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科学科技公文 > 内容

建国后我国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教育观念的比较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21 06:06:56     阅读:


  【摘要】从建国初到21世纪,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在半个世纪的历程中,我国的学校教育也随着社会政治背景的转变而不断变革,其中也包括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音乐教育领域中,有关建国以来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研究逐步受到关注。本论文通过建国后到二十一世纪初,国家先后颁布的8部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进行教育观念的比较分析为切入点,在总结教育得失成败经验的基础上,力求为今后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可借鉴价值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建国后;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教育观念
  教学大纲的发展变化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同时和历史与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在研究中将8部教学大纲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建国十七年至“文革”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我国的音乐教育和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反映在中小学音乐教育观念的变化、美育思想的从有到无,这些都给中小学音乐教育实践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一)强调功能的音乐教育观
  建国初,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有着特殊的政治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成为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除了经济建设外,新政权也需要进一步稳固,当时的教育目标多为“培养又红又专的革命事业接班人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劳动者”。社会与政治赋予了教育以特殊的使命,音乐教育同样不例外。
  (二)美育的教育方针
  我国现代美育思想起源于20世纪初,当时中国处于由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西方文明进入中国社会,同时带来了国外的美育思想。蔡元培在1901年的《哲学总论》中首次使用了“美育”一词,将美育与德育、智育并列为同等地位的学科,强调美育的本质为感情教育。
  二、改革开放时期
  (一)美育教育方针的重新确立
  在1979年、1982年和1988年的“音乐教学大纲”中,都在开篇第一句以显要位置明确了美育的重要性:1979年版:“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1982年版:“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1988年版:“小学音乐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美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知美教育、爱美教育、审美教育、创美教育这样既有区别又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四大内容”。“审美教育是知美、爱美教育的深化和升华。”1979年大纲提到“应使学生……初步具有……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1982年提到“培养初步的唱歌表现能力以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1988年提到“培养审美情趣和丰富感情”。这些表述都是从美育角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强调了音乐教育的不可替代性。
  (二)对音乐教育功能的再认识
  从音乐美学的角度,“人有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后者是更高级的需要。艺术功能就是人纯粹为了满足自己的直接精神需要而赋予音乐的”。从古至今,很多政治家、社会学家、国家管理阶层认为音乐的最大价值在于其实用功能,希望通过“寓教于乐”来达到教化的目的,正如儒家提倡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说法一直被后世所认同。过分注重音乐的实用功能,实质将音乐作为工具,工具的特点就是可替代性。音乐最重要的功能,应该是它不可替代的、独有的价值。只有在审美过程中,音乐所呈现的感性世界,才具有独一无二的作用。“只有审美价值才是音乐自身独有的、不可替代的价值。”随着音乐教育实践的发展和音乐学研究的深入,音乐的审美功能与价值逐步得到了认可和承认。
  (三)国外教学法传入国内
  建国初期,由于一些客观因素,我国音乐教育全盘照搬了苏联的音乐教育模式。缺乏对国际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了解和认识,造成了我国音乐教育研究视野的狭窄和知识的匮乏。音乐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需要从实际出发,借鉴外国先进音乐教育经验,结合我国具体情况,促进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三、二十一世纪
  21世纪开始的我国最新一轮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与90年代开始的素质教育密不可分。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排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得以在80年代的基础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一)21世纪音乐教育改革的背景
  1993年国家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这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明确提出了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改革思想,为音乐教育改革的奠定了基础。1997年9月,国家教委在烟台召开了“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会后下发了《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建立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课程体系的任务被提上了日程。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颁布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深刻阐明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实施内涵。
  (二)“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
  2001年7月,建国以来我国首部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国家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出版。新课标的实施在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课标开篇阐述了音乐课程的价值:“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并界定了音乐课程的4个价值(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还提出了10条基本理念,“审美”在这些阐述中成为关键词。
  (三)新课标中的课程基本理念
  新课标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突破,重点体现在对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的梳理与阐述中,展示出我国当前学校音乐教育理论建设的新成果。
  将审美放在音乐教育的首要位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音乐课程逐渐受到重视,美育重新成为国家基本教育方针之一。过去在音乐教育领域,更多的强调了音乐的所指论,忽视了学生对音乐本体的体验和感受。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了音乐审美教育,在教学中注重体验作品本身的表现力和音乐要素,充满感情的参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
  四、小结
  八部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变迁,折射出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思想、观念的变化,使我们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思考今后音乐教育的发展之路。
  作者简介:刘研(1992-)女,甘肃酒泉人,本科,长江大学艺术学院。

《建国后我国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教育观念的比较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建国后我国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教育观念的比较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