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科学科技公文 > 内容

2020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上册五年级第8单元教案等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20-11-08 21:12:40     阅读:

27我的“长生果”(略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喻、差”等15个生字,学会“累、差、奔”等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读书的快乐,感受作者从童年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3.学习作者的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读书的快乐,体会作者从童年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体会读书的快乐,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喻、差、奔”等15个生字,学会“累、差”等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教师口述:在以前的学习和课外阅读中,同学们一定积累了不少与读书有关的名言,谁来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说出来分享给大家。(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导入:我们都知道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都是离不开书的。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皮罗果夫也说过:“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书又好比是源泉,好比是船只,好比是顾问……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直在和读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板书课题:27.我的“长生果” 学生齐读课题) 质疑课题: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为什么把书叫做我的“长生果”?)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运用平时的学习方法自己读懂课文,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简介作者。

叶文玲(1942- ),女,1942年11月4日出生在浙江玉环,1957年毕业于楚门镇中学,1963年迁居河南郑州。自幼酷爱文学,13岁读初中时在县办的《玉环报》上发表《夫妻间的小风波》和《七角钱》两篇小说。1957年考入高中后因家庭原因而辍学,回乡在镇文工团、业余宣传队做宣传员,次年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正式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我和雪梅》。1962年迁居河南郑州,先后在郑州金水区工业办公室、郑州金笔厂、郑州机械工具厂任干部、冲压工、生产科计划统计等职,工作期间坚持业余创作。此后做幼儿园、民办小学教员,农场、街道缝纫站工人,发表短篇小说多篇。迁居郑州后,在工厂做过很长时间冲压工和铣工,先后发表短篇小说及报告文学30余篇。

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同年调入河南省文联。出版小说集多种:《我的“长生果”》《无花果》《心香》《长塘镇风情》《独特的歌》《湍溪夜话》《浪漫的黄昏》《此间风水》《叶文玲小说选》等;
散文集有《梦里寻你千百度》《写在椰叶上的日记》《艺术创造的视角》《不了情》《有你不寂寞》《灵魂的伊甸园》《永远的诱惑》《七彩梦瓣》《素心如简》《叶文玲散文选》《枕上诗篇》《叶文玲品味文集》《玫瑰换个名字一样芬芳》《情有独钟》等;
长篇小说有《父母官》《太阳的骄子》《无梦谷》《秋瑾》等。

至今已有800多万字39本作品集及一部8卷本《叶文玲文集》出版。

叶文玲的小说主要表现普通人的命运和心灵世界,感情真挚,生活气息浓厚,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流畅。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比喻 美差 过瘾 奔向 书籍 饥饿 报偿 沉甸甸 馈赠 磁石 委屈 积累 酵母 皎洁 借鉴 呕心沥血 (重点指导生字 “磁”为平舌音;
“差、卓、偿”为翘舌音;
“奔、甸、鉴”为前鼻音;
“偿”为后鼻音。)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准词语:美差 过瘾 饥饿 报偿 沉甸甸 馈赠 磁石 酵母 借鉴 呕心沥血 (2)学习多音字:奔(bèn bēn) 练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的多音字。) 我每天一放下书包就直奔那里。

bēn 急走,跑:奔跑。奔驰。奔突(横冲直撞;
奔驰)。奔流。奔腾。奔忙。奔波(劳苦奔走)。奔放(疾驰。喻气势雄伟,不受拘束)。私奔(女子私自投奔所爱的人,或跟他一起逃走)。

bèn 直往,趋向:投奔。奔东走。他都奔六十了(将近六十岁)。

为某种目的而尽力去做:奔命。

②读一读:
放学后,刘泽宇飞快地奔(bēn)跑,回到家放下书包后,直奔(bèn)书店。

(3)学习多音字:禁(jìn jīn) 练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的多音字。) 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

jīn 受得住,耐久,如禁受、禁得住、禁不起、弱不禁风;
忍耐,制止如不禁笑起来。

jìn 不许,制止,如禁止、禁绝、禁书、禁令、禁赌、禁欲、禁锢、情不自禁;
法律或习惯上制止的事,如犯禁、违禁品;
拘押,如囚禁、监禁、禁闭;
古代称帝王的地方,如宫禁、禁苑、禁卫、禁军(古代指保卫京城或宫廷的军队);
能随便通行的地方,如禁地、禁区;
避忌,如禁忌。

②读一读:
越是大人三番五次禁(jìn)止我们小孩去的地方,我们越是禁(jīn)不住偷偷地去看看。

(4)学习多音字:差(chà chā chāi cī) 练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的多音字。) 遇到大人让孩子买烟,这美差往往被男孩抢了去,我们女孩只落了个眼羡的份儿。

chà 错误,如话说差了;
不相当,不相合,如差不多;
缺欠,如还差十元钱;
不好,不够标准,如差等、成绩差。

chā 不同,不同之点,如差别、差距、差额、差价;
大致还可以,如差可;
错误,如差错、偏差、差池;
数学上指减法运算中的得数,如差数、四减二的差是二。

chāi 派遣去做事,如差遣;
旧时称被派遣的人,如差人、解差;
被派遣去做的事,如差事、公差、出差。

cī参差:长短不齐。

②读一读:
今天,妈妈差(chāi)遣我去商店买些日用品,由于我的粗心交钱时出现了差(chā )错。

(5)学习多音字:冠(guān guàn) 练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的多音字。)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作文便常常居全班之冠。

guān 帽子,如衣冠、冠戴、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衣冠楚楚;
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如冠子、鸡冠、树冠、冠状动脉。

guàn 把帽子戴在头上,如沐猴而冠;
超出众人,居第一位,如冠军。

②读一读:
在小动物爬树比赛中,小松鼠轻轻松松地爬上了树冠(guān),夺得了冠( guàn)军。

(6)学习多音字:累(lèi lěi léi) 练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的多音字。) 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委屈,平常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

léi 连续成串,如果实累累;
颓丧的样子,如累累若丧家之犬;
多余,不简洁,如文字累累;
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的事物,如负重登高,不胜累累。

lěi 连续,重叠,堆积,如累计、累日、累积、累累、日积月累、连篇累牍;
照原数目多少而递增,如累进税;
连及,连带,如累及、牵累、拖累。

lèi 疲乏,过劳,如劳累、累乏;
使疲劳,如病刚好,别再累着。

②读一读:
我快读书,虽然有时觉得劳累(lèi),但看到自己阅读笔记上日积月累( lěi)的好词佳句,心里非常高兴。

(7)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流光溢彩 一首。阙,量词。

一阕 流动的光影,满溢的色彩。形容色彩明丽。

眼羡 尽情地看。

饱览 看得到而得不到,令人羡慕。

津津有味 形容长久。

天长日久 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文中指看画片时非常有 趣。

如醉如痴 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文中指作者读书进入意境,产生联想。

浮想联翩 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文中指作者读书读到入迷的程度。

悲欢离合 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

牵肠挂肚 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如饥似渴 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不言而喻 形容要求很迫切,好象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黯然神伤 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文中指文章公式化,非常机械、乏味。

千篇一律 心情不愉快,无精打采的样子。

大显身手 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心安理得 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

囫囵吞枣 意思是读书只要略知大意就可以了,不必追求透彻。这里是指作者水平有限,因读不懂而放过去,不得已而为之。

不求甚解 比喻读书不做细致地分析,笼统地接受。

别出心裁 即新鲜的味道。

鲜味 意思是与众不同。

借鉴 比喻费尽心血。

呕心沥血 拿别人的事作为镜子,以便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8)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这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我的长生果》这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文章情真意切,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她的读物由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到连环画,到文艺书籍和(中外名著),阅读的范围与深度在不断增加。在醉心的阅读中,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不仅扩展想象力,锻炼记忆力,增强了理解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写作能力)。作者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些“鲜味”才好;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
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3)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作者读书、写作的哪几件事? ①读“香烟人”小画册。

②读连环画。

③读文化小站的文艺书籍。

④读中外大部头小说。

⑤学写《秋天来了》。

⑥学写《一件不愉快的事》。

四、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心扉、音符、乐章 (2)表示动作的词语:呐喊助威、泪落如珠、囫囵吞枣、牵肠挂肚 (3)含有比喻的词语:泪落如珠、如醉如痴、如饥似渴 (4)描写事物或人物的词语:流光溢彩、花纹驳杂、千篇一律、焦热、沉甸甸、天高气爽、云淡日丽、香飘四野、与众不同 (5)描写人物心情或神态的词语:愉悦、眼羡、津津有味、浮想联翩、不求甚解、悲欢离合、黯然神伤、念念不忘 2.练习运用:练习用津津有味说话。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六、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七、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2) (3) (5) (6) (7) (8) (9-10) (11) (12) (13) (14) (13) (15-27) (16-27) (28) (29-31)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从童年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2.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课前导入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古人谈读书》通过古代名言的学习,让我们了解了古人对读书方法、读书态度等方面的经验;
《忆读书》记叙了作者自己亲身的读书经历,表达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乐的情感以及对读书的认识,希望我们少年儿童认识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今天,我们继续关于读书的文章,看看它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童年是怎样读书的?作者在作文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把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多读几遍,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做批注。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了解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1)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

2.教师小结:
(1)读书。

看:“香烟人”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 写:《秋天来了》——《一件不愉快的往事》;

(2)作者在这些事情中悟出的道理。

①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②作文,要写真情实感;
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3.反复读一读作者列举的两篇作文,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你在自己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体验来理解,来谈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学习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博览群书,入情入境,做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等。

(读小画片时)津津有味。

(看连环画时)废寝忘食。

(读文艺书籍)不求甚解。

(读中外名著)如醉如痴。

三、品读释疑 (一)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童年是怎样读书的?标出感受深刻的句段小组交流。交流感悟印象深刻的句段。

1.课件出示:这时,我就卖力地呐喊助威,为的是最后能在赢家手里饱览那一大沓画片。这些印着“水浒”“三国”故事的小画片,是我最早见到的连环画。

(1)这段话主要介绍了什么?(这段话主要介绍了“我”读书生活的开始。) (2)从“卖力”“呐喊助威”你感受到什么?(从“卖力”“呐喊助威”感受到作者对读书有着浓厚的兴趣。) 2.课件出示:后来,我看到几本真正的连环画。一位爱好美术的小学教师,他有几套连环画,我看得如醉如痴:《七色花》引得我浮想联翩,《血泪仇》又叫我泪落如珠。

(1)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作者在阅读时是非常投入的,不知不觉中与作者的感情产生了共鸣。) (2)联系句段理解词语“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泪落如珠” (3)指名朗读。

3.课件出示: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味道。

(1)“囫囵吞枣”是什么意思?(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比喻读书不做细致地分析,笼统地接受。) (2)你知道“不求甚解”出自哪里吗?(“不求甚解”引用于晋代诗人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求甚解”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读书只要略知大意就可以了,不必追求透彻。) (3)你对“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味道。”是怎么理解的?(这里是指作者水平有限,因读不懂而放过去,不得已而为之。) 4.课件出示:后来,我又不满足于只看一般的故事书了,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那些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使我如醉如痴,我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借阅图书上。这时我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记书中优美的词语,记描写的精彩段落。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

(1)小组交流:联系上文,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①“后来,我又不满足于只看一般的故事书了”可以看出我读书的欲望越来越强烈。

②“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 把“图书”比作“磁石”形象地说明图书对“我”的吸引力很大。

③“那些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使我如醉如痴” “如醉如痴”说明“我”读书到了忘我的境界。

④“我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借阅图书上” 用读书的时间长进一步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爱好。

⑤“记书中优美的词语,记描写的精彩段落。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 这两句话写出了“我”养成了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和这一习惯给我到来的益处。

⑥联系上文,了解到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他的读物由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到连环画,到文艺书籍和中外名著,阅读的范围与深度在不断增加。(板书:读书经历——小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 (二)再次默读课文,找出作者描写作文懂得课文内容标出来,感受深刻的句段,并在小组内交流。

