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材料 >  入党自传 > 内容

论幸福教育与和谐德育的内在关联性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8-31 06:06:51     阅读:


  [摘要]幸福教育与和谐德育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以人为本是它们共同的特征,两者的教育总目标、教育内涵、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两者存在着互为作用的关系,其中幸福教育是德育和谐的基础,和谐德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幸福教育。
  [关键词]幸福教育 和谐德育 联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5-0005-04
  [作者简介]冯光,嘉兴学院思政部副主任、教授(浙江嘉兴314001)
  和谐德育是以唯物辩证法为方法论,以追求学生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和谐统一为价值观,以和谐方式调控德育系统各要素的协调和教育的整体优化为条件,以实现学生思想品德为核心的整体素质和谐发展为目标的一种德育模式。而幸福教育是以人的幸福情感培养为目的,培养能够拥有幸福、创造幸福的人的教育,幸福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幸福品质。幸福教育与和谐德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关联。探讨幸福教育与和谐德育的关系有助于实现两者的结合,促进幸福教育与德育的和谐化。
  一、幸福教育与和谐德育的共同特征:以人为本
  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与受教育者发展需要的和谐统一是和谐德育的出发点。和谐德育强调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内在发展需要。“人的和谐”实质是人在自觉组织下其内在规定和外在关系上的和谐,具体表现为个体内在发展需要的和谐,只有作为人的内在发展需要得以满足,个体的发展才是和谐的。正因为如此,和谐德育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和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全心全意为学生的内在德性发展服务,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人为本”是和谐德育的“第一原则”和本质特征。
  “以人为本”也是幸福教育的本质特征。幸福教育是以培养幸福的人为目的,而幸福本身就是人性的表现。马克思认为“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由于人具有自然需要、社会需要、精神需要,因而人性包括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而这些需要的满足便是人的物质幸福、社会幸福和精神幸福。满足人性需要便是人的幸福,人的幸福体现了人性,幸福是人之为人的确证,是人性得到肯定时的主观感受。可以说,肯定人的幸福也就是肯定人性,肯定人性当然是以人为本。由此也可以说,幸福教育是人性化教育,而人性化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人性化的幸福教育把人的生命作为教育对象,将教育的目的回归到人的幸福生活上,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状态,让生命的成长处于健康、美好、愉悦的状态;引导学生对人性进行善性启发、理性体认以及追求真善美的至高境界,其使命不仅让个人,更让人人成为幸福的人。可见,“围绕着人”并“为了人”是幸福教育的深沉意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
  二、幸福教育与和谐德育的内在联系
  幸福教育与和谐德育同属学校教育,在教育的总体目标上是一致的,都服务于学校整体素质教育。表现在:
  其一,幸福教育与和谐德育有着共同的教育内涵。教育对象都是学生,基本职能都是“育人”,都是通过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个层次进行教育活动。两者都遵循育人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都遵循“以人为本”和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基本教育原则;都遵循人的思想、心理、行为发展变化的规律,如先进的教育理念、新型的师生关系,坚持教育性、重视个性的发展等,都要进行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教育等。
  其二,幸福教育与和谐德育的教育内容存在交叉关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道德观以及理想信念等都会对幸福产生影响,是幸福教育所关注的内容,同时也是和谐德育的主要教育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是和谐德育的重要教育内容,同时也是幸福教育的重要内容等。
  其三,幸福教育与和谐德育有着同一的教育过程。研究表明,人格是影响幸福感的最有效因素,健康人格与幸福感是一致的,在这个意义上又可以说,幸福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健康人格,其中幸福品质是健康人格的重要部分,思想品德是健康人格的核心。因此,无论学生的思想品德还是幸福品质的发展,都是在人格完善同一过程中进行的,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人格中的各种心理品质与思想品德是互为作用的过程。比如,思想品德发展实质是个体知情意行发展过程,知情意行的活动过程是许多人格因素(包括心理或幸福品质)参与及协同作用的结果;幸福品质的发展也是如此,都是诸种品德和心理要素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幸福品质和思想品德往往是同一教育过程的两个不同侧面,是一种以心育德、以德育心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
  三、幸福教育与和谐德育之间的互相作用
  (一)幸福教育是德育和谐的基础
  首先,培养幸福感可以为德育和谐提供健康和谐的生理基础。身体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人的身体和谐健康,包括身体各组成部分及机能的和谐运作,直接影响心理健康,人的健康是身与心的统一体。一个身体不健康的人,其心理健康必受影响,身心缺乏和谐健康,学习难以顺利进行,智能的和谐发展受到影响,德性的和谐发展受到限制,德育的和谐无异于“空中楼阁”。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所说:“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难以表现,文化无从施展,力量不能战斗,财富变成废物,知识也无法利用。”和谐健康的身体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在德育中,只有学生的身体获得了健康和谐发展,其他的和谐发展才有了基础,德育和谐才能实现。而幸福能够为学生的生理健康提供基础。众多研究表明,人的幸福体验能够通过免疫系统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现代医学认为,当人处于快乐状态下,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外分泌系统均会产生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变化,肺部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呼吸加速,消化液分泌明显增多,大脑皮层得到休息,神经紧张得以缓和,疲劳消除。快乐情绪的良性感染与反馈,能够促使体内免疫球蛋白A、血清素和多种酶的生物活性水平提高,改善有机体生理新陈代谢功能和神经中枢的调节功能,从而使人体内各器官、系统活动协调一致。整个身体生理系统的稳定、平衡状态有利于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和自身免疫力的提高。国外关于笑和幽默的研究表明,笑能增加免疫系统功能的改善,而这种免疫系统功能的改善是通过积极情绪的主观体验来调节的。此外,国外大量的研究表明,幸福感有利于长寿。Ostir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幸福的人其身体机能状况明显好于那些不幸福的人。可见,幸福对于人的健康成长十分有益。因此,培养学生幸福感,能够提高他们的身体健康水平,从而为德育和谐提供和谐健康的生理基础。

《论幸福教育与和谐德育的内在关联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论幸福教育与和谐德育的内在关联性.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