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材料 >  入党介绍人意见 > 内容

[建国70周年征文五篇]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0-15 08:15:36     阅读:

建国70周年征文五篇 建国70周年征文 五篇 【篇一】 我虽然是**人,但在2010年前一直没有去过**,后来因为工作的关系,去**的次数多了,经过**矿务局的同志介绍和翻阅资料,对**的了解也就多了一些。

**是个川,老市区位于南北川道里,发展受到限制,因此开发了新区;
**没有铜,历史上不同年代叫铜官、同官,1949年7月改称**,时为县治,1958年4月撤县建市,治域时有变化,名称沿袭至今。**是个煤城,因煤而生,因煤而发展。

据考证,**产煤的历史很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发现了煤,汉代开始用煤冶铁,唐代开始用煤烧瓷并作为生活燃料,元代开始开采煤窑,清代开始大量开采煤炭,民国时期开始引进机械开采。1935年大兴、民益等煤矿在**开办,开始使用蒸汽绞车、卷扬机,产量逐渐攀升,1940年官办铜官煤矿开办,1949年实行解放军军管,归郑州铁路局西安分局领导,1955年9月成立**矿务局。可以说是先有**矿务局,后有**市,1958年建市后矿务局局长兼任市长,之后隶属关系时有变更,2004年改隶陕煤集团。

回顾过去,我发现**矿务局的历史是辉煌的,曾有两任总理朱镕基、温家宝到矿务局视察工作,朱镕基总理欣然为“**矿务局”题词,还有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到**矿务局视察过,说明**矿务局在中国煤炭史上的地位是特殊的,也是无法代替的。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矿务局是**乃至西北最大的煤炭生产企业,**是西北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为**省乃至新中国的能源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去过王石凹、金华山、徐家沟、鸭口和东坡等煤矿,这些煤矿大都是国家“一五”和“二五”计划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如今已经关闭或濒临关闭,这些为新中国建设出过力的煤矿,和那些当年流过汗的煤矿工人一样,已经垂垂老矣。这些建在山沟里的煤矿,是几代煤矿人的家,如今他们从泥瓦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矿区资源却枯竭了,煤矿工人大部分分流到陕北、彬长的其他煤矿企业,他们大都来自五湖四海,已经有二三代人在这里定居了,在他们把**的矿区当作家乡的时候,却要背井离乡了。

我记忆最深刻的是王石凹煤矿,这个煤矿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由前苏联列宁格勒设计院提出初步设计方案,西安煤矿设计院承担技术设计,1957年开工建设,1961年11月20日建成移交生产,设计能力年产120万吨,最高产量达到了166万吨,是**矿区煤炭生产的大型骨干矿井之一,也是当时我国西北地区第一座最大的机械化竖井。这个煤矿现已关闭,当年热闹的王石凹镇的经济支柱轰然倒下,目前经过**矿务局的努力,2018年11月15日,王石凹煤矿列入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经过改造后,将成为人们参观煤矿的工业遗址公园,也是人们了解煤矿的窗口和活教材。

2002年我下过王石凹煤矿,因为这个矿井已经开采了60多年,从地面到工作面相当远,估计要十公里左右。我们先要换工作服,穿上雨靴,然后扎上腰带,腰里别上蓄电池,再戴上头盔,头盔上有矿灯,还要在脖子上系一条白毛巾。我们一行人坐罐笼下到矿井,罐笼是一次可以乘30人左右的提升机,类似电梯的原理。下到井下后,要乘坐猴车到达井巷,猴车上面有滑道,伸下来一根钢管,离地面四五十公分有一个像自行车座的座位,人坐在上面,手抱着钢管,由绞车带动猴车在滑道里循环转动,可以转进去,也可以转出来。我想它之所以叫猴车,大概就是人抱着钢管像猴子一样坐在座位上面吧。到达井巷的一个平台之后,在这里换乘电机车拖着的小火车,小火车类似我们常见的观光小火车,全是铁黑色,一米五左右高,带着十几个车厢,把人拉三四公里后放下,剩下的路程要靠走路。我们就在巷道里走,感觉路越走越长,走得我腿都疼了,可是大家都在坚持着,我也不能认怂,走了一小时左右才到工作面,一个单面差不多要一个半小时,一个来回要三个小时,这说明煤矿工人上下班特别辛苦,要提前一个半小时下井,然后在指定时间去交接班。

