶解大班科学教案7篇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24-03-16 17:01:13     阅读:

在写教案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的实用性,认真写好教案可以促使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无忧文档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糖的溶解大班科学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糖的溶解大班科学教案7篇

糖的溶解大班科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初步感知溶解这一现象。

2、体验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份记录表、透明杯子若干、石头、黄沙、芝麻油、红糖、盐、咖啡粉、冰糖、小勺若干个、筷子若干。

2、认字卡:石头、黄沙、芝麻油、红糖、盐、咖啡粉、冰糖、溶解

活动过程:

一、出示实验材料,激起幼儿活动兴趣。

t:小朋友们好!有没有发现今天李老师准备了很多的东西呀?

你们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有的还可以摸一摸,看看到底这都是些什么

(幼儿观察讨论)

有谁愿意来说说这些都是什么材料呢?

追问:你是如何知道的?

小结: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的材料,它们分别是:石头、黄沙、芝麻油、红糖、盐、咖啡粉、冰糖。

石头摸起来硬硬的,有点沉;黄沙看上去是黄色的,摸起来细细软软的;芝麻油闻起来有股芝麻的香味;红糖看上去和盐一样是一粒粒的,但是红糖是红色,盐是白色的;咖啡粉是咖啡色的,有咖啡的香味;冰糖像是一粒粒透明的小冰雹。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物质,有的可以用来做菜,有的可以泡茶喝,有的可以玩,但是今天我们要用它们做什么呢?

二、幼儿进行猜想并学会记录,初次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t:请你猜一猜,如果我们要把这些实验材料分别放在这几个杯子中,然后搅拌,充分地搅拌,再看一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t:好,请小朋友开动脑筋猜一猜吧。

对幼儿的猜想提出疑问,引导幼儿初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t:我发现每个小组猜想的都不一样,我怎么才能知道谁猜对了?谁猜错了?

t:好,那我们就要来进行这个有趣的实验了。请一桌上的4位小朋友为一组,一起把桌子上的材料都要一一进行实验,然后由一名小朋友进行实验记录,把最后得到的有趣的现象画出来。现在请你们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杯子中进行充分地搅拌之后,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

交流实验来验证猜想结果。

t:你记录的材料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把这些材料放到水里后,石头沉了下去,芝麻油浮了起来,黄沙也沉在水底,盐、冰糖都经过充分的搅拌后它们在水中溶化不见了。咖啡粉变成了好喝的咖啡,颜色也变成了咖啡色,红糖也把水变成了红褐色,原本透明五味的白开水变成了甜甜地的糖水。

三、幼儿再次实验验证猜并进行交流。

t:现在我请你们用调羹试试,看看刚才放进水里的这些材料,到底哪些能取出来?哪些不能取出来?

能取出来的我们可以怎么记录?那不能取出来的呢?

t:这个实验有趣吗?

哪一组的小朋友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成果啊?

小结:今天通过做试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质放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石头和黄沙放进水中,沉下去了,芝麻油油放进水中,浮起来了;但是它们都能用调羹取出来。红糖咖啡粉放进水中,水的颜色和味道发生了变化;盐和冰糖放进水中,虽然颜色没有改变,但是通过充分的搅拌最后看不见了,溶化在水中了,最后调羹取不出来。

水宝宝把红糖、盐、冰糖、咖啡粉吸收了,而这些物质也溶在水中取不出来,还把水宝宝的颜色、味道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我们叫“溶解”。

石头、黄沙和芝麻油能取出来吗?

石头和油,我们用工具还可以从水中取出来,它们不能溶解在水中。

t:谁能告诉我,你在生活中,还见过那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白糖、味精、果珍、奶粉……)

师:刚才小朋友还说了很多物质,那这些物质能不能溶解在水中,老师先不告诉你们。回家后做做实验,明天告诉大家好不好?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科常活动,设计活动时候,想给孩子们充分自主探索的机会。这一点在互动进行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

活动中最大的问题是,由于我的准备的教具中,物品种类过多,造成整节活动有点拖拉,为了在一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活动,所以很多环节,都变成了我来“说”,这一点有点背离设计这节活动的本意了。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

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糖的溶解大班科学教案篇2

活动意图: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水与我们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水是生命之源,水孕育了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水为生命提供能量,让生命能够存活。水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环境因素。

活动目标:

1、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激发探索兴趣。

2、知道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答案。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方糖、花生、麻油、果珍。

2、透明的杯子、小碗、筷子、勺子。

3、小博士课件。

4、幼儿人手一份记录本和笔。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在观察、比较和实验的过程中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活动难点:

会记录自己的猜想和实验结果,知道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活动流程:

观察引趣→猜想实验→迁移运用

活动过程:

一、观察引趣

1、看一看,闻一闻,老师给准备了什么样的实验材料。

2、幼儿观察,教师指导。

3、幼儿讲述观察结果,知道实验材料名称,了解其外形特征。

二、猜想实验

(一)实验一:谁不见了

1、猜想并记录:谁不见了

(1)这些材料要和水来作游戏,先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把它们放进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谁会不见了?

