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材料 >  入党自传 > 内容

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师资均衡配置的管理实践述评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14 06:20:35     阅读:


  摘要: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核心是师资均衡配置。在借鉴国内师资均衡配置管理实践时,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更好地从制度层面把握,推进教师流动工作法制化和制度化建设,加快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县域内校长和教师定期轮岗制度,并且逐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学校校长以及教师在师资配置中发挥其应该发挥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师资配置;管理实践;述评
  
  在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下,教育人事制度经历了一次次改革,尤其在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颁布,明确要求教育必须均衡发展,要使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功效最大化。由于优秀教师永远是少数,而“人都往高处走”,这样就使得优秀教师往往积聚于优质学校。优秀教师如何打破“一校所有”,成为教育真正走向内涵均衡的关键。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要打破旧有的僵化的师资流动体制,使各种资源真正有效、合理地流动起来,达到新的动态平衡,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一、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和实质
  
  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是指通过法律法规确保给公民以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政策制定与调配资源而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从而实现教育效果和成功机会的相对均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表现在三个层面:宏观层面,区域之间(包括城乡之间)各级各类教育的统筹规划与均衡发展;中观层面,区域内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微观层面,特定受教育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重视弱势群体的教育公平问题)。
  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和本质在于追求教育平等,实现教育公平。就其实质而言,主要涉及受教育者受教育权利的保障问题。教育的民主与公平问题。当前全国各个地方教育发展极为不均衡,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必须在中观上把握住区域教育均衡问题。区域教育管理是处于管理的中观层面,它是连接政府对教育均衡发展的宏观层面和学校的微观层面的连接部位,只有区域内先均衡才可能保证宏观和微观的均衡,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师资配置均衡化是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教师流动是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资源流动的核心是人的因素,师资流动的主要意义:一是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增加教师多种经验积累;二是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保持学校之间教育水平的平衡;三是打破教育的封闭状态,使学校办学始终充满活力。
  
  二、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各地师资均衡配置的管理实践探索
  
  1,校际互聘优秀教师
  浙江省杭州市出台校际互聘优秀教师的新举措。鼓励省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高级教师公开受聘于其他学校。他们在完成本校正常工作量的基础上,经本人和所在学校同意,即可接受其他学校聘请。外聘教师上课形式以讲座为主,一般一至两周内安排一次,由所聘学校给予相应的报酬。这种模式为校际教师互聘营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有利于师资的优化配置。
  
  2,教师定期交流制
  辽宁省沈阳市利用行政手段,促进优秀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流动范围以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所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为主。区内每所学校每年必须有30%的教师参与校际间的轮换流动。制定统一的教师结构工资标准和福利待遇标准,基本实现同职级教师校际间同工同酬。教师在交流时要调转人事关系,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人走关系动”。
  
  3,刚性柔性流动,行进中选择
  上海长宁区率先试行中学高级教师“刚性流动”,明确规定24位新评的中学高级教师成为首批“刚性流动教师”,通过创新教育人才流动机制,计划5年内,打破优秀教师“一校所有”,使得区内所有初中和一半以上的小学均拥有学科带头人。新评“中高”的教师,在相关学校间有序流动,与新聘学校建立起3年~6年的人事关系,他们在聘任期内经考核合格,由区教育局作专项奖励。
  
  4,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共享”
  上海普陀区做法是,建立10~15个由特级教师领衔的工作室,每个工作室以5~7名区内高级教师为培养对象。同时,建立50个以上由学科带头人领衔的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选拔5~7名区内中级教师为培养对象,选拔100名左右的高级指导教师,每名高级指导教师承担指导一所学校学科建设的任务,帮助提升学科教师专业水平。在人事关系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他们的津贴作为师资共享的保障。
  
  5,团队化、长期化、制度化的“组团支教”
  上海市浦东新区将优质学校的优质教师“黏合”成团队派往薄弱学校支教,同时,将支教的时间由一年延长到两年。对于郊区偏远地区的需加强学校,组织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团队前往开展为期两年的支教工作;对于非郊区偏远地区的需加强学校,确定学校与其结对互帮,开展长期的团队交流与互助。
  
  6,建立网上“学区化管理平台”,实现区域人力资源共享
  例如,北京东城区网上“学区化管理平台”公布各所学校自己的资源,如果有学校对其中的某项感兴趣,就可在网上提出申请。输出学校的校领导作出安排与协调后,由信息员在第一时间答复申请单位,促成资源共享的达成。
  
  三、师资均衡配置的管理实践对教育管理的启示
  
  1,构建教师流动工作法制化和制度化建设,是师资均衡配置的基础
  为了维护当前的阶段性成果,迫切需要用常规化、制度化、法律化的手段加以保障。为此,应该特设区域教育主管部门,积极推进教师流动工作法制化和制度化建设,从而使师资均衡配置这项工作平稳顺利实施,有效地促进教育区域均衡发展。
  
  2,加快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统筹协调区域内师资的均衡配置
  在改革束缚教师流动制度建立的学校人事制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动性,把“由下到上”等人性化管理模式作为改革的突破口,让教师心甘情愿地加入到改革中来,成为改革的中坚力量。切实有效地规避不同利益群体的冲突,协调流出单位与流入单位、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学校和家长的关系,千万不能单纯依靠行政手段,不依据本地师资发展的实际情况,盲目扩大教师流动的规模。
  
  3,建立区域内校长和教师定期轮岗制度,是师资均衡配置的核心内容
  教师流动机制目前处在起步试验阶段,教师定期轮岗制度还不够规范。一方面,教育行政机构要借鉴各地的成功经验,尤其是教师定期轮岗制度,进一步提炼总结,形成制度,对落实情况予以有效监督、评价;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尤其是校长,应该形成定期轮岗挂职锻炼制度。
  
  4,逐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保障师资均衡配置的有效推进
  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低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国家对农村师资投入历史的欠账,虽然近几年加大了对农村的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还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师资失衡问题。解决这一矛盾重心就是推进教育区域师资配制,统一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对在农村偏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发放特殊津贴予以补助,还应该给这一类吃苦耐劳的教师相应的倾斜优惠政策,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师资均衡配置的管理实践述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师资均衡配置的管理实践述评.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