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材料 >  入党介绍人意见 > 内容

井冈山党性锤炼心得体会 [井冈山党性教育培训心得五篇.docx]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27 08:03:41     阅读:

井冈山党性教育培训心得五篇 【篇一】 9日,我有幸在县委组织部的组织领导下,首次赴井冈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怀揣着敬仰之心,我终于走进了素有“天下第一山”之美称的井冈山,开始了为期五天的红色体验学习之旅。五天里,我们在井冈山红色文化教育学院的精心组织和带领下,身穿红军服,头戴红军帽,置身革命遗址,聆听现场教学;面对革命先烈,缅怀革命者们英勇献身的气概;踏寻先辈的足迹,体验井冈山伟大的精神。虽然只有短短五天时间的学习与培训,却让我们经受了一次又一次心灵的洗礼和震撼。

一个个先烈忠魂,铸就不朽井冈精神!一部部英雄史诗谱写光荣历史!面对敌人的种种严刑拷打和高官厚禄的利诱,豪情万丈地说出了要想改变自己的信仰,除非太阳西边出,赣江水倒流,最终腹中胎儿被剁成肉酱的伍若兰;
被敌割去舌头,血流满地,遂用脚蘸鲜血书“革命成功万岁”六字、英勇就义的刘仁堪;
面对机枪扫射英勇就义的130多名红军战士,数不胜数,48000多名英雄的鲜血让井冈山开满红色杜鹃。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老红军、原中组部副部长曾志同志。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我觉得为英雄流泪不是什么坏事,为曾志这样大公无私的奇女子真英雄流泪更是坦然!在一堂互动教学课上,老红军、原中组部副部长曾志的孙子石金龙讲述了自己家人与奶奶的感人故事,让在座的所有学员无不为之潸然泪下。缅怀这些英灵,我们会发现,曾志身上代表的那代英灵们传递出来的时代使命感、革命传统精神乃至人格魅力,才是从内心世界真正打动我们的原因。

1、1928年冬天,怀有七个月身孕的曾志,和战士们一起上山砍木头、锯板子,参与修建了红军小井医院。1929年1月,曾志随朱毛红军转战赣南以西,为了不拖累红军,忍痛割爱,将出生仅26天的儿子托付给了井冈山一户农家。这一别,就是整整24年。忍痛割爱,曾志所奉献的远远超出一个女人,她为了革命胜利,为大爱舍弃小爱,她把自己作为革命时代的一份子,在关键的时候,选择把继续革命放在第一位,这就是那个时代曾志的使命,为革命奋战到底,舍我其谁? 2、“你是井冈山人民在艰难岁月里养育成人的,你养父一家为了你的成长,含辛茹苦,经历各种难关,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代价,前辈的革命遗志还需要你继承,井冈山的革命传统需要你们发扬光大。”这就是曾志初次见面送给亲生儿子的“厚礼”。石来发听了母亲感人肺腑的谆谆教导后,放弃在广州工作的机会,在井冈山上担任了几十年的护林员工作,不辞辛苦地巡逻在崇山峻岭之中,为管理、保护好井冈山的绿色森林而兢兢业业地工作。这就是曾志、石来发两代人给予我们这辈人的精神财富。

3、婉拒孙儿提出的“转城市户口”的请求、将每月日常开支后剩下的工资全部捐出……聆听曾志生前的遗嘱《生命熄灭的交代》,这是每个学员泪腺最为发达的感人时刻,泪感直接来自曾志身上所体现出的那种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

“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在家设灵堂,京外家里人不要来京奔丧,北京的任何战友都不要通告打扰。遗体送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火化;
骨灰一部分埋在井冈山一棵树下当肥料,另一部分埋在白云山有手印的那块大石头下。决不要搞什么仪式,静悄悄的,三个月后再发讣告……” 1998年7月1日,曾志魂归巍巍井冈山,融入革命红土。从此,曾志的肉体灵魂合二为一,与井冈山融为一体。井冈山上苍翠的松柏、绚烂的杜鹃,把她和其他红色英灵们的长眠之地照耀得格外光灿。曾志,她是捧着灵魂上路。

