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材料 >  入党申请书 > 内容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助力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19 06:10:41     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迅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愈加频繁的当下时代,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无时无刻不在受其影响,他们面对社会、家庭、学校以及自身发展的种种问题,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有鉴于此,重视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小学生正处于基础教育阶段,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萌芽阶段,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成败,而且牵连着千家万户的当前利益和希望。如何培养当代的小学生成长为一名心理健康的合格的公民、从而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长为具有君子风范的祖国栋梁之才,就要让我们的教育从敬畏圣贤、回归经典中寻找初心,就要让我们的教育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立德树人;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迅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愈加频繁的当下时代,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无时无刻不在受其影响,他们面对社会、家庭、学校以及自身发展的种种问题,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有鑒于此,重视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小学生正处于基础教育阶段,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萌芽阶段,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成败,而且牵连着千家万户的当前利益和希望。如何培养当代的小学生成长为一名心理健康的合格的公民、从而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长为具有君子风范的祖国栋梁之才,就要让我们的教育从敬畏圣贤、回归经典中寻找初心,就要让我们的教育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
  一、文件中折射的教育契机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始终。”
  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并明确提出在“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中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落为最大的耻辱,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培养青少年学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在“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中要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残济困、关心社会、尊重自然,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慈善的良好风尚,培养青少年学生做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的中国人。在“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中要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青少年学生做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的中国人。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文件内容中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势在必行,这不但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也是使青少年具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人而无言,不知其可也”、“德不孤,必有邻”、“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患寡而患不均”等中国人独特的思想和理念的支撑;更是以发展的眼光实施教育,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的源泉。
  二、频发事件中折射的深度思考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我们“快餐式”地获取信息的便捷,使我们对一件件教育事件的发生不能无视,更不能不被触动和思考。
  频繁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网上查找显示,依据公安部的数据,2015年中国故意杀人罪立案案件数量为10187件。而每年全国至少有十五万学生自杀,其中至少六、七万学生因为学习压力过重而自杀,这些自杀学生的数量远远超过所有故意杀人案件被杀人数的总数,甚至超过了所有刑事案件(包括伤害致死)的死亡人数的总数。比如离我们比较近的“北科大女生陈蕾清明前夕跳楼身亡”事件;大学生伤人、杀人事件也层出不穷。从2004年在云南宿舍连杀死人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到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他人投毒后死亡的案件,再到2015年北大学生吴谢宇杀母事件等等,致使大学生伤人杀人事件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随之,中小学生离家出走事件;校园欺凌事件等也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
  所有这些不同常规、出人意料的学生事件都反映出当今抓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促正确价值观养成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习总书记讲“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在受教育的始终一直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从我国五千多年历史长河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他们收获的将是在五千多年积淀的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中的成长,具备的将是凝聚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质和价值取向。那么这样的一个“他”就会有另一种人生,一种利人利己利社会的人生。而这样的教育就蕴含于我们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操教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向教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教育;“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理想教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社会风尚教育;“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的勤学教育;“德者,本也。”、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的修德教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明辨教育;“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笃实教育等,都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片沃土之中。立足当今教育,回归教育初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重在从基础教育抓起,而教育力量的源泉、教育丰富的资源和教育的真谛就蕴含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助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助力.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