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材料 >  入党誓词 > 内容

古代史强化习题,(题目加答案)word: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18 08:12:01     阅读:

中国通史部分强化习题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 (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 ·27) 表 2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一些法律条文 法律条文 出处 “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公婆 )、奴婢告主”则“勿听而弃告者市 ”汉简《二年律令·告律》 “告祖父母、父母者,绞” 《唐律疏议·斗讼律》 “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 《大明律》 “亲属相为容隐” 《大清律例·刑律·诉讼》 这体现了中国古代( )A.儒家伦理的法律化 B.法律与公德的融合C.血缘亲情逐渐强化 D.等级秩序日趋固化2.(2018·广东揭阳一模·24)顾炎武认为“盖自汉以下之人,莫不谓秦以孤立而亡 ……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 。柳宗元强调“封建非圣人之意也,势也……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此其所以为得也”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都认为分封制优于郡县制 B.都认为郡县制优于分封制C.都强调圣人在制度构建中的智慧 D.制度的更替受制于特定的历史条件3.(2018·安徽马鞍山二模· 24)据《春秋左传》记载:“ 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

”材料表明( )A.礼乐制度规范贵族行为 B.传统政治中的理性考量C.嫡长子继承制受到冲击 D.儒家伦理决定王位继承4.2(2018·安徽蚌埠二模· 24)春秋初期,秦、楚、燕、吴、越等国被视为夷狄。后来这些国家不仅参加晋国主持的会盟,楚、吴、越还以自身实力主持中原会盟。该变化表明( )A.诸侯国间的夷夏之防逐渐淡化 B.南部各国经济实力迅速提升C.民族融合推动了国家走向统一 D.各诸侯国实力逐渐趋向均衡5.(2018·湖南长郡中学全真模拟四 ·24)(原创)西周铜器铭文中有卿大夫、王之近臣在前王死后,由新王重新任命其继续担任旧职的记载,如《师虎簋》铭文说“命汝更(续)乃祖考” , 《善鼎》说“今余惟肇申先王命”等等。这说明西周时期( )A.宗法制有利于王权的稳定性 B.奴隶主贵族的官爵世代相传C.世袭制与分封制有一定矛盾 D.权位继承主要遵从先王祖训6.(2018·河南郑州二模·24)西周的封国与夏商时期的封国不同,不是在原部居地上就地册封,而是把同姓王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由外迁入受册封者的氏族统一管理,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 )A.对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起着制衡作用B.使边远和新征服的地区同内地周文化一致C.使封国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发挥了作用D.使夏周以来的血缘族体逐渐走向瓦解7.(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
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8.(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 24)秦汉时期,丞相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 “门下”是皇帝的侍从机关。魏晋时“门下”发展为侍中寺,凡属重要政令,皇帝都要征求其意见,东晋时,改为门下省,权势渐重,南北朝时,成为与中书省、尚书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这一历程反映了( )A.三省集体议政提高了行政效率 B.门下省成为监察百官机构C.丞相参与决策的权力逐渐削弱 D.宰相逐渐退出了权力中心9.(2018·河北保定一模·27)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利集中的设置原则。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 )A.旨在扩大宋朝疆域 B.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C.打破了市坊的界限 D.利于解决藩镇割据现象10.(2018·河北保定一模· 24)西汉时郡守自行辟除椽属 (自行招聘府内幕僚)就已成为通制,东汉时把辟除郡县吏作为仕进之路的风气更甚,一些名流贤士也以被辟举公府为荣,两汉时期地方长官辟椽属( )A.对中央造成巨大财政负担 B.对专制主义集权形成威胁C.是寒门学子入仕的主要途径 D.利于保证政治生态的清明11.(2018·江西九江二模· 26)下表是关于唐朝监察制度的叙述。据此可知 ( ) 记 述 出 处 “其一,察官人善恶;
……其五,察德行孝悌,茂才异等,藏器晦迹,应时用者;
其六,察黠吏豪族兼并纵暴,贫弱冤苦不能自申者。