1.课件出示: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1)“别出心裁”是什么意思?(“别出心裁”,意思是与众不同的主意。)“鲜味”是什么意思?(“鲜味”,即新鲜的味道。) (2)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是作者在一次成功的习作后悟出的道理,完全得益于课外阅读。意思是要想将作文写好,就先要打破千篇一律的模式,不落窠臼。)(板书:写作心得——别出心裁) 2.课件出示: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委屈,平常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真实的情感体验和课外阅读的积累,为这次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厚积才能薄发。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鲜味”是什么意思?(“鲜味”,即新鲜的味道。) (2)你有过这样的感受或经历吗?(学生自由发言。) 3.课件出示:作文,要写真情实感;
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1)“借鉴”是什么意思?(“借鉴”,拿别人的事作为镜子,以便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鉴,镜子。“模仿”,仿效,照着样子做。) (2)“呕心沥血”是什么意思?(“呕心沥血”,比喻费尽心血。)在这里指什么?(这是作者在又一次成功习作后悟出的道理。) (3)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作文应该表达真情实感,有感而发,以情感人;
开始时必须要进行模仿和借鉴,习得一些方法。但只有浸透着自己心血和汗水的创造,才能打动人心,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板书:写作心得——真情实感) (2)你有过“借鉴”或“模仿”的经历吗?(学生自由发言。) (三)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1.课件出示: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1)你是怎样理解“长生果”的?(长生果,即吃了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果子,在这里指营养极其丰富。) (2)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充分表达了书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板书:书——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3)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作者说书是“我”的“长生果”?(长生果,即吃了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果子,在这里指营养极其丰富的果子。把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永远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品。它充分表达了书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而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 (4)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书比作“长生果”,形象地写出了书与人类的关系,你也来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5)这一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开篇点题,写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6)全班齐读。

2.课件出示: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1)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2)“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作者以“蜂蝶飞过花丛”、“泉水流经山谷”这样美好的景象来比喻自己少年时代生活的愉悦感受。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愉悦”感受比作自然风光,化抽象为具体,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少年时代生活的多姿多彩。

“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比作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比作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写出了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作者连用两个比喻,把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比作“画页”和“乐章”,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快乐与美好。你也来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一抹温暖和煦的阳光,也似一缕润人心扉的清风。) (3)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作者以一连串美好的印象——蜂蝶飞过花丛,泉水流经山谷,流光溢彩的画页,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来形容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美好。)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方法指导:品析比喻的方法 概念: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一般要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比喻那些抽象的、深奥的、陌生的事物。

效果:生动形象,变抽象为具体。

运用:书是进步的阶梯。

3.课件出示:后来,我看到几本真正的连环画。一位爱好美术的小学教师,他有几套连环画,我看得如醉如痴:《七色花》引得我浮想联翩,《血泪仇》又叫我泪落如珠。

(1)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作者在阅读时是非常投入的,不知不觉中与作者的感情产生了共鸣。) (2)联系句段理解词语“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泪落如珠”:“如醉如痴” 写出了“我” 对连环画的痴迷与投入;
“浮想联翩”、 “泪落如珠”写出了“我” 完全沉醉于故事当中,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3)“如醉如痴、如饥似渴”是含有比喻的词语,你能说出自己积累的这样的词语吗?(如花似锦、如胶似漆、如坐针毡、恩重如山、胆小如鼠、如花似玉、如雷贯耳、铁证如山、爱财如命、稳如泰山、门庭若市、骨瘦如柴、冷若冰霜、守口如瓶、挥汗如雨、归心似箭、心乱如麻、巧舌如簧……) (4)指名朗读。

4.课件出示: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味道。

(1)“囫囵吞枣”是什么意思?(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比喻读书不做细致地分析,笼统地接受。) (2)你知道“不求甚解”出自哪里吗?(“不求甚解”引用于晋代诗人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求甚解”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读书只要略知大意就可以了,不必追求透彻。) (3)你对“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味道。”是怎么理解的?(这里是指作者水平有限,因读不懂而放过去,不得已而为之。) 5. 作者再写《秋天来了》这篇作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1)课件出示: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2)“别出心裁”是什么意思?(“别出心裁”,意思是与众不同的主意。)“鲜味”是什么意思?(“鲜味”,即新鲜的味道。) (3)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是作者在一次成功的习作后悟出的道理,完全得益于课外阅读。意思是要想将作文写好,就先要打破千篇一律的模式,学会创新。) 6.课件出示: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委屈,平常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真实的情感体验和课外阅读的积累,为这次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厚积才能薄发。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鲜味”是什么意思?(“鲜味”,即新鲜的味道。) (2)你有过这样的感受或经历吗?(学生自由发言。) 7.课件出示:作文,要写真情实感;
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1)“借鉴”是什么意思?(“借鉴”,拿别人的事作为镜子,以便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鉴,镜子。“模仿”,仿效,照着样子做。) (2)“呕心沥血”是什么意思?(“呕心沥血”,比喻费尽心血。)在这里指什么?(这是作者在又一次成功习作后悟出的道理。) (3)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作文应该表达真情实感,有感而发,以情感人;
开始时必须要进行模仿和借鉴,习得一些方法。但只有浸透着自己心血和汗水的创造,才能打动人心,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2)你有过“借鉴”或“模仿”的经历吗?(学生自由发言。) (四)理解感悟,体会情感 1.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童年是怎样读书的?作者在作文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把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多读几遍,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做批注。

2.小组交流读书的体会。

3.全班汇报交流读书体会。

(1)作者在童年是怎样读书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看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时津津有味;
看连环画时废寝忘食;
读文艺书籍时不求甚解;
读中外名著时如醉如痴。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读书的体会和方法学习作者写读书笔记:记书中优美的词句,记描写的精彩段落,并在自己的作文中借鉴运用。(板书:书经历——小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 (2)作者在作文中悟到了怎样的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
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板书:写作心得——别出心裁、真情实感) (3)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作者说书是“我”的“长生果”?(长生果,即吃了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果子,在这里指营养极其丰富的果子。把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永远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品。它充分表达了书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而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 (4)引导学生读出自己感受深的句子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四、总结课文主旨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主要回忆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书的那份浓厚感情和对阅读的热爱,说明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五、学习写作方法 1.读书使作者一生受益,他成功了,成了一位响当当的作家,有着精彩的人生,这使我想起了一句话:“阅读,生命因你而精彩。” 2.我们再来看看课题,作者把书比作“长生果”是因为作者喜欢读书,它使人一生受益。正如沙士比亚所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所以课文一开篇就说:“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3.总结: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它就像长生果,带给我们一辈子的营养,让我们一生受用! 4.读了多遍课文,你发现作者在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1)生动的比喻。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后来,我又不满足于只看一般的故事书了,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那些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使我如醉如痴,我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借阅图书上。

(2)准确、生动的词语。

流光溢彩、眼羡、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如饥似渴、不言而喻、黯然神伤、千篇一律、大显身手、心安理得等。

5.读写结合 谈谈你在生活中是怎样读书的?说一说你读书中的故事,你在读书的收获。把自己在读书中所得的收获写成一个小片段。

六、课堂小结 我的长生果一文有着情真意切、真实可感的特点。作者开篇便说:“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在对具体读书生活的回忆中,作者对自己的阅读及其感受描写得极为生动传神。

七、主题延伸 1.延伸交流:
说一说你读书中的故事,你在书中的收获。

2.阅读积累:
(1)读书的名言。

①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 ②不动笔墨不读书。——徐特立 ③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④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⑤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 (2)读书的谚语。

①读书需用心,一字值千金。

②读书不知意,等于嚼树皮。

③读书全凭自用功,老师不过是领路人。

④一遍生,二遍熟,三遍四遍当师傅。

⑤一日读书一日功,十日不读腹中空。

3.推荐阅读。

读书再读书 一位巴格达商人走在山路上,突然,有个陌生的声音对他说:“捡几块石头吧,明天,你会既高兴又懊悔。” 商人捡了几块石头继续赶路。天亮了,他掏出石头,发现它们都变成了宝石!商人无比高兴,可是,过了一会儿,他却很懊悔。高兴的是,石头变成了宝石,懊悔的是,捡得太少了。

亲爱的小读者,读书也如此。我们今天读的书,明天就会变作宝贵的财富,当我们长大成人,总会懊悔自己读得太少。

很幸运的是,我从小就爱看书,记得小学三年级时就开始捧着厚厚的《女游击队长》囫囵吞枣地看,这份读书的兴趣一直伴随我长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读书给我带来的好处越来越多:小时候从不为写作文发愁;
高考语文得了高分;
选择职业考上电台主持人;
直到今天开始尝试写作……这,都是读书的功劳。我常常在想,如果当初我不爱读书也就不会有今天,但在庆幸的同时我也和那个商人一样懊悔:我为什么不读得多一些再多一些呢?这份懊悔来自我在工作的时候,常常领会“书到用时方恨少!”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读书?因为:读书使我们视野开阔。我没有去过非洲,没有到过南极大陆,但我却领略过非洲大陆的美丽风情,为南极洲的圣洁天地深深陶醉,这是因为读书让我身临其境。

读书使我们情趣高雅。初春,当我在晨光中吟诵泰戈尔的《金色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妈妈,你会认识我么?”我感觉有花瓣儿正悄悄地在我心中开放,并潜入我的气息。

读书使我们美丽。书一本一本地读,时光一年一年地溜走,蓦然抬头,那份书卷气已从内心悄然映在脸上,是啊,还有什么比书卷气更让人赏心悦目的呢? 读书使我们思想深邃。它帮助我们在别人的思想上建立自己的思想,当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已经把别人的智慧“偷”过来装在自己的头脑中,多好!我们本来天生只一个头脑,是读书让我们又多一个头脑。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能使我们多活几度生命。不读书的人,只有一个生命,他充其量只能过一辈子,读书,使我们拥有丰富的人生:过去,现在和将来。

读书真让人受益无穷,所以,亲爱的小读者,请你从看电视、看卡通漫画、玩游戏机的时间中务必抽出时间来读书。别忘了,“书是奇迹”,如果你也想让自己的生命发生奇迹的话,那就去读书再读书——为了明天不致懊悔,让我们快快来捡宝石噢! 思考:“我”从自己的成长历程中感悟到读书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读书?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再用简练的话回答。

童年读书 莫 言 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深仇》、《三世仇》之类的忆苦戏。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
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
我看“闲书”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后来,我的班主任家访时对我的父母说其实可以让我适当地看一些“闲书”,形势才略有好转。但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

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等等等等,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后来又用各种方式,把周围几个村子里流传的几部经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之类,全弄到手看了。后来又把“文革”前那十几部著名小说读遍了。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地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他很快就会烦,合上书,一掌把我推到一边去。但只要他打开书页,很快我就会凑上去。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就像革命样板戏《红灯记》里的地下党员李玉和藏密电码一样。但我比日本宪兵队长鸠山高明得多,我总是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我二哥一回来,看到我的模样,好像吓了一跳,但他还是先把书从我手里夺出来,拿到不知什么地方藏了,才回来管教我。他一巴掌差点把我扇到猪圈里,然后说:活该!我恼恨与疼痛交加,呜呜地哭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可能是怕母亲回来骂,便说:只要你说是自己上厕所时不小心碰了马蜂窝,我就让你把《破晓记》读完。我非常愉快地同意了。但到了第二天,我脑袋消了肿,去跟他要书时,他马上就不认账了。我发誓今后借了书也决不给他看,但只要我借回了他没读过的书,他就使用暴力抢去先看。

有一次我从同学那里好不容易借到一本《三家巷》,回家后一头钻到堆满麦秸草的牛棚里,正看得入迷,他悄悄地摸进来,一把将书抢走,说:这书有毒,我先看看,帮你批判批判!他把我的《三家巷》揣进怀里跑了。我好恼怒!但追又追不上他,追上了也打不过他,只能在牛棚里跳着脚骂他。

思考:本文主要通过借阅的四本书讲述作者童年时因为迷恋读书遭遇到的一系列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依次概括。

八、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九、课后作业 1.推荐阅读《读书再读书》《童年读书》。

2.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21) (22) (23-28) 板书设计 书——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我的“长生果” 读书经历——小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 写作心得——别出心裁、真情实感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我的“长生果”》一课,是一篇拓展阅读课文,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以读为本,读中思考,读中领悟,在文本中读出想象来。不能讲得太多,词语不用我去解释,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自己去理解,板书也应该少而精。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重点以“读”为主线贯串整个课堂,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以读为本,读中思考,读中领悟,引导学生学会有目的地读课文,例如让学生在读中识字、解词、感悟、想象、积累,使学生懂得读书与写作的关系,引导学生结合重点段体会作者对书的情感,对阅读的热爱,把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通过重点段的阅读,让学生明白作文要构思新颖、别出心裁;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在模仿借鉴后要进行呕心力血的创造,才能够打动人心,获得成功。

