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材料 >  入党自传 > 内容

云南省义务教育城乡差异的经济分析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3 06:18:06     阅读:


  [摘要]近年来,云南加大了对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重视,但在经费投入、办学条件以及师资配备方面依然存在差距,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级次过低、城乡经济差异过大以及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使用效率差异较大,为此,必须明确义务教育投入责任、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义务教育资金使用效率。
  [关键词]云南省 义务教育 城乡差异
  
  近年来,云南省不断加大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力度,尽管如此,城乡分配不公的问题依然存在,而向全体居民提供平等统一的义务教育是公共财政的职能所在,对于改善社会公平,提高人力资本质量,促进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义务教育城乡差异现状
  
  (一)经费投入差异
  就义务教育经费来源总量来看,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整体上呈增长态势,其中城市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由1999年的14.86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42.53亿元,年均增幅12.4%;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由1999年的38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145.35亿元,年均增幅16.08%。
  就生均义务教育经费来源来看,城乡生均义务教育经费不断增加,城市小学生均义务教育经费高于农村,但城市初中低于农村。就小学生均义务教育经费来看,1999~2007年城市小学生均义务教育经费平均为1643.13元,而农村小学为1343.59元;就初中生均义务教育经费来看,1999~2007年城市初中生均义务教育经费平均为1551.3元,农村初中为1800.1元。
  
  (二)办学条件差异
  办学条件主要包括生均图书购置以及生均固定资产购置。从生均年图书购置金额来看,农村义务教育各级次与城市义务教育的差距较为明显。1999~2006年,城市小学生均年图书购置金额的年平均值农村仅为城市的四分之一还不到(22.47%);城市初中生均年图书购置金额的年平均值则略高于农村;从生均固定资产购置情况来看,小学层面,城市生均固定资产规模大于农村,两者之间相差近500元/人。而在初中层面,城市生均固定资产的平均规模要小于农村,两者相差近200元/人。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主要由于农村初中入学率要远低于城市,且农村初中由于云南的特殊地形,分布较为分散,一些固定资产的投入是以校为单位,而非以人为单位。
  
  (三)师资配备差异
  师资配备主要通过生师比和专任教师学历两个指标反映。从生师比来看,城市中小学的生师比要小于农村。以2007年为例,城市小学生师比为19.78:1,初中为11.63:1;而农村小学的生师比为20.56:1,初中为17.81:1;从专任教师的学历结构来看,小学阶段,城市专任教师专科以上学历占专任教师的平均比例为62.5%,农村这一指标则为40.62%,初中阶段,城市专任教师专科以上学历占专任教师的平均比例为96.08%,农村则为93.69%。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近些年来,云南省为缩小义务教育城乡差距,已做出较大努力,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农村大于城市,但是,尽管如此,城乡义务教育历史差距难以通过短短几年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倾斜而产生实质性的改变。从办学条件和师资配备情况来看,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二 义务教育城乡差异的原因分析
  
  (一)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级次偏低
  一直以来,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级次偏低,导致我国城乡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差距较大。2001年我国农村税费改革之前,我国实行“以乡镇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这一阶段,教育经费支出主要由乡镇负责,在乡级政府财力普遍较差的情况下,这种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为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埋下了伏笔。由于考虑到乡级政府财政压力,2001年我国实施了农村税费改革,将义务教育投入责任上移至县级,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依然无法解决义务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甚至会导致新一轮的城乡差异问题。由于县级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中央集中财政收入后,自有收入难以保障县级自身发展,因此,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往往资源优先投向城市,农村义务教育明显滞后,这种“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进一步加剧了义务教育城乡差异。
  
  (二)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必然导致义务教育发展的失衡,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城乡发展失衡的最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导致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国家的政策导向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竭力突破传统农业的现实,大力发展工业化,由于城市发展以工业为主,农村发展以农业为主,由此导致农村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形成了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而到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的我国,工业没有反哺农业,反而农业继续承担着向工业提供资金积累的“输血”任务。加之由“户籍制度”所造成限制农村人口自由流动,进一步导致城市经济优于农村经济。
  
  (三)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使用效率存在差异
  首先,云南省特殊的地形地貌导致农村人口分布极不平衡,普及义务教育难度很大,“一师一校”、“两师一校”的情况较为普遍,中心校的教学模式并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住宿条件。这不但使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甚至有时连学生的基本人身安全都无法得到保障,这直接导致了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效率的低下。
  其次,云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很低,接受教育意识不强,教育经费投入压力大。云南省农村人均纯收入极低,2009年云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3346元,在31个省市中位居倒数第四位。在这种低生活水平下,农村居民往往忙于生存,提高自身教育水平似乎尚未进入他们的议事日程。因此,就存在即使加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也无法使农村义务教育水平有明显提高的情况。
  最后,农村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较大,而少数民族地区往往分布广、地域闭塞、文化阻隔较为严重,义务教育在这些地区推行存在着较大的障碍。
  
  三 缩小义务教育城乡差异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义务教育投入责任
  一方面,由于义务教育的公共品属性,因此,应由中央来全额负担义务教育经费,但考虑到现有制度约束以及当前以县级为主的义务教育投入模式,因此,秉承我国传统的渐进式改革思路,应首先科学划分省以下各级政府义务教育事权范围,进一步加大省、州(市)级财政对义务教育投入的分担比例,逐步推进,最终由中央负担。另一方面,完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现有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投入模式难以改变的情况下,中央和省政府应加大对县级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通过财力支持鼓励县级政府做好义务教育工作。
  
  (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要解决云南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城乡差异问题,就必须从农村自身发展人手,这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从全国整体形势来看,我国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云南虽然整体经济发展情况较为落后,但为了使得云南各方面发展能取得赶超,必须提前向这一方向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方向,必然要求在经济体制上打破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结构。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的问题,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并同时解决云南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城乡差异问题。
  义务教育城乡差异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存在。只有废除二元户籍制度,解除农民身份限制,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不同职业问、不同地区间自由流动,打破城乡间原有的难以逾越的鸿沟,才能使得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一样在各方面享受公平的待遇,才能为解决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城乡差异提供可能。
  
  (三)提高义务教育资金使用效率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就是要摸清义务教育投入的薄弱环节,将财政资金投向最需要的地方,避免“广撒胡椒面”的现象出现,使得农村学生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一方面,要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云南目前“一师一校”现象依然存在,使得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较为低下。在取消“一师一校”较为困难的当前,可考虑保留取消困难的“一师一校”,对于可以合并的,则通过合并,集中资金,形成规模效应,避免资源浪费。另一方面,随着“一师一校”的撤并,政府应从以人为本出发,改善农村现有的办学条件,加大后勤保障力度。虽然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的投入力度,但从云南的实际情况来看,投入仍显不足。特别的,云南地处高原地区,地质情况复杂,各种地质灾害、自然灾害频发。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的投入力度。

《云南省义务教育城乡差异的经济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云南省义务教育城乡差异的经济分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