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文大全 >  统战民宗公文 > 内容

试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成本分担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1 07:25:24     阅读:


  摘要:“十一五”期间,我国需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教育成本分担成为缓解职业教育经费短缺的必然之选。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有实施成本分担的理论合理性和现实可行性,并且正在逐步实施成本分担,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影响教育公平与效率的不足之处,需要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对策
  作者简介:许丽平(1982—),女,汉族,江苏盐城人,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管理学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8)03-0004-04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它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中等职业教育处于职业教育的基础性地位,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笔者认为,从教育系统内部和谐的角度出发,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角度出发,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角度出发,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都应该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点。“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目标,表明了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也昭示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契机的到来。
  当前,在教育财政理论研究中,对于教育成本及教育成本分担的研究多数侧重于非义务教育中的高等教育领域,相比之下,对于非义务教育中的中等职业教育成本及成本分担的研究则相对较少。那么,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是否适合实施成本分担呢?本文将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是否应该实行成本分担?
  
  教育成本分担(Costs Sharing),也称教育成本补偿,是指教育投资由谁支付、如何支付的问题,即教育投资如何在政府、企业、个人等各方合理分摊并最终实现的问题。目前,高等教育实行成本分担至少在理论方面已无太多争议,那么,中等职业教育是否应该实行成本分担?如果应该实行,与其他教育层次相比,其成本分担的主体以及各主体分担的比例又有哪些特点与不同之处?笔者将从下面几种理论来对这些问题加以阐述和分析:
  (一)人力资本理论
  1960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T.W.Schultz)首先提出“人力资本”这一概念,并创立了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的形成有这样几个途径:各级学校的正规教育;医疗保健;劳动力的迁移;国外人才移入本国;信息获得。在所有的渠道中,正规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形成最重要的形式。人力资本投资理论认为,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核心,教育不但是一种消费,同时也是一种投资活动,是增加人的价值含量并影响未来的货币收入和未来消费的投资。从宏观上看,教育投资对社会有良性回报,它能促进国家经济增长。从微观上看,教育投资对受教育者个人也有良性回报,它能提高和改善人的未来收益。人力资本理论提出后,各国政府纷纷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从这一理论来看,中等职业教育无疑也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它能增加投资者未来的收入,并促进社会的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所以,政府、个人与社会都应该为这一教育进行成本分担。
  (二)准公共产品理论
  准公共产品理论是根据教育的属性来决定教育是否进行成本分担的理论。公共产品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于1954年创立的,它依据产品或服务是否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将全部社会产品和服务分为私人产品、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应由政府提供,私人产品应由市场提供,而准公共产品则应由政府与市场共同提供。一方面,因为中等职业教育的接受者在获得知识和技能后,他们增加了获得收入乃至提高社会地位的能力,而未接受者则无法具备这种能力,所以,中等职业教育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具有一定私人产品的属性;但另一方面,个人在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后,有着明显的“正的外部性”,它不仅能给个人带来好处,而且更能给社会带来好的影响。它有利于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加快社会技术进步和信息传播,也有利于提高社会和谐程度。相对于初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受教育者认知度提高了,社会犯罪和社会暴乱等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发生率就会下降。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又具有公共产品的某些特征与属性。综合这两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它需要通过政府、个人和社会来共同分担成本。
  (三)成本分担理论
  成本分担理论是由美国著名教育经济学家约翰斯通针对高等教育于1986年提出的,但此理论适用于一切非义务教育。该理论认为,教育成本应由政府、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捐赠)共同分担。其成本分担理论所依据的价值基础是:教育是有投资、有收益的活动,满足了多个主体的需要,收益人包括国家、受教育者个人、纳税人(雇主)、企业、家庭、大学,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谁收益谁付款,教育的成本就必须由这些主体分担。其理论依据主要是利益获得原则和能力支付原则。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它是一种选择性教育,国家并未强制人人都接受,因此其不具备法律赋予的纯公共产品性质。所以,它可以按照利益获得原则和能力支付原则,实行教育成本分担。
  (四)成本—收益理论
  从成本角度来看,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重视实际操作、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据统计,其生均教育成本约是普通高中生均教育成本的3倍。因此,中等职业教育成本分担中,政府分担的教育成本比例应该高于普通高中教育,但我国的事实却恰恰相反。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闵维方所长和陈晓宇博士对我国教育的个人收益率作了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各层次教育的名瑟收益率(指多接受一年教育可以带来的收入增长的比率)分别为:初中3.59%,高中4.19%,中专6.76%,大专4.67%,本科6.58%。从数据可以看出,中专的名瑟收益率高于高中,也高于大专与本科。因此,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讲,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也应该高于普通高中。
  
  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是否实行了成本分担?
  
  本文拟运用相关年度的《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估算出中等职业教育的成本分担主体及相关的分担情况。
  《中国统计年鉴》把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来源主要分为五个渠道: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社会团体和公民办学经费、社会捐资集资办学经费、学费和杂费、其他教育经费(主要是产业收入和有偿服务等)。受资料所限,本文采纳的是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中学的数据。各个来源渠道构成的历年变化如表1、图1所示:
  
  从表1和图1看出,1996年至2004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来源渠道中,学杂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以及其他教育经费都有了很大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以及社会捐资集资办学经费却都一直在下降。

《试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成本分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试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成本分担.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