” 《新唐书·百官志》 “巡察六条” 光宅元年(684 年),改御史台为左肃政台,增置右肃政台, “分左右台;
左台知百司,监军旅;
右台察州县,省风俗?。

” 《新唐书·百官志》 “风俗廉察四十八法” 唐中宗神龙二年(706 年),置十道巡察使, “选左右台及内外五品以上官二十人为十道巡察使,委以察吏抚人,荐贤直狱,二年一代,考其功罪而进退之。

” 《新唐书·循吏传序》 “十道巡察制” A.巡察职权弱化,侧重于究察风俗 B.监察范围广泛,巡察者特权泛滥C.纠察结合理案,致使其官阶显赫 D.职权相对独立,有利于整肃吏治12.(2018·江西九江二模· 25)《后汉书·百官志》县、邑、道、侯国条,本注曰:
“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

”刘昭注引胡广曰:“秋冬岁尽 ,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上其集簿。

”郡国完成对属县考核后,汇总各县集簿内容,编造计簿,由上计吏送达中央接受考核。据此可知( )A.官僚政治日益显现 B.君主专制日益强化C.郡国并行利于考核 D.官府考核豪夺民财13.(2018·广东揭阳一模· 25)宋代以前,历朝监察制度都是谏官对君主言谏,御史对百官纠弹。唐代谏官分属中书、门下两省管理,宋代则谏院独立,谏官言谏失误,不加谴责,谏官言谏对象扩大到宰相等百官。这一变化( )A.加强谏官对皇权和相权独立监察的权力B.加强了君主对百官的控制C.提高了各级政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D.有效的清除官僚系统的腐败14.(2018·湖南长郡中学全真模拟四 ·25)(原创)自隋唐以来,尤其明清时期, “官本位”思想已经在每个读书人的心里牢牢地扎根了。读书做官已成为科举时代的主导思想。这导致( )A.不学无术之风发生了逆转 B.一批锐意创新人才的产生C.专制统治的基础得以扩大 D.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15.(2018·河南郑州二模· 26)据统计, 《宋史》列传中的北宋人物,出身于高官的不过四分之一左右,商人出身于布衣的则超过二分之一,时代越晚,布衣出身的比例也越高;
而布衣官员入仕的途径,在北宋初期以科举出身的约占三分之一,在北宋中期已超过四分之三,到北宋晚期更超过五分之四,这反映了( )A.科举制更能选拔出量优秀的官吏 B.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的流动C.北宋官僚队伍膨胀问题日益严重 D.限制世家子弟是科举制的特点16.(2018·湖南长郡中学全真模拟三 ·25)(原创)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东汉某一现象的历史叙述。

记述 出处 “今选举不实,邪佞未去,权门请托,残吏放手,百姓愁怨,情无告诉。

” 《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 “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

” 《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 “今当举六孝廉,多得贵戚书命,不宜相违,欲自用一名士以报国家。