不足之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较少。在语文教学中,将评价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在课堂评价中,应尊重差异,鞭策优秀生、鼓励中等生、激励后进生。这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使学生在不同的水平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更加树立信心不断发展。

《我的长生果》课堂实录 本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作者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作者饱含深情的回忆了对阅读的热爱,将酷爱读书这种感情贯穿始终。看“香烟人” ,看连环画,看大部头小说…正是酷爱读书,在书中不断汲取营养,才使得作者成长为一个卓越的作家。本篇教材排在一单元之末,对整个单元的阅读体系和写作特色是个很好的回顾和总结。我在教学中着重尝试引导学生赏析了本文的写作特色,收到颇好的效果。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积累本课词语. 教学片段1 :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四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我的长生果 师:长生果指什么? 生:吃了长生不老的那种果子。

师:在课文中指什么? 生:指书籍。

师:这里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齐答)比喻。

师:作者把书籍比作长生果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书籍在作者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师:那么围绕我的长生果,课文写了我小时候读书的几次经历? 生:三次.第一次是我看香烟人,第二次是我看连环画;第三次是我到小镇图书馆看书.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 [教学反思]:课题解疑,设问层层推进,引导学生由易到难,了解书籍和长生果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学习全文奠定了基础;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清晰的把握课文. 教学片段2:
师: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但它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它的写作特点可以说是对整个单元的回顾和总结。它的写作特色 1、文辞优美,善用比喻,遣词准确。(板书) 师:我先举两个例子。

例一:课文第2自然段:象蜂蝶飞过花丛,象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形象的表达了作者读书的那种愉悦之情。

例2:象一轮玉盘嵌在蓝色的天幕中。这个比喻的妙,“嵌”字用的好!一个嵌字,将月亮与天空融为一体,给人一种宁静恬美的感觉 。

那么你们觉得课文中还有哪些词句优美,能否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生:我喜欢第9自然段。朗诵:(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
她用宽大的衣衫挡着风寒,却捧起沉甸甸的果实奉献人间。你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秋天,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这段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秋天写的非常美。

师:仅仅如此吗? 生:作者还非常善于遣词用句。如:这一系列动词用的十分生动:拂 撒 挡 捧 等等 。作者还善于运用排比短句,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如:“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个我们展示了一个十分美丽的秋天。

师:你真会读书。还有没有 别的同学谈谈自己的阅读感悟? 生:我喜欢第5自然段。朗读 (后来,我看到几本真正的连环画。一位爱好美术的小学教师,他有几套连环画,我看得如醉如痴:《七色花》引得我浮想联翩,《血泪仇》又叫我泪落如珠。后来,哥哥的朋友们送了我几册小书:《刘得兰小传》《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只要手中一有书,我就忘了吃忘了睡。) 师:请你谈谈理由。

生:这段作者用了很多四个字的词语,使得句子非常生动。如:如醉如痴 浮想联翩 泪落如珠…..此外,本段采用了列举法,使得句子变得翔实而生动。

师:说的真好。请同学们齐读这段。

生:我还喜欢第7自然段。朗读:(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作文便常常居全班之冠。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力。在家对着一面花纹驳杂的石墙,我会呆上半天,构种种神话传说;
跃上遇到一个残疾人,我会黯然神伤,编织他的悲惨身世。)我喜欢这段是因为我觉得作者善于引用名言使自己的文章生辉。还善于举例子让文章增色不少。

师:真好。你真会读书。课文中还有很多精彩的段落,只要你留心细细揣摩,一定会品出更醇香的滋味。

师:醉心阅读使作者悟出了什么?(品析11 、 14自然段,略) [教学反思]:《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本节课我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自主感悟,自主表达,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甚至超乎了我的想象。

教学片段3:
师:本文除了在遣词用句上 颇具特色外,在布局谋篇上也是我们学习的典范。譬如本文多次使用过渡段和具有过渡意义的词语,使得文章行文流畅,浑然一体。同学们找找,看看哪里是过渡段?板书(写作特色2:善于使用过渡词,过渡段) 生:第7自然段。朗读(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作文便常常居全班之冠。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力。在家对着一面花纹驳杂的石墙,我会呆上半天,构种种神话传说;
跃上遇到一个残疾人,我会黯然神伤,编织他的悲惨身世。) 生:还有第4,第12自然段。

师:第4自然段(开始我看得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就感到不过瘾了。)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是一个总结段,而不是一个过渡段。此外作者还用了一些明显具有提示的词:如最早 后来 渐渐地 这些词语它和过渡段一样也起着转承的作用。

师:那么从这些提示词上看,你可以看出文章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 生:按时间先后顺序组织材料 师:说的很好。那么哪些事情写的详细,哪些事情写的简单? 生:看“香烟人” ,看连环画写的简略,到图书馆看书写的详细。

师:详略得当也是我们要掌握的写作技巧之一。

(板书:写作特色3:时间先后顺序组材,详略得当)除本课的写作特色之外,我们在第一、三两课还相应的学了人物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这些我们都应该巧妙的用到我们今后的作文中。

[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本节课我没有搞繁琐的情节分析,而是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捕获信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的方法,领略作者的写作特色, 并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

《我的“长生果”》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的“长生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中的第四篇课文。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这篇略读课文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  课文的教学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悟作者对书的情感,体会作者所悟出的道理;
二是结合实际让学生明白读写间的关系,学习一些读写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高年段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2、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三、说教法和学法      因为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又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所以我采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按阅读提示,先让学生自读自悟,把握主要内容,想想作者写了少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然后,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做一些批注,同小组的同学交流体会。最后,明确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并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下面我就说一下这节课的教学流程。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是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先提出问题,什么是长生果?     2、在大家眼中的长生果和作者眼中的长生果一样吗?    3、为什么把书叫做‘我的“长生果”?’    第二部分是设问导读,自主合作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读准确字音,然后小组互相评价。   第三部分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作者写了年少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   第四部分教师点拨,知识生成  从这几件事情中,大家悟出什么道理?请学生互相讨论然后回答  1、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   2、作文,要写真情实感;
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第四部分小组合作,重点落实   1、反复读一读作者列举的两篇作文,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 2、你自己在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五部分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回答到底什么是“长生果”。它的寓意是什么?  长生果,指营养极其丰富。将书比作“长生果”,意思的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  2、把书必做长生果,说明作者对书有着特殊的感情,那么从哪里可以感受感受到作者对书的特殊感情?  A、看“香烟人”小人书时的津津有味;

 B、看连环画时的废寝忘食;

 C、读文艺书籍时的不求甚解;

D、读中外名著时的如醉如痴;

第六部分品读语言,学习积累  课文的语言特点:
生动的比喻,恰当的词语 第七部分积累释放 抄写文中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把自己在读书中的收获写成一个小片段 五、板书设计 读书                              博  览 写作   童年——我的“长生果”——做笔记    学习 感悟                              借  鉴  我的长生果资料 1、关于作者:
叶文玲,女,1942年11月4日生于浙江省玉环县楚门镇。1958年发表处女作《我和雪梅》,从此走上文坛,后以短篇小说《心香》名闻遐迩。她恪守“美是文学的生命”的宗旨,孜孜于真善美的追求,同时致力于散文创作,收获颇丰。至今已有600多万字36本作品集及一部8卷本文集出版;
是中国当代文坛极为勤奋很有影响的作家,其作品曾获多种奖项。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无梦谷》、长篇历史小说《秋瑾》、传记文学《敦煌守护神——常书鸿》;
散文集有《不了情》、《枕上诗篇》、《叶文玲品味文集》等多种。其作品曾获海内外多种奖项——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所颁的“中国文学创作杰出成就奖”;
浙江省人民政府所颁的“鲁迅文艺奖——突出成就奖”及数十种省部级奖项等等。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曾为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为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99年被聘为浙江大学兼职教授;
为扶植大学生中的文学新人,叶文玲捐赠十万元稿费,并获广发银行的支持,在浙大设立“新叶广发文学奖”。

2、相关知识:
(1)叶文玲爱书,更爱读书。不可否认,她能走上创作道路,书籍起了很大的帮助。从小时候的“香烟人”,到小学时候的连环画,再到从小镇的文化站中借书,作者从书籍中获取了无穷的乐趣。可以说,若没有书籍,作者的一生将会改写。的确,“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醉心的阅读终使她尝到了甜心。通过读书,她扩展了想像能力,增长了知识,开扩阔了眼界,为她后半生的文学道路铺垫了一条平路。古人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书读多了,对写作自然是受益匪浅的。

⑵题目解说 文章从“书,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起笔,由此引出作者对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回忆,把“书”比作“长生果”,是因为书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历史的文明要靠书籍来传颂,人类的智慧要靠书籍来交流。一部好书,不但给人以知识,而且能帮助养成美的品德和情操,引导人们健康成长。阅读本文,你会感受到读书对一个人的生活会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

第八单元 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读错的字 不耻下问(chǐ) 水浒传(hǔ) 烦琐(suǒ) 无病而呻(shēn) 某年(mǒu) 二、易写错的字 诵:右边中间有一点。

岂:下半部分是“己”不是“已”。

皆:下半部分是“白”不是“日”。

限:右边是“艮”不是“良”。

凯:第六笔是竖提。

三、重点词语 所谓 诵读 舅父 述说 荒唐 访问 书刊 质朴 英雄 厌烦 斩断 无限 凯旋 衰败 辛酸 篇章 刊物 烦琐 某年 诸葛亮 贾宝玉 不耻下问 岂有此理 诲人不倦 真情实感 一知半解 津津有味 四、多音字 识 好 传 着 卷 五、形近字 六、近义词 华丽—华美 居然—竟然 学而不厌—手不释卷 诲人不倦—谆谆教诲 无病而呻—无病呻吟 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津津有味—兴致勃勃 七、反义词 华丽—朴素 烦琐—简单 不耻下问—好为人师 学而不厌—骄傲自满 一知半解—融会贯通 朦朦胧胧—清清楚楚 津津有味—索然无味 无病而呻—直抒胸臆 八、词语搭配 (栩栩如生)的人物 (一知半解)地读 听得(津津有味) 九、词语归类 形容勤奋好学的四字词语:敏而好学 孜孜不倦 学而不厌 形容艺术形象非常逼真的词语: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活灵活现 十、句子积累 1. 比喻句:
(1)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2)在记忆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2. 排比句:
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十一、考点提示 1. 背诵:《古人谈读书》《观书有感》。

2.《古人谈读书》中古人的读书方法常以问答题的形式考查。

3.《忆读书》中作者的读书经历以及读书感悟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4. 把读过的一本好书推荐给同学,要介绍这本书的基本信息,重点写推荐这本书的理由。

第八单元达标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35分) 一、请选择一个恰当的答案,将字母填在括号里。(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无病而呻(sēn) B.不耻下问(chǐ) C.读万卷书(juǎn) D.诲人不倦(huǐ) 2.下列四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辛酸  盛哀 B.烦锁  荒唐 C.表达  质朴 D.篇章  刊物 A.手 B.缠绕 C.打结 D.记事 4.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学而不厌  惹人讨厌 B.不耻下问  奇耻大辱 C.敏而好学  动作灵敏 D.学问无尽  无穷无尽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的美术老师送了我几套连环画,我看得如醉如痴。

B.这本故事书里的故事,情节老套、语言呆板,读起来索然无味。

C.这里一派田园风光,看上去金碧辉煌的。

D.这是李老师呕心沥血写下的作品。

6.“我心里忽然掠过了不安分的一念:大家都这样写多没意思!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天。”句中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 7.下列关于读书的名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B.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C.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D.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8.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张平的学习成绩大大增进了。

B.《忆读书》的作者是冰心写的。

C.阅读使我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视野不断开阔。

D.听了小明讲的故事,我不约而同地笑起来。

9.(永定客家)土楼对联集教化、观赏于一体,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一对联,上联:文章思报国。下面最适合做下联的是(  ) A.蛟腾碧水环。

