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材料 >  入党转正申请书 > 内容

兴趣是成长的解忧丸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05 06:13:30     阅读:


  “教育是四位一体。基础教育是一个孩子从生下来起,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作用于自我教育而铺垫下的基础。前三者只是三脚架的腿,能拍到什么样的人生风景,还要看固定在三脚架上的自我教育能提供多大的取景框。”
  “无论上哪个学校,如果我们的孩子还是拼命在已知世界(考题)里徘徊,也不论他们放榜时多么风光,最终是为他人(创新者)打工的命……”
  “吃苦教育不等于挫折教育!有的人吃苦不皱眉,但一受挫就泣不成声……缺的是失败和挫折的锤炼。”
  这些一针见血、生动形象的言论,都出自旅美教育学者黄全愈教授之口。正是这样的文笔与见识,让他所著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被评为2000年度非文艺类畅销书第一名。其后陆续出版的《素质教育在家庭》《玩的教育在美国》《“高考”在美国》《生存教育在美国》等书,从不同角度深入浅出地剖析美国教育,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一
  如今回头来看,作为畅销书作家,又是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的黄全愈当然是成功者。作为命运被十年动乱深刻改变的一代人,他有着属于那个年代的经历:插队、务农、务工、再求学……
  更重要的是,黄全愈的成功,不是一个功成名就吃老本者的成功,而是一位进取者的成功。他从1988年赴美国访学开始,1989获美国Villanova大学“人的组织与管理科学”理学硕士学位,1993年在美国拿下“教育管理学”哲学博士学位。其后不仅致力于高校教学和教育研究,更是满怀使命感奔波于中美两地,倾力推动两国之间的教育和文化交流,一心盼望以教育助推祖国发展。
  一些人,总喜欢把成功归结为外部环境。从黄全愈身上,也的确能够找到这样的外部环境。他的父亲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母亲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父母把优良的基因都遗传给黄全愈,这是很有可能的。但是,无论回忆双亲还是回首往事,在黄全愈生命中留下最深烙印的,却不是父母智商的超群,而是父母人格的魅力、精神的力量。
  于父亲而言,是事无巨细的认真。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的父亲,是妻子和孩子心目中引以为傲的楷模,却同样没有逃脱时代大潮的席卷,被打成“右派”,从一位教师变成了清洁工,干起了敲钟、刷墙等粗活。这些事,父亲照样做得兢兢业业。一夜之间,从被人艳羡、受人尊重,变成被人鄙夷、受人打压,这种落差作为一个成人都需要足够的智慧才能化解,对于家中的孩子而言,产生的冲击就更大。那时的黄全愈刚刚上小学。剧变给全家带来的是一种无法形容又无处不在的压抑,可是,在父亲的引领下,统统变成了内心深处反弹的力量,变成了生命中向上拔节的动力。黄全愈形容自己是一夜之间懂事了,马上萌发了“要靠自己站立起来”的愿望——我出身不好,但我要事事不落人后。
  于母亲而言,是挚爱教育的行动。以母亲的资历,完全可以从事更风光的职业,但她选择了担任初中教师。人们好奇其原因,母亲的答案只是淡淡的一句:“从事教育就是写历史。”当年听到母亲的这句话时,黄全愈年纪尚幼,不知其意。很多年以后,黄全愈才有所感悟:一个国家的命运,也许并不完全掌握在执政者手里,而是掌握在千千万万父母和教师的手里。
  就在当年,黄全愈就已经体会到了母亲、体会到了老师、体会到了教育的动人力量。他记得,当时学生们都管母亲叫“妈妈”,而母亲在家访时经常带着黄全愈,让儿子给高度近视的自己当“小拐杖”。只是,对一个孩子而言,家访是很无聊的,时间又很长,所以返回的时候,往往是妈妈成了孩子的“小背篓”,黄全愈一次又一次地在母亲家访的学生家里睡着,一次又一次被妈妈背回家。
  二
  日子如流水。正是宛如流水般至柔至刚的力量,成为不可替代的教育,把对美好事物的渴求,深深烙在了黄全愈心上。想好好读书,成为了黄全愈最大的渴望。那时那刻,身边的环境是和黄全愈的心愿完全悖逆的。到了应该读完中学的时候,他只能卷着行李去插队。
  也就是从插队开始,黄全愈既借助于环境,又从所有环境中一再抽身而出,展开了丰富得简直有些不可思议的人生画卷:从中国的“土插队”、当工人、到上大学、当教师,再到国外的“洋插队”,他这位老三届学生,抓锄头、拿榔头、上讲台……他的人生便与“工农商学兵”几乎全部沾上了边。
  每一种跨越,都是一次对过去的撕裂。所以,这样大的跨越浓缩在人生里,再聪明的人,也得下不少苦工夫。问题只是在于,对于“刻苦”二字,黄全愈的解读,和一般人不同。
  对于很多人来说,读书是一桩苦差事。可是,当黄全愈去插队时,他随身戴了一个小小的宝贝:一枚中学校徽。出身不好,他不敢告诉别人自己想读书,这枚中学校徽就一直偷偷佩戴在口袋内侧,一戴就是3年,守卫着他想读书深造的梦想。当时,他特意不铺被褥、只铺凉席,床上又冷又硬,就是为了提醒自己少睡多学。
  他常常告诫自己:“不能安睡,你这个人还是要干事情的。”他的床上有一半空间放着书,有一年妹妹去探望他时帮忙洗凉席,凉席一洗全烂了,只剩下半床书紧靠着蚊帐,他也安之若素。他比其他知青刻苦,但他不觉得苦。
  16岁在农村插队,很多人都觉得能够抽调出去不务农就满足了,回城市当工人就很好了。可是,黄全愈已经当了工人,还是不满足。别人娱乐,他却还想做些什么。就这样,他一直没有放下想读书、想继续深造的梦想。有人路过宿舍,看见他,非常奇怪:“大家都去谈恋爱了,你怎么不去啊?”他笑嘻嘻地回答:“我也在谈恋爱啊,书中自有颜如玉啊。”
  就是在这时,他写了好几个电影剧本。1978年恢复高考,很多人都不敢想自己还能考大学、读大学,黄全愈竟然考上了大学,让身边的人们大吃一惊,而他只是继续走自己的路。因为,他比其他工人刻苦,但他不觉得苦。
  大学毕业留校当教师,很多人都满足了,何况他还被破格提拔为讲师。而且,他仅靠自学,并没有专门深造过,就能够在大学里用英语授课。黄全愈想去看一看更大的世界,被破格提拔为讲师,终于有了机会去美国访学。他比其他大学同事刻苦,但他不觉得苦。

《兴趣是成长的解忧丸.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兴趣是成长的解忧丸.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