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材料 >  入党自传 > 内容

重视市场开拓立足人才培养促进长效工作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9 06:14:54     阅读:


  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社会发展和国计民生,同济大学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就业各项工作,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始终坚持把毕业生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手段,加强管理服务,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度,实现同济大学学生就业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
  近年来,同济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重点加强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更加注重提升就业服务水平,更加注重改革创新,通过抓创新、促落实、求发展,使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工作也取得了卓著成效。我校共有2009届毕业生8868人,其中博士和硕士毕业生3910人,本科毕业生4868人,专科毕业生90人,与去年毕业生总人数基本持平。截止2009年12月20日,全校总体就业率96.61%。现根据近期学校就业工作的方针、举措和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工作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同济大学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结合我国教育事业的长期规划和学校的整体发展,从各个方面设计和推进长效的就业工作体制和规范制度,从整体上建立和完善就业工作的目标、内容与形式,真正做到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全校学生就业工作发展;坚持树立新理念、应对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创新新机制、实现新跨越的目标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构建以教育、管理和服务三位一体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体系。
  (1)结合“一把手”工程,机制清晰管理到位
  学校落实政策、整合资源,深入推进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的校、院两级的就业工作格局。2003年4月,为进一步做好学生就业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主任、学校分管党委副书记为副主任的“同济大学学生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切实把我校学生就业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召开一次“校长办公会”和“校领导务虚会”,专题讨论学生就业工作情况,全面、系统的布置学生就业工作,推进相关机制改革;在学期中,为了及时了解和探讨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近况,多次组织召开由学校多位党政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就业工作研讨会,对我校学生就业工作做出更切实有效的指导。
  学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奠定了同济大学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地位,2003年,学校在整合原就业管理机构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新的同济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统筹全校学生就业工作。如今,我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体制完整、队伍健全、保障完备:有工作人员15人,办公场地2500平方米,每年拨专项经费110万元,在“985工程”二期建设“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项目中设立了“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子项目,再投入100万元专项经费,系统建设同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平台。我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坚持以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教育部和上海市地方各相关文件为指导,以学校就业工作的具体实施意见为依据,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精神。把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广大学生的无限关爱,树立了“一切为了毕业生、为了毕业生的一切”的理念,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加强同济大学学生就业工作整体化、系统化建设,采取各项有效措施确保就业工作人性化、规范化和及时化,千方百计帮助毕业生充分就业。
  在学校的统筹和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协助下,各个院系也由院长、书记亲自挂帅,成立各学院的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确定1-2位专职人员,并将就业工作列入院务办公会主要议题,同时以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落实情况作为对学院及学院党政领导的考核指标,积极发挥学院、专职教师和导师的作用。通过健全和优化“学校主导、院系推动,二级管理、相互配合,共同服务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工作机制,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学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了统一领导、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为了更系统和充分的调动和整合院系联动和交流,学校借助每学年的重要常规工作之一,一年两次的全校学生就业工作会议来传达精神、沟通信息、明确任务、协调关系。根据不同院系和专业的人才特点,结合相关领域和行业,制定明确的就业工作计划和措施,积极加强和重点单位的联系,进一步完善由学校领导、职能部门、各院系负责人、辅导员等组成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各级组织和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重心下移、突出院系”的工作格局和“全校关心就业、全员促进就业”的工作氛围。
  (2)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设立就业工作专题
  同济大学党委在2009年上半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把就业工作列入学校党政领导班子重点解决的十大重要项目,专门设立就业工作专题,学校党委和相关部门通过基础调研、广泛讨论、深入研究,初步形成了推进我校学生就业工作中长期发展的行动计划,即“同济大学促进就业系列行动计划”,共十项,分别为:招生—就业联动计划、因材培养计划、软实力提升计划、校企直达计划、职业规划全程指导计划、职前培训计划、创业感受计划、就业援助计划、校园职业咨询师计划、毕业生跟踪计划。学校将学生就业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从完善领导体系、可持续开拓市场、加强就业引导、加大保障力度、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推进同济大学学生就业工作的中长期建设和发展。
  此行动计划从源头的招生环节开始,通过“招生—就业联动计划”建立招生与就业双向沟通的信息反馈渠道,实行预评和预警制度,更好的提高我校招生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同时,运用“因材培养计划”和“软实力提升计划” 加强人才培养改革,立足培养复合型人才,推行文理交融、学科渗透等复合式教育培养和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素质培训,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竞争力。运用“校企直达计划、职业规划全程指导计划、职前培训计划、创业感受计划、就业援助计划、校园职业咨询师计划”健全和完善职业发展教育平台,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毕业生跟踪计划”则是发挥窗口作用,通过毕业生跟踪体系的研究结果,评估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特点、预测未来就业趋势,为学校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提供参考。
  目前,上述各项计划的落实工作已经逐步展开,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学校将进一步整合整体办学优势,关注人才培养的源头和中间环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之间的关系,促进相关职能部门的资源共享和工作联动,搭建有效平台,完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系列行动计划的有序实施,实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和毕业生综合竞争力的提高,保障学校学生就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深化教学培养机制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同济大学在秉承以往百年名校办学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深化教学培养机制改革。
  学校建立了招生就业联动制度,成立了“同济大学招生与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招生与就业双向沟通的信息反馈渠道,建立专业设置与调整的预评和预警制度。坚持按专业大类招生,不断深化在加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夯实毕业生的专业基础并拓宽其专业发展的适应面。努力探索人才培养过程的复合型、灵活性和应用性,发挥同济大学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复合专业背景培养机会,做到一专多能;增强培养方案的柔性设置,鼓励院系根据社会需求适时调整培养计划,更新教学内容,适当调整专业培养方向,增加教学计划中的应用性课程,提高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可操作性和实际应用性。继续发挥同济大学传统优势工科学校的实践教学特色,加强校企战略联盟合作,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如汽车学院与上汽集团合作的“预备工程师计划”,软件学院的“教学+实习”(3年教学+1年企业实习)模式等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各专业毕业生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选题90%以上都与学校的实际科研和工程项目相结合,大大强化了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训练。学校近年来还投入了3000余万元建立了覆盖学校所有学科门类的12个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加强SITP、创新培养实验区等教学改革项目的建设,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创新实践学习的机会。学校还从“985工程”二期项目中设立专项支持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每年提供数以千计的课外科技活动项目,大大提高了课外科技活动的覆盖面和参与率。

《重视市场开拓立足人才培养促进长效工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重视市场开拓立足人才培养促进长效工作.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