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科学科技公文 > 内容

借鉴国外教育区域合作经验推动京津冀高职教育协同发展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6 06:14:40     阅读:


   摘要: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动实施,三地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已是大势所趋。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外区域教育合作做法基础上,总结分析其主要经验,提出河北省融入京津冀高职教育协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国外区域教育合作;京津冀高职教育;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5-0001-03
   国外教育区域合作起步较早、发展迅速、成果显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借鉴其成功经验,探索京津冀高职教育协同发展的科学路径。
  一、国外教育区域合作发展的主要经验
  上世纪60年代之后,很多国家进入经济恢复回升和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跨国、跨区域教育合作愈发紧密,形成了不少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
  第一,政府主导,积极推动教育区域合作发展。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很多西方发达国家逐步将教育的跨国、跨区域合作提上议事日程,政府出面协调推进实施。早在197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欧共体六国就召开教育部长会议,研究探讨教育合作问题;1974年,欧共体理事会通过决议,强调各成员国之间应当相互承认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1999年,欧洲29国教育部长签订《博洛尼亚宣言》,提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目标,包括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相互承认学位、建立学分互换制度、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等,之后又召开多次部长级圆桌会议,细化、拓展合作内容,逐步建立起相对统一、协调的欧洲区域高等教育发展体系。可以看到,这一体系的成功建立,应当首先归功于欧洲各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他们在法律、政策、经费保障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积极推进联合办学、课程开发、科研合作,将教育的跨欧合作不断引向深入。
  第二,搭建载体,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合作计划。跨区域教育合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就是能否设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方案。1976年,欧共体推出“联合学习计划”,鼓励高等教育机构加强学术研究合作,改善文凭认证制度,推动教师、学生跨国交流学习;1987年之后,欧共体密集出台实施了一批教育行动计划,包括“可米特计划”(推动高等教育与工业界合作)、“林瓜语言”计划(在共同体内加强外语教学交流)等,其中最为知名的就是“苏格拉底”计划,其目标是建立一个开放的“欧洲教育合作区”。以“苏格拉底”计划的子计划——“伊拉斯莫计划”为例,其涵盖了促进教师、学生跨国交流、建立大学合作网络、研究资金资助等内容,相关数据显示,仅在这一计划实施初期的三年多时间里,资金投入就达到8500万,跨国进修人数达到4.3万人,1500所大学研究开发了共通课程。正是诸多教育计划的制定实施,成功地将跨欧教育合作由理论层面推向了实际操作阶段,对于提升成员国整体教育水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第三,产学结合,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强化合作。发达国家推动教育合作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与行业企业“无缝对接”,在支持区域发展的实践中加强合作、互利共赢。德国实行企业和职业学校共同教学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企业直接参与学生的教育培训,联邦各州工商联合会、手工业协会统筹管理,鼓励不同行政区域教育资源交流互通,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美国的“常青藤大学联盟”由马萨诸塞州的哈佛大学、康涅狄克州的耶鲁大学、纽约州的哥伦比亚大学、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大学、罗德岛的布朗大学、纽约州的康奈尔大学、新罕布什尔州的达特茅斯学院和宾夕法尼亚州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等8所知名院校组成,他们定期开会研究讨论相关事宜,互相承认学分,学生、教师可以转学、流动,在推动地区发展的合作中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新加坡推行“教学工厂”职教模式,学校按工厂模式办学,工厂按学校模式办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岗位技能;同时,开展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培训合作,与法国合作建立新技术学院,与德国合作建立德新技术培训中心,借助国外的资金、技术等优势,推动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
  二、国外教育区域合作对京津冀高职教育协同发展的启示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地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我们可以充分参考国外教育区域合作的有效做法,研究探讨协作发展之路。
  第一,强化顶层设计,政府扮演好“规划师”角色。纵观国外教育区域合作发展历程,政府的主导、推动作用是决定因素。推动京津冀高职教育协同发展,政府应当做好“规划师”,做好顶层设计。首先,成立专门领导机构。不同行政区域合作,关键是破除体制性障碍,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机构,统筹规划、全面协调。可以考虑由国务院牵头,相关部委和三地行政主官组成专门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门联席会议,研究解决相关重点难点问题,对区域内高等教育资源进行整体把握、统一规划、有序运作。其次,建立协调沟通机制。政府要发挥居中协调作用,主动为三地高职院校和科研机构牵线搭桥,建立长效的沟通机制,引导他们围绕课程开发、科研技研、学历认证、人才流动等,开展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再次,强化政策支撑。国家层面应研究出台关于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明确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扶持政策,设定路线图、时间表和具体负责单位;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拿出切合本地实际、含金量高的针对性措施,合力推动高职教育协同发展。
  第二,制定推进计划,选准合作发展“突破口”。国外区域教育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制定符合实际的教育合作计划,无论是“联合学习计划”,还是“伊拉斯莫计划”,都是十分成功的典范。京津冀三地也应当设计实施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合作计划,作为协同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针对教师资源优化问题,可以考虑建立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专家库,推动实施“高层次专家学者互聘”计划,鼓励优质教师资源相互流动、创造更高价值。针对学生培养问题,可以建立推行“学分学历认证计划”,同等层次高职院校间互派学生交流学习,毕业生不止可以获得所在院校的毕业、学位证书,还可以同时获得派驻学校的学分、学历证明。针对产学研结合问题,可以探索实行“京津冀高校-企业联盟计划”,鼓励高校在区域内甚至跨区域选择企业合作,通过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等形式,开展“订单式”科研项目研究、学生培养、成果转化等工作,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推动高职教育纵深发展。

《借鉴国外教育区域合作经验推动京津冀高职教育协同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借鉴国外教育区域合作经验推动京津冀高职教育协同发展.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