人为什么而活?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我们这辈人乃至后辈人,或许都在扪心叩问自己。在我们身边,物欲横流和急功近利的人随处可见,作为社会人的迷失往往是因为只活在人生的表层,他们更多地关注眼前的实用价值,而忽视了作为人的精神性。试问,人格魅力缺席的课堂,能否有精彩的人生?我们在学习曾志和红色故事汇里其他先烈之时,那代革命人超凡脱俗的境界给我们感召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心怀感恩,理解今天幸福生活的不易,继而善待我们今天的工作。也许只有亲历井冈山,才会使我们更加透彻理解“革命”、“奉献”、“无畏”等词的真正含义。也许只有静心聆听井冈山的故事,才会给予我们跨越历史长河带来更多的思想震撼。

体验、聆听的学习过程中,我也常常自省:我都做了些什么、我应该做些什么、我应该怎样去做?曾几何时,我也曾为自己工作的不易有过怨天尤人,也曾为小小的成绩而沾沾自喜过,对比这些优秀的共产党人,我感到了自己是如此渺小,我所做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不断汲取政治营养,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把责任感和使命感转化为工作的动力,投身到工作实践中。踏踏实实做好一名基层党务干部,做好本职工作,无愧于党和人民。

五天的井冈山生活令人难以忘怀,徜徉在魏巍井冈山上,触摸着井冈山上的土地,看着燃烧的杜鹃花,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在我的心里,井冈山早已不仅仅是一座山,它成为了一种符号、一种象征、一种震撼、一种吸引、更是一种信仰、一笔宝贵的财富!井冈行,一生情!井冈山精神作为一盏航灯,将永远照明我前行的道路! 注:井冈山归来,曾志的故事一直萦绕在我的脑子里,一直想更多去了解这位革命前辈,让自己得以铭记。

【篇二】 此次井冈山培训让我的心灵触动颇深。这次培训与以往培训的不同之处在于,培训中没有长篇大论的理论灌输,没有局限于室内你说我听的填鸭式教学,而是以井冈山两年零四个月的艰苦斗争岁月为背景,展现了一个个感人悲壮的历史事件和一名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那段历史、那些事件总会不自觉引发我的思考,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精神有了切切实实的体会和领悟。

其实,坚定理想信念、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群众路线这些词句,在日常理论学习中总能反反复复听到见到,但此次之行,却让我觉得以往我只是知道这些名词的意思并没有体会到其深刻的内涵。在建党纪念日的演出活动中,我听过很多红歌,却无法体会其中之情。幸有此次井冈之行,使我有了一次终生难忘的学习机会。

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历史从毛主席引兵上井冈开始,却因此举受到了当时湖南省委的处分,即便如此,毛主席带领的革命党人仍然顶住压力,根据革命的实际情况选择了这条道路,开始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和土地革命的道路,由此也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这让我体会到什么是实事求是!什么是创造性地开辟了中国革命的道路。现实中也许有很多人根据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对于实事求是提出创新想法的人予以批评抨击。但是我们共产党员不该如此,因为此次井岗之行让我知道实事求是的精神存在于共产党人领导的革命之初,流淌于共产党人的血液之中,是我们的基因,我们必须传承。如何在工作中做到实事求是是我们应该终身修炼的课程,我们要时时告诫自己要善于学习、善于调查、善于分析,不畏世俗,勇于创新。凡事不论大小,只有实事求是方得正解。

文家市会议、三湾改编等重大历史事件,不再是初中历史教科书中需要我死记硬背其历史意义的东西,通过生动细致的讲述,这些事件真实鲜活地呈现在我的脑海,由此加深了我对毛主席那代革命伟人的景仰。当时的革命队伍可谓是步步困境,却反而能步步探索、步步创新,奠定了建设新型军队的基础,当真让人由衷钦佩敬仰。一件事情、一个任务的完成,总会伴随困难和波折,我们只有正视困难,不怕困难,迎难而上,才能开辟出事业的新境界。

毛主席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颁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让人颇感意外的是这三大纪律和六项注意的措辞之简洁和接地气。例如“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上门板”、“捆铺草”、“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等,话语虽短,执行起来却毫不含糊、毫不打折,通过这些似乎极其细微的小事,革命军队迅速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群众珍藏红军送的一罐盐直至解放后、群众巧计为红军送盐而牺牲、黄洋界保卫战的以少胜多……,桩桩件件都是群众对红军队伍极力支持和拥护的结果。经此再听《十送红军》《映山红》,方能品出其中的不舍、期盼和深情。而袁文才、王佐两位当地传奇人物的被误杀,致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陷于白色统治20年,期间数位大将、数次想要收回均以失败告终,只因失去了群众信任、失去了群众支持。由此,我真切体会到了群众力量的伟大,也理解了为何我们党一定要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深刻明白了“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句话的真理性。同时明白,党员公仆形象的树立、群众信任的获取,不在于轰轰烈烈的大作为,或许只在于一句关心的言语、一个和善的眼神、一个文明的行为,一个践诺的举动……这些我们力所能及的小事情。