” 《后汉书·张王种陈列传》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世家子弟入仕致使政局动荡不安 B.举孝廉成为政府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C.朝廷重视对青年才俊的选拔任用 D.察举制逐步催生出社会中的门第17.(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 ·25) 表 1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 195 年 15 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 164 年 24 郡 汉景帝中六年 前 144 年 68 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 106 年 108 郡、国 表 1 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18.(2018·广东揭阳一模· 29)清朝末年北京出现“近支排宗室 (皇族近支),宗室排满,满排汉”的民谣,反映了当时( )A.清政府已经众叛亲离 B.民族矛盾成了主要矛盾C.清政府政治集权不断加强 D.满汉官僚间矛盾尖锐19.(2018·湖北八校第二次联考 ·27)中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文化遗产是长城。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来说,长城曾经是隔离墙,也是封锁线。17 世纪以来,长城逐渐失去其“边界”的意义。这主要缘于( )A.盟旗制度的建立 B.明成祖迁都北京C.岭北行省的设立 D.金瓶掣签制完善20.(2018·河北保定一模· 28)城市化率(也叫城镇化率) 是城市化的度量指标,一般采用人口统计学指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包括农业与非农业)的比重。根据下表可以得出 ( ) 朝代 年代 城市化率 战国 公元前 300 年 15.9 西汉 公元 2 年 17.5 唐 745 20.8 南宋 1200 20 清 1820 6.9 1949 10.6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90 26.4 A.城市化率直接关乎商品经济发展水平 B.政府政策对城市化率影响较大C.大多封建政权限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 D.农业发展程度与城市化成反比21.(2018·安徽蚌埠二模· 26)明末小说《醒世姻缘传》 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也不管该穿不该穿,该住不该住,若有几个村钱(小钱) ,那庶民百姓穿了厂衣,戴了五六十两的帽套,把尚书侍郎的府第都买了住起……” 。这种现象可以反映当时( )A.经济结构急速变动 B.传统秩序受到冲击C.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D.民众娱乐生活丰富22. (2018·安徽马鞍山二模 ·25)下图为东汉画像砖中的 《戈射收获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多元化的生产劳动状态 B.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方式C.精耕细作技术不断发展 D.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动23.(2018·安徽蚌埠二模· 27)在中国古代考核地方官员的述评材料中,往往可见 “祈雨辄应” 、 “祷雨即沛” 、 “竭诚祷雨”等内容。这说明( )A.旱涝等自然灾害频发 B.君权神授思想根深蒂固C. “祷雨”是地方官主责 D.重农思想影响官员升迁24.(2018·湖北八校第二次联考 ·26)宋代农学家陈敷说:
“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 。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明代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

”该材料主要表明从宋代到明朝的农业生产中( )A.人地矛盾的显现 B.精耕细作的传承C.稻麦种植的减少 D.技术交流的增加25.(2018·安徽蚌埠二模· 25)唐代人口迁移受法律严格限制,只能在特定范围内,作有条件的迁移。而宋代则逐步放开对人口迁移的限制,尤其是乡村客户(无地农户) 有了迁徙自由。这一变化( )A.反映中央集权趋于弱化 B.表明政府鼓励民众迁移C.推动传统社会结构变迁 D.有益于封建统治的维系26.(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27.(2015·福建文综·14)《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 。

《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 。材料反映了( )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 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 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28.(2018·江西九江二模· 27)《马可·波罗游记》记载:
“大汗令这种纸币普遍流通于他所有的各王国、各省、各地,以及他权力所及的地方。无论何人,虽然自己以为怎样权要,都不敢冒死拒绝使用。事实上,他们都乐于用它,因为一个人不论到达大汗领域内的什么地方,他都发现纸币通用,可以拿来做货物买卖的媒介,有如纯金的货币那样。

”这说明当时流通纸币( )A.是世界最早发行的纸币 B.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C.信誉昭著便利全国流通 D.具有如同于黄金的价值29.(2018·湖北八校第二次联考 ·25)三国时,孙权开始兴建城隍庙;
南北朝时,城隍是城市居民守御城池、保障治安的守护神;
隋唐时期,城隍职掌又增加了雨旱丰歉、功名利禄、吉凶祸福、冥籍诸事等;
宋代,传统的城隍信仰已列入国家祀典。这说明( )A.官方正统思想压制民间文化发展 B.儒教开始影响市民的日常生活C.城市发展拓展了城隍的信仰空间 D.城隍庙是宣传迷信的封建堡垒30.(2018·湖北八校第二次联考 ·24)古代的中国无疑处在东亚文明的中心,对中国有重要影响的域外文化主要来自广义的西域地区。华夏文明在欧亚大陆中西部进行经营,主要开始于( )A.昭君出塞 B.文成公主进藏 C.张骞凿空 D.班超投笔从戎31.(2018·河南郑州二模· 27)从 16 世纪 40 年代开始,来自中国福建、广东、浙江的船只不断到日本九州,以物易银,同时,西班牙在美洲开采的大量白银也经由马来西亚流向中国。这些现象表明当时中国( )A.政府推动白银货币化 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解体C.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 D.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最大受益者32.(2018·湖南长郡中学全真模拟三 ·27)(原创)明中叶以后,出现了官员“觉得心里不耐烦做此道路”便辞官经商,读书人“为士不振”便“凑些资本,买办货物,图几分利息”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专制制度的松弛 B.社会风尚的变化C.市民阶层的产生 D.理学思想的影响33.(2018·广东揭阳一模· 26)有历史学家提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始于明朝中后期。下面历史现象可以作为这个结论的依据的是( )A.一条鞭法实施后,白银货币普遍流通B.万历年间,苏州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的现象C.1567 年,明朝政府允许民间从事海外贸易D. “商帮”的出现和长途贩运贸易发达34.(2018·江西九江二模· 24)先秦儒家学派主张将“学 ”、 “思”和“行”相结合,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形成了“养心、养气”之说,即所谓“求放心” 、 “有心养心” 、 “养浩然之气”等等。这说明了先秦儒家学派( )A.强调仁礼重要性 B.注重主体自觉性C.突出教化功能性 D.主张格物致知论35.(2018·安徽马鞍山二模 ·26)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提到: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

