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材料 >  入党转正申请书 > 内容

浅议构建“人性化”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6 06:15:38     阅读:


  摘要:高校教师是高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学生学习方向的指引者和引路人。构建科学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难点。在“人性化”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下,体现出“教师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综合发展、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以及不断地完善教师的评价机制等价值。试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梳理出目前高校教师激励机制中存在主要的现实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人性化;高校教师;激励机制
  作者简介:吴江亮(1990-),女,安徽安庆人,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刘如月(1986-),女,河南周口人,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安徽 淮北 23500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185-02
  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主力军,是培养高水平人才的缔造者。随着教育需要人性的呼唤声越来越高的同时,教师的激励机制同样也需要人性化。“人性化”主要侧重于对教师的尊重和情感的关怀,注重教师的个性化发展以及教师们潜能的发挥,不断地完善教师们的人格,让教师们能真正地感受到教学工作的价值,促进教师们综合能力的提升。但随着高校教学体制不断地改革和深化,高校教师的激励机制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忽视了“人性化”,导致教师激励机制的“边缘化”,严重地影响了高等教育教学的质量。构建“人性化”的教师激励机制,创造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和谐环境,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是当前高校改革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一、目前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存在的现实问题
  1.忽略教师个体目标的实现,激励方式缺乏灵活性
  高校教师的目标激励就是通过切实的目标设置来激发教师的动机、引导教师的行为,使教师的个人目标与学校组织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此来激励教师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作为高知识劳动群体不仅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而且个体目标的实现也同样需要学校领导给予重视和鼓励。但是,部分高校在制订教师激励目标的过程中往往却忽视了教师的个体目标。忽视教师个体的目标往往会影响到教师教学的进度,以致难以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甚至出现教学质量的“负增长”。此外,在激励方式上缺乏一定的灵活性。目前教师的激励方式主要是以酬薪和津贴补助的发放等物质层面上的激励,对教师精神层面上的激励却很少。作为教师不仅需要物质方面的需求,精神层面上的激励同样也很重要。
  2.不注重教师的个体性差异,导致教师情感性教学的缺失
  高校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文化素养、较高的自我角色意识以及较强的自我实现欲望等。但由于陈旧的规章制度压制了教师们的思想,忽略了教师们的个体性差异,以致阻碍了教师们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况且,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教师的压力越大,教师的情感教学会随着高校管理阶层对教师“人文情感”的关怀以及激励程度的高低而不断变化。不尊重教师个人潜能的发挥、忽视教师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往往会不利于促进教师们树立正确的教师核心价值观。因此,高校管理阶层应善于体察教师的师心、体会教师的苦心,及时感应教师的思想变化,与教师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和谐关系。
  3.职称评定有缺陷,存在学术浮躁现象
  职称对于教师们来说是学术研究成果以及自我实现目标价值的一种肯定,是鼓励教师自我上进的风向标。一直以来,对教师的聘任制和津贴制都是以量化来进行考核的。一次评定就能享受终身,形成了“劣币趋于良币”的恶性循环,偏离了职称评定的本质。尤其在职称评定的过程中,主要是根据教师论文发表的数量以及课题的“含金量”来作为职称评判的主要标准。另外,大部分专家在评定时往往只参考了教师的“显性”一面,而教师的“隐性”一面却往往忽略不计,例如教学态度、教师的道德水平以及教师的个人贡献等等。此外,甚至部分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学术标准”,急功近利,照搬他人的学术成果来充当自己的“果实”,导致引起了学术界的“泡沫现象”。因此,职称的评定应追求多样化和公正化,而不是简单地进行量化处理而忽视“质”的提高。
  二、建立“人性化”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价值
  1.体现“教师为本”的教育理念,凸显教师的主导地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离开了教师这个主体,教学活动就不会存在或名存实亡”。[1]教师是学生的主导者,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教育教学资源的第一核心力量。在“人性化”的高校教师激励的作用下,一方面能有效地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自觉性以及创新性,另一方面能有效地扩大教师的自主权,凸显教师的主导地位,以此更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2.促进教师的素质水平、业务能力不断提高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指出:“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教师队伍素质最核心的指标。”[2]倡导“人性化”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是促进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高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在“人性化”的管理下,能充分地调动教师对教学的热情以及有效地促使教师们热衷投身于教育事业,促使教师们内在的文化修养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承者和智慧的启迪者,也是精神的熏陶着、美德的体现着、人格的影响者。”[3]因此,在“人性化”的教师激励之下能最大化地激发教师的内心情感,丰富教师的内心世界,更有助于教师诚心地为学校和学生服务。
  3.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完善教师的评价机制
  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并且,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也明确强调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由此可知,提高质量是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教育瓶颈的突破口,而教师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教师教学的作用不仅在于培养人才、提高學术水平等,而且也是促进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以及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等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人性化”的教师激励作用下,有利于促进教师们的自身发展以及教师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毕竟“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关键在于教师个体”。[4] 在“人性化”的激励下,要不断地完善教师的评价机制,让评价体系实现真正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浅议构建“人性化”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浅议构建“人性化”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