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科学科技公文 > 内容

治理现代化:实现“上好学”愿望的重要途径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1 07:24:52     阅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rmjy/rmjy201706/rmjy20170607-1-l.jpg
  推进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升教育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需求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教育是攸关国家民族命运、千家万户利益的民生事业。每年全国两会,教育话题都会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众多新闻媒体备受关注的领域。
  财政投入须瞄着内涵发展精准发力
  我国基础教育正处于由“有学上”向“上好学”迈进的阶段,追求优质均衡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这离不开国家财政投人的强有力保障。治理现代化对于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具有制度性破解作用,公共财政精准投放有助于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
  2012年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已连续4年占GDP比例超过4%。2017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预算2.94万亿元,占总支出的15.1%,成为财政第一大支出。
  “4%的目标”曾一度是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呼吁和热议的话题。而今,这个目标成为现实。“钱怎么花”的问题日益凸显,换言之,公共财政如何进行投人以服务教育
  质量的提升,成为亟待予以明确的问题。
  究竟是整体协同推进,还是局部先行突進,还是二者结合?这是一个公共财政预算约束下的教育现代治理问题。长期研究教育财政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杜育红认为:“在政府可能的财力支撑下,基础教育质量提升面临路径选择和实施策略问题,即在质量提升过程中如何将教育经费使用得合理有效,重点在于集中有限的公共财政资金补好关键短板。”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每年要到10多个省市调研。她注意到,在很多学校,政府集中送的那些教辅设施、设备都锈坏了,很多教辅资料缺乏针对性,教师也不欢迎,浪费惊人。
  刘希娅认为,教育经费的实际使用情况存在着突出问题:一是生均经费偏低且区域差距大;二是教育经费投人重硬件建设、轻内涵发展,经费更多用于校舍修建、教辅教具配置、设施设备采购等条块式标准化投人,而用于教师培训、课程研发、课外活动、营养午餐等方面的投人不足;三是教育经费投人结构不合理,忽视中小学教育,与国家重点发展义务教育的原则相脱节。财政经费使用现状不适应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需求转型,不适应教育从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发展的转型需要。
  刘希娅建议: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保障基础教育投人,加大国家财政资金对基础教育的投人比重。
  二要提高生均经费基准定额,分类制定拨付方式。统一提高全国基础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建议小学从过去的每生每年600元或650元提高到每生每年1500元。分类制定政策,东部地区因经济发达,可由国家定标准,本级财政在这个基础上相应增加。中西部地区由于财政回旋余地小,不足部分由中央财政直接以扶持专项投人、定向给予、补足补齐的方式平衡,减少由于省市级财政的巨大差距导致的新的不公平。
  三要从内容上突出以教师为主的内涵支出结构。提高教师待遇,增加基本工资的定额和占比,缩小因为绩效工资占比大而造成的地域差异;设立教师培训专项人头经费,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的基准定额,按照师均经费方式划拨到校;提高教师津补贴,如班主任津贴、教龄津贴等,增加与公务员系统同步的交通补贴费。
  四要优化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应该分行业、分层次、分类型制定政策,改进对政府集中采购的论证、预算、听证、审批、执行、监督、评价、公示、协调等程序,增强服务意识,提供多样选择,严把质量关,提高采购效率。
  财政经费的“精准投人”,能够有效避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重蹈“见物不见人”的覆辙,全面提升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总体水平;有效促进学校管理者改进学校治理模式,逐渐从注重外在教育资源的建设转变到学校内涵提升的道路上来。
  政府在学前教育领域的权责亟待界定
  今年全国政协会议1号提案是《关于将学前三年教育纳人义务教育的提案》,提案人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校长王广谦。
  作为义务教育“上下游两端”的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社会舆论有日益强烈的免费呼声。
  “但从内涵发展、质量提升以及政府的公共财力水平来看,还做不到在全国范围实施学前三年或高中阶段的完全免费教育。”杜育红认为。
  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人园难仍然是学前教育的突出矛盾。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起步较晚,发展程度比较低,特别是偏远落后农村地区,学前教育问题更加突出。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后,人园难问题更加凸显。数据显示,受全面二孩政策影响,2019年学前教育阶段将新增适龄幼儿600万左右,“入园难”成为一个迫在眉睫、无法回避的问题。
  3月8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部长之声》专访时谈道:“我们特别想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个过程。现在公办园全国只有8.6万多所,民办园有15万多所。我们现在人园的儿童,近2/3要到民办幼儿园人园。”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学前教育的公共性是最强的,但目前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人力度还比较弱。应当加强对学前教育的投人,抓好娃娃的教育。对于年轻人而言,在他们个人分担的子女教育成本中,学前教育的占比非常高,上幼儿园比上大学费用还高的情况屡见不鲜。各级政府应逐步将学前教育纳人基本公共服务,调整教育投资结构,新增教育财政经费应向学前教育倾斜。”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认为。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在国家政策推动之下,经历了一个迅猛发展的阶段,而且发展力度还在持续跟进。2010年出台的《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2011年开始,国家开始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今年已经启动第三期行动计划,学前儿童毛人园率将在2020年达到85%。
  但是,理性地看,学前教育只是通过幼儿园的大力建设,基本缓解了“人园难”这样数量严重短缺的问题,真正涵盖0-5岁的学前教育体系和经费保障机制还没有形成。不少幼儿园的基本运转存在严重的师资短缺及“小学化”倾向。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每年约300万出生人口带来的学前教育需求压力,可能会稀释教育质量。

《治理现代化:实现“上好学”愿望的重要途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治理现代化:实现“上好学”愿望的重要途径.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