B.忠厚可传家。

C.凤起丹山秀。

D.兴家读与耕。

10.将下列句子整理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你应该读的只是这十卷百卷的书。

②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须慎加选择。

③书是读不尽的,就算读尽也是无用的,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

④在这些书中,你不但可以得到较真确的知识,而且可以于无形中吸收大学者治学的精神和方法。

⑤走进一个图书馆,其中真正能够称为“书”的恐怕还不到十卷百卷。

⑥这些书才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发你的思考。

A.③②⑤①④⑥ B.②③⑤①⑥④ C.⑤①④⑥②③ D.①⑤②③⑥④ 二、看拼音,写词语。(5分) kǎi xuán  sòng dú  shū kān  kuī shì  jiù jiu (    ) (    ) (    ) (    ) (    ) 三、课内回顾与积累。(10分) 1.宋代理学家朱熹告诫我们读书要做到“三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在学习中要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要实事求是,正如《论语》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古人通过观察世间万物得到了很多富含哲理的诗句。比如朱熹看到半亩方塘,由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认识到要使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就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正如《观书有感》(其一)中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观书有感》(其二)中诗人又以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遵循规律的重要性。(4分) 第二部分:阅读欣赏(30分) (一)下面是网上关于“冰心文学馆”的介绍,请完成练习。(13分) 1.下面哪个人去冰心文学馆的时间不合适?(  )(2分) A.王燕星期四下午1点去。B.林晓星期二上午10点去。

C.郑婷星期五下午2点去。D.陈明星期一上午8点去。

2.以上四人分别想了解冰心的生平、去冰心文学馆的路线、冰心文学馆的展品、冰心文学馆周边的美食,请问他们应分别点击目录中的哪一部分?(  )(2分) A.1,9,2,5 B.3,7,2,9 C.3,7,1,5 D.9,1,2,5 3.下列是冰心的作品的是(  )。(2分) A.《慈母情深》 B.《寄小读者》 C.《月迹》 D.《青山处处埋忠骨》 4.从上面的表格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请简要介绍一下冰心文学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要在冰心文学馆内张贴一则提醒参观者保持安静的宣传标语,你会怎么写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书再读书(17分) 关于读书,让人高兴的是今天我们读的书,明天就会变成宝贵的财富,但当我们长大成人,总会懊悔自己读得太少。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读书?因为:
读书使我们视野开阔。我没有去过非洲,没有到过南极大陆,但我却领略过非洲大陆的美丽风情,陶醉于南极洲的圣洁天地,这是因为读书让我身临其境。

读书使我们情趣高雅。初春,当我在晨光中吟诵泰戈尔的《金色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我感觉有花朵正悄悄地在我心中开放,并潜入我的气息。

读书使我们美丽。书一本一本地读,时光一年一年地溜走,蓦然抬头,那股书卷气已从内心悄然显露在脸上。

读书使我们思想深邃。它帮助我们在别人的思想上建立自己的思想。当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我们已经把别人的智慧“偷”过来装在自己的头脑中了,多好!我们本来天生只有一个头脑,是读书让我们又多了一个头脑。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能使我们多得几度生命。不读书的人,只有一次生命,他充其量只能过一辈子。读书,使我们拥有丰富的人生:过去、现在和将来。

读书真让人受益无穷,所以,亲爱的小读者,请你务必从看电视、看漫画、玩游戏机的时间中抽出时间来读书。别忘了,“书是奇迹”,如果你也想让自己的生命发生奇迹的话,那就去读书再读书——为了明天不至于懊悔。(有改动) 1.在作者眼中,读书都有哪些好处?从文中提取信息,填一填。

(5分) 2.关于读书,作者既高兴又懊悔,他高兴和懊悔的原因分别是(  )(2分) A.高兴的是读书能使人变得有钱,懊悔的是自己的钱太少。

B.高兴的是读书能使人延长寿命,懊悔的是生命只有一次。

C.高兴的是读的书能变成宝贵的财富,懊悔的是自己读得太少。

D.高兴的是读书使人情趣高雅,懊悔的是这种高雅只是暂时的。

3.“读书让我们又多了一个头脑。”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读书能让自己再长出一个头脑。

B.读书可以帮助我们在别人的思想上建立自己的思想。

C.读书能把别人的头脑偷过来供自己用。

D.读书使我们视野开阔,见多识广。

4.第4自然段中提到“我在晨光中吟诵泰戈尔的《金色花》”是为了说明(  )(2分) A.“我”很喜欢泰戈尔的诗。B.“我”喜欢看到花朵开放。

C.读书能让“我”走进诗歌的世界。D.读书使我们变得情趣高雅。

5.下列关于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总结全文 B.点明中心 C.照应题目 D.总领全文 6.请结合文章内容及自己的读书经历来谈谈你对“读书真让人受益无穷”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35分) (一)小练笔。(5分) 阅读文学作品或观看影视作品时,我们常常会被其中的一些人物吸引或感动。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请你有条理地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习作。(30分)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的?你是怎样读书的?你读了哪些书?通过读书你有哪些收获?选自己体会最深的内容写一写。要求:题目自拟,中心明确,层次分明,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

第八单元达标检测卷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 一、1.B 2.D 3.B 4.D 5.C 6.D 7.C 8.C 9.B 10.A 二、凯旋 诵读 书刊 窥视 舅舅 三、1.心到 眼到 口到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第二部分:阅读欣赏 (一)1.D 2.B 3.B 4.示例:冰心文学馆坐落在中国福州市长乐区冰心公园左侧,于1997年建成,是全国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文学馆,也是国家AAA级景区。

5.示例:心与心的交流需要静静地聆听! (二)1.使我们视野开阔 使我们情趣高雅 使我们美丽 使我们思想深邃 使我们多得几度生命 2.C 3.B 4.D 5.D 6.略。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略) 8积累与运用考点梳理卷(第八单元) 时间:40分钟 一、字词句基础。

1.[字音]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罡(zhèng) 美差(chāi) 报偿(cháng) 自传(zhuàn) B.地煞(shà) 一沓(tà) 借鉴(jiàn) 试卷(juàn) C.日寇(kòu) 酵母(jiào) 磁石(cí) 呐喊(nà) D.呻吟(shēn) 投奔(bēn) 嬉笑(xī) 馈赠(kuì) 2.[字形]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舅父 述说 津津有味 悲欢离和 B.厌烦 仿问 一知半解 呕心沥血 C.书刊 繁锁 真情实感 云淡日丽 D.质朴 教诲 索然无味 别出心裁 3.[字义]“劓”是古代的一种残酷的刑罚,下面最能准确地概括它的字义的一项是(  )。

A.刮骨  B.砍头  C.腰斩  D.割鼻 4.[字义]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敏而好学(喜好) B.默而识之(知识) C.余尝谓读书有三到(所谓) D.敏以求之者也(聪敏) 5.[词语辨析]和“呕心沥血”的意思最接近的是(  )。

A.牵肠挂肚 B.真情实意 C.煞费苦心 D.黯然神伤 6.[词语运用]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的演讲栩栩如生,十分鼓舞人心。

B.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

C.妈妈虽然出去打工了,但是对家里的事还是牵肠挂肚。

D.理解肤浅是因为看书时囫囵吞枣,所以我们应该认真读书,反复思考。

7.[关联词语]下面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是一分一秒的时间,我们(就)不能浪费。

B.她(因为)经过了长期严格训练,(所以)在比赛中能脱颖而出。

C.我们(不管)走到哪儿,(都)不会忘记母校培养我们的老师。

D.下雪啦!(与其)在家里隔窗欣赏,(不如)去外面堆个雪人,打场雪仗! 8.[巧对对联]现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池中荷叶鱼儿伞”,适合作为下联的一项是(  )。

A.岸上麻叶伸绿掌 B.梁上蛛丝燕子帘 C.山上新月半亭风 D.半场杨柳拂楼台 9.[修辞手法]对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微风唤醒了沉睡的种子。(比喻) B.杜鹃花开遍山野,香飘万里。(拟人) C.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夸张) D.不读书,无以知窗外的精彩;
不读书,无以知世界的宽广;
不读书,无以知文化的力量。(排比) 10.[排列句序]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粒种子的力量竟有这么大!②它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窄,它总要曲曲折折地、顽强不屈地挺出地面来。③你看见过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一棵小草生成吗?④它的根往土里钻,它的芽向地面挺,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终于被它掀翻了。

A.③②①④ B.③②④① C.③①②④ D.③④②① 二、积累与背诵。

11.读书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终夜不寝,以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论语》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这句话告诉我们,读书的真正智慧是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能不懂装懂。朱熹提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重要的是心到,因为:“____________,眼口岂不到乎?” 14.只有坚持不断地阅读、学习,我们大脑里的知识才不会干涸,这正如朱熹在诗中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告诉我们基本功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的也是朱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文主题与理解。

15.下列作品与作者、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施耐庵——唐僧 B.《水浒传》——罗贯中——宋江 C.《红楼梦》——曹雪芹——林黛玉 D.《三国演义》——吴承恩——曹操 16.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忆读书》一文中,作者回忆了自己读书的经历,并把自己读书的心得归纳出来指导儿童读书。(  ) (2)欧阳询是宋朝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用笔方整,笔力刚劲,其代表作有《九成宫醴泉铭》。(  ) (3)作文要写真情实感,因此作文练习不能借鉴和模仿。(  ) 17.先填空,再按要求写句子。

(1)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书,你肯定也有一些自创的比喻,请你写一句: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积累与运用考点梳理卷(第八单元) 一、1.C 2.D 3.D 4.A 5.C 6.A 7.A 8.B 9.D 10.B 二、11. 多读书 读好书 12.吾尝终日不食 无益 不如学也 13.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眼到 口到 心既到矣 14.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三、15. C 16.(1)√ (2)× (3)× 17.(1)长生果 (2)营养品 (3)示例:书籍是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知识的大 第四次月考达标检测卷(第七、八单元)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3分) 1.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6分) 勤劳zhì pǔ(    )的客家儿女,在lí míng(    )的时候便lù xù(     )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土楼变得热闹起来了。之后大人出门干活,小孩上学,土楼又变得安静起来。直到yè mù jiàng lín(       ),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先先后后地回到家里,家家户户炊烟袅袅。晚饭过后,人们才开始有了xián yì(    )的心情。

2.[易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瓷器(cí) 凛冽(lǐn) 风一更( gēng) B. 抛下(pāo) 聒碎(guō) 悄没声儿(qiǎo) C.船桨(jiǎng) 榕树(róng) 那畔行(pàn) D.嫉妒(jì ) 嫦娥( cháng) 心旷神怡(guǎng) 3.[易错]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树梢 红晕 炭火 述说 B.大雁 走廊 慌唐 愈发 C.静寂 竹竿 烦琐 未免 D.涨潮 纠正 访问 辛酸 4.“胎”字中“月”字旁的意思可能和以下哪一项有关?(  )(2分) A.时间 B.月亮 C.光明 D.身体部位 5.[疑难]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她的思路总是别出心裁,不落俗套。

B.这幅画上的小鸭栩栩如生,我似乎听见了它扑翅膀的声音。

C.小明不耻下问,遇到问题总是主动请教同学和老师。

D.他只是把这首诗囫囵吞枣地背下来了,至于诗是什么意思一点儿也不清楚。

6.下列诗歌与作者不相对应的一组是(  )。(2分) A.《山居秋暝》——王维 B.《枫桥夜泊》——杜牧 C.《长相思》——纳兰性德 D.《渔歌子》——张志和 7.[疑难]下面哪句话的修辞手法和其他三句不一样?(  )(2分) A.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B.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C.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D.一只画眉鸟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8.把下列句子排成一段连贯的话,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他就是这样来读《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的。②他读书时,第一遍一般先读个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理解。③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主张读书要多读、精读。④他认为,读书不必太多,要读得精,要读到你知道这本书的优点、缺点和错误了,这才算读好、读精了。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③②①④ D.①④②③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的“长生果”》告诉我们写作文要一直借鉴和模仿。

B.《九成宫醴泉铭》是初唐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楷书代表作。

C.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中的“源头活水”是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D.朱熹认为读书有三到,分别是:心到,眼到,口到。

10.根据要求写句子。(11分) (1)苏轼有诗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认为书要反复诵读,深入思考,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意思。

(2)《山居秋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认为是“诗中有画”的典范之句。

(3)《枫桥夜泊》中描写季节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疑难]池塘里开满了各种姿态的荷花。(请把句子画面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与欣赏(32分) (一)褐藻门(16分) 在藻类植物中,褐藻门植物的进化程度比较高,其细胞内含有叶绿素、胡萝ト素、墨角藻黄素、叶黄素等物质。由于所含色素比例的不同,褐藻门植物的藻体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一般是黄褐色或者深褐色。褐藻门植物储存的养分主要是海带多糖(又叫作褐藻淀粉)和甘露醇,这两种物质常常被当作工业原料。其中,褐藻胶在纺织、造纸、橡胶、医药、食品等行业都有着重要用途。

