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材料 >  入党自传 > 内容

浅谈福州评话的发展与传承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07 06:24:59     阅读:


  福州评话是以福建省福州方音讲述并有徒歌体唱调穿插吟唱独特的汉族说书形式,流行于福建省的福州、闽侯、永泰、长乐、连江、福清、闽清等十几个县市及台湾省和东南亚的福州籍华侨集居地。
  出于对濒危曲种的了解与保护,我们小组到福州,探访福州市曲艺团对福州评话、伬唱进行简单的调研。
  在福州市曲艺团进行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小组有幸见到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叶兆辰先生,并对其进行了简单的采访。叶先生有丰富的从业经验,且其父亲、师父皆为一代大师使其对评话艺术拥有更为丰厚的积淀,为我们阐述了福州评话及其部分技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福州评话的起源与发展
  福州评话被誉为“中国曲艺活化石”,起源于唐宋时期的“吟诵”,形成于明末清初。相传是柳敬亭的大弟子居辅臣到福州双门楼授徒传艺而流传下来的。由存世的清代雍正、乾隆年间福州评话刻本《七星白纸马》等来看,当时福州评话已很盛行。
  虽说书全国各地都有,但唯独福州说书艺术—评话比较特别。因为别地方的说书人,都是一说到底,只有福州评话还有唱。所以,也只有福州评话才会用到道具铙钹。
  福州评话的表演者被称为“说书人”,早期的说书人以讲评话谋生,需要掌握大量的表演技能并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
  早期说书人讲演的话本,根据其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写书人所写、说书人自己写、看书(并非话本的小说、而是历史一类书籍)而成的腹稿。因为当时具有较高文化的写书人较少,以及写话本所耗费的时间较长,而评话表演的间隔周期较短,所以对当时的说书人来说后两种话本来源更为常见,也因此要求说书人自己有相当的理解力、想象力以及组织能力,极其考验说书人的水平与积淀。
  叶兆辰先生说,他的父亲“小神童”当时所说的评话,很大一部分就是通过听写书人说明故事梗概后自主编创完成的,所用的时间常常不足一天,却又能博得满堂彩,由此可见当年盛极一时的评话对艺术家的要求之高。
  随着评话的发展,民众对信息的需求量增加,评话更多地加入了一些时事新闻——艺人们通过在公众澡堂听民众讨论其家长里短;听广播或是看报纸等方式获得评话的材料,再进行编创将这些新闻传播给每日过着农耕生活的农民百姓,既是农民们茶余饭后的一种消遣,也是闭塞的农村里重要的信息来源。
  因此政府政策、各时期的生活热点、工作任务等,在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的福州都是由坊间的评话艺人向百姓作宣传和普及。评话的说书人在当时如同现代的新闻工作者,评话起着传递信息的重要作用。但评话的这一作用有利也有弊,“文革”时期就有很多说书人因此被批捕、批斗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增多,消息传递也便捷了许多,评话渐渐失去了其娱乐大众与传递信息的两大主要职能,而逐渐衰败。
  二、福州评话的现状与传承
  福州评话从伴奏乐器的形制、吟诵表演的方式、独特的曲本体裁和传统的话本题材等方面看,都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被称为古老曲艺的“活化石”。福州评话在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福州评话的当代生存与发展仍旧面临着巨大的困难,需要大力扶持和保护。
  前面提到,评话对说书人的要求很高,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新一代青少年难以接受刻苦的、深层次的、专业的学习;而市场的低需求也使得评话这门技艺已经难以让说书人以此养家糊口,如今,请一位评话艺人来说书,一般价格是800元-1000元。按场来论,一个人,连续3个小时的表演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价格还是不错的。但评话行业,一年就两个月的旺季,全年下来,要靠这门艺术存活,对多数民间评话艺人来说,生存依然艰难。
  因此自愿学习福州评话的人愈发缩减,评话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境地。这些年来,福州市曲艺团的评话创作老师也都在致力创作适应新时代的评话本;福州市曲艺团的评话老师们全年都在做数百场次的公益演出,进社区和老人院表演评话;评话艺术家们也尝试了在福州各小学开起了评话兴趣班。为了适应时代,现在有事业体制保障的评话艺术家都正在致力福州评话的创新,无论是在语言还是形式上,当代的评话艺术家都在和后辈评话继承人进行探讨。
  普通话的普及直接导致了新一代对方言的不了解,听不懂、说不来的现状使得根植于方言的曲艺艺术皆受到巨大的冲击,评话也是其一。评话日渐式弱,真正的原因在于福州话这门方言的没落,不是评话这门本土说书艺术跟不上时代,没作创新和改变。
  如今福州评话的现状概况起来包括:
  1.听众老龄化
  当今物质文化极度发达,百姓们的娱乐方式早就不局限于评话这样“一张门板就可以说”的堪称简陋的形式了。年轻一代中听得懂福州话的人本就少之又少,更不用说会听评话、喜欢听评话的人了。评话的听众大多都是上了年纪,不怎么再接触新鲜事物的老年人。
  而即使是这些热爱评话的老年人,现如今也只在逢年过节、乡俗婚庆中才有机会一听评话。更别提有机会能够向下一代、向更多年轻人传播对评话的热爱,传承评话艺术了。
  2.从业人员少
  2006年,福州评话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列,众福州评话艺人想发扬、推广福州评话,成立了福州创新评话艺术团。他们想适应时代需要,集众人之力多创作一些当下年轻观众喜欢的评话本子。但经整合福州的资源,这个评话艺术团的评话艺人仅34人。
  据悉,老一辈评话家王东坡先生曾带过7个徒弟,如今还坚持登台讲评话的只有5人。
  福州评话的艺术团体明显偏少,比起同为福建曲艺的“南音”在各市县皆有其特色乐团来说,可算式微。
  虽然现代的福州评话教习时已经趋于简化,降低了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愿意学习并以福州评话为事业的人依旧在少数。
  3.就业难度大
  我们在福州市曲艺团了解到,曲艺团的编制现状是“只出不进”,也就是说学习相关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是无法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的。

《浅谈福州评话的发展与传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浅谈福州评话的发展与传承.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