我看见很多煤矿工人腰里别着一瓶矿泉水,怀里揣着两个馒头,在地下三五百米的地方,冷风嗖嗖,他们啃个馒头喝口矿泉水就算是一顿饭了。现在有的煤矿提供统一送饭的服务,有些有条件的煤矿还有井下休息室,有热水和方便面,可以吃点热乎的东西,也可以喝杯茶或者咖啡。井下是绝对禁止抽烟和喝酒的,所以他们出了井后就使劲抽,几乎所有的矿工都喝酒,酒量比一般人都要大。

很多人对煤矿的印象就是脏乱差,到处堆着煤,一刮风整个矿区煤粉飞扬,矿工身上都是黑的。那也许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现象,如今的现代化煤矿是看不见煤的,不仅地面上看不见煤,巷道也看不见煤。煤炭从工作面采下来后,经过溜子和皮带传到地面煤仓里,所以地面上没有煤,在地下有煤,地下就是煤海,但是地下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有配电、运输、通风、防瓦斯等系统,只有工作面和运输大巷可以看到被采下来的煤,其他地方的煤被锚索、锚杆和铁丝网固定着,被支护系统管理着,所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煤墙、煤柱和煤的巷道。

只有深入到井下,才能知道煤是怎么被采下来的,才能知道煤矿工人的辛苦。煤矿工人是很难见到阳光的,白班天没黑就下了井,出井来时天已经黑了,夜班工人白天出井后洗个澡吃完饭后就去睡觉,他的白天其实也是黑夜,他们的世界除了黑的煤,就是黑的夜,他们把青春乃至人生都贡献在煤矿,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带来了生活和工作的便利,他们不仅是最可爱的人,也是最应该受到尊敬的人。但是事实却恰恰相反,社会上对煤矿工人的看法却是鄙视和轻蔑,因为他们脸上和衣服上经常是黑的,工作危险系数大,而且又脏又苦又累,生活黑白颠倒,他们经常找不到对象,大多数人只能在老家找对象。**矿务局在1983年在册职工人数最多,达到65046人,也就是说,大约有五六万煤矿工人从事采煤工作,这个队伍是庞大的,在加上职工家属,整个**矿务局养活了二十万人,所以说**是一个煤城,也是一个英雄的城市,因为有一个英雄的**矿务局。

在深入了解**之后,我认为**的煤矿文化在全国应该是最出名的,比如**矿务局焦坪煤矿的技术员姚筱舟创作的《唱支山歌给党听》经农奴出身的藏族歌手才旦卓玛的演唱,很快流传全国,几十年久唱不衰,成为那个年代的代表歌曲之一。著名作家路遥曾兼任**矿务局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在鸭口煤矿体验生活,在陈家山煤矿医院会议室写出了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书里的“铜城”就是**,“大牙湾煤矿”指的就是鸭口煤矿,“安锁子”的原型就是其本人,他被原名原姓写入了小说之中。我在参观鸭口煤矿“路遥纪念馆”的时候,发现了大量的珍贵史料,路遥的照片和生活痕迹历历在目,人却已英年早逝。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吸引了很多作家诗人来到这里,如田汉、冯至、贺敬之、魏钢焰、李若冰等人,他们都写下了很多关于**诗篇和文章;
刘志丹的弟媳李建彤创作的长篇小说《刘志丹》也多处写到刘志丹在**地区的革命活动;
著名作家贾平凹到过**后写了散文《陈炉》和《宜君记》,并以陈炉为题材写了长篇小说《古炉》,他的长篇小说《废都》就是在耀县桃曲坡水库完成的。从**走出的作家也不少,有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朱文杰、刘新中、黄卫平、钟平、芦苇、秦凤岗、李祥云、郭建民等人,有六七十年代的唐云岗、刘平安、吴川淮、吕俊涛、王宏哲、王维亚、安黎、第五建平、刘爱玲、王可田、王成祥等人,他们是目前**文学的中间力量,有的人现在省上文化机构任职,在全省有一定的影响。

