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科学科技公文 > 内容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28 06:20:23     阅读:


  教研组是学校开展教学和教学研究活动的基层组织,是教师学习专业理论、交流实践经验、提升专业水平的重要活动基地。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关注的核心始终是“人的发展”,教学活动应该是“生动活泼而涌动创造激情的”。在这些全新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普通高中教材改革和新教材的推广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各级各类教研机构组织的有关研修新理念、探索新教法的教研活动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然而,许多学校的教研组建设,却未能及时跟进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主要问题有制度建设或滞后或流于形式,校本教研形式单一、功能弱化。其结果,一方面是教师用传统教学方法使用新教材时感到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却是教研组在解决这一问题时表现出无所作为。矛盾的存在,突出了当前加强教研组建设的迫切性。
  基于以上认识,结合我校教研组建设实际,笔者就新课程背景下建设和谐发展的新型教研组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健全制度是教研组建设的根本保证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改变许多教师那些既成定势的思维和既成习惯的行为,推动新课程形势下的教研组建设,就需要一种强大的外力,而制度就可以起到这种强力推动作用。近几年来,我校在原有《教研组工作常规》《教研组长职责》《备课、听课、上课制度》《师徒结对制度》等传统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和新课程实施的需要,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新的制度,以保证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实施。
  1.理论学习制度
  首先是明确学习内容,把《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新课程实验学科指导意见》、校编《新课程实施方案》等作为必读理论书籍,同时制定了《教师订阅专业书报补助制度》,以鼓励教师订阅专业杂志,激励教师的学习热情。其次是规定学习时间,教务处把每周两节课的教研组、备课组学习时间排进《日课表》,以保证常规理论学习和教学研讨的稳定、持续开展。再次是探索学习方法,除上面提到的教研组、备课组集中学习研讨外,学校还规定,每年开展一次教师论坛,围绕课程改革、新教材实施及读书活动开展讨论,每人写一篇读书心得或实践体会。这些制度的实施,规范和激励了全体教师的学习热情。
  2.对话交流制度
  一是向专家教授学习。学校积极与高校专家教授、各级教研员建立联系,使新课程实验研究得到了各级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二是与校外同行切磋。三是与校内同伴交流。除强化教研组“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教后反思”的教研风气外,学校又开展了“四个一”活动,即教师每学期上交一个教学案例,开一节公开课,出一份完整的试卷,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开发了校园网校本教研平台,形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叙事群。
  3.考核奖励制度
  学校制定和完善了《先进教研组评比和奖励办法》《校本教研的考核奖励制度》《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旨在推进教研组建设与管理的激励制度。首先是对教研组长的考核奖励,包括期初、过程和结果三项考核。期初考核教研组长能否科学分解学校对教研组建设的总体要求,并提出教研组发展的建设性意见,制定教研组建设年度计划;过程考核主要是督查教研组长能否扎实有效地组织领导教研组全体教师开展系列活动;年终考核主要是总体评价教研组所取得的成绩。其次是对教研组的考核,包括常规制度的执行情况、具有学科特色的年度计划落实情况和对教师的量化要求的完成情况。学校于年终根据各教研组长的总结和提供的“教学设计、教学随笔、经验论文、课题成果”等材料,评出优秀教研组、优秀教研成果、教科研先进个人等,并将这些评比与教师的职务晋升挂钩。
  