(2)幼儿猜想并记录。

提出记录要求:选择两种符号,一种表示它不见了。另一种表示它还在。

(3)展示幼儿记录,幼儿讲述自己的猜想。

2、实验并记录:到底谁不见了

(1)小朋友的说法各有不同,到底谁猜对了谁猜错了呢?我们还是做个实验试试对吧。在做实验前,我想请你们把这些材料都放进杯子中,进行充分的搅拌之后,先别忙着记,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然后,在你的记录本上,把这种有趣的现象记录下来。

(2)幼儿实验,教师观察,随机指导。

(3)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4)小结:小朋友猜想的和实验出来的结果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只有动手做一做,我们才能知道正确的答案是什么。

(二)、实验二:谁能取出来

1、提出问题:放到水里的材料,还能取出来吗?(幼儿猜想,讲述。)

教师演示大表格让幼儿猜想并记录猜想结果。

2、提出实验要求:这里有许多的小工具,有小勺,筷子。现在你们就要用这些小工具,看看刚才你们放进水里的这些材料,哪些还能取出来,哪些取不出来了。记录实验结果。

3、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拿记录本讲述自己发现的现象,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述与同伴不同的看法。

5、教师演示ppt,展示大的记录表和孩子一起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

6、提问

(1)你发现什么可以从水中取出来?什么不可以取出来?

(2)我们来看看有没有不同意见?

(3)为什么方糖和果珍取不出来了?它们到哪里去了?

7、教师小结,帮助幼儿理解溶解的概念。

今天通过做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体放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像花生放进水中,沉下去了。油放进水中,浮起来了。果珍放进水中,使水改变了颜色。糖最后看不见了。象糖和果珍这种放进水中经过充分的搅拌之后,利用各种小工具能不能取出来?放进水中不能取出的现象,有个好听的词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像花生和油,放进水中后花生还是花生,油还是油。我们用小工具一取就把他们取出来了。他们不能“溶解”在水中。

三、迁移运用

1、谁能告诉我,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2、演示课件引导幼儿思考。

活动延伸:

出示沙子、肥皂、泥土。

问:这些是什么?它们能溶解在水中吗?

回家后做做实验,明天告诉我和大家。

活动反思:

采用个别引导和间接指导的方法。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溶解”的方法。而且通过记录使幼儿对各种物体在水中是溶解的过程一目了然。这样有效的帮助幼儿掌握理解溶解的有关知识。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活动中教师通过两个问题情景的创设,把模式贯穿其中。通过孩子的猜想,验证,发现溶解的秘密,培养孩子严谨的科学态度,懂得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不足之处:

1、很多幼儿活动中多以听和记录为主,很少主动提出问题。

2、由于操作材料有限,不能每个幼儿都进行操作。

糖的溶解大班科学教案篇3

目标:

1、通过幼儿实验操作,使之了儿解有的物体有被水溶解的特性,溶解了的物体虽改变了原有模样,但性质不变。

2、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幼儿观察事物变化的兴趣,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

3、丰富词汇:溶解、结晶体、固体、粉末状、盐、味精、调味品等,促进幼儿逻辑思维与连贯讲述能力的发展。

4、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习惯,享受折纸活动的乐趣。

5、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准备:

1、实验用具、用品。每个幼儿一只小碗、一只食用匙;每组三只小碗,分别装有结晶体的果珍饮料、方糖、红糖;一盆热开水。

2、教师准备一只玻璃杯、一段蜡烛头、六支长蜡烛、一盒火柴、一只塑料桶、几只热水瓶。

3、将雨花石、鹅卵石等物浸泡在水中放在自然角。

过程:

1、观察引导,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小段蜡烛,再将其放入装水的玻璃杯中,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

(2)请幼儿思考:蜡烛在水是没发生什么变化,那么其他东西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观察了解实验用品。

(1)教师:请小朋友看看桌上放着什么实验用具和用品?

