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科学科技公文 > 内容

从中美比较看我国大学人文教育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21 06:08:45     阅读:


  [摘要]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即人文素质。重视人文教育正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流,预示着人类教育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美比较 人文教育 人文素质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即人文素质。随着现代社会全球化进程,以专业教育为轴心造就出来的“专业人才”,由于知识结构单一,人文底蕴不足,创造能力不强,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重视人文教育正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流,预示着人类教育未来发展方向。
  
  一、中美大学人文教育比较
  
  1.教育背景
  20世纪80年代起,西方掀起了加强人文教育的热潮。1984年,美国人文学科促进会发表了《挽救我们的精神遗产—高等教育人文学科报告书》,认为学生无论主修什么都要具备相当程度的历史、哲学、语言文学修养,建议大学把人文学科尤其是西方文明史作为重要科目。美国学者博伊提认为,“应该把儿童教育成有仁义之心和关心他人的人”。在人文主义学者的鼓励下,美国各级各类学校纷纷进行课程改革,大力实施通识教育。
  中国古代的人文教育主要是儒家教育,表现出强烈的道德教育色彩。由于千年的科举制和封建思想,科学技术极不发达。近代以来,国人认识了科学之路的重要性,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社会经济激进式发展的背后,人文教育却相对薄弱,拜金主义、极端功利主义等现象却冲击着大学生稚嫩的价值观。高等教育呼唤人文修养。
  2.教育目标
  美国高等教育认为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大学生不论将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和工作,他们首先应该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学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我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在培养目标上,两国均重视学生完美人格和全面发展。但美国强调个人发展,尊重“自由、平等”;我国更注重社会秩序。
  3.教育内容
  美国大学都设立了人文教育课程。哥伦比亚大学在1919年率先开设了“西方文明”课程,斯坦福大学也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要求学生必须在进入大学的头三个学期内精读《神曲•炼狱》《君主论》等西方经典。美国大学认为阅读这些经典作品能够使一个人的灵魂畅游,修养身心,熏陶情操,健全人格,从狭隘走向博大。
  我国大学人文教育课程开设带着浓烈的功利主义色彩。有些高校过分强调适应市场需要,把人文性很强的专业统统改为“应用学科”。如把历史、地理等专业改为旅游管理专业,把中文专业改为文秘专业,专业的设置也偏重于开设金融、贸易、房地产等行业。这种功利化教育模式虽然造就了不少优秀的单科人才,却无意中扼杀了现代社会急需的创造性和管理型的“通才”。
  4.实施途径
  美国实施人文教育主要通过两种途径。首先是改革大学课程的设置,增加人文学科必修课程。哈佛大学带头恢复了核心课程,在历史、文学和艺术、外国文化、道德伦理、科学和社会分析等六个学科领域开设了100多门课程。其次是强化其传统的课外“渗透”教育。美国高校十分重视利用校园文化、学校历史传统,以及校园人文景观、校舍布局等渗透出来的人文精神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重视课程外人文教育活动的开展,经常开展内容广泛的,包括科技、政治、文化等多种多样的学术活动;重视学生的社团活动,并为学生社团组织提供指导和经费。
  我国的人文教育也主要有两种实施途径。首先,是课堂教育,我国大学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了许多历史、文学、美学等方面的选修课,鼓励理工类学生选修。其次,我国大学也非常重视校园文明建设,广泛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但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高校的人文教育偏重于“灌输”,习惯于对学生统一的要求,导致学生社团“官方”色彩浓厚,学生的个人主观能动性未得到充分发挥。
  
  二、加强大学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而只有现代化的人才能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为了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要,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1.人才竞争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以专业教育为轴心造就出来的“专业人才”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重视人文教育正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流。我国只有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才能适应21世纪国际人才竞争的需要。
  2.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现代科学技术有四个明显特点:一是发展速度很快;二是多学科互相交叉、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三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四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互相作用。因此,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首先,大学教育教学内容亟待更新,大学生必须与时俱进地掌握现代科学领域中新知识。其次,高校要培养学生较强的自学能力,能不断吸取新知识,更新新信息,以便适应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第三,大学生必须具备复合性知识结构,接受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第四,加强人文精神教育,培养学生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具备团结协作精神。
  3.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市场经济的非指令性要求人才必须有高度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要求人才具备较高的思想觉悟和理论修养,能识别、抵制形形色色的诱惑;市场经济的竞争性要求人才具备敏锐的头脑、勇于进取、敢于挑战的精神,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品质;市场经济的协调性要求人才具备较强的交际能力,学会与各种人打交道;市场经济的制约性要求人才具备高度的法制观念,知法、护法、守法,自觉维护社会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转。因此,只有加强人文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4.现代人“人品人格的失落”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改革开放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物质生活环境,从而也带来了巨大的诱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成为社会公害,文化事业更是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三、美国高校人文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人文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从中美人文教育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人文教育还需大力加强。在这一过程中,积极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内核,并以此指导和运用到大学生人文教育之中,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人文精神非常必要。
  1.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教育意识
  无论是忧患意识的形成,还是社会责任感的建立,抑或是理想信念的坚定,从根本上来说都依靠受教育者的主观努力。在传统文化中,我国古代知识分子也注重“内省”来提高道德修养,“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循人伦而以和为本,重体验而以乐为本”成为传统人文精神的体现。因此,我国高校需要改变“教—学”的“主体—客体”的教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律能力,培养大学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
  2.以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坚定信念、涵养德性、开阔胸襟、启发智慧、提高情趣、健康身心,这就要求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要体现传统的人文精神。要充分发挥载体作用,通过各种学术、文体活动,在活动中体现传统文化的内涵,传承和发展传统人文精神,使大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同时,还可以成立以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社团,并开设相关内容的选修课,直接开展人文教育。另外,要大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使大学生能够有一个整洁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校园人文环境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教风、学风、校风等软环境建设,努力营造出浓郁的、健康向上的和谐人文环境。
  3.培养具有现代人文情怀的教师队伍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古代知识分子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路向上,既十分重视贤德之人的影响,又主张通过身体力行使别人受到良好影响。孔子提出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了教育者的示范作用和对受教育者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意味着加强学生人文教育,需要教育者首先具备人文情怀。首先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保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帮助大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同时,还要具备敬业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此外,还要具备包容之心,有教无类,使学生平等地受到关心和关爱,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曹金祥.我国大学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
  [2]吴小强.大学教育、大学管理与人文精神塑造[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7).
  [3]高宇,王海燕.美国“通才教育”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J].文教资料,2006,(10).
  (作者单位:四川重庆交通大学)

《从中美比较看我国大学人文教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从中美比较看我国大学人文教育.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