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材料 >  入党誓词 > 内容

典型引领在初中生德育中的作用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12 06:12:41     阅读:


  【摘要】典型引领是面向初中生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探讨典型引领的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当前存在突出问题的深入剖析,提出在新时期改进和提高初中生典型引领工作的建议,以期为从事初中生德育的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典型;初中;德育
  一、概念及内涵
  典型引领在初等中学的德育工作中,是通过发掘、宣传典型人物的高尚的道德情操、模范行为和显著的成就,使典型人物的积极特征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提升其道德品质水平的教育方法。陈映芳从政治层面对这种典型引领进行解读,她认为国家和成年人通过树立典型,来塑造他们所期待的孩子形象,孩子图像成了国家对孩子实施政治教化的重要工具[1]。
  典型引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特征即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标和理论化、抽象化的思想教育内容人格化,通过这些目标和思想在具体的典型人物身上的生动体现,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却极具现实感染力和说服效果。典型人物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语言,典型引领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所不能替代的,其影响力也较之有声的教育语言和引导更有说服力。初中生处于青春期的人格、思想成长阶段,思想的可塑性强,常下意识模仿心的榜样或偶像,从言行举止到生活习惯都容易受到典型人物的影响。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意识地树立典型模范人物,并且能够使初中生自觉接纳、认可、敬佩典型人物,则容易使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境界。
  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在发挥榜样作用开展典型引领方面具有深入的研究。他从社会环境影响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他认为,人的学习行为收到环境的重要影响,所以,教育者可以创设特定的情境,树立一些典型人物作为榜样,引导教育对象在无意识之中进行模仿学习,从而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发展形成积极的影响。班杜拉还指出,在适当的环境中典型人物对教育对象的影响,主要通过信息传递的方式,在被教育者的视野中,典型人物的行为会浓缩成符号性的表征,引导被教育者在注意、保持、动作复制和动机的过程中形成好的行为习惯。
  可以成为教育者资源的典型人物具有层次性,对教育对象发挥不同的影响。首先,精英人物能够成为激励学生进步的榜样。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涌现出大批的精英人物,包括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科学家、艺术家、大文豪、道德楷模、商界巨贾等,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做出远超出常人的丰功伟绩,或具有令人敬仰的卓越才华或道德情怀,由此能够激发学生“心向往之”的敬佩之情和学习的动机。其次,初中生生活中的成人榜样,也对其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身边的榜样形象并不像精英人物那样高大,但却更加亲近、真切、生动,富有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对于正处于向成年阶段过渡的未成年人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最后,朋辈榜样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相关调查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经验都表明,初中生由于处于自我认知的行成阶段,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尤其喜欢模仿同伴的行为。如果我们顺应其成长规律,在初中生中培养、宣传朋辈典型人物,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积极的影响。
  在实践过程中,典型人物对人的影响,可以分为几种效果,一是无效影响,被教育者对典型形象的认识浮于表面,并不能发自内心地感受到敬仰之情或把其他人学习的楷模,而只是把典型人物作为难以企及的高度去观瞻,不能产生实际的效果。 二是浅层次有效影响。教育对象在思想和口头层面对典型人物表示敬佩和赞许,但因种种原因并不付诸实际行动。三为深度有效影响。即教育对象不仅在思想和行动上认同、模仿典型人物,而且在心理特点、行为特征、日常习惯、人格特点等方面,都收到典型人物的深刻影响。
  二、当前青少年在榜样影响方面存在的特征
  首先,榜样形象、特征更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当前青少年对于榜样形象的认知,已经从“高大上”的特征向更具有现实性、具有个性化特征、更贴近日常生活转变,青少年的理想追求也渐渐褪去宏大理想的色彩,带有明显的实用主义倾向。
  其次,将文体界偶像形象作为榜样。随着大众传媒的深度发展,娱乐文化的影响日益深入,文体明星逐渐取代了过去的英雄人物和道德楷模,成为青少年群体最炙手可热的榜样。有的青少年因过于痴迷,甚至影响到自己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最后,传统树典型做法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广泛存在。在传统的典型人物塑造过程中,宣传教育部门为衬托典型人物的形象,有意忽略其缺点和个性,导致典型人物过于完美,使青少年产生距离感和道德恐惧感。其次,由于具体教育方式的僵化和教育理念的落后,传统的典型引领教育常采取外在强加的姿态和形式主义的形式,容易引起处于逆反期的青少年的抵触心理。
  三、当前典型引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首先,谬赏主义导致树典型活动普遍化,其结果会是树典型活动的泛滥化,典型引领的价值功能遭到削弱[2]。典型人物的树立需经过充分的论证和科学考察,而当前一些教育者在对典型人物的标准、影响没有准确把握的情况下,仅凭经验过度树立典型,导致典型形象“贬值”。
  其次,对典型人物的宣传失实。真实可信是树立典型人物的基本条件,然而当前的一些典型人物却被认为的抬高,甚至不惜牺牲基本的真实性,而这种做法也越来越难以得到青少年的认同。
  第三,形式主义倾向严重。有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体现了对典型引领的肤浅理解,其树典型的活动更像应景之作,并不能做深做透。如到了三月学雷锋,到了“五一”宣传劳模,到了“五四”表彰团员等相似做法比较广泛地存在。
  第四,不能与时俱进。青少年的思想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客观地发生较大的变化。有的教育者观念、方法陈旧,难以适应教育对象的新特点,从而难以发挥实效。
  四、加强典型引领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首先,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舆论环境对于青少年的影响不可忽视,集体性地对典型人物表示肯定与赞赏,会影响青少年的认知和判断,使其做出相似的行为表现。
  其次,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等特点。在初中生中开展典型引领,不能忽视其年龄、理解能力、发展阶段的特点,使模范人物脱离学生实际。例如,瑞士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表明,中学生对于公众人物的道德感召力认可度较低,这与中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思维能力、认识水平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在初中阶段开展榜样典型教育,在典型人物的选择等方面,要对被教育者的认识水平做充分的调研。
  第三,树立的典型形象要具有时代性、平民性等特征。典型人物只有走到学生内心,才能真正发挥引领作用。所以要根据当前学生特点,采取更符合学生思维、审美要求的做法。
  第四、典型引领活动重内容、讲实效,摒除形式主义倾向。在开展典型引领教育前,要具有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对典型人物进行深入的挖掘,对教育对象的特点做出准确全面的调研,使每个典型人物都能深入人心、取得实效。在活动结束后,要对教育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和整改,不断优化活动程序。还要结合各单位的学生实际确定典型引领的重点,进行重点投入,避免形成样样都涉及,样样不精细的问题。
  最后,典型引领活动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的结果与成效,也体现在学生的主观能动行为上。所以典型引领活动必须有学生的充分参与。从榜样的发掘、宣传、学习、践行等过程,充分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热情,尊重青少年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陈映芳.图像中的孩子——社会学的分析[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53.
  [2]孙立平.守卫底线:转型社会生活的基础秩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293-297.

《典型引领在初中生德育中的作用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典型引领在初中生德育中的作用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