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材料 >  入党转正申请书 > 内容

音乐教育史研究的新视域——女子音乐教育史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6 06:08:09     阅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rmyy/rmyy201204/rmyy20120419-1-l.jpg
  音乐教育史在我国还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它自上个世纪90年代兴起以来,虽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但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还远远不够,从现已出版的为数不多的音乐教育史专著来看,选题大多囿于断代史或通史之中,而对区域史、专题史的研究几乎为空白。近些年受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音乐学界也开始把目光投向女性,陆续出版发表的一些以女性视角探讨音乐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我国的音乐学术研究注入了新生力量。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音乐教育史学科的不断发展,以女性为主体来研究音乐教育历史发展的女子音乐教育史研究在这一学术背景中也悄悄拉开了帷幕。
  一、女子音乐教育史学科概述
  (一)学科性质和特点
  女子音乐教育史主要研究女子音乐教育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规律。从其学科性质来讲,一方面它是介于音乐教育史和女子教育史之间的一门边缘交叉性历史学科(见图示1);另一方面,它还是一门包含有音乐学、女性学、教育学和历史学等多门学科在内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见图示2),在学科的隶属关系上具有多重属性。正是由于这种多重学科交叉的缘故,所以它既具有作为历史学科的客观普遍性,还包含有以女性为研究主体的相对特殊性,既体现了音乐的艺术性,还强调了教育的目的性。
  
   (二)研究范围和对象
  女子音乐教育史的研究范围相对于音乐教育史来讲,以人为主体的各种音乐教育活动并未发生变化,只是研究对象,即参与音乐教育活动的主体——“人”更集中于女性这一群体之中。其研究范围如按历史线索大体可分为古代女子音乐教育、近现代女子音乐教育和当代女子音乐教育;按教育类别可分为学校女子音乐教育史、家庭女子音乐教育史、社会女子音乐教育史等形式;按专题可分为女子音乐教育制度史、女子音乐思想史等。研究对象包括女子音乐教育的起源、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学实践与理论、女性音乐家等诸多方面。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古为今用,通过对女子音乐教育史的研究,可以从中汲取历史经验和教训,为我国当代女子音乐教育的发展探寻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对女子音乐教育史的专题研究是抱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而实施的,它也从一个侧面揭示出了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规律。
  女子音乐教育史的研究是以女性为主体考察音乐历史的发展脉络,这一视角的转变实际上是对灵动的生命主体——“人”的更多关注,也是“以人为本”、“人本主义”在音乐教育方面的具体体现,对我国当下音乐教育目标结构的完善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二、女子音乐教育史的研究现状
  当下对女子音乐教育史的专题研究成果不多。曹安和先生的《中国音乐教育的摇篮——从女高师到女子文理学院》(《中国音乐学》2002年第1期)一文“以一个亲历者的身份,从一个侧面叙述了一段(女子)音乐教育的历史”。但由于是回忆录性质的文章,主要叙述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并未系统论述女子音乐教育状况。陈晶的《中国近代女性音乐教育的先锋——上海中西女塾音乐教育研究(1917—1930)》(《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金陵女子大学音乐系教学研究》(《艺术教育》2011年第3期),肖明的《学堂乐歌里的女子世界》①,夏晓虹的《晚清女报中的乐歌》(《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祁斌斌的《中国音乐教育史上的一颗晨星——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系研究》②和《由〈女高师周刊〉再识女高师音乐系》(《音乐研究》2009年第1期),娄雪玢的《燕京大学的音乐教育及其启示(上、下)》(《艺术评论》2011年第1、2期),袁昱的《燕京大学音乐系历史研究》(节选)③等一系列文章则大体勾勒出我国近代女子音乐教育从早期的教会学校到学堂乐歌,再到女子高师的发展历程。同时,这些研究成果中挖掘出的一大批珍贵的女子音乐教育的史料,可以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除此以外,鲜有专题论述女子音乐教育历史的篇章。
  从女子音乐教育史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内容来看,在既往的音乐教育史和女子教育史的研究中也不乏对女子音乐教育
  的论述。
  (一)音乐教育史中的女子教育研究
  当下古代音乐教育史的研究成果中对女子音乐教育现象关注的并不太多,陈其伟等合著的《中国音乐教育史略》(1993)一书中的部分章节应该是最早从教育的角度对古代乐伎现象进行的研究,如第四章第四节《汉代的歌舞百戏音乐教育》、第五章第二节《统治阶级的纵情声色对音乐教育的影响》、第六章第五节《非官办的音乐技艺传承》、第七章第四节《伎乐教育》等;另外,修海林著《中国古代音乐教育》(1997)一书中也有大量古代女子音乐教育相关论述。在我们音乐教育史学科刚刚起步的阶段能将这一学术视角体现于古
  代音乐教育史的研究之中着实难能可贵。
  近代兴起的教会女子学校、女子学堂、女子师范(中师、高师)学校等是我国近代音乐教育事业发展一个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环节,可以说为我国现当代的音乐教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在近代的音乐教育史研究中会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女子音乐教育问题。如孙继南编著《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1840—2000》(增订本,2004)和陈建华、陈洁编著《民国音乐史年谱:1912—1949》(2005)中有大量女子音乐教育相关纪年和条目;马东风著《音乐教育史研究》(2001)、马达著《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2002)、伍雍谊主编《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1840—1949)》(1999)等著作中也有多处论及女子学校音
  乐教育相关的内容。
  (二)女子教育史中的音乐教育研究
  与以“音乐”为历史线索的“音乐教育史中的女子教育研究”相比,“女子教育史中的音乐教育研究”则把更多的目光集中于“教育”。在我国古代,由于受到传统封建礼教思想的约束,这一时期女子音乐教育的形式主要是宫廷音乐教育,目的是为统治阶级消遣娱乐的音乐表演活动培养女性音乐人才,客观上却促进了女子音乐教育的发展。近代是传统女性思想向现代转变的关键阶段,音乐教育作为女子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形式之一,是促进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和改善心理素
  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在众多的女子教育史的研究中也有很多学者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女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如杜学元著《中国女子教育通史》(1995)第一编《中国古代女子教育》中每一个历史朝代均有论及女子艺术教育的篇幅;熊贤君著《中国女子教育史》(2009)中第二章第六节《蔡文姬个案的研究》、第四章至第七章的《艺术教育》章节等均对当时的女子音乐教育现象作了重点论述;乔素玲著《教育与女性:近代中国女子教育与知识女性觉醒(1840—1921)》(2005)第二章《塑造新型女性》中专题论述了近代音乐教育在树立女性自信形
  象中的重要作用。
  (三)女性在传统音乐的历史传承研究
  音乐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以上两个学科对于近代女子音乐教育的研究范围大都局限于狭义的音乐教育,即学校音乐教育。而广义上的音乐教育是指“凡是通过音乐影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质、增进知识技能的音乐活动都属于音乐教育的范畴④。”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民间音乐文化传统,近代学校教育的出现虽然对传统教育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传统的音乐教育方式并没有因此退出历史舞台,而是以它自己独特的存在方式继续传承和发展,活跃在城市或乡村的众多民间女艺人无疑在广义上的音乐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音乐教育史研究的新视域——女子音乐教育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音乐教育史研究的新视域——女子音乐教育史.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