**矿务局有一支六十多人的管乐团,水平相当了得,曾获得过全国第八届非职业优秀(交响)管乐团队展演银奖。我曾在西安音乐学院演出大厅观看过他们的演出,乐团阵容强大、服装整齐,演出震撼人心、精彩纷呈,各位团员紧密配合,奏响了十几支中外名曲,曲声悠扬、跌宕起伏、优美动人,让我有人间天籁般的音乐享受,我想,我们的煤矿工人能把管乐演奏到这个水平,是非常不容易的,**矿务局能有这样一支管乐队伍,说明我们煤炭系统人才济济,煤矿人不仅能挖煤,还能写作、绘画和演奏音乐。

每一次去**,我都有不同的感想,每一次都有新的认识,**在不断地发展,变得越来越现代化,环境越来越好,城市越来越靓丽。**是**最年轻的一个地级市,建市60年整,但它在**煤炭史上的地位却是不可忽视的,它创造了很多第一,如**第一家煤矿、第一个千万吨煤炭企业等,为**省的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在煤炭资源逐渐枯竭的情况下,**市被确定为全国资源型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正在进行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社会转型发展,“一黑二白”(一黑:煤炭,二白:水泥、电解铝)现象得到很大改善,居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现在**新区的建设已成规模,新的产业在布局发展,可以说**是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一个范例,一个新的**正在崛起,“渭北明珠”的称谓依然响亮。

【篇二】 我出生70年代初,睁开眼的时候看到的是两家共住一个土草房,共用一个厨房,一间卧室前后两铺炕,晚上用布幔子一隔就成了两个家庭7口人睡觉的地方。吃的是小米、高梁米、玉米面、玉米渣子等,一年到头偶尔在过年时吃点小麦面。照明用煤油灯,记事时起就时常念着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的理想社会入睡。

七八岁时,就和大人一样扛着锄头进行铲地,拿着镰刀进行割地,每年小麦丰收时即喜悦又有些畏惧,喜悦的是可以吃上几顿白面馍馍,畏惧的是收获小麦时正值天气最热的时候,一弯腰一身汗,可怕的是小麦麦芒扎在身上痛痛的,加上汗水浑身不舒服。当时的理想就是什么时候都有收获机收获,不用人收割就好了。

8岁上学了,上学时正赶上当时纸张紧张,一张纸要写的密密码码,没有作业本就惓包装纸订成本子。课桌是一张长条板子放在两摞坯上,凳子是从家里带的小板凳,黑板是用水泥在墙上抹上一层用油墨涮上去一层,一周基本上都要涮一次。老师一在黑板上写字,坐在前排的学生头上都是粉笔灰。父母每年往复地在刀耕火种中反复循环,生活没有多少改观,白发渐渐染满双鬓。

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农场工作。虽然只有10多年的变化,小时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而且收获全部是机械化,一个人就可以耕种几百亩、甚至上千亩土地。学校的的设施,和自己上小学时变化不是很大。我也由一名学生成长为一名教师。

刚踏入教师队伍,凭的是热情,没有多少经验。当时,学校微机室只有几台电脑,会使用电脑的只有微机老师。当时为单身一枚,每天除了了单位就是宿舍,也没有什么爱好。当刚老师只能是靠勤奋,晚上下班后吃过晚饭,办公室时从阅览室里借一些书,一看到半夜。直到打经的老大爷提醒应该睡觉了,才回宿舍休息。周而得失,一直到3年后成家。只要有时间,就看看教育理论书籍,偶尔也写写心得随笔。当时年青,领导就把一些大大小小的材料交给我写。有时材料多,加班是常事。有时也写点新闻、文学作品等。要想当好老师确实不容易,不光要有理论,同时也要不断地汲取教育前沿的东西,还要掌握现代的教育技术。当时,为了学好电脑,孩子小,学校电脑少,孩子中午在托儿所不回家,没有办法中午在外边吃一口,回来学习电脑。随着社会发展在2007年的时候,学校为每个教师配备了一台笔记 本电脑,教室使用上了实物投影,基本上实现了声光电有机结合,班班接通了互联网,实现了班班通。学生再也不用吃粉笔灰了。我也成为了中级教师,从一名教师成长为学校的一名中层领导。每年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及,笔耕不断,在全国报纸、网络发表作品2000多篇。多次被评为宣传报道先进个、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安全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篇三】 儿时,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从一年级开始就如同候鸟一般,往返于山东老家和哈尔滨之间。

