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材料 >  入党誓词 > 内容

基于中德国际合作办学的工业机械师专业“校本化”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4 06:19:39     阅读:


  【摘要】工业机械师专业通过中德合作办学,合理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创造出既与国际接轨、又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从中德国际合作办学校本化研究的必要性、影响因素、中德合作办学课程校本化的思考作了阐述。
  【关键词】工业机械师 中德合作 校本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8-0011-01
  德国职业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经验,是“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是许多国家学习借鉴的典范。为此,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于2010年与德国爱尔福特教育培训中心和莱比锡经济技术学院开启中德合作办学,引进德国职业教育模式,采用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教学标准、教学方法、学习领域、管理方法及考核方法,培养无缝对接企业的高技能人才。
  一、中德国际合作办学校本化的必要性
  中德国际班的办学质量取决于专业培养方案制定的是否合理。课程体系设置是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具体体现,是制定培养方案的核心问题。如果照搬德方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会因为双方本身文化特点、专业特长的不同导致不能达到良好的合作办学效果,另一方面,不利于充分利用双方资源,优势互补,导致资源的浪费。因此拿来主义的引入不适合我国国情,更不适宜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完整的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必然是职业院校在德方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企业的设备和技术应用情况,在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践环境等环节与中国的行业企业共同进行本土化,才能符合中国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
  二、影响中德合作办学课程校本化的主要因素
  由于工业机械师专业学生毕业时可以同时获得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毕业证书、技师层级职业资格证书和德方培训机构(德国爱尔福特教育培训中心) 颁发的IHK证书。学制采取“5 +1 ”模式,并且在第六学年将会去德国留学学习,因此教育理念的转变、教育环境的适应、教学组织的更新和考核评价的重构是影响中德合作办学课程校本化的主要因素。
  1.教育理念
  德国职业教育之所以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是办学理念。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制约职业教育质量的智力因素。首先,我们的教师多来源于学科体系的教育过程,习惯使用单向传递的形式将知识讲授给学生,在进行学习领域划分的时候,很难打破知识体系来构建课程体系。其次,由于国内教师大多数是学校毕业就进入学校当教师,并不像德国职业学校的教师那样有着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国内职业学校教师对于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与德国职业教师有一些差距。如何改善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更新教学理念、拓展教育视野是中德国际合作办学校本化的智力保障。
  2.教育环境
  教学环境的不同也成为引入课程本土化时的制约因素。例如,在行动导向课程中很常见的问题有:学生数量太多,一位教师难以照顾到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效果大大降低;实践设备不足,实践动手机会有限,技能训练不足;实践设备落后于企业实际使用的设备,学生就业时学校所训练的技能并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实训场所与企业的实际生产场所有很大差异,很难培养学生规范的职业素养。
  3.教学组织
  国内职业学校一直都是知识本位、根据专业设置学科的学历证书教育的模式,而国外的职业教育大多都是能力本位、根据职业设置课程的职业证书教育模式。正是教育模式的不同,导致我国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等与国外教育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一是课程体系设置上理论知识教学比重仍然较大,教学实践环节还不够充实; 二是对课程的筛选能力相对较低。因此,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重构是中德国际合作办学校本化的关键路径。
  三、中德合作办学课程校本化的思考
  1.转变传统教学理念
  以IHK教学要求及企业用人岗位职业需求为切入点对课程内容组织和重构,企业岗位要求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为基础,基于典型工作过程分析, 构建课程体系,淡化理论、加强应用、联系实际、突出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把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发展学生的专业思维、培养专业能力。
  2.开发本土化课程
  在中德学院的课程体系中,一半以上的课程为“德方课程”,即按照德国爱尔福特教育培训中心教学标准开展的课程,这些“德方课程”是本土化开发的主要目标。开发的主要原则是:在德方课程标准的框架下,以职业教育教学目标为宗旨,根据国内技术发展要求和实训条件,对德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和重构,并与德方专家、教授进行多次探讨、交流确定本土化的教学内容;课程本土化的一个重要任务还在于开发与“德方课程”内容相对应的教材和学材,在于对德方课程资料的深入研究和对职业人才培养理念的深刻理解上。
  3.打造国际视野师资队伍
  在工业机械师专业的教学改革项目中,为了使教师切身实地地感受德国职业教育的理念和的文化精神,中德学院组织教师赴德国进行为期四周的教学法、专业技能进修,通过企业真实案例,行动导向、小组教学,项目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和课程开发理念等方面的培训,开拓了师资队伍的国际视野,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引入课程并进行本土化开发是学习国外先进办学理念的根本要求和主要任务,不仅要根据国情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开发配合课程的教材和学材,同时要注重对课程实验实训条件的配套建设,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毫无疑问,课程本土化涉及育人理念、专业师资、课程内容、教学资源、实验实训环境、教学方法等各项要素,是一项立体工程,是对专业的全面改造和建设。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魏玉.中德合作辦学模式下汽车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3(2):64-66.
  [3]张峻颖.德国课程本土化的研究与实践[J].上海城市管理,2016(1):90-91.

《基于中德国际合作办学的工业机械师专业“校本化”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基于中德国际合作办学的工业机械师专业“校本化”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