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材料 >  入党誓词 > 内容

中职教育心理学与学生个性发展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05 06:08:42     阅读:


  摘 要: 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内涵是多元化的。在现代学校教育中,教育管理者的理论经验水平在不断更新提高。如何使理论化的教育管理学更科学、更直观、更实际地应用到现代教育生活中,这其中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教育事例经验总结,从这些真实的案例中不断得到新的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 中职教育 心理学 学生个性 德育教育
  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职教中心。学校开设的专业学习课程较丰富,在校学生普遍在15至17岁之间,其中不乏大龄学生。与普通中学略有差异的是这些学生大多非常自信,性格也开朗,可在学习上投入的精力明显不够,喜爱参加各种文化项目活动和体育竞赛。这些学生具有饱满的热情和真诚的态度,与他们接触后会变得青春飞扬起来。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重视教育心理学
  一位教师或许面对很多名学生,然而对学生家庭而言,这名学生却是唯一的。在教育教学中,仅仅是单纯的教学任务模式,或许仅是书本中的知识教授就够了,但是对人的培养呢?
  人是有生理心理活动的高级动物。教育中,不免涉及一门科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二、面向学生个性发展,加强心理及德育教育
  教育对象由于遗传因素、所处生活背景环境等不同,个性是有差异的。现代学校的德育目标提倡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和各自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防止偏废一方。
  这是一个发生在我曾任教班级的真实案例:
  在学校全员德育教育教学工作大背景下,陈茜(化名)成了我任教班级的重点关注对象,这是一个性格非常张扬、极具自我意识的女生:上课老是随意散漫、不分场合地发表对课堂教师的提问意见,经常无故迟到,不听课睡觉玩手机,周围的同学似乎挺怕她这个“大姐大”。陈茜情绪起伏比较大,心情不好时还会嘲讽发火。课后我找她谈过话,讲了许多道理,她常常很有自己的观点,谈话时对受到的教育没有太大反感,但不会立即应承,过后依然我行我素。于是我决定给她的家长打电话,希望家长配合管教,对学生形成5+2的有效管理影响模式。
  出乎意料的是,和家长的联系很顺利,但家长抱怨说管不住孩子,因为孩子太逆反所以任其发展,只尽可能地提醒她。我似乎明白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任性。然而如果就此放弃与家长的联系,更不能找到陈茜这样表现的问题根源所在。我坚持继续与家长联系沟通,以期了解更多关于陈茜的情况。原来,陈茜的家长因为工作很忙,与孩子沟通不顺后对孩子的教育开始散漫,任其性格发展,渐渐地,陈茜的学习积极性就更没有了,形成一种与本质性格不相符的张扬,其实是空虚茫然,想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
  于是,我决定潜移默化地改变陈茜,让她成为一个阳光开朗、积极自信、方向感强的孩子。
  首先,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我通过谈话和观察,了解到陈茜是个兴趣广泛的孩子,于是,我在课堂上鼓励她多参与班级活动,让她把个人的一些专长发挥出来。我还邀请她下课后到教师办公室帮忙,做一些杂务性事务,起初她不是很愿意,但又觉得老师都这么认真邀请她了,所以还是到办公室帮忙,渐渐地竟开始主动询问我办公室的老师们是否有需要她帮忙的地方。这样的变化一点一点、不知不觉,突然有一天老师们发现这个孩子特别乐于助人、热心负责。为此,我找机会在班上适时表扬她,渐渐地,我发现她不再像以前那么自我,变得沉稳和礼貌,待人接物也越来越随和积极。
  此间我经常给她家长电话联系,家长渐渐重视对陈茜的教育,从以往无可奈何的语气变得热情和期待,甚至有一天居然主动打电话问我孩子在学校的近况表现。
  教育就是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放手让学生做她通过努力能做到的事,信任尊重学生,通过自我管理树立目标和自信。陈茜的变化,班里的同学和其他老师都有目共睹。我的感触是在教育管理中,教师首先要发自内心地接纳学生,这有助于学生得到恰当的、有针对性的积极期望感,从而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有助于学生在不断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树立强烈的自信心,获取更大的发展。
  三、关爱心理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我任教的班上曾有个学生叫张某,这名学生头脑灵活,但自控能力差,宁愿多做劳动清洁也不愿意做家庭作业。开学初几乎每天受到老师的批评指责,但不奏效。因为该生完成作业的具体情况和问题,我及时和他的家长取得联系。在与家长的联系中,我感受到家长对孩子能在学校接受老师教育的信任和支持。一方面我很触动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信任、理解与支持,一方面提出要求,家长必须配合学校教育,因为单方面教育和影响毕竟是有限的。
  我细心观察张某,这是一位很有自己想法但同时非常害羞的学生。每次与张某谈话,张某态度都非常诚恳,但显得比较油滑,似乎油盐不进,但其实在内心深处还是能接受老师的教育。我意识到这个学生内心渴望被人关注、被人理解和尊重,渴望同学的理解、老师的帮助、家长的呵护。于是我经常找他到办公室聊天,用谈话的方式一点一点地影响他。在日常教学中留意他的进步,并要求他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帮助照顾班级内其他爱玩爱动的学生。此后,他的表现明显有了好转,与同学关系良好紧密起来。在良性循环下,张某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改善,作业开始愿意做了,尽管有时作业完成质量不高,但我每次批改作业时都留下评语鼓励他,到后来这名学生竟然能很认真地完成作业,且上课乱动现象也有意识地在自我控制下得到明显改善。
  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内心需要得到满足,才能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才能积极自信地面对他人和社会。
  参考文献:
  [1]杨芷英.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1:70-77.
  [2]李海燕,马超.教育心理学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4:66-68.
  [3]高岚,李资渝,张莉.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J].心理学探新,2001,01:38-42+53.

《中职教育心理学与学生个性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中职教育心理学与学生个性发展.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