小井红军医院旧址,即便是白天,里面仍是黑暗潮湿的,即使重伤病人住的也不过是低矮的木板搭建的简易床,或许不能称之为床。里面陈列的竹签削的镊子、做手术用的菜刀可见当时之苦,讲解员描述伤员用盐水甚至石灰水消毒、没有麻药用菜刀做手术……这些情景我不敢想象也无法想象。最后,这些伤员全部牺牲在敌人的枪口下,却无一人叛变。几天行程下来,听了很多共产党人为革命牺牲的事迹,刘仁堪、伍若兰、聂槐妆……他们遭受的酷刑不忍卒听,他们遭受的痛苦已不可描述。听到他们的经历时,我只在想,究竟是什么支撑他们能够承受那非人般的痛苦,让他们心甘情愿献出宝贵的生命,没有刻意寻求答案,答案却突然跃至脑中——信仰。是信仰!是对革命必胜的信仰!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仰!而对信仰的坚定,源自于身为一个中国人救民族于危亡的责任,源自于对苦难同胞的深切同情和救赎,源自于博大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情结!由此,在井冈山,我体会到除群众力量之外的另一种力量——信仰力量的伟大。信仰原来可以如此坚不可摧!共产党员为何要“坚定理想信念”如今方有所悟。

井冈山的艰苦早有耳闻,却从未有如此清晰的了解。“有的时候真的是到了极度”,我对毛主席这句描述井冈山艰苦条件的话印象极为深刻。因为,毛主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众所周知,他会如此说,其艰苦程度,我们是无法想象的。看了对幸存下来的老红军的采访,“红米饭、南瓜汤”已是当时极为宝贵的饭菜,大多时候都是吃野菜,它的学名叫“红军菜”。没有床,借百姓的门板;
没有被,盖稻草,而最难过的是穿单衣过冬天。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条件下,红军和井冈山人民还能扩大革命根据地,将革命向前推进。这是真正的艰苦奋斗!我们今天已经没有如此艰苦的条件,但是体会这段历史、铭记这些先辈,我们会汲取无比巨大的精神力量,今后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再遇到困境、遇到波折,总有支撑我们爬坡过坎的内在精神和力量,使我们不会退缩、不会被困难压倒。

体验朱毛挑粮小道,虽然只走了3.2公里的距离,且身无负重、走走停停,却气喘吁吁、汗流浃背。而当时红军挑粮每天要往返两个来回50公里路程,崎岖小路比今天更加难走,我当真无法想象他们是怎么完成的,我现在经历到的艰辛该不及其百分之一。我深刻体会到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勇气,也清醒地懂得今天的生活是革命先辈用汗水、血水换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曾志老前辈的遗书字字句句感人肺腑,闻之潸然泪下,它让我们后代人见识到了一个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无比崇高的人生境界。

一次井冈行,一生井冈情。可以说,这一次井冈之行,让我更加懂得感恩,更加懂得付出。也许我的体会仍不够深刻,今后我会常常回顾这段经历、回想这些先辈,更加深刻的理解井冈山精神,把这些精神内化于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中,与千千万万的中国共产党人一起传承这样的红色基因,使其发扬光大。

【篇三】 近日,我参加了由县委组织部组织的全县党务干部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怀着无比敬仰和期待已久的心情,来到了被誉为“天下第一山”、“中国革命的摇篮”的井冈山,使我在这片革命先烈们曾经战斗过的红土地上,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当我们踏上井冈山这片红土地之时,由火车站驱车去茨坪镇的盘山路上,首先进入眼帘的是巨型红旗雕塑,寓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紧接着又看到由五位红军战士组成的雕塑,基座上面由毛主席题写的“红军万岁”红色题字令人瞩目,整尊古铜色的巨型雕塑威严矗立在长满青松翠柏的井冈山脉上,气势恢宏。当我们到达此次学习的驻地茨坪小镇时,看到清整干净的街道两旁,都充满了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元素,就连路灯都是由红色火炬组成。此时,我们立刻被井冈山革命老区精神和浓浓的红色文化氛围所感染。在短短的五天学习中,我怀着无比崇敬和缅怀之情,认真聆听有关井冈山斗争及井冈山精神的专题教学。