”该思想意在( )A.宣扬“知行合一” B.否定孔子思想C.反对“格物致知” D.强调主体意识36.(2018·广东揭阳一模· 27)义理之学和考据之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诠释与流布的两种主要方式。义理之学注重从思想理论角度阐发儒学。考据之学是对传世古文献的整理、考订与研究。乾隆嘉庆年间考据学盛极一时,嘉庆道光之际,义理之学崛起。影响这一学风变化的是( )A.清朝思想控制逐渐放松 B.清朝社会危机日趋严峻C.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清朝洋务运动的开展37.(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 ·25)宋代话本《张生彩鸾灯传 》描写了张生元宵观灯引出的爱情佳话, 《张主管志诚脱奇祸》描绘了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可见宋代话本( )A.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 B.动摇了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C.真实再现了北宋城市生活 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38.(2015·福建文综·16)关汉卿在《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中,描绘关羽面对大江的滚滚波涛,仗刀临流。曲中唱道, “大江东去浪千叠……驾着这小舟一叶……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 。对该作品理解有误的是( )A.显露关羽壮怀激烈的个性 B.借历史典故吊古抚今C.严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 D.兼采宋词的豪放风格39.(2018·湖南长郡中学全真模拟三 ·32)(原创)在古希腊,每个公民从出生起,要按城邦的需要来抚养和教育。于城邦无用的残疾人没有生存的权利。传说中的斯巴达立法者莱库古就不允许父母按自己意愿养育后代。古希腊人的这种行为说明了( )A.城邦是公民的最高监护人 B.优胜劣汰的观念深入人心C.城邦重视公民的个人权利 D.城邦担负养育公民的责任40.(2015·福建文综·19)托马斯·卡伦德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郇 (xún)窄的一隅,生活着近五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出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闻名遐迩” 。材料反映的是( )A.古希腊文明 B.古罗马文明 C.不列颠文明 D.阿拉伯文明41.(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 ·32)苏格拉底说:“只要我还活着,还有力量,我就永远不会放弃哲学,或停止劝告你们,对你们之中每一个我所碰到的人指出真相,以我惯常的口吻说:最优秀的人啊,最强大、最以智慧和力量著称的雅典公民,你只关心钱财、名声和荣誉,却不注意也不想到智慧、真理及你的灵魂的完善,难道你不觉得羞愧吗?”可见当时的雅典( )A.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盛行 B.人文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C.直接民主制度的弊端暴露 D.城邦宗教信仰自由的缺失42.(2018·安徽马鞍山二模 ·31)雅典公民有权对公民大会已通过的决议提出控诉,如理由正当,陪审法庭将废除该决议,并处罚责任人。如控诉证据不足,则要处控诉者巨额罚金。据此可知雅典( )A.陪审法庭具有立法权 B.司法审判效率低下C.公民享有法律否决权 D.民主监督机制合理43.(2018·广东省一模·32)梭伦将民主因素引入雅典城邦时说:
“一个统治者的最大光荣是创造一个民众的政府。