印象中的片段总是只零破碎,但并不美妙。浓烟滚滚的候车室,夹杂着各种味道;
坚硬、冰冷的候车室座椅,毫不犹豫地彰显着自己的钢铁材质。如果靠着排长队,订到了一张两张卧铺,简直如同过年一般兴奋。绝大多数都是挤着硬座,盼着第二天,甚至是第三天、第四天的天明。我们要拿着大堆大堆的行李,其中大半是路上的吃的,没办法,路程长,时间更长,在似乎熬不完的黑夜里,我无聊地数着火车“咣当”“咣当”的声音。记得五年级的暑假,因为淘气,我从树上摔下来,右脚骨折,为了不耽误学业,打着石膏、拄着拐杖的我与母亲一起艰难的挤着火车,那经历,至今难忘。

再后来,开通了高速公路,老家和哈市之间,有了专线的长途客车,不仅可以在24小时内达到,而且还能够运送海鲜。记得大三那年,母亲为我准备了满满一保温箱的火燎蟹给全班男生分享。那鲜美的味道,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同学聊起天来,还赞不绝口。

火车也在不断提速,不仅仅有普速、快速了,更有了动车组,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发布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勾画了新时期“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宏大蓝图。不仅仅是我的家乡受益,更是扎实打造了城市交通圈,让我们的出行,更便捷,更经济。

母亲早已先我一步,不再满足于车辆出行,建**机场建成后,她就会在禁渔期,从老家“飞”过来,自己通过手机订票,清早从老家那个小渔村出门,中午就能在我家吃午饭了,对比儿时在火车上听着“咣当、咣当”难以入眠的场景,简直恍如隔世。

哪怕不爱出门的人,也能够享受到交通便捷带来的实惠,南国的水果,北方的稻米,就如同动脉中的一粒粒细胞,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越来越低的价格运送到原本难以到达的“神经末梢”。在这一条条“中国路”上,中国经济运行效率的新版图被勾勒得更加壮观而清晰。在这一条条“中国路”上,每一名炎黄子孙都能够感受到民族复兴的力量,这让我们更加自信、斗志昂扬。这中国路,正是我们祖国复兴路上的一道璀璨光芒。

【篇四】 在世界的东方有条巨龙,他的名字叫做中国。脚踏在坚实的中国大地上,黄昏给房屋镶上了一圈耀眼的金边,地上那星星点点的光斑,仿佛是祖国走过的风雨中留下的脚印,当铿锵的义勇军进行曲在我耳边响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我的脑海中又一次浮现,我们迎来了祖国的七十周年,七十年的披荆斩棘,七十年的风雨兼程。