(2)请幼儿观察:碗内的果珍、方糖、红糖各是什么样子(形状),什么颜色,什么滋味?(丰富词汇:结晶体、固体、粉末状)

3、开始做实验。

(1)让幼儿从上述三种食品中各取少许放在自己的小碗中,再加些热水。

(2)引导幼儿观察:不搅拌饮料,看看有什么变化?(提示:颜色怎样,滋味如何?)用食匙搅拌后,又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幼儿将自己配制的饮料喝完。

(3)请每组幼儿

就以上问题展开议论,请几个幼儿小结,教师补充,同时学习“溶解”一词。

4、举一反三。

(1)教师提问:还有什么食品也是用开水冲泡解后饮用的?

(2)教师提问:妈妈烧菜时用哪些东西使菜更有滋味?(丰富词汇:盐、味精、调味品)

(3)教师提问:妈妈平时做家务时还使用哪些会溶解的东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

5、教师小结: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有的原来是固体状或粉末状的东西,遇到水就会改变它原来的样子。人们可以利用这些东西的特点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6、观察熔化实验,激发探索科学奥秘、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1)请幼儿思考:是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在水里都会溶解?(提示浸在水中的蜡烛)

(2)请幼儿讨论:蜡烛在水是不会变化,那么用什么办法可以使它发生变化呢?

(3)教师点燃六支蜡烛,分给每组一支,供幼儿观察:蜡烛在点燃后发生什么变化?(启发幼儿观察火焰下熔化了的烛油)

(4)教师:小朋友做的实验和老师做的实验有什么不同?糖的溶解和蜡烛的熔化需要什么不同的条件?请小朋友活动后自由讨论,老师下次再告诉大家。

【活动反思】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课的开始,运用课件创设富有激情的情境:一个小朋友,早上要喝一杯加冰糖的牛奶去上学,可是冰糖溶解慢,眼看快迟到了,你们听“滴答滴答”,时间在流逝,小朋友已经很着急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吧。创设这样的情境的意图是为了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助,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励学生自行探究知识。

二、讨论研究计划,进行探究指导

首先我运用课件向学生介绍提供的实验电器材,然后让学生根据材料,分组讨论怎样使冰糖加快溶解。最后交流汇报,教师适时的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分组进行对比实验。

以上,我针对学生现有的科学探究能力水平,以讨论的形式落实研究计划,提高活动的可操作性。

三、开始探究活动,注重思维参与

各组选择自己的方法进行加快冰糖溶解的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通过加快冰糖溶解方法的探究,使学生有足够多的经验认识加快溶解的方法。这是一个学生汇报收获、问题和感受的过程,也是学生交流心得、互相评价的过程。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包括尊重别人的发言,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提出自己的意见。更重要的是在解决问题和交流过程中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

四、整合三种方法,并运用于实验

小组按规则进行肥皂溶解的快的比赛。只要有一组完成实验,就结束实验,各组上交器材。然后让学生汇报实验方法,总结溶解更快的方法。这是一个科学知识整合的过程,让学生通过比赛,把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并能联系生活,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五、拓展探究内容,引导学用结合

我首先根据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让孩子们课后进行食盐溶的快的实验比赛。并让孩子们课后去思考:溶解加快了,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有利的方面,哪些不利的方面?如果有不利的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减慢溶解?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同学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并解决问题同样重要。让课堂的结束,成为学生研究新问题的起点。并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糖的溶解大班科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

(2)初步了解物体的溶解现象,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培养幼儿的团结协助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操作材料:水杯人手四个、筷子、沙子、盐、小米、糖、粘帖纸、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

(2)记录材料:水的溶解记录卡、记号笔。

活动指导:

一、认识实验材料。

老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们可以到桌子上去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哪些实验材料?

幼儿观察。

幼儿(齐读):沙子,盐,糖,小米。

二、猜测:

谁放在水里会不见?谁放在水里还存在?

老师:请小朋友先来猜一猜,想一想,如果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四个有水的杯子里,然后用筷子用力地、充分地搅拌,想想最后什么东西不见了?什么东西还存在?

幼儿先进行探索,教师再进行提问。

三、认识活动标志

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会溶解”的标志。

师:如果不见了,我们用这个符号来表示,(⊕)还存在呢?我们就用这个符号来表示,( √ )

四、操作活动

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间接指导或个别指导。

师:请你来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沙子,盐,方糖,小米,分别放到这四个杯子里,用筷子进行搅拌,看看他们会怎么样的变化?哪些东西会溶解,哪些东西不会溶解,请你用标记记录下来,(出示记录表)你们做的都记录在这一小栏里。

在操作后,教师给予个别的评价讲解。

师:谁来讲一讲你猜想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一样不一样?