井冈山红色文化教育学院精心设计和安排了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感人、印象深刻。聆听李忠教授声情并茂的授课,对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参观小井红军医院和小井烈士墓,感受到当时红军在缺医少药、极其艰苦的环境下,铸就了艰苦奋斗的革命优良品质,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信仰的力量;
与红军后代访谈互动,真正感受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和感人事迹,内容真实、情节感人,让我们都热泪盈眶;
参观黄洋界哨口、毛主席故居、瞻仰革命历史纪念碑等,深切感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坚定理想信念,以及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革命精神。“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铜墙铁壁,坚韧不摧;
体验朱毛挑粮小道,循着革命先烈的足迹,接受体验式教育,仿佛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就在眼前,当我轻装上阵在登山途中依然汗流浃背、双腿酸软时,再次感受到当时红军缺粮少盐的极度艰难,但他们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克服了令人无法想象的重重困难,才有了我们今天这样的盛世局面。

一堂堂精彩授课、一幕幕现实场景、一段段真实体验,让我的心灵一次又一次接受洗礼、情感一次又一次受到震憾,使我进一步锤炼了党性,增强了政治定力,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新的认识,思想境界得到了新的升华。红军在井冈山2年4个月期间,共牺牲4.8万人,其中留下姓名的仅仅15744人,剩下3万多红军都成为了无名烈士。多少年,风雨洗尽了这片泥土上的斑斑血迹,却给我们后人留下一段难以忘怀的历史,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却是伟大而永恒的,不但不会被岁月的风尘所遮蔽,而且会代代相传,源远流长。

想着当年这些革命先烈在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中,矢志不渝、坚守信念,在经历了惨烈悲壮的战争,仍然孜孜不倦地探寻中国解放之路,我不由自主地敬仰那种坚定的信念,在艰苦斗争的纷乱年代里必胜的信念。当前,我们虽然不再需要用身躯去换回和平,但同样需要内心充满着理想和信念。只有我们永远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一切困难才不会难倒我们,“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一次井冈行,一生井冈情。井冈山学习时间很短暂,却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同时,也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我们共产党的胜利来之不易,我们当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今后工作中,我要继承井冈山精神,倍加努力工作,倍加珍惜生活。更要时刻牢记宗旨意识,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按照“两学一做”的标准和要求,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篇四】 “一次井冈行,一生井冈情”,县委组织部组织的此次培训班是当前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忠诚、干净、担当”好干部标准的一次卓有成效的行动,让全县党务工作者走进井冈山、学习井冈山、感受井冈山。此行不虚,最大的收获就是感受了、学到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
此情永恒,最大的收获就是让井冈山精神永远扎根在心中,将井冈山精神永远传承下去,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就是对党和公安事业的忠诚干净担当上。

“忠诚”就是尽心尽力、没有二心。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面对敌人的“白色恐怖”和血腥屠杀,小井红军医院的全体伤病员120多人至死也没有说出红军主力的去向,他们没有一个不是对党一腔热血、赤胆忠心。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被历史和人民所铭记。对党忠诚是公安民警最根本的政治品质。对我们警察来说,就是要坚决维护县委和局党委的权威,始终与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上级党委的要求、意图和决策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努力的方向、工作的目标,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对组织的决定,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决不能把个人意志凌驾于组织之上,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说的一套、做的一套,阳奉阴违、肆意乱为。也不能把对组织的忠诚变成对某个人的忠诚、对关系网的忠诚,见风使舵,搞团团伙伙、人身依附。人民警察就是要讲忠诚、有血性,关键时刻拉得出、危急时刻冲得上、非常时刻靠得住。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独特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茅坪临时指挥部门口贴了这样一副对联:“ 红军中官兵伕衣着薪饷一样,白军里将校尉饮食起居不同”,表面上讲的是官兵平等,其实质就是群众工作。也正因如此,才赢得了袁文才、王佐等人的大力支持。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然而由于当时袁文才、王佐被错杀,致使井冈山沦为白区统治20多年。历史悲剧告诉我们,困难不可怕,挫折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的流失,背离了人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公安机关的宗旨,人民警察来自于人民,只有坚持民意导向不动摇,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真正把公安工作深深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所以,公安机关必须始终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责任”,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提高群众满意度作为“第一标准”,才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干净”是底线,是从政者的一种“官德”体现,也是公安民警廉洁从政的最起码要求。“干净”就是要遵守党纪国法,慎用权力,廉洁奉公。作为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出的共和国诞生时期的中组部副部长曾志同志来说,解放后完全有条件把家人从井冈山接到北京或广州,亦或是给他们安排个一官半职的,然而,曾志没有动用一点私权利,让他们留在了老家继续从事农业劳动。曾志死后也没有给儿女们留下任何的遗产和积蓄。