褐藻门的植物体有着多种形状,如丝状、叶状、树枝状等,而且长短有着很大的差别,有些种类的长度仅仅是几百微米,而有些种类长达几十米,虽然它们长短不同,但都是多细胞个体,根本不存在单细胞个体或者群体。褐藻门植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三种:营养繁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褐藻门植物中最常见的是裙带菜和海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裙带菜,它是温带性海藻,可以承受比较高的温度,大部分生长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属于经济海藻。由于它的形状类似于古代女子的裙带,所以被叫作裙带菜。裙带菜的孢子体是黄褐色的,由固着器、叶柄、叶片三个部分组成。它的结构类似于海带,而且与海带的生活史很相似,同样是世代交替,但孢子体的生长时间要比海带短一些。裙带菜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不仅有人体所必需的矿物质,还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等物质,而且它的蛋白质含量要远远高于海带。此外,裙带菜还能够用来提取褐藻酸。

在褐藻门植物中,由于海带的体形比较大、营养价值高,所以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海带的表面很光滑,长度大约两三米,人工养殖能够长到五米到八米。海带的颜色是褐色,形状是长带状,由固着器、柄部、叶片三个部分组成。固着器表现出假根状,柄部是圆柱形的,又粗又短,而且上部要比下部宽大一些,上部连接着长带状的叶片,生活中我们所食用的就是它的叶片。叶片中央有两条互相平行的线,中间是中带部,厚度大约是几毫米,中带部的两端比较薄,而且带有褶皱。海带的营养价值很高,食用价值也很高,从海带里面提取出来的碘和褐藻酸可以用于医药、食品、化工等多个行业。而且,海带中碘的含量非常高,虽然碘在人体中的比例很小,但对健康有着重要作用,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当人体缺乏碘元素之后,便会出现甲状腺肿大,只要多吃一些海带就能预防这种疾病,而且吃海带还能够预防动脉硬化,降低人体中胆固醇、脂肪的含量。(选自布封的《自然史》,新世界出版社,有删改) 11.下列说法与文本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褐藻门植物储存的养分主要是褐藻淀粉和甘露醇。

B.在藻类植物中,褐藻门植物的进化程度比较低。

C.褐藻门植物细胞内只含有叶绿素、胡萝ト素、墨角藻黄素、叶黄素。

D.褐藻门植物所含色素比例不同,藻体却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12.“褐藻门的植物体有着多种形状,如丝状、叶状、树枝状等,而且长短有着很大的差别,有些种类的长度仅仅是几百微米,而有些种类长达几十米”,这句话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分) A.作比较 列数字 打比方 B.举例子 列数字 打比方 C.分类别 列数字 打比方 D.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13.关于海带的营养价值,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海带中碘的含量不高。

B.吃海带不能预防动脉硬化。

C.吃海带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

D.海带的营养价值不高,食用价值很高。

14.关于裙带菜和海带,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裙带菜和海带的结构完全相同。

B.裙带菜的蛋白质含量远高于海带。

C.它们都生长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D.裙带菜孢子体的生长时间要比海带长一些。

15.“褐藻门植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三种”,句中“主要”能不能删去?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易错]小明的爸爸身体肥胖,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高,小明建议他多吃海带,你认为对吗?请联系文本阐明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 冬(16分) 初冬的雨丝轻柔地洒在我们的脸上、身上,我们一路上尽情欣赏着这雨中的景致。树木依然呈现出秋末的景象,完全没有冬天给人的破败凋敝的感觉,地上的小草还挺精神地长着,在这如茵的绿色中,还有几朵不怕冷的小花在零星地开着,向即将来临的寒冬释放着最后的活力。雪松、大叶女贞等四季常绿植物还是一片葱郁,我喜欢的苦楝只剩下圆鼓鼓的略带土黄色的果实了。一阵风袭来,忽见路旁的黄金槐的叶子如雪片般飞舞起来,最后划了一道完美的弧线便潇潇洒洒地飘落在了我们的脚下。看到这一切,我不但没有感觉到冬的萧瑟,反而觉得这是一种蛮有风度的灵动之美,仿佛一个失去了青春韶华的女人,即使有一天她要走向衰老,也依然会那么优雅地老去。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山脚下,抬眼望去,那片片枫林像一个盛装颜料的调色盘,将斑斓炫目的色彩一下子端到我们面前:大红、深红、淡红、橘黄、中黄、紫色……简直是应有尽有,使人目不暇接。山上长满了柏树,一棵树一个绿浪,层层叠叠卷上去,像一个立体的湖泊。山腰之上,黄栌树丛生,枝叶如云,层林尽染。爬至山顶,沐浴着大自然的风雨,有种神清气爽的感觉,我们不由得做起了深呼吸。当要下山的时候,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于是我们同撑着一把小伞,走在这幽静的山林中。没有了尘世的繁杂,没有了城市的喧闹,这里仿佛成了一块难得的人间净土。

下了小山就可以观赏景观河。河两岸深绿的垂柳拂动着柔软的枝条,倒映在河面上,使河水也染上绿色,仿佛一河翡翠向东奔流。那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搭石,一道道玲珑别致的木桥,一座座凹凸不平的假山,一块块多姿多彩的鹅卵石,再加上雨雾笼罩的美妙意境,怎能不使人想起绰约江南、迷人水乡的美丽画面呢? 雨滴纷纷扬扬地洒在柳叶上,沙沙沙,像少女轻抚琴弦。雨丝轻打河面,又激起层层涟漪,一圈圈波纹荡漾开去。此刻的自己,摒弃人世间的纷扰,慢慢地洗涤着灵魂,心态便走向平和。伴着雨声,聆听自己的心跳,很平静也很有节奏,仿佛在用心地奏响生命的乐章,心境便变得美丽起来。于是我们在岸边疯疯傻傻地追逐着,欢笑着,一起幸福地走过小桥,一起歪歪扭扭地穿过搭石,一起爱恋地捡起地上飘落的但风采依然的五角枫。

初冬,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它特有的色彩,它在忠实地完成大自然赋予它的使命之后,便将悄悄地离去,但它却永远地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选自网络写景美文,有删改) 17.下列对第1自然段内容的概括,最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对雨中景物的静态描写。

B.对初冬雨中景物的静态描写。

C.对雨中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

D.对初冬雨中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

18.[疑难]“一阵风袭来,忽见路旁的黄金槐的叶子如雪片般飞舞起来,最后划了一道完美的弧线便潇潇洒洒地飘落在了我们的脚下。”关于这句话的写作手法,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金槐的叶子的动态美。

B.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金槐的叶子的动态美。

C.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金槐的叶子的动态美。

D.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金槐的叶子的静态美。

19.对第2自然段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写山上树木的姿态美。

B.写山上树木的色彩美和姿态美。

C.写山上树木颜色杂乱。

D.写山上树木的种类多。

20.下面对这篇文章主题的理解,比较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通过对初冬雨雾的描写表达作者对初冬的热爱。

B.通过对初冬雨雾中景物的描写表达作者对初冬的热爱。

C.通过对初冬雨雾中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表达作者对初冬的热爱。

D.通过对初冬雨雾中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表达作者对初冬和生活的热爱。

21.“山上长满了柏树,一棵树一个绿浪,层层叠叠卷上去,像一个立体的湖泊。”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疑难]“雨丝轻打河面,又激起层层涟漪,一圈圈波纹荡漾开去。”这句话中用了哪几个动词?试仿照这句话的写法,通过几个动词写出景物的变化。(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表达与交流(35分) 23.[疑难]小练笔。(5分) 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习作。(30分) 西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的确,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你们一定有自己的读书故事,写出来和大家分享吧。题目自拟。

第四次月考达标检测卷(第七、八单元)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1.质朴 黎明 陆续 夜幕降临 闲逸 2.D [点拨]D选项的“嫉”是第二声,容易错读成第四声,与“忌”相混,“旷”应读kuàng,容易错读成guǎng。

3.B [点拨]“荒唐”的“荒”容易与“慌张”的“慌”相混,要根据偏旁与字义、词义是否有关来判断字形的正误。

4. D 5.C [点拨]对“不耻下问”这个词的准确理解是难点,它不仅仅指好问,还指向学问或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觉得羞耻,正确理解这一点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6. B 7.D [点拨]这一题要找出本组句子主要采用什么修辞手法,A,B选项是明显的比喻句,所以可以确定要找的是非比喻的句子,而C选项是带比喻的诗句,读明白了就不会选此项,认真阅读D选项就可知它是拟人句。

8.C 9.A 10.(1)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 (2)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3)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4)略。 [点拨]可以用上“有的……有的……”句式,把句子画面写具体。

第二部分:阅读与欣赏 (一)11.A 12.D 13.C 14.B 15.示例:不能删除,“主要”表明褐藻门植物的繁殖方式不一定只有这三种,还可能有别的方式,去掉就会改变句意,“主要”一词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16.示例:对,因为吃海带能够预防动脉硬化,降低人体中胆固醇的含量。

(二)17.D 18.C [点拨]这一题首先要读懂句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其次要明白表现的是黄金槐叶子的动态美。

19.B 20.D 21.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树比作绿浪,把满山的柏树比作立体的湖泊。这样写生动地表现了柏树的绿、多和立体的美。

22.轻打 激起 荡漾;
仿写答案略。 [点拨]仿写的重点在用上三个或三个以上动词,写出景物连续性的变化。

第三部分:表达与交流 23.略。 [点拨]要点是把景物放在一个大的背景中写,而且要写出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24.略。 [点拨]把自己的读书故事按照一定顺序写清楚。

第八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以“书山有路勤为径”为主题,编排了《古人谈读书》、《忆读书》、《我的“长生果”》3篇课文。其中,《古人谈读书》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古人谈读书的方法和益处,告诉我们要从小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道理。《忆读书》一文记叙了作者自己亲身的读书经历,表达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乐的情感以及对读书的认识,希望我们少年儿童认识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我的“长生果”》一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全篇情感真挚,层次分明。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他的读物由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到连环画,到文艺书籍和中外名著,阅读的范围与深度在不断增加。在醉心的阅读中,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不仅扩展想象力,锻炼记忆力,增强了理解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写作能力。作者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些“鲜味”才好;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
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

本单元的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

2.单元重点:
(1)阅读时注意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古人谈读书》一文的课后选做题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梳理课文中古人积累的读书方法等信息,并受到启发;
《忆读书》一文课后第一题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梳理作者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及他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等信息;
《我的“长生果”》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梳理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领悟作者对书的情感,她从童年读书、作文中悟出了哪些道理等信息;
二是结合实际明白读写间的关系,学习一些读写方法,并继续开展综合性学习;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2)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推荐一本书”,在习作中能比较明确地表达自己所读过的书的名字、作者、出版社等基本信息,重点介绍推荐这本书的理由,如内容新奇有趣、语言优美生动、情节曲折离奇,人物个性鲜明,思想给人启迪等。通过交际实践,懂得什么是好书,并乐意把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清楚明白地把主要内容、看法、体会介绍给他人;
根据表达的需要,可以分段表述,突出重点。同时注意内容的连贯性和条理性。通过习作使学生明白读书有益的道理。认识读书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热爱书籍、喜爱读书的愿望。

【学情分析】 随着语文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可默读能力却不尽人意。目前有的课堂上虽然经常传出朗朗的读书声,但是基本上看不到学生静悄悄地读书、思考,以至于有的学生到了高年级还不会默读文章。学生升入五年级后,要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默读训练,重视学生默读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同时注意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学会分段表述,突出重点。

【教法建议】 1.要重视培养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的习惯,因为默读没有语音刺激,学生容易分心,所以在默读训练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可加强学生的注意力,全神贯注地默读,能充分调动心智机能,提高默读质量和默读的效率,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特别是阅读课文的教学应着重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学习,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自己的学习主人。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更多发挥自己语言和才能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发现、质疑、创新。在这种师生互动的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价值,把课堂学习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善学、乐学、爱学,让课堂大放异彩。