五、分类活动

师:刚才小朋友都做了实验,都了解了,什么在水里会不见,什么还存在,

你把会不见的物体与存在的物体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不见了我们给他贴上星星,存在的我们给他贴上花朵。

六、交流总结活动

老师:今天通过做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质放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

像沙子和小米放进水中,通过搅拌还是存在的,盐和糖放进水中,通过搅拌就不见了。像这种现象,有个词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幼儿齐读几遍)

七、延伸活动

师:谁能告诉我,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中?(幼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

师:这些东西到底能不能溶解在水中?我不知道。因为我们没有做实验,小朋友们刚刚看到了,猜想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有时候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不能乱猜,要进行实验。刚刚小朋友们说了那么多,回家后做做实验,明天告诉我和大家。

糖的溶解大班科学教案篇5

【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幼儿对冲剂类药物放入水中后会发生溶解现象产生了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根据大班幼儿的兴趣所在以及他们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都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这一年龄特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为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也为了使孩子对日常生活中的水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我设计的这一科学活动,意在通过活动,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知道水具有溶解性,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提高温度、改变形状、搅拌)加快物体在水中的溶解。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目标】

1、幼儿在观察比较、探究的过程中,能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掌握几种常用的加快物体溶解的方法,为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2、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动脑探索,初步学习多人合作3、能大胆描述自己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培养其他幼儿倾听的能力。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生活中观察过物体的溶解,对物体的溶解感兴趣。

物质准备:幼儿一组一份记录表、透明杯子若干、绿豆、冰糖、醋、盐适量,杯子若干。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出示实验材料,激起幼儿活动兴趣。

提问:请你们走到你们小组的实验桌前看一看、闻一闻、偿一偿、摸一摸,看看什么样的实验材料。(幼儿活动,教师指导)它们分别是:绿豆、醋、冰糖和盐。

(自评: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多种感官来感知实验材料,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直接出示实验材料,充分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继而引发了大班幼儿的探索欲望,激起了幼儿浓厚的活动兴趣。)基本部分:幼儿进行猜想并学会记录,初次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1.引导幼儿围绕“把这些实验材料放到水中会怎么样?谁能取出来?谁不能取出来?”这个问题进行猜想和记录。

师:老师准备这四样实验材料,是想让小朋友们用它们来做个实验。我们要把这四样实验材料分别放在这四个杯子中,看一看,谁还能取出来,谁不能取出来。请小朋友用自己能看懂的方式记录下来。(教师发放表格)

2.对幼儿的猜想提出疑问,引导幼儿初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提问:我发现每个小组猜想的都不一样,我怎么才能知道谁猜对了?谁猜错了?

幼:试一试。

师:好,那我们就要来进行这个有趣的实验了。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杯子中,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然后,在你们的记录表后面,把这种有趣的现象画出来。(观察完后,请幼儿讲自己看到的现象。)

(自评:本环节通过发放表格,请幼儿评选出一位小小记录员来进行记录,幼儿在实验的过程中知道了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做得好,从而提高了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通过各自猜想的不同,激起幼儿用实验来验证的想法,从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幼儿观察完现象之后,鼓励幼儿大胆描述自己在试验中看到的现象,既培养了幼儿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其他幼儿倾听能力。)

3.针对幼儿提出的.异议,请个别幼儿再次实验,充分理解溶解的概念。

师:做完的小朋友谁来讲一讲?你想讲四个中的哪一个实验结果?你猜想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是不是一样?(有异议的小朋友单独做试验,使幼儿意见达成统一)教师小结:今天通过做试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质放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绿豆放进水中,沉下去了;醋放进水中,使水改变了颜色;冰糖放进水中,经过充分搅拌后最后看不见了。醋、冰糖、盐利用各种小工具能不能取出来?

幼:不能。

师:对,而且它们还改变了水的颜色和味道。这种现象有个词表示,叫做“溶解”。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能在水中溶解呢?

师:刚才小朋友还说了很多物质,那这些物质能不能溶解在水中,老师先不告诉你们。小朋友知道,猜想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会有不同,那我们现在再猜一猜,回家后做做实验,明天告诉大家好不好?

(自评:这一环节,通过让有异议的幼儿再次做试验,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的概念。幼儿猜想生活中可能会溶解的物质,最终将课堂带进了幼儿的实际生活,知识探索与实际相联系,具有生活性。)

4.怎样加快溶解?

