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材料 >  入党自传 > 内容

青年学生参与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24 06:15:24     阅读:


  摘 要: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对于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完成,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北京大学章程》颁布后的实践,探索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与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方法路径。
  关键词:法治文化建设;高校制度体系;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高校的法治文化建设水平决定了青年的法治意识与法治理念,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在新形势下,扎实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进而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服务依法治国,成为高校发展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着力推进依法治校,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着力推进依法治校,是全面建设校园法治文化的根本保障,具体而言,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不断完善高校制度体系
  健全、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基础。2014年9月3日,教育部核准《北京大学章程》(以下简称《章程》),确立了北京大学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和依据。《章程》对学校的职能、教职员工与学生的权利义务以及内部组织管理机构和教学科研单位的职责都进行了全面的规定,有效构建了学校制度体系的核心。
  2.不断健全校内纠纷解决机制
  解决校内纠纷是维护校园安全稳定、营造良好教学科研环境的重要环节,是体现高校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准。《章程》明确了教职工职务聘用、福利待遇、评优评奖、纪律处分表达异议和提出申诉的权利以及学生对学校给予的处理或处分提出异议,对学校、教职工侵犯其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提起诉讼的权利,同时规定了学校完善教职工和学生权益保障机制的义务,为校内纠纷解决机制的进一步健全奠定了基础。不断建立健全校内权利救济和纠纷解决机制,依法、公正、高效地解决学校内部的矛盾与冲突,有利于切实保障学校章程所规定的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各项权利,营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进一步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
  3.不断规范决策形成机制
  将审议、评议、听证会等形式制度化,不断规范重大事项决策机制,是全校师生员工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有力保障,也是学校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的有力保障。《章程》一方面规定凡重大决策作出前须进行合法性审查,凡针对特定主体所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须以规范性文件作出;另一方面也明确了学校教职工、学生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以及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会和研究生会在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时的职权,有助于充分发挥师生员工在依法、民主治校中的重要作用,也将对校园法治文化的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4.不断强化内部监督机制
  不断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增强学校内部监督体系的独立性,规范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保障学校依据规章制度,按照法定、正当程序开展各项管理服务工作,保证权力运行规范、合法。《章程》规定了校务委员会作为学校的咨询议事和监督机构的职权,校纪委作为学校党内监督机构的职责以及监察委员会独立行使监察职权,即对学校机构及人员具有的检察权、调查权、建议权、处分权,并且明确了学校教职工和学生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同时,《章程》第五十五条规定了章程委员会监督章程执行情况,依据章程审查学校内部规章制度、规范性文件的职权,也通过监督机制的构建,切实保障了章程的执行,为真正实现依法治校和校园法治文化的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发挥学生群体优势,多渠道全面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
  1.以学生骨干为抓手,强化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活动的影响力
  学生骨干是学生群体中具有影响力的成员,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具有以点带面的积极辐射作用。一是要以学生干部为抓手,依靠榜样的力量,引领全校青年学生树立法治意识与法治理想。最近,由北京大学法学院倡议举办了“红楼雄文·洪范章宪”北京大学第五届学生峰会,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号召大家拥护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投身法治实践,弘扬公民意识,参与依法治校,促进个人成长,努力将个人的发展命运融入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蓝图和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对于校园法治文化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要以学生党员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近日,学校组织开展了“与改革同向,与法治同行”学生党团日联合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报告会、专题组织生活会、调研活动、主题朗诵会等形式,帮助学生党员树立“与改革同向,与法治同行”的意识,进而引导全校青年牢固树立法治意识与法治理想,有效推进了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进程。
  2.充分发挥学生组织与学生社团的作用,促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自主化
  一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学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是学生自己的群众组织,代表和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和要求,开展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活动。学生代表大会、研究生代表大会分别是学生会、研究生会的最高权力机构,行使《章程》赋予的职权,讨论学校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改革方案,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使学生代表参与到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中来,进一步促进校园法治文化的形成。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以北京大学法律援助协会为例,作为全国第一家日常性、专业化的高校法律援助组织,法律援助协会始终致力于为社会民众提供无偿的法律援助与服务,并通过定期在校园内发放普法宣传手册,设立法律问题竞答点,设立法律咨询台、现场解答法律难点与疑惑等形式,大力弘扬了法治文化,有效促进了校园法治文化的建设。
  3.以重大时间节点为契机,增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实效性
  以重大时间节点为契机,开展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活动,有助于进一步扩大活动覆盖面,深化活动影响力,从而不断增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活动的实效性。2014年12月4日,在首个国家宪法日暨第14个全国法制宣传日当天,学校学生会、法学院学生会举办了以“依宪治国,与法同行”为主题的知识竞赛和签名活动,在全校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今后,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或者妇女节、劳动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全面开展与节日主题相关、形式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进而不断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
  4.充分运用网络新媒体,提高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参与度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校园法治宣传与法治文化建设活动的媒介与形式也需要发展创新。在今后的法治文化建设活动中,要善于使用新媒体手段,利用微信、微博、人人网等社交平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及时宣传相关活动,推送典型人物、典型案例与重点文章,力求不断扩大校园法治宣传与法治文化建设活动的覆盖面与影响力。在关注“线上”媒介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线下”的特殊作用,不断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
  5.发挥法学专业优势,面向非法学专业群体,全面扩大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覆盖面
  相较于正在接受系统法学教育的法学专业学生,其他专业的学生在法治理念与法治意识方面存在更多的感性认识。如何促进非法学专业学生对法治的理性思考和自觉行动,成为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重点。在今后的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活动中,需要以法学专业学生为基础,凭借其专业背景与素养,综合运用各种形式和手段,充分发挥其引领与带动作用,开展面向全校青年学生的普法实践活动。力求专业性与普及性相统一、思辨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全面扩大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覆盖面,着力提升各院系、各专业学生的法治意识,从而使全校范围内的法治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在新形势下,我们一方面需要着力推进依法治校,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健全校内纠纷解决机制、规范决策形成机制、强化内部监督机制,从而有效保障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另一方面也需要发挥学生群体优势,多渠道全面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法学院)
  [责任编辑:卜 珺]

《青年学生参与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青年学生参与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