3.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课文 25.古人谈读书 2 26.忆读书 2 27.我的“长生果” 2 口语交际 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1 习作 推荐一本书 2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 3 合计 12 25古人谈读书(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耻、识”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5.在学文中知道读书的益处,激发读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中培养学生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引导学生用结合生活实践、自主学习的方法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2.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大意,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用结合生活实践、自主学习的方法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2.在学文中知道读书的益处,激发读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中培养学生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的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耻、识”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引导交流:中国有一句俗话,“行千里路,读万卷书”,西方也有一句名言,说的是“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位高尚的人在说话”。多年的生活中,一缕缕书香伴随着我们成长,给我们许多的知识,许多的教义。一句句与读书有关的经典名句激励着我们热爱读书、认真读书、刻苦读书。你最喜欢的与读书有关的一句名言是什么,在这句名言里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导入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来进一步了解古人对读书的看法。(板书:25古人谈读书)学生齐读课题。

二、交流资料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三、初读感知 1.教师导语: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在使用过程中,有传承,有变革,有创新,有些词语的意思发生了变化,阅读文言文或阅读文言文名句要注意这些变化。

2.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3.学生初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4.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耻辱 默而知之 足矣 岂止 (重点指导生字 “耻”为翘舌音。) (2)学习多音字:
练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的多音字。)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识(děi dé) shí 知道,认得,能辨别:识辨。识破。识相(xiàng)。识途老马。

所知道的道理:知识。常识。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识。远见卓识。

zhì 记住:博闻强识。

标志,记号。

(3)学习多音字:
练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的多音字。)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

得(děi dé) dé获取,接受,如得到、得失、得益、得空、得便、得力、心得;
适合,如得劲、得当、得法、得体;
满意 ,如得意、洋洋自得;
完成,实现,如得逞、得志;
可以,许可 ,如不得随地吐痰;

děi必须,须要,如可得注意;
极舒服,极适意,如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得了。

②读一读:
小学生就得(děi)多读书,这样才能从书中得(dé)到更多的知识。

(4)理解词语。

(5)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5.再读课文,理清顺序,了解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1)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讲了古人对读书的看法。) (2)了解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①小组交流。

②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交流,教师相机小结:文言文是古代用来写文章的一种文体,将日常说话的意思用简短的文字表现出来,意思比较丰富;
现代文是将日常我们说说的话直接记录下来,直白干净,意思明确简单。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耻 诲 谓 诵 岂 恒 窥 皆 缺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诲、谓、诵、恒”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耻、缺”左右结构,左右基本同宽;
“岂、皆、窥”上下结构,上下基本同宽。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窥、皆”和左右结构的字“耻、诲”,学生练写。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写字指导时让学生自己分析生字的间架结构,加深印象,到自己写字的时候就能正确、美观地把字写在田字格里了。】 五、学习《论语》三则。

1.自由阅读,交流词语的意思。

(1)敏:勤勉。

(2)好:喜好。

(3)耻:以……为耻。

(4)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5)知:同“智”,智慧。

(6)识:记住,这里读zhì。

(7)厌:满足。

(8)诲:教诲。

2.小组交流,试着理解每句话。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①译文: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②出处《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③示例: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的汲取营养。

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有何意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一十五》。“敏”即是勤奋。在心里暗暗的下定决心,努力地去工作、学习,当然要付诸行动,嘴上空谈又有什么意义呢?还要能坚持,有恒心和毅力。即使是受外界干扰,仍旧能继续学习,那样才能算是“敏而好学”。

在学习过程中必有不懂的问题,向别人请教也是难免的,有何“耻”而言?通过勤奋好学,就会增长知识,提升自我;而当我们不耻下问时,就能持续地去升华自己。因此,实践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还是非常重要的。)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①译文: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②出处《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从哪一方面来讲的?(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态度,说明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应采取极其诚实的态度,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切不可不懂装懂,要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④示例:数学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讲一道思考题,因为这道题比较复杂,而且有些步骤又比较难懂,所以老师讲了两遍,讲完以后老师问我们懂了没有,有很多同学都点头试意,表示明白。可我还是有几步不明白,可我看见那么多的同学都懂,便想混弄过去。当 时我忽然想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于是又问了老师,老师又认认真真得给我讲了一遍,这下我弄明了这道题的全过程。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①译文: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

②出处《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③读解:这一章紧接前一章的内容,继续谈论治学的方法问题。前面说他本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此章则说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他的这一教育学说。

④怎样理解“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呢?(要想理解“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关键是要理解“识、厌、倦”这三个词的意思。借助书上的注释我知道了“识”是记住的意思;
“厌”是满足的意思;
“诲”是教诲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⑤“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从哪方面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要真正能静下心来学得进去的人,都不会感到厌倦,反而会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这句话中“默而识之”,告诉我们是“学习”的方法;
“学而不厌”,告诉我们的是“学习”的态度;
“诲人不倦”,告诉我们的是“学习”的目的。) 3.教师小结:这三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中要善于向别人请教,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遇到不懂的问题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在今后的读书和学习中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4.自由朗读,背诵积累。

六、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了解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了解到了古人对读书的看法。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2) (3) (5) (6) (7) (8) (9) (10)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4.引导学生用结合生活实践、自主学习的方法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课前导入 1.课件出示:25.古人谈读书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二、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读课文,想一想怎样读好这样的课文? 2.学生带着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初读课文,教师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把课文多读几遍。

3.教师指名读课文,强调学生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教师范读,指导朗读,读准节奏 5.集中交流初读课文后的发现和收获。

6.请同学们自己再试着读一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7.自由练习朗读。(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味,自己试着读一读,相信你会比老师读得更好。) 【设计意图:朗读是语文课堂活动中的重要方式。朗读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获得充满灵性的感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读懂课文的内容,想象课文的情境。】 三、品读释疑 (一)参考注释,自学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   (二)小组交流。

(三)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1.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自由阅读,交流词语的意思。

①谓:说。

②心不在此。此:这里。

③漫浪诵读。漫浪:随随便便。

④决:一定。

⑤心到最急。急:迫切、重要。

(2)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还有不到的道理吗?” (3)出处出自南宋·朱熹《训学斋规》: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4)鲁迅的读书五到:鲁迅先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的作品,主要受益于他的博读。他读书做到了“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心到是讲读书时要精力集中,专心致志;
口到就是读出声来。有些文章还要大声有感情地朗读;
眼到指目光专注,善于观察、善于发现;
手到指边读边做笔记。

⑥识:记住,这里读zhì。

⑦厌:满足。

⑧诲:教诲。

(2)小组交流,试着理解每句话。

2.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自由阅读,交流词语的意思。

①士人:读书人。

②恒:恒心。

③下流:下等,劣等。

(2)曾国藩提出的读书的“三有”你是怎么理解的?[曾国藩提出的读书的三有:第一要有志气(或志向),第二要有知识(或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或毅力)。有了志向不会甘心做一个地位微贱的人;
有了见识就能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
有了恒心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只有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才能有所成就。] (2)译文: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了志向就一定不会甘心做一个地位微贱的人;
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
有恒心则没有成不了的事情。这三件缺一不可。

4.熟读成诵。

方法指导:借助注释读懂古文 1.方法:读懂古文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结合课文中的注释。在读好、读通课文的基础之上,对照课文中的注释和平时掌握的语言表达特点相结合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个词、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实在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借助外界的各种力量来进行理解。

2.运用:比如文中的节选的《论语》中的三句话,就可以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就能把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理解了,还能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来把握课文内容的要点,从中明白读书的方法。

六、课文主旨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古人谈读书的方法和益处,告诉我们要从小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七、课堂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些与关读书的名句,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会其中读书的方法,用以指导自己以后的阅读。

2. 借助注释是理解古文 (1)借助注释是理解古文最快捷的方法之一,由于学生能力有限,每一篇古诗词中都配有注释,对关键字词做出了解释和说明。在学习古文时就要借助注释提供的信息来快速把握内容,有助于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

(2)举例:比如读古文《学奕》中的句子:“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就可以借助课后的注释(弈秋:弈:下棋。(围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通国:全国。善:善于,擅长。使:让。诲:教导。鸿鹄:天鹅。援:引,拉。)就能理解原文的意思: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
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    (3)练一练:读古文《截竿入城》借助注释来理解内容。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俄:一会儿,不久。老父(fǔ):古时对年长的男人的尊称。至:来到这里。圣人:最完善、最有学识的人。但:只,仅,但是。

何:疑问代词,怎么,为什么。中截:从中间截断。“中”在这里作“截”的状语,裁断。以:用。遂:于是,就。

示例:不久,有个年长的男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再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七、主题延伸 1.延伸交流:练习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2.推荐阅读。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2)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4)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5)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思考:
说说自己读后的感悟。

【设计意图:随着有效教学框架的不断深入,课外拓展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真可谓一举两得。】 八、当堂检测(选做)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九、课后作业(选做) 1.推荐阅读读书名句。

2.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3) (4) (5) (6) (7)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引导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联系实际总结读书的方法,有利于学生以后更好地进行阅读实践。

不足之处:拓展训练不到位。

26忆读书(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舅、斩、凯”等1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传、卷、煞、着”,会写“舅、津”等14个生字,会写“津津有味、一知半解”等词语,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知道作者的读书经历,感受作者读书的快乐,激发读书的兴趣。

3.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知道“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意思。

4.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

5.在学文中注意搜集并梳理相关信息,把握内容的要点。

6.指导学生体会作者不同年龄段的读书生活对她的影响,体会作者的读书心得。

关键能力力格 必备品格 【教学重点】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知道作者的读书经历,感受作者读书的快乐,激发读书的兴趣。

2.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知道“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意思。

3.在学文中注意搜集并梳理相关信息,把握内容的要点。

【教学难点】 1.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

2.指导学生体会作者不同年龄段的读书生活对她的影响,体会作者的读书心得。

3.在学文中注意搜集并梳理相关信息,把握内容的要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舅、斩、凯”等1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传、卷、煞、着”,会写“舅、津”等14个生字,会写“津津有味、一知半解”等词语,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知道作者的读书经历。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教师口述:同学们在课内和课外阅读中一定多过很多文章,也一定读过很多书刊。你都读过哪些书?是怎样读得?在阅读中你都积累了哪些读书的好方法?(让学生自由说说,教师评议。) 导入课题: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女作家寥若晨星。世纪老人冰心是文学界的常青树,从19岁成名到耄耋之年仍在创作。她能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与她的勤奋读书是分不开的。她是怎么读书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她的文章《忆读书》。(板书课题:26.忆读书)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是围绕着“读书”来写的。学生对读书有深刻的印象,这样从学生自身的经历说起,学生会感到有话可说,有情可发。由读书的话题过渡到文本内容,自然衔接,顺理成章。】 二、简介作者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舅舅 斩首 凯歌 诸葛亮 水浒传 着力 鲁智深 地煞 荡寇志 贾宝玉 书卷 书刊 繁琐 栩栩如生 无病而呻 某年 (重点指导生字“琐”为平舌音;
“斩、传、着、煞、呻”为翘舌音;
“斩、传、卷、刊、呻”为前鼻音。)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准词语:地煞 消遣 某年 (2)学习多音字:传(chuán zhuàn) 练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鼓励学生发现句子中的多音字。)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

chuán 转授,递,如传递、传输、传戒、传统、言传身教;
推广,散布,如宣传、流传、传名、传奇(a.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
b.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
c.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的故事)。

zhuàn 解说经义的文字,如经传、《左传》;
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如小传、自传、纪传、传记、传略、树碑立传;
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如《水浒传》;
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如传舍(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②读一读:
电视剧《白蛇传(zhuàn)》是根据民间传(chuán)说改变的。

(3)学习多音字:着(zhuó zhe zhāo zháo) 练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鼓励学生发现句子中的多音字。) 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

zhuó 穿(衣):穿着。穿红着绿。着装。

接触,挨上:着陆。附着。不着边际。

使接触别的事物,使附在别的物体上:着眼。着笔。着色。着墨。着力。着想。着意(用心)。

下落,来源:着落。

派遣:着人前来领取。

公文用语,表示命令的口气:着即施行。

zháo 接触,挨上:着边。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感受,受到:着凉。着急。着忙。着风。着迷。

使,派,用:别着手摸。

燃烧,亦指灯发光:着火。灯着了。

入睡:躺下就着。

用在动词后,表示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打着了。没见着。

zhāo 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着法。着数。一着儿好棋。

计策,办法:高着儿。没着儿了。

放,搁进去:着点儿盐。

应答声,表示同意:这话着哇!着,你说得真对! zhe 助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走着。开着会。