”他相信没有人是值得完全信赖的,因而提出对所有行使权力者的行为实行有警觉的控制。这体现了古代雅典( )A.直接民主毫无控制 B.官员权力的有效监督C.民主和平等的追求 D.私人权利的肆意践踏44.3(2018·河北保定一模· 32)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的《 论告示》第 32 编记载,对承租人以土地遭受火灾为由要求免除地租的申请,皇帝的批复如下:如果你耕种的土地遵受了意外的火灾,那么,你完全有理由要求免除地租。材料反映了( )A.罗马皇帝注意按法律办事 B.罗马法注重维护公共利益C.罗马公民的法治观念淡薄 D.罗马法具有一定的理性思想45.(2018·江西九江二模· 32)《十二铜表法》第三表第 5—6 条规定:“债权人羁押不能偿债的债务人三周后,可以杀死后者或将之卖至外邦为奴。选择杀害债务人的,多数债权人可以根据债权比例分割债务人的尸体。

”材料中能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该法是处理债务问题专法 B.债务问题纵容了贵族专横C.资本交易导致人性的沦丧 D.残忍背后蕴含着法的精神46.(2018·河南郑州二模· 32)《十二制表法》中规定,在进行财产交易时,当事人要说出规定的套语,至于这种套语的言辞是否反映了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法律不予过问,只要交易的仪式符合要求,即使当事人的交易协议是在受欺骗情况下达成的,也不影响法律效力。这说明当时在罗马( )A.公民法不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B.经济领域容易出现法律漏洞C.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影响司法公正 D.公民法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47.(2018·广东揭阳一模· 32)普罗塔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同时又认为“我们不能确定地知道诸神的存在及其本质,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神的崇拜” 。这反映了雅典人( )A.理性与原始蒙昧并存 B.不能完全摆脱宗教的精神束缚C.挑战正统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 D.民主政治促成了自我意识的膨胀48.(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 ·32)在公元前 9 至前 8 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二、材料阅读49.(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材料 表 4 时间 中国 外国 14~15 世纪 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暹罗等30 余国进行官方贸易。

废除丞相制度。

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印刷机。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

佛罗伦萨 200 余家纺织工场雇佣 3 万余名工人。

16 世纪 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鞭法”改革。

李时珍《本草纲目》刊刻。

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

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 。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莎士比亚出生,代表作《哈姆雷特》 。

17 世纪 朱子学在日本为官方推崇,成为显学。

茶叶大量输往欧洲。

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

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郑成功收复台湾。

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

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号”到达北美。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表 4 为 14~17 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50.(2018·广东揭阳一模· 41)(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利玛窦(1552~1610)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士。1582 年来华,此后三十年一直在中国传教、工作和生活。作为来中国的第一个西学代表人,他不但第一次正式向中国介绍了大量的西方宗教和科学技术知识,并且也把有关中国的知识及其历史文化第一次正式介绍给了西方。

——综编自《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译者序言 材料二 下图为《坤舆万国全图》(利玛窦绘制)局部 材料三 他(利玛窦)评论这一点说:“因为不知道地球的大小而夜郎自大,所以中国人认为所有各国中只有中国值得称羡。就国家的伟大、政治制度和学术的名气而论,他们不仅把别的民族都看成是野蛮人,而且看成是没有理性的动物。在他们看来,世界上没有其他地方的国王、朝代或者文明是值得夸耀的;
这种无知使他们很骄傲,但一旦真相大白,他们就越自卑。” ——利玛窦( 意)金尼阁(比) 著《利玛窦中国札记》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利玛窦来华传教的背景与在华的作用。(12 分)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当时国人这种世界观出现的原因,这对后续的历史发展带来什么影响。(13 分)51. (2018·广东省一模·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材料 表 3 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16—17 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14—17 世纪) 明清启蒙运动是在复兴“三代之制”的旗帜下展开的。如黄宗羲等曾以《左传>中民为“神之主” 、 《孟子》中“民贵君轻”的思想来批判君主专制:“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早期启蒙运动犹如在理学的磐石下畸形生长的一株弱草,发生的范围主要局限在少数进步思想家中,其影响也未超出少数清醒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及江南一带的士子阶层。