我们很荣幸出生在今天繁荣昌盛的祖国,在我们感怀如今生活的同时,不禁想起了七十多年前的祖国。在那时,我们的祖国还是物质匮乏、比较贫穷的国家。而那时的东北还处于千古荒原北大荒时期,为了寻求中国人自己解决粮食问题的出路,数百万人投入了黑土地的怀抱。“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荒草枯草塘”,1957年,王震将军带领了10万的转业兵扎入了这片亘古荒原,拉开了北大荒开发的序幕。紧接着,**生产建设兵团六师在这里成立,大批的有识青年加入了这场特殊战役之中,将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今天绿色的北大仓。这段历史说起来很轻松,可是只有真正见证这段历史的人才理解这其中的不易。“搭帐篷支马架,挖野菜,啃冰馍,早起三点半,归来星满天”就是他们拓荒生活的真是写照。组建之初的建**,90%的土地都处在沼泽中水流量几乎近于零,而这时的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大豆这种旱作物,但这种平坦低洼的地势造成了耕地排水困难,这个“十年九涝”问题引起了上级的重视,1984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带各部委的有关人员来到建**视察,指出“要想办法治涝,这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旱路走不通走水路,用水稻治涝嘛。”领导的视察对建**起到了一次命运的转折。从这开始,建**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经过不断地探索以及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建**终于走上了金光大道。这是一条凝聚了建**20多万人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才探索出来的”金光大道”,这个壮举将牢牢写入建**的史册。

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踏上了**这一片黑土地,习总书记在考察建**的重要讲话中说道,“中国粮食、中国饭碗”八个字,这对我们是一种鼓舞、更是一种责任。把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旅途。做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一定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牢记自己是一个北大荒人,牢记作为北大荒人肩上的使命,认真落实好总是记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农业本职岗位,撸起袖子加油干,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捧在手里,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习总书记的话激励着我们,今后要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勤奋工作,加快建设现代化垦区的丰硕成果,来回报总书记的垦区的关怀与厚爱。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只有尊重历史敬畏过去,才会珍惜当下赢得未来。建**走到今天,付出了几代人的心血,这条路走得艰辛曲折,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当继续发扬前人的刻苦精神,爱岗敬业,全身心投入工作,投入美丽**的建设,投入伟大祖国的建设!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浪在海的依托下使海变得坚不可摧;
我们在祖国的庇护下也应让祖国变得繁荣壮大。“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这就需要我们所有中华儿女共同的努力,上下一心,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篇五】 缠绵如诗的细雨滴答着我的心房,轻柔拂面的杨柳风斜过我的耳畔,听!这风中传送着遥远的稚嫩的童音《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让我们荡起双浆》,那是可爱的孩子们在为幸福的生活而欢乐的歌唱。峰峦矗立写出巍峨,江河蜿蜒画出辽阔。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年华弹指一挥间,幸福的年轮,深深镌刻着工匠的精确手艺,这就是时光永恒的模样。

悠悠五千载,浓浓华夏情,让我们用心去触摸这伟大民族成长的脉搏,炎黄五帝的叱咤风云,唐宗宋祖的英姿飒爽,更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毛泽东。火熊熊薪传百代,光灿灿彪炳千秋!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我们能听到《诗经》中那“坎坎伐檀”声;
领略到《史记》中那“金戈铁马”的硝烟弥漫;
感受到那“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旷远辽阔。五千年的蕴涵和沉淀,积攒了今日的喷薄,倾泻了世纪的腾飞! 是他,邓小平同志!这位东方巨人的英明举措,让贫穷落后的中国从世纪的风雨中神奇的走过。是他,习近平总书记!这位新时代的国家领导人,倡导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让我们的祖国立于强国之林。春风又绿神州,华夏再沐朝阳!改革开放让中国直挂云帆,乘风破浪! 七十年的风风雨雨,70年,承载着多少荣光与梦想,70年,流淌着多少青春与故事,70年岁月里,有老一辈的奋斗,有老一辈的辛劳,70年时光里,有难忘的故事,有永恒的记忆,在这70年间,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的国家已经腾飞。

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栋梁,我们应当勇挑民族振兴的重担。在工作中,用知识武装我们的大脑,用运动强健我们的身躯,用思考砥砺我们的心态。我们要身强,智强,更要心强,方可强我中华民族,扬我神州威武。

祖国的今天,是我们的祖辈、父辈们创造的。祖国的明天,需要我们去创造。“仰天长啸待时日,巨龙腾飞平地起”,改革开放的势头,像腾飞的火焰,节节攀升飚行千里,直捣长空,生生不息,新时代的中国人胸怀火种努力奋进,继续书写新的传奇,腾飞吧!我的祖国!

《[建国70周年征文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建国70周年征文五篇].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