助词,表示程度深:好着呢! 助词,表示祈使:你听着! 助词,用在某些动词后,使变成介词:顺着。照着办。

②读一读:
电视剧《白蛇传(zhuàn)》是根据民间传(chuán)说改变的 李晓明在通往学校的小路上悠闲地走着(zhe),忽然,他看到不远处沟里的柴草烧着(zháo)了,他赶紧把火扑灭。李晓明回家后静下心来开始着笔(zhuó)书写日记,在日记中他着(zhuó)力讲述烟尘和火灾的危害。

(4)学习多音字:卷(juàn juǎn) 练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鼓励学生发现句子中的多音字。)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

juàn可以舒展和弯转成圆筒形的书画,如长卷、画卷、手卷;
书籍的册本或篇章,如上卷、第一卷、藏书十万卷、卷帙(书卷成束,用布裹或布囊装起来称“帙”,即书套。现一般指书籍)。考试用的纸,如试卷;
机关里分类汇存的档案、文件,如案卷。

juǎn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如卷尺、卷帘子;
裹挟带动,如卷入、卷扬;
弯转裹成筒形的东西,如烟卷儿、纸卷儿。

②读一读:
妈妈把试卷(juàn)卷(juǎn)起来丢给楼下的李晓明。

(5)学习多音字:煞(shà shā) 练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鼓励学生发现句子中的多音字。) 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极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shā同“杀”,弄死,杀死,如立性凶暴,多行煞戮;
停止,结束,如煞住脚往里细听;
收煞,煞住(止住,收住),煞果(方言。最后,结果),煞后(殿后,走在最后面),煞场(科举考试结束,一出戏结束),煞落(干脆利落),煞年(年终);

削弱,损坏,如此刻的话,很近于大煞风景;
煞水(驱除湿气),煞手锏(杀手锏。喻出奇制胜的手段和方法),煞渴(消渴,解渴);

出气,发泄,如煞火(痛快,过瘾),煞性(索性,干脆),煞性子(出气);
刺痛,如碘酒涂在伤口上真煞得慌;
使紧或更紧,如煞腰带;
甚么,啥,如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东西,有煞用处呢? shà指迷信的凶神恶鬼之类,如鄂城之俗,于新丧避煞最严;
凶神恶煞,煞神,煞耗(指凶神),煞星(对人不利的灾星),煞鬼(恶鬼);
魂灵,魂魄;
如煞回(旧俗谓人死若干天后,魂魄返回故宅,有煞神随之,称“煞回”。);
很,极,如那一片灯光,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煞是好看;
煞实(确实,努力),煞是(确实,非常),煞生受(很为难),煞时间(霎时间,极短的时间),煞末(方言。末尾,最后),煞不如(远不及),煞有(的确有一套),煞黑(全黑),煞费心机(费尽心思)。

②读一读:
看到对方凶神恶煞(shà)的样子,我立即煞(shā)住脚步。

(6)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国文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教学用书。又称课本、教材。

教科书 本国的文字,旧时指汉语汉文。

②旧时指中小学的语文课。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津津有味 指人或事物变化无常,分合无定。

豪杰 期盼,等待。

期待 使赶快进行某事或使某事的进程加快。

催促 才智勇力出众的人 一知半解 哭个没完没了。

三十六天罡 道教称北斗丛星中有七十二个地煞星,《水浒传》因以附会“梁山泊”中的七十二个头领。

七十二地煞 道教称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小说家即以附会于“梁山泊”中的三十六位头领。

哭哭啼啼 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荒唐 总的说起来。

辛酸 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行为放荡,没有节制。

兴亡盛衰 指辣味和酸味;
比喻悲苦。

总而言之 指人与事变化发展的各种情况。

消遣 模模糊糊,不清楚。也可指人意识不十分清晰或事物界限不清。

烦琐 用自己感觉愉快的事来度过空闲时间;
消磨,排遣。打发时光,或消闲解闷。

栩栩如生 形容文章杂乱、说话啰嗦。

索然无味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朦朦胧胧 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

堆砌 没生病而装病呻吟。比喻感情不真挚。

无病而呻 垒积砖石并用泥灰黏合,比喻写文章使用大量华丽而无用的词语,以扩大或加长篇幅(如书籍、杂志的文章、讲话)。

自作多情 心里的想法动摇了,会在神态上发生改变。

风花雪月 自以为或自己想象自己是人家的意中人。

心动神移 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不能自已 原指旧时诗文里经常描写的自然景物。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空洞的诗文。也指爱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

(7)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体现了一个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先读准字音,再感知字义,最后记忆字形。识字的难点是记忆字形,这个环节重在启发学生交流记忆字形的办法。】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记叙了作者自己亲身的读书经历,表达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乐的情感以及对读书的认识,希望我们少年儿童认识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课文第一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说,突出作者对读书感受、体会的强烈;
第二到八自然段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第九到十一自然段侧重谈(“读书好”),以作者80多年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挑选、比较、选择好书;
第十一到十二自然段概括全文主要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舅 津 斩 限 凯 葛 述 贾 衰 刊 琐 朴 篇 某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本课要写的字中,“津、限、琐”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
“刊、朴”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宽右窄;
“斩、凯”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右相当;
“刊”是左右结构的字,有些的左宽右窄;
“舅、葛、衰、篇 、某”是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宽窄的变化;
“述”是半包围结构的字,要注意写好偏旁走之。)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舅、篇”和左右结构的字“津、凯”,学生练写。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重视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学,使写字教学落到实处。】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多字词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 (2)四字词语:津津有味、一知半解、勉勉强强、分久必合、哭哭啼啼、兴亡盛衰、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做人处事、闭门不出、栩栩如生、索然无味、朦朦胧胧、无病而呻、自作多情、风花雪月、真情实感、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3)二字词语:舅父、豪杰、英雄、无限、厌烦、荒唐、辛酸、访问、精彩、烦琐、堆砌、质朴、浅显、篇章、国际、刊物 2.练习运用:练习用上词语“不能自已”说话。

六、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读书可以丰富生活,完善自我;
读书可以扩充知识面。首先要培养读书的兴趣,做到读书面广,读书种类多。我们从小就要养成用心读书的习惯,用心来品味赏析文学作品,更有感触。读书不可毫无目的去读,也不是什么书都拿来读,而应有所选择和比较。要读与写作有帮助,于生活有帮助的好书。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2) (4) (5) (6) (7) (8-12) (13) (14) (15) (16) (17-27) (28) (29-31)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2.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就课文中作者的读书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感受作者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

3.指导学生体会作者不同年龄段的读书生活对她的影响,体会作者的读书心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课前导入 1.板书课题:26 忆读书。学生齐读课题。

2.同学们你们最近都读了哪些书?(指名答) 3.教师评议,进行小结:有的同学能做到每日坚持阅读,真是好样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要你一打开书本,从中就能获益,同样《忆读书》这篇课文的作者冰心谈到了她读书的体会,今天我们来深入体会。

4.作者有着怎样的读书经历?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谈话过渡: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 二、品读释疑。

(一)默读全文,了解读书经历,体会读书感受。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说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读书经历的?用“( )”标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1)小组交流。

(2)指名汇报。(时间顺序。表示这种顺序的词语:七岁时;
那时;
从此;
十二三岁时;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
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 2.文中作者读了许多书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请用“ ”标出书名、用“ ”划出描述这些感受的句子,结合重点词谈谈自己的体会。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①《三国演义》:这是作者七岁时读得第一本书,所以记忆犹新,写得最详细。

②《水浒传》:人物栩栩如生,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

③《荡寇志》:没有人物个性。

④《红楼梦》: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甚至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着一个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⑤精彩的《西游记》。

⑥烦琐的《封神榜》。

3.从作者冰心的读书经历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4.你们都读过什么书?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分析课文,朗读体味(怎样写的) 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读书经历的?(时间顺序——作者一生爱读书)表示这种顺序的词语有哪些?(表示这种顺序的词语:七岁时;
那时;
从此;
十二三岁时;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
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 (1)第一自然段:总说。突出作者对读书感受十分强烈。(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板书 总说:突出作者对读书感受十分强烈。) (2)第二到八自然段: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这部分先分说,后总说。可分为2层。(板书:读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1层(2-6自然段):回忆幼时、少时自己是如何“多读书”的往事,说明“读书好”。

①第2-5自然段:读《三国演义》:由一知半解 → 越来越懂 → 越来越爱读(《三国演义》是作者读的第一本书,所以印象特深刻,写得最详细。抓住“咬了牙”“居然”“哭”“又哭”等词,这与后文“心动神移,不能自已!”也相照应。) 1>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a.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叙述了作者再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课外读书了。) b.从“不是……而是……”这种句式你了解到什么?(这句一方面写出了作者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喜欢读书了,另一方面写出了作者喜欢读的是《三国演义》之类的书。) 2>那时,我的舅(jiù )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zhǎn )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a.从这段话你能感受到什么?(对《三国演义》的喜爱。) b.从词语“津津有味”“含泪上床”能看出什么?(表达了作者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惦记,表现了冰心老人读书时的着迷。) c.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的了解吗?(在桃园里,主人张飞摆酒宴请刘备和关羽,共同商量国家大事,并结拜成异姓兄弟,愿意共同出生入死。三位主角结拜完毕之后所做的事情就是带着一些兵卒去和当时的乱贼黄巾军交战并战胜了他们,这是他们三个英雄首次在战场上立功。) 3>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说把“凯”( kǎi )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一半。

a.从“咬了牙”和“一知半解”你了解到什么?(可看出作者由于识字量有限,读起书来困难,但是求知精神很坚定。) b.从这段描写中你感受到什么?(读书越多,知识积累越多,理解能力就会越强,所以就看明白了。) c.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我”读《三国演义》的坚定决心。) 4>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ɡ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a.从读了哭,哭了读能看出什么?(看出作者每读一次就有不同的感悟与收获。) b.从这段描写中你感受到什么?(进一步说明作者很喜欢《三国演义》这本书。) c.作者在读《三国演义》时会“哭”反映了什么?(一方面这“哭”反映出冰心是一个爱憎分明、情感丰富的人。另一方面这“哭”说明了作者确实非常喜欢《三国演义》,被故事中的人物给感染了。) 方法指导:阅读时梳理信息的方法 提取信息是最基本的阅读能力,也是最经常用到的能力,阅读时就要有意或无意地提取信息。

方法:抓文本中的关键词句;
对文本中相关联的词句进行梳理组合,提取有用的信息。

②第6自然段:读《水浒传》,并将其与《荡寇志》作了比较,突出了水浒人物有个性。(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极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说说你对“林冲、武松、鲁智深”这三位人物特点的了解?(林冲——疾恶如仇, 富有正义感, 武艺高。,有勇有谋。武松——一身虎胆,武艺高超,疾恶如仇,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鲁智深——爱憎分明,刚爽豪迈,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疾恶如仇。) ③第7自然段:不同年龄读同一本书的前后感受的对比。

十二三岁时看《红楼梦》的感受:《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

中年时看《红楼梦》的感受: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着一个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第2层(第8自然段):总结作者一辈子“多读书”的情况(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及“读书好”的感受(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说明读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3)第九到十自然段:侧重谈“读书好”,以作者80多年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挑选、比较、选择好书。(板书:如何挑选、比较、选择好书) ①挑选:
《西游记》精彩 《水浒传》人物栩栩如生 《封神榜》烦琐 《荡寇志》人物索然无味 举例说说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挑选书的呢?(作者是通过比较、选择来挑选书的。例如:她爱看“精彩的《西游记》”,而丢下“烦琐的《封神榜》”;

爱看“人物如生的《水浒传》”,不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

对那种“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她“一看就从脑中抹去”,而对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她读起来就“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②现代文艺作品的比较: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几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③体会: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4)第十一到十二自然段:概括全文主要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板书: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三个分句各自强调的重点是什么?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①读书好:开卷有益(对写作有益;读书是最大的快乐,让自己懂得做人处世的道理) ②多读书:博览群书(数量要多、品种要多,涉及古今中外。)可罗列文中提到的各本书。

③读好书:择善从之(要学会选择,因为只有好书才能让自己怡情知理。无意义的书不要读,注意文中好书的三个标准。) (三)感知课文,分析解答 1.作者回忆了哪些读书的经历?读书都有哪些好处呢? (1)读书的经历:①七岁时就开始读《三国演义》;
②由一知半解到越来越读懂、越来越爱读《三国演义》这件事;
③回忆了幼时阅读《水浒传》的过程,其间还将《水浒传》与《荡寇志》作了比较;
④回忆了十二三岁时看《红楼梦》与中年时看此书不同的感受;
⑤回忆了晚年不能“行万里路”,仍能“读万卷书”的情况,并分别从古典文学、现代文艺作品两方面给读者传授挑选、比较书的经验。