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一定要做到谨慎用权、秉公用权,坚决不能拿权力做交易。要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经得住考验,千万不要为了蝇头小利、一念之差毁了自己的前途,毁了家人的幸福,败坏了公安声誉。人民警察作为公权力的行使者,绝不能将权力私有化、商品化。面对诱惑,不论大小多少,一定要守节持定,不逾雷池、不擅权、不越权。

要重小节,要从细微之事做起,从细微之处严起。不要认为收一点拿一点、吃一点喝一点、玩一点乐一点,是人之常情,是小节,无伤大雅。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红军制定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把“不拿群众一个红薯”和“上门板”这些小事写进其中,保证了红军部队纪律的执行和密切军民关系的顺利开展。公安民警手中掌握着一定权力,特别是有个一官半职之后,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居心叵测之徒,假意奉迎讨好,最终落入人情、金钱、美色和娱乐陷阱。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一定要谨言慎行,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去的不去,不该拿的不拿,始终坚守法律的底线,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一个对社会有益、让组织信赖、群众放心的人。

官位是为民服务的岗位,权力是为民服务的工具,选择当干部就是选择俯首甘为孺子牛,选择担当。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同志针对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质疑,在八角楼中书写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名篇章,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朱德的妻子伍若兰同志被捕后,牺牲时年仅26岁,她以年轻的生命实践了自己的誓言,“共产党人从不怕死,为人民解放而死最光荣,若要我低头,除非赣江水倒流,太阳从西边出”,展示了一个革命者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因此,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要把建功立业作为干好事业的最高追求。我们不过一个小警察,岗位平凡、工作平淡,很难有所建树。这实际上是爱岗敬业的态度问题,我们一定要把岗位看作是实现个人价值、为民建功立业的舞台,把全部心思凝聚到干事上,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创业上,把全部本领施展到发展上,做到工作争创一流、个人力争上游。

勇于担当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好警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把忠诚干净担当视为一种成就自我、成就事业的快乐之举,用忠诚维护法律的尊严,用无私奉献践行从警誓言,用敬业铸就社会和谐,用激情书写无悔的青春! 【篇五】 最初了解井冈山,还是在我上中学时,学习毛主席那首大气磅礴的词《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至今我还能背诵。记得当时,老师不但讲了这首词,还讲了井冈山,从那时起,“井冈山”便留在了我的脑海里。初春,我有幸参加了林西县党务干部培训班,来到井冈山干部学院。走近井冈山,更深刻地了解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与故事,一览她的风采,不但在思想上受到鼓舞与震撼,更是在心灵上接受了一次洗礼。

一 在没去井冈山之前,我不是很明白毛主席为什么秋收起义后要移师落脚到井冈山,到了那,看了那山那水,才不得不为毛主席卓尔不群的战略眼光、胆略所折服。每一道山梁,每一条沟壑,包括每一棵树木,每一块石头,都是阻塞敌人的陷井和开展防御的最好堡垒。那延绵的深山壑岭、丛林山峰,沟峰相联,错落遮掩,山连山,山含山,纵横千里,绵延万倾,能避得了炮弹,挡得了子弹,掩护得了战友,更重要的是井冈山的防御,重在内部,重在群众基础,军民一心,即便缺吃少衣,武器、物资匮乏,敌人也很难打败。正所谓“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来到茅坪八角楼,现场感受了这个意义非同一般的地方,它不仅仅是毛主席居住过的地方,在这栋房子里还诞生了毛主席的伟大思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胜利。正是这种思想,照亮了中国革命的万里征程。当年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毛主席旧居八角楼,这里也是井冈山所有的景点中唯一的一处原物。毛主席当年就是在这次会议上,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从而坚定了军民对敌斗争的信心。毛主席就在这个有八角天窗的小阁楼里写下了两篇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为陷入困境和迷茫的中国革命指出了光明的道路和正确的方向。

