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材料 >  入党自传 > 内容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1 06:11:17     阅读:


  摘 要: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出台,赋予学校、教师在课程设置方面一定的权力,使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设置多样化的课程,去满足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多样化发展的需求。高中生物教学应结合本校的优良传统和优势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来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促进学生个性的养成。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生物 校本课程
  
  一、加强校本师资培训,建立校本课程开发保障制度
  长期以来,从事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教师很少,而专业技能在校本课程开发的众多因素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生物教师在教师专业生涯的各个阶段都应该注重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一方面,在职前教师教育中应加强对未来教师的解决问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自学能力、合作交往能力、课程研制等方面能力的培养,熟悉持久的专业技能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知识结构,把他们培养成可持续发展的人。另一方面,在职后教师教育中,不仅要注重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还要注重教师专业研究能力的发展,注重自学与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对自己的专业行为和教学行为进行研究和反思,并不断地进行调整,从而使自己具有更好的校本课程开发所必需的专业技能,能把握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几个关系。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是变革人的教学理念,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项全新的复杂的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是教师原有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能力所不能胜任的,因此必须建立由校长直接领导的较为完善的校本教研保障制度。在校长的领导下,学校要设主管教育科研副校长,负责理清教育科研管理思路,规划指导教育科研工作,检查协调各项科研课题的运行情况,组织教育科研的各种培训与学习,组织学校大型教研活动,制定教育科研奖励条例等等。学校下设教育科研研究室,作为各种教育科研活动的具体组织和协调部门,负责组织全校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学校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的普及,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在岗培训,学校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立项、研究与结题以及学校教育科研成果的鉴定与奖励等。只有有组织、有领导、有措施,才能保证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正常进行。要选择符合当前社会现实需求的内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反映最新的生物科技进展情况的内容,作为本校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并且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互补充、衔接和融合,共同构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这样开发的高中生物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
  二、利用网络技术特点,实施资源共享
  许多学校在维持现有的教育教学秩序方面尚有困难,不能投入更多的人、财、物来开发、研制校本课程。可以争取教育行政部门、有关科研机构、校友、社会各界的支持,设立科研基金。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学校在设立科研基金之初,处境艰难,但通过宣传后,筹到不少资金,获得很多人力、物力上的支持,这些经验值得推广。解决课程资源缺乏的问题必须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这是降低校本课程开发成本、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
  网络资源具有信息量大、实时性和互动性等特点。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应当积极参与校园网的建设,使校园网上的生物课程资源尽快丰富起来,并不断补充最新的生物科学信息,及时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多媒体课件具有表现力强、交互性好、信息量大等优点,但从市场上购买的软件难以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师应与计算机专业人员合作,适当参与课件的开发。建立校内外课程资源的转化机制,一方面学校要善于合理发掘和运用社区及其他兄弟学校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校内课程资源也可以向社区和其他学校辐射。各级行政部门有责任加强管理,在政策上建立健全校内外课程资源的相互转换机制,强化各种公共资源间的相互联系与共享。从技术层面来讲,网络技术的发展开始逐渐打破校内与校外课程资源的划分界线,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课程资源特别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和共享成为可能,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相互转化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三、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系统,保障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
  现行基础教育评价暴露出一些突出的问题。(1)价值的背离:教育评价标准唯一。基础教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价值是多元的,但是培养学生融入社会的公共道德、生活能力是第一位的。不少学校却把为人才培养打基础当成基础教育第一位甚至是唯一的职能,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当成第二位的职能。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非常普遍,以升学率为考核评价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就是明证。这种评价的直接后果,导致了应试教育的再一次升温,甚至有向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蔓延的趋势。 (2)责任的错位:教育评价制度滞后。现行基础教育评价体系中学校承担着主要的责任,而政府却承担着次要的责任。升学率上不去的校长、单科成绩上不去的教师,面临着转岗、下岗的威胁。(3)动机的扭曲:教育评价功能缺失。目前的基础教育评价目的大都是指向选拔、鉴别,评价结果与奖惩紧密结合。
  从现行教育评价暴露出来的种种矛盾和弊端可以看到,现行教育评价就其主要倾向而言还是导向和强化应试教育的,还不能真正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实施。要彻底革除教育评价的种种弊端,就必须建立一种新的、有效的教育评价机制。改变现行的抹杀个性的教育评价,形成以“人”为本,尊重教育中“人”的因素和生命价值,把“甄别、选拔”式的评价转变为“以育人为本”的评价,形成体现教育个性化思想的评价机制,使评价真正成为导向素质教育的重要工具,体现对学生个体发展具有独特价值的手段,形成激励师生自主发展的巨大动力,同时建立和完善配套的多元化学校评价制度和教师评价制度,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能展开,校本课程才能发展。
  校本课程具有个性化教育性质,它的开发与实践是一个探索性的实践过程,成功与失败的可能性并存。因此,不能用传统的尺度来衡量,不能以高考重点上线人数作为硬性指标,而应侧重于学生、教师与学校的发展,无论对课程、对教还是对学,都应当用一种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树立“学生——教师——学校”有机统一的价值取向。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校本课程开发的结果(课程纲要和教材),更要重视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的设计、实践等);不仅要重视校本课程开发的直接结果,更要重视教师在开发过程中的多种收获和体验,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成果,更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多种收获与体验、多种能力和品质的培养。所以,为了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效率,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非常重要和迫切的课题。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种回应,是学校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工程,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促使学生和谐发展继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培养和造就“创造新世纪的人”的一项基本建设。目标指向明确、内容多样、课程设置灵活的校本课程能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众多的课程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在选择中发现潜在能力的火花,在选择中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加工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生存。这些,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王凌.教育科研方法的选择与应用简论[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8(3)
  2.肖川,胡乐乐.论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J].教师教育研究.2007(19)
  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校本教研制度实施中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课题组.全国校本教研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7(1)
  4.张俊美.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的校本教研活动[J].教学月刊.2008(1)
  作者单位:浙江金华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