(2)读书的好处: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②读书可以扩大知识面。③读书是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2.作者是个对书非常有感情的人,你从文中哪些词句能感受到这种感情? (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2)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3)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说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4)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5)《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着一个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3.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文中哪些地方能表现出来? (1)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2)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3)《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着一个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4.结合冰心老人的选择和自己的阅读经验,说说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呢?(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写作的书,才能算是好书。) 5.说说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抓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人物。) (1)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为“忆读书”服务。(写作方法是为文章内容服务的) (2)从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表达等三方面,通过对比(两种事物相对比较)看出作者评判好书的标准。

(3)全文末句从总体上概括了作者的读书感受。

(4)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自己的读书经历。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主张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让学生多元的感悟课文内容。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通过自我建构、自我体验,自我表达。】 三、总结课文主旨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记叙了作者自己亲身的读书经历,表达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乐的情感以及对读书的认识,希望我们少年儿童认识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四、学习写作方法 1.注意梳理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
注意梳理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是整体阅读一篇文章的前提,也是对文章进行深层理解的基础。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三步来进行:
第一步,整体阅读。阅读一篇文章,首先必须对文章形成大致认识后再理清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手法,进而理清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段落取精。段落取精就是要摄取文章段落的精华和要点,以便更好得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行文思路。要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逐段分析文章的段意,再看哪些段落集中表达一个意思,划分小层,理清文章的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明白文中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上下照应的地方,把握重点段落的中心句,支撑句等内容。

第三步,梳理信息。思路是作者思维的轨迹,如能找出贯穿全文的线索,就能很快理清文章的思路。一篇文章,不管是整篇文章,还是局部语段,往往有一条线索贯穿其中,正是由于这条线索,文章或段落之间才会井然有序。

2.举例:在读文中注意梳理信息,就能知道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作者一生的读书经历。

(1)七岁时就开始读《三国演义》;
(2)由一知半解到越来越读懂、越来越爱读《三国演义》这件事;
(3)回忆了幼时阅读《水浒传》的过程,其间还将《水浒传》与《荡寇志》作了比较;
(4)回忆了十二三岁时看《红楼梦》与中年时看此书不同的感受;
(5)回忆了晚年不能“行万里路”,仍能“读万卷书”的情况,并分别从古典文学、现代文艺作品两方面给读者传授挑选、比较书的经验。

3.练一练:搜集并阅读《默爱如山》,请你梳理文中的信息,说说文中通过哪些事写出来“我”对“父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按照上面的方法,通读全文后知道了这篇短文是按作者成长的经历写出了对父亲感情的变化,然后再再细读短文的基础上,梳理文中有用的信息后,知道了文中通过父亲要我唱戏、喝茶、带我看庙画、送我上学等几件事写出了我对父亲的感情由害怕、严厉、愧疚到期盼的变化刻画的淋漓尽致。) 【设计意图:加强阅读与写作的联系。以文本为载体,拓展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的阅读经验。】 五、课堂小结 作者冰心通过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提醒大家平时要多读书,要读好书,最终才能明白读书的好处,希望同学们今后也要多读书,读好书,因为“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是使人类进步的阶梯。” 六、主题延伸 1.延伸交流:
(1)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2)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这种读书方法?和同学讨论,说明理由。

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说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以“谈读书”为活动载体。让学生畅谈内心的感受,激励学生奉献爱心。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说话,达到了既教语文又教做人的教育效果。】 2.推荐阅读。

窃读记 林海音   转过街角,看见饭店的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的声音,我放慢了脚步。放学后急匆匆地从学校赶到这里,目的地可不是饭店,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到这里时,已经有人给摆上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每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思考:
1.阅读全文,了解“我”“窃读”过程中心情的变化。

2.阅读全文,找一找作者慢慢积累了哪些行之有效的“窃读”技巧? 走遍天下书为侣 尤安•艾肯   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口琴……   似乎很难做出选择。

  如果你问到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   一本书!我听到有人感叹了: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这一趟下来,你可以把它读上一百遍,最终你能背诵下来。

  对此,我的回答是: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这有什么关系呢?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思考:
1.作者为什么选择书作为自己旅途中的伴侣? 2.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请试着归纳出来。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1.推荐阅读《窃读记》《走遍天下书为侣》。

2.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21) (22) 板书设计 总说:读书感受 读书好 丰富情感,获得美感 忆读书 扩大知识面 提高写作能力  最大的快乐 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多读书:读万卷书 读好书:比较、选择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阅读是学生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引导学生找出描写作者读书感受的句子,引领学生细细读这些句子,看看能读懂些什么。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学生是听说读写的主体,学生正是在听说读写的自主活动中不断“自得”成长起来的。语文课不能游离听说读写的训练。在指导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在引领感悟词句的同时,我把说的训练穿插在其中,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把写的训练安排进课堂,让学生想一想,引领学生进行归纳表达,同时帮助学生认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让学生通过学习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不足之处:在本课教学中读的形式比较单调。根据本课的特点可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多次读书,促使学生思维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悄然走进文本,自己寻找感受作者热爱读书、以读书为乐的情感以及了解作者对读书的认识。真正做到在读中感知,在读中体味,在读中很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冰心《忆读书》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 (众:喜欢)    “大家喜欢读什么样的书?”    “我喜欢读科幻的。”    “我喜欢读侦破的。”    “我喜欢读人物传记。”    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纵览古今,横观中外,许多名人都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诗人汪国真说过:“最优秀的读者,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作家,最优秀的作家必定是最优秀的读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忆读书》。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出示多媒体:冰心不同时期的照片)请同学们交流一下收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生:“我在图书馆查到的资料,冰心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我上网查到,冰心在1921年出版了《繁星》、《春水》两个诗集,后赴美留学,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结集为《寄小读者》。”    一学生又补充一些:冰心有许多散文作品,如《樱花赞》、《小橘灯》等,还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如泰戈尔的《园丁集》、《泰戈尔剧作集》等。

   师:同学们能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获取信息,非常好。(出示多媒体)我们来看一下冰心的简历。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女作家寥若晨星,冰心是文学界的长青树,从19岁成名到晚年仍在创作,她之所以能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是与她热爱读书分不开的,让我们看看她对读书有什么见解。

   师:同学们,讨论一下,这篇课文我们学什么呢?    生1:结合单元提示,学习本文应提取文章要点。

   生2:我认为要抓住文章思想内容的要点。

   师:那我们学习这课就理出文章的内容要点。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提出的问题。

   师:读完课文,文中哪句话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因为可以指导我读书。”    “我也同他一样对这句话印象深刻,因为它是作者对自己一生的读书经验的总结,给我启迪。”    师:请同学们解释“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的意思。

   “我理解‘读书好’就是读书有好处、有益处。”    “我认为‘多读书’就是读书的数量要多。”    “我认为‘读好书’就是内容上要好,比如读一些名著。”    “……”    师:刚才同学们都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下面我们看书上的哪些内容说明了这些见解,我们的见解是否也具备了大家风范。分小组讨论,在书上勾画出内容要点。

   同学们交流讨论的结果:
   生1:从书中看,作者认为“读书好”是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美的享受。如文中第三自然段所举的例子。

   生2:能扩大知识面。如读《三国演义》,了解到三国时代的天下大事;读外国小说,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这也是说“读书好”。

   生3:“读书好”还表现在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作者说:“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生4: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第六自然段写对她的作文帮助很多。

   师:“读书好”是全文的重点,同学们也确实抓住了文章内容的要点,我们继续来探讨。

   生5:文中说的多读书是指作者从七岁开始读,到晚年仍在“读万卷书”,而且所读的书古今中外俱全。

   生6:读好书,作者是说她会挑选、会比较。

   生7:第12段中从“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一直到段末都是说“读好书”。

   师:冰心一生与书相伴,有此心得指导我们读书,结合“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谈谈你对读书的体会。

   生1:我和文章的作者有同感,我觉得多读书对写作确实有好处,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语言的熏陶,写法的借鉴,使我的文章能有新颖独到之处。

   生2:读书好,我觉得应该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读一些内容健康、有积极意义的书。记得在小学曾读过日本人绘制的漫画小册子,当时很流行,大家都互相传看,现在回想起来,这种以宣传武力为内容的画册,读了也是浪费时间,所以读书一定要有选择,这样才能受益。

   生3:现在是信息时代,作为当代中学生,阅读面一定要宽,各类图书都要有所涉猎,不能只满足于读课内的书,那样视野太狭窄了。所以我认为多读书不仅数量多,而且范围也要广。

   师: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了对读书的体会,真是有感而发。为了更好地指导我们读书,请同学们交流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自己总结的也可以。

学生们发言:
   “我搜集的是歌德说的:‘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人谈话。’”    “我总结的是:‘读书易,思考难,二者缺一不可。’”    “我搜集的名言是马克思说的:‘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   “我总结的是:‘读书增长人的智慧。’”    “……”    师:同学们,热爱书吧。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帮助你了解纷繁复杂的世界,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你的智慧和心灵,用心去读、去感悟吧。心动不如行动,今天给同学们布置的作业是制定本学期的读书计划,不要忘了记读书笔记。

冰心《忆读书》说课稿(第二课时)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忆读书》。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教材分析:
  《忆读书》是五年级下学期“书”单元中冰心的一篇关于如何读书的文章。它不同于平时看到的理论性的说教,而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成长,直到文章结尾处得出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全文娓娓道来之语,简单扼要又明白浅显。

  二、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受,理清记叙的顺序,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二)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

  (三)领会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体会。

  三、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中心“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渗透在作者读书经历的回忆中,只有通过对事件的准确把握才能深刻领会,所以了解作者不同阶段的读书经历及感受、学会从作者复杂的读书经历中归纳读书对于成长的种种好处是本文教学的重点;而在阅读中反思自己的读书经历并领会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四、教法:
  1、激趣法:本文涉及到的文学常识非常多,所以通过知识小竞赛帮助学生整理相关文学常识,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朗读法:结合五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局限性的实际,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诵读课文让学生走进文本,并借助突破口的设置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3、圈画法:在朗读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圈画,回答问题从文本出发,找出关键的句子和词语,由词、句到段、篇,层层深入,用圈画帮助阅读。

  4、讨论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学讨论交流,相互补充完善,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培养其团结合作的精神。

  五、学法指导:
  1、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借助朗读,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2、借助指导朗读(批画),提高学生筛选、概括和感悟能力   3、借助多媒体齐读,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六、本课亮点: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新课标》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适当开展探究、资料收集、交流讨论等学习活动,以发展学生各种基本能力。因此,在讲冰心《忆读书》这一课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网络等信息渠道去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名著的主要内容及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一改过去由教师介绍作家作品,学生被动地听记的局面,使学生逐渐养成主动获取信息的好习惯。另外,在学生预习、查资料期间,他们会发现很多疑点,然后经过教师的指导和同学间的讨论,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所以,学生在开发利用课外资源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又发展了能力,增强了自信心。

忆读书资料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活了到近21世纪,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 。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诗人,她歌颂母爱,童真,自然。非常爱小孩,把小孩看做“最神圣的人”。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文章被人们称为“春水体”、“冰心体”。她还被人们称为“世纪老人” 在《忆读书》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不同于其它此类的文章大多是读书说教。更像是叙事,因而让读者不乏亲切感。

作者冰心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通常在这一类的文章中我们看到的多是基于理论的理性说教。如:读书会给我们带来的各方面的好处等等,让低龄读者读来索然无味,自然也就无法激发学生对于读书的兴趣。而冰心奶奶这篇文章却另辟蹊径。首先文章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己谈话,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成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缀缓流进了学生的心中,让读者终身难忘。

文章的脉络 明确:
一、(1)总说读书引出下文。

二、(2—8)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三、(9—11)概括自己读书后的感触。

四、(12-13)强调读书、选书的方法。

1、全文的写作的重点内容是?说出原因。

明确:读书好。

(1)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性格和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2)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3)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4)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2、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是好书? 明确:
作者认为要内外兼美。何为外在美?语句优美,情节精彩,人物个性鲜明。何为内在美?充满质朴的真情实感。但一本好书,除了这些,还要有助于扩大知识面、写作(学习),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做人),激发人的各种情感。

《2020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上册五年级第8单元教案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2020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上册五年级第8单元教案等.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