文艺复兴是通过对希腊罗马灿烂的古典文化的重新高扬而进行的一场以人文主义精神反对封建主义精神的斗争。正如伏尔泰所指出:文艺复兴的重大意义不在于简单复古,而在于“创新” 。文艺复兴把人的自由与解放推到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

——摘编自刘念慈《试析中国早期启蒙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异同》 表 3 为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与欧洲文艺复兴的对比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参考答案及解析1. 【答案】A 【解析】古代的法律条文禁止亲属之间的检举揭发,相互告状,并处以重刑,这种做法符合儒家的伦理道德,故 A 项正确;
材料的内容体现法律与儒家伦理道德的融合,不是法律与公德的融合,故 B 项错误;
血缘亲情逐渐强化与表格的内容体现儒家伦理的法律化不符,故 C 项错误;
等级秩序日趋固化与表格的内容体现儒家伦理的法律化不符,故 D 项错误。2. 【答案】D 【解析】根据题目中“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得出顾炎武认为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根据“封建非圣人之意也,势也”得出柳宗元认为分封制和郡县制是特定历史阶段发展的产物,故 A.B 项错误;
C 项表述与题目中“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 、 “封建非圣人之意也,势也”不相符,故 C 项错误;
根据前面的分析,故 D 项正确。3. 【答案】B 【解析】王后没有嫡子,就选立年长的,如果年纪相当就根据德行,如果德行也相当就根据占卜,天子不立偏爱,公卿没有私心,这是古代的制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西周时期已经确立了一整套的权利继承的原则,一些特殊的情况都已经有了细致的规定,故 A 项错误;
故 B 项正确,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
据材料“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可知嫡长子继承制受到冲击不合题意,故 C 项错误;
儒家思想在春秋时期产生,战国时期发展,形成一套的伦理道德是在西汉之后,故 D 项错误。4. 【答案】A 【解析】据材料“春秋初期,秦、楚、燕、吴、越等国被视为夷狄。后来这些国家不仅参加晋国主持的会盟,楚、吴、越还以自身实力主持中原会盟”可以得出诸侯国间的夷夏之防逐渐淡化,故 A 项正确;
材料说的是楚、吴、越还以自身实力主持中原会盟,不能说明南部各国经济实力迅速提升,故 B 项错误;
民族融合推动了国家走向统一结论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 C 项错误;
随着各诸侯国的改革变法各诸侯国实力差距越来越大,故 D 项错误。5. 【答案】B 【解析】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卿大夫、王之近臣继续担任旧职,而不是强调王位继承,故 A 项错误;
据材料 “卿大夫、王之近臣在前王死后,新王重新任命其继续担任旧职”可知无论王位的变化,卿大夫等人的职位不变,保障各级贵族享有世卿世禄的特权,故 B 项正确;
依所学,分封制使西周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借助宗法制能够保障各级贵族享有世卿世禄的特权,因此世袭制与分封制是相辅相成的,故 C 项错误;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官爵世代相传,而不是强调王位继承遵从祖训,故 D 项错误。6. 【答案】D 【解析】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封国内氏族和被分封迁入氏族之间的矛盾,也没有涉及分封制是为了解决矛盾而进行制衡管理,故 A 项错误;
根据所学分封制只是起到了传播中原文明的作用,仅能促进边远和新征服地区同内地的文化认同,而不能实现文化一致,故 B 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涉及诸侯国内自主经营的情况,故 C 项错误;
根据材料“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由外迁入受册封者的氏族统一管理”可知封国内部呈现原本氏族宗族居民和被分封而迁入的氏族杂居融合的局面,这两部分氏族居民没有血缘关系,这就打破了夏商时期某些氏族宗族长期固定居住在某地的局面,从而得出夏商以来的血缘族体逐渐走向瓦解,故 D 项正确。7. 【答案】A 【解析】在分封制中,周王通过“授土” 、 “授民” ,使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的土地上建立起一批新兴国家,如题干材料中的卫、鲁、燕等国,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从而形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心理认同,并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故 A 项正确;
依据所学,西周分封制下,最高执

《古代史强化习题,(题目加答案)word:.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古代史强化习题,(题目加答案)word:.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