  二、以人为本是教研组建设的关键所在
  
  如果说健全制度更多属于教研组建设中的外动力,那么以人为本,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就属于发掘教师自觉参与教研组建设的内动力了。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科学地使用激励策略。我校在教研组建设中使用的激励策略,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即“老”有所用,“中”有所励,“青”有所盼。
  1.“老”有所用
  老年教师往往容易满足于桃李满天下的荣耀而止步不前,认为无论是职务上还是职称上自己都无上升空间,况且已经努力过、拼搏过,也为学校作了不少贡献,可以问心无愧地吃老本、等退休了。为帮助老年教师调整这些倚老服老的心理,重新激发起他们的工作热情和专业更新的欲望,使“老”有所用,学校改革了“师徒结对制度”和“教科研制度”。一方面尽可能让老教师担负起培养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重任:通过师徒结对,让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手把手地向徒弟传经授道,培养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通过导师制,让多个老教师同时指导一个优秀教师搞科研、写论文、研教材,促使其迅速成长为骨干教师。另一方面让老教师负责大课题的组织和指导工作,在教科研工作中起领头羊的作用。这些重担既能促使老教师自觉学习,及时更新教育教学思想,更能推动整个教研组的和谐发展,可谓一举两得。
  2.“中”有所励
  中年教师是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群体,他们精力旺盛、经验丰富,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在教研组建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为此,学校针对中年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深造、包装和使用三大策略。所谓深造策略,就是有计划地选派中年教师或参加高学历层次培训或到国内名校考察学习。所谓包装策略,就是学校尽可能为中年教师成为名师出点子、压担子、搭台子、引路子,让他们在竞赛辅导中勇创佳绩,在课堂教学中独领风骚,在教学科研中崭露头角。所谓使用策略,就是充分肯定和信任中年教师,放手使用他们,让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担任职务,发挥聪明才智。
  3.“青”有所盼
  青年教师是教研组建设的生力军,为尽快促使青年教师树立自信,站稳讲台,进而看到脱颖而出的希望,学校有目标、有计划地推出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学校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提出了三步走的口号:站稳讲台、进修提高、教研开花。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学校规定青年教师上岗后必须进行师徒结对,师傅要倾心指导,徒弟要虚心学习,要严格执行《师徒结对制度》,满一年后学校组织教务处和教研组进行联合考核。另外,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基本素质提出“六个一”要求:一笔好字、一手好电脑、一手好文章、一张好试卷、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堂代表自己风格的好课。其次,学校为青年教师崭露头角提供锻炼机会,搭建比武平台。如一年两次做高考试卷比赛,每年一次青年教师素质比武,一次课堂教学比武。学校综合这些比武成绩,不断把优秀的青年教师推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参加各级各类比赛。通过这样的规范培养和公平竞争,使每一位青年教师都能看到成长的希望、成名的曙光,有力地推动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三、校本教研是教研组建设的核心工作
  
  学校教研组建设应该以校本教研活动为主阵地,不断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如果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化,服从功利化,将会严重影响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使教研活动功能弱化,使教研组建设只开花不结果。
  1. 以课堂教学研究为核心提升教学水平
  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载体,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主渠道。新课程实施后,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发现了问题,产生了困惑,例如:如何适应新教材的内容变化?如何解决教学内容增加和总课时减少的矛盾?如何有效实施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各教研组开展了灵活机动、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比如改革听课评课制度,在原来教研组统一安排听课评课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推门听课”“备课组听课”“青年教师相互听课”和“小组交流”“个别探讨”等方法,让教师在日常教学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在“尝试—交流—反思”的流程中解决问题,提高水平。又如发挥组内骨干教师特别是“市新课程研究中心组”成员的作用,让他们就某一典型问题开设示范课供大家学习和研讨,以集体解决问题。学校还开创性地每年举办一次“课堂教学研究周”活动,邀请省内外数百同行观摩各教研组优秀教师开设的研究课,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并在此基础上编辑《教学个案集》,供教师们继续研究和学习。
  2.以教育教学科研为抓手促使教师转变
  科研立身,由传统的传授者、管理者向现代的科研型、学者型教师转变,是新课程改革对每个教师提出的要求。因此,我校坚持教学、科研并重的策略,努力创造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的良好教学氛围。在常规研究上,学校要求5年教龄以上的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总结实践经验,能结合课堂教学进行小课题研究,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每学年1篇上交教科室。要求每个教研组在一学年中至少要有3篇以上论文在省级以上正式刊物上发表(小学科为1~2篇),两个学年中至少有一个课题研究(县市级以上)。
  3.以特色学科建设为引领推进整体发展
  新课程提出了“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的理念,指出“普通高中教育应该满足现代高中生的全面素质发展的需要”,要建立“以个性发展为导向的评价系统”。基于这一理念,学校不断加强特色学科的建设,并以此来推动新型教研组的建设。
  一直以来,我校在数理化生四大学科的奥林匹克竞赛中捷报频传,屡创佳绩。这与我校重视发展学生学科思维上的个性特长,重视特色教研组的建设是密不可分的。学校通过选拔优秀教师参加培训,组织考察团外出取经,建立学科竞赛导师团等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学科竞赛辅导水平,目前,我校已培养出了一支以12名国家级教练员为核心的强大的竞赛辅导团队。各教研组充分发挥这些教练员的辐射作用,使整个教研组后继有人。
  教研组建设是学校发展过程中一个永恒的课题,新课程的实施为教研组建设又提供了新的契机。在探索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如何科学划分教研组与年级组的职责权限,使得两者和谐发展?“一带一”的师徒帮带模式虽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但也不利其博采众长并自成一家,怎样才能做到两全其美呢?新课程的课程设置把几门同性质科目归入同一教学领域,那么,多个同性质科目的教研组又应该怎样密切合作、和谐发展呢?等等。因此,本文所谈仅为我校的一些粗浅做法与体会,其目的也在于抛砖引玉,希望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