(1)师:刚才我们了解了水的溶解,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速度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就以冰糖在水中的溶解为例,猜想怎样可以加快冰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幼:幼儿猜想,并交流猜想结果

(2)师:请小朋友自己寻找解决办法,看看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加快溶解?并运用你们自己的方式记录好实验结果(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自评:在本环节中,将知识的难度提高一点,幼儿积极主动地实验,认真地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热情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观点;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也顺应了幼儿的天性,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幼儿在实验的过程中知道了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做得好,从而提高了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

【活动反思】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课的开始,运用课件创设富有激情的情境:一个小朋友,早上要喝一杯加冰糖的牛奶去上学,可是冰糖溶解慢,眼看快迟到了,你们听“滴答滴答”,时间在流逝,小朋友已经很着急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吧。创设这样的情境的意图是为了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助,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励学生自行探究知识。

二、讨论研究计划,进行探究指导

首先我运用课件向学生介绍提供的实验电器材,然后让学生根据材料,分组讨论怎样使冰糖加快溶解。最后交流汇报,教师适时的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分组进行对比实验。

以上,我针对学生现有的科学探究能力水平,以讨论的形式落实研究计划,提高活动的可操作性。

三、开始探究活动,注重思维参与

各组选择自己的方法进行加快冰糖溶解的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通过加快冰糖溶解方法的探究,使学生有足够多的经验认识加快溶解的方法。这是一个学生汇报收获、问题和感受的过程,也是学生交流心得、互相评价的过程。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包括尊重别人的发言,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提出自己的意见。更重要的是在解决问题和交流过程中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

四、整合三种方法,并运用于实验

小组按规则进行肥皂溶解的快的比赛。只要有一组完成实验,就结束实验,各组上交器材。然后让学生汇报实验方法,总结溶解更快的方法。这是一个科学知识整合的过程,让学生通过比赛,把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并能联系生活,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五、拓展探究内容,引导学用结合

我首先根据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让孩子们课后进行食盐溶的快的实验比赛。并让孩子们课后去思考:溶解加快了,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有利的方面,哪些不利的方面?如果有不利的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减慢溶解?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同学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并解决问题同样重要。让课堂的结束,成为学生研究新问题的起点。并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小百科:溶解,广义上说,超过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为一个分子状态的均匀相的过程称为溶解。

糖的溶解大班科学教案篇6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水是流动的、透明的的特性,感知水是无色无味的。

2、了解水的用途,知道节约用水,尝试水是会变化的。

重点:感受水是透明的、无色无味、会流动的特性。

难点:感受水是透明的。

二、活动准备

牛奶、水各一杯、每张桌子上放一盆水、一盆玩的小物品、各种调料、颜料、肥皂水、开水、冰块等。

三、活动过程

1、通过玩水,感受水的特性。

(1)、教师讲述: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一瓶水、一瓶牛奶),请小朋友说说。通过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感知水的特点(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牛奶是白色的、有味的)。

(2)、教师:小朋友,你们想玩水吗?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盆有趣的东西,请你们放几样东西到水里,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小东西在水里能看得清吗?我们再放几样小东西到牛奶里看看,是否能看得清,教师小结:水是透明的。(牛奶是有色、不透明的)

2、通过实验感知水是会流动的

教师:刚才我们发现了水的秘密,原来它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现在我们再来玩一玩水,你还会发现什么?

(1)、灌水游戏:给每组准备了一个雪碧瓶、杯子,请小组长来比赛,老师提出要求:用一只杯子把水灌到瓶里,看谁先把水灌满?

(2)、抓水比赛: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名字叫抓水比赛,用手抓水,看能否抓到水?为什么抓不到水?(揭示水是会流动的)

3、通过讨论了解水的用途。

师生共同讨论水的用途,教师小结:如果没有水,我们人类和动植物就会怎样?(人类和动物就不能生存、植物就会枯死)现在地球上的水越来越少了,因此我们要节约用水。

4、迁移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小朋友了解水的特点,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是会流动的。老师带来了二杯水,现在请小朋友来尝一尝。”

教师出示二杯水让幼儿品尝(一杯糖水、一杯盐水),请幼儿说出水有了什么变化(变甜了、变咸了),教师提供给幼儿一些物品,让他们尝试使水发生变化。

糖的溶解大班科学教案篇7

教学内容:

1、讨论水的作用。

2、知道自来水的来源。

3、水与人们的关系。

德育目标:

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教学目标:

通过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节约用水,利用教学图片教育幼儿要保护水资源。

教学重难点:

教育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的用处可大了》

教学过程:

1、导入语

2、水的作用

①引导幼儿讨论水的作用

②显示大屏幕,讲述自来水的来源。

③讨论自来水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④教师小结:平时我们要喝水……如没有水我们就会口渴,没有水就不能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等)

3、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①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②认识节约用水的`标志,在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

③看看图中的行为,应该怎样做?引导幼儿进行讨论

4、结束。

《糖的溶解大班科学教案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糖的溶解大班科学教案7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