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福利民政公文 > 内容

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均衡性发展问题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0 06:23:09     阅读:


  [摘要]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是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四川是一个多民族大省,同时四川省民族地区也是全国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多年来,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导致的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在四川省民族地区越来越突出。本文立足于民族地区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通过研究经济相对落后的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在资金、人才、政策等方面获得的教育资源现状和问题,探索实现民族地区教育均衡性发展的路径和方法,进而对实现教育公平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扶贫攻坚战奠定基础。
  [关键词]民族地区;教育公平;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91(2019)03-0077-04
  一、研究背景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其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要实现教育公平,就必须把地区之间的教育均衡性发展放在十分重要和突出的位置。[1]但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带来地区之间,特别是少数民族与经济发达地区之间教育的非均衡状态,因此,教育的均衡性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8年的两会上答记者问时指出,新时代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面临两大考题:一是教育现代化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考题,二是解决好教育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各种问题,即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优质而公平的教育。[2]
  鉴于我国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存在差异的客观事实,教育又必须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在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城乡间的均衡发展,最终实现更大范围内乃至全国的均衡发展[3]。
  “教育非均衡性在少数民族地区主要表现在地区之间、校际之间、个体之间、政策制定调整及教育资源调配等方面的差距,从而导致办学条件、质量和效果之间的不平衡。这些不平衡又往往和民族文化、宗教习惯及城乡二元结构交织在一起,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民族地区教育整体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成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4]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大省,境内有甘孜、阿坝、凉山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和木里、马边、峨边、北川4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同时还有藏、彝、羌等 14个世居少数民族,民族地区面积达30.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96.35万,是我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四川省民族地区是全国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目前拥有国定和省定贫困县分别为16个和12个,贫困人口达118万人。可以说,民族地区的教育问题对于四川省来说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在民族地区教育振兴和发展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累计投入资金400亿元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启动实施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大小凉山彝区教育扶贫提升工程”“藏区教育发展振兴计划”、民族地区“一村一幼”计划、民族地区15年免费教育计划、贫困地区支教计划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和举措,新改扩建各类学校1000余所,补充各级专任教师1.35万人,在1049所学校推行双语教学,为168所中小学(幼儿园)开通远程教育,这些措施的推行和实施,使得四川省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5]。
  除此之外,政府还积极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加大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减轻农牧民群众负担,保障了农牧民子女受教育的权益,有力地带动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以此来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二、当前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逐步推行和实施使得四川民族地区教育规模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民族地区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整体上的先天不足,加之在经济、文化、人均收入及地理位置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四川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仍存在十分严峻的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为教育投入不达标、师资力量和后勤保障不到位、教育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严重滞后等。
  (一)民族地区师资保障的非均衡问题
  从现有四川民族地区的师资水平来看,在基础教育阶段拥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老师不仅从总量和比例上严重不足,而且还存在城市与乡村、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严重的分布不均衡,在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县域内不同学校间教师职称结构的不均衡现象严重。极为有限的优秀师资几乎都集中在中心城市或县城,大多数乡村教师由于年龄大、学历低无法通过现有的职称晋升体制获得职业提升机会,存量师资的专业技能提升不大,而增量师资的进入又不能及时跟进,从而也导致了教师之间待遇的不均衡和不公平。由于待遇差异化严重,加之对教师人事管理制度的因循守旧,进一步导致了教师在不同地域和学校之间的合理流动和互补性降低,使得教师人力资源分布在整体质量上不尽如人意,而且在空间分布上两极分化严重。由于师资的匮乏,直接导致四川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的入学率极低,分别只有74.77%和67.46%[6]。
  在2018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甘洛县喜洋洋双语幼儿园董事长潘成英介绍,凉山州县教师缺编问题突出,村小及教学点使用代课制较多。潘成英说,全州十个民族聚居县共缺教师编制3457个,聘用代课人员就占了近3000人[7]。这使得民族地区的师资建设存在两难,一方面,没有编制的师资队伍使得民族地区的教育质量稳定性和连续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另一方面,如果不能促使民族地区师资力量的合理流动,则教育师资有可能缺乏应有的活力,但是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质量提升问题更为迫切。
  (二)教育资金投入的非均衡性问题
  经费投入是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目前,四川民族地区教育财政资金管理体制比较简单落后,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再加之四川民族地区本来比较薄弱的财政基础,使得一方面县域内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依然存在粥少僧多的现象,教育总体保障水平较低;另一方面,当有限的教育经费迫使民族地区在发展基础教育时,又通常以牺牲农村义务教育、学前教育为代价,只有极少数中心城区的“重点校”“示范校”才可以获得相对充裕的教育经费来源。按国家新时期教育现代化的相关指标测算,实现我省民族地区教育跨越式发展,需建设2091万平方米的各级各类校舍,增加4 万余名教师,增加82 万余名寄宿制学生,校长、教师的管理水平、业务能力及学校装备水平尚不能满足跨越式发展的需要。[8]另一方面,在民族地区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由于固有观念的限制,存在着严重的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教育行政为主导的办学思想通常把学校校舍面积、运动场馆面积、教学仪器设备值、计算机台数和图书册数这些硬件的办学设施方面作为第一要务来发展,而很少重视资金对学校软实力的影响,比如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流程的改善,以及教师队伍的培养等。对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中资金的合理安排使用缺乏系统性和全局性考慮,导致资金投入在局部地方和领域的效率低下,浪费现象比较严重[9]。

《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均衡性发展问题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均衡性发展问题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