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材料 >  入党自传 > 内容

国外工科教育创新模式对我国工科教育发展的启示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6 06:14:28     阅读:


  摘 要:本文综述了国外工科教育创新模式,与我国目前的工科教育模式做了比较,并说明了国外教育模式对我国创新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工科教育 创新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b)-0021-02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创新,是挺进新时代的一张通行证;是一个民族甚至国家赖以生存的灵魂;是成为高新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创新,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标尺;是一个国家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因此,创新的重要性决不容我们忽视。
  然而,现行高等教育体制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质量保证机制、就业创业指导等具体环节,都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其最终结果,是高等教育的业绩迟迟未能培养出杰出创新人才、未能产生重量级的科研成果,高校的贡献和业绩无法得到各级政府和大学生的认可与好评,大学生“通过上大学得到一份称心的工作”的目标落空,最终导致我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被严重削弱。本文将介绍并比较各主要发达国家的工科教育创新模式,并探讨其对我国工科教育模式的启示。
  
  1 国外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
  1.1 美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
  麻省理工学院(MIT)是仿效法国巴黎理工学校的模式创办,坚持科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原则,这标志这美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诞生。
  在美国众多的工科院校之中,麻省理工学院被誉为“培养工程师”的摇篮是毋需质疑的。为了使未来的工程学和工程师教育适应新时期的需要,美国国家工程研究院工程教育委员会2001年发起了“2020工程师”的庞大研究计划[1],并分别于2004、2005年发表了《2020的工程师:新世纪工程的愿景》、《培养2020的工程师:为新世纪变革工程教育》这两份重要报告,构想了美国工程师应具备的素质。MIT就将其培养目标着重定位于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2],开展了“UROP”(大学生研究计划)和“UPOP”(大学生实践计划),吸引了近80%的工科学生,充分提高了其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现代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化”的教育思想是相对传统工程教育“专业化”的教育思想提出来的。它既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一体化、社会化的趋势,又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实用化的现实要求,它与20世纪末世界高等工程教育向“工程实践回归”的潮流相吻合。
  1.2 德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德国有“机械之国”的美称,其高等工程教育机构大体分为两种类型[3]:即工业大学和高专。此外,还有一些工程系科附设在传统大学或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的综合高等学校中。工业大学里的教授和学生都注重研究,而高专师生的主要任务则是教学和学习,侧重于实践。
  德国工程教育发展一个永恒的主题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理论—实践”的争论,一直持续战前,其结果是“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特点都十分突出。德国工业大学的组织原则有两个思想支柱[4]:一是崇尚理论研究,强调技术科学的理论体系化;另一个则是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为国家带来财富,技术科学必须面向实际。德国工业大学既重视理论研究,又密切联系工程实际的传统,就是建立在上述思想基础之上的。总的来说,高校与企业在工程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企业参与高等工程教育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1.3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及巴黎理工大学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法国高等教育历史悠久,其高等工程教育在近代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受教会控制阶段和受世俗政权控制阶段[5]。法国高等教育的历史可以看出,法国高等教育基本上是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发展起来的,法国的中央教育部在宏观政策、高校教学、人事、财务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法国的“大学校”担任着主要的培养工程师的任务,综合大学里也可培养工程师,但法国的工程教育体制多种多样。以其为主体的大学学校系统与综合大学系统构成法国高等教育双轨制。法国高等工程学校的教育,在教育方式上,学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多科性”和“多面性”为特色,既学习科学基础,也学习工程技术,同时重视学生到工业企业实习,与工业企业长期保持密切联系和合作的关系,促进了校企共同发展。学生不但可以到国内的大、中、小型企业实习,而且可以到跨国公司,甚至到国外的企业进行数月甚至长达1年的实习。
  1.4 日本高等工程教育发展及东京工业大学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日本近代技术教育是随着为富国强兵政策奠定物质基础的增产兴业政策的开展,逐渐完善了其制度。通过雇佣外籍教师、派遣留学生和参加万国博览会来促进技术教育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高等工程教育中,日本政府坚持“东洋道德,西洋艺术”的改革方向,高校数量迅速增加。日本工科本科教育在综合性的基础上强调专业教育,同时理论基础教学较深。新专业设置随国家发展的需要而调整,从1950年至1980年净增专业数644个。日本工科高校有一个特点,实践环节中的生产实习,一般由学生自选公司进行,按时完成实习报告,教师不参加组织。
  日本的工业大学有明显的办学特色,其中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重视实业与生产实际。东京工业大学现在是理工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但是学校的重心是放在工学系和技术系上的。而且,多数的教师拥有共同的想法,就是重视现实的社会和工业实际,重视“面对现实,在现场技术所出现的问题中发现新的技术和新的研究课题[6]。
  
  2 国外工科教育模式对我国工科教育的启示
  比较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教学,国外工科教育把教学的自由与严格的考试完全结合起来,他们只关心考试的结果,不关心课堂学习过程,学生是否来上课无所谓,而对于实验课、实习、研讨等这些环节,学生是必须参加的,如果学生没有经过这些环节,就不能参加考试,也就是说,他们对理论学习的过程管理较宽,对考试和实践环节要求很严;而我国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参加课堂学习的过程。我国高校近些年对学生的实习及动手能力的培养有每况愈下的情形。实习场地的不足当然是客观原因,但主观因素也难以推卸责任,许多实践的环节都被计算机仿真设计来代替了,这不能不说是极大的失策。慕尼黑工业大学一直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非常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注重必备的学识、技能和经验的相协调,注重大学教育与工业训练相结合。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从中找到许多值得借鉴的东西,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及动手能力。
  必须从我国国情实际出发,从我国具体的社会和经济背景出发,结合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各自的不同特点,研究、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新教育技术体系。特别是与工业界紧密相连的高等工程教育界更应积极研究与推广。加快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这是在引进新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点。琼·托马斯[7]曾说过一句名言:“革新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全体教师的态度”。因此,加强教师自身素养,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全面素质是教育教学改革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之所在。
  
  参考文献
  [1]时铭显.值得借鉴的21世纪美国工程教育改革经验[J].中国科技成果,2007(2):15~19.
  [2]瞿福平.通往成功:MIT-E学院本科实践机会计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45~47.
  [3]西安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译].国际工程教育撷英(第2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2):45~50.
  [4]徐理勤.论联邦德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改革措施[J].外国教育研究,2002,29(4):44~45.
  [5]汪应洛,王宏波.当代工程观与构建和谐社会[J].科学中国人,2006(5):26~28.
  [6]徐东.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江苏高教,2001,2:60~62.
  [7]S.拉赛克,G.维迪努.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国外工科教育创新模式对我国工科教育发展的启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国外工科教育创新模式对我国工科教育发展的启示.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