来到井冈山烈士陵园,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陵园主大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这是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战士宋任穷题写的。讲解员为我们讲述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尤其是讲到能文能武、智勇双全的武若兰烈士时,我眼里充满了泪水,被她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所感动。顺山而上有两组台阶,第一组有49级,象征着1949年新中国成立。第二组有60级,寓意烈士陵园是在井冈山根据地创建60周年的1987年建成。第二部分是纪念堂,向烈士三鞠躬,学员代表向烈士敬献花圈,表达我们对烈士的敬仰和怀念。第三个部分为井冈山碑林,整个碑林采用江南园林建筑风格,分为碑廊、碑亭、碑墙三种碑刻陈列形式,因山就势,高低错落,配以亭、台、楼、阁,整体建筑造型别具一格。一共陈列有139块精湛的书法碑刻,主要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上井冈山视察时的题词。

到井冈山,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满眼的杜鹃花。杜鹃啼血,魂归大地!宋代吉州诗人杨万里《晓行道旁杜鹃花》一诗这样写到:“泣露啼红作么生?开时偏值杜鹃声。杜鹃口血能多少?恐是征人滴泪成。”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革命斗争,牺牲烈士48000多人,其中有名有姓的只有15744人,平均每天牺牲56人,井冈山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这漫山遍野的杜鹃,焉知不是烈士们的化身,用鲜血怒放,映红了整个井冈山的春天。

接下来,我们还参观了黄洋界、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大井朱毛旧居、小井红军医院、小井红军烈士墓、三湾改编旧址等,重走了当年红军挑粮小道。看着一件件弥足珍贵的革命文物,面对一处处历经血雨腥风的革命旧址,脚踏革命先烈们曾经战斗过、并为之抛洒热血的红土地,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和革命传统教育。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今天,更应该弘扬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井冈山精神。

二 在井冈山,我们不止一次听到过这样一句话:“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井冈山光辉的革命历史以“革命摇篮”而享誉海内外。1982年以来就被列为国家风景名胜区、旅游胜地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既是井冈山人对中国革命付出的见证,也是井冈山人的骄傲。

从老师那了解到,井冈山五十年代曾两次飞机播种、种树造林,目前,植被覆盖率达到97%以上。改革开放以后,他们先后开发了八个旅游景区、二百七十个旅游景点。

住宿安排在山下的宾馆。宾馆依山势而建,被三面山体挤到一处坳地,贴着山体往上修建,空间窄小,楼宇紧凑,无法更多的伸展,宾馆像是贴了山脚由山体长出,又随着山形有了改变。

观察八角楼、大小五井、野战医院等,总结发现但凡是一处景点,但凡有几家人家居住,建筑都选择在深藏于山中地势稍宽阔的平缓地势修建,但周围仍是密林和被山包裹。无论你站在房前、屋后,还是院中,抬头望天,都会有一种站在井底的感觉,头顶就显现一块或大或小或方或圆的天。感觉这里的人宁可这样局促着,也不愿意多破坏一点植被,多铲出一块平地,老师说,这里的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很强。

井冈山的雨来得方便,说来就来,不用酝酿,但那雨是如此的细腻,温柔地飘落下来,山就笼罩在一片烟雨中,将井冈山罩得烟雨飘渺,如诗如画,增添无尽的清雅与媚态。去龙潭景区的路上下起了雨,雨停时,到了目的地,再一次领受到了井冈山山、水的奇、险、峻、秀、巍。老师说,龙潭瀑布有五潭五瀑,最底下的是仙女潭,最长的是碧玉(青龙)潭,去看瀑布要先下山再上山,有缆车可以乘坐,体力好的人可以自己走下去再走上来。

一家挨一家的特产铺店,摆满了竹笋、竹荪、天麻、木耳、菌类、根雕,以及开发的竹系列产品:牙膏、肥皂、毛巾、竹编、竹器、竹炭雕等制品和衍生产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均是当地所产、当地所制。准备返程时,大家或多或地购买了一些当地特产。随便进得一家店去,老板都很热情,打听知道,多是井冈山本地人,分散在井冈山的各处。他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终年就仰靠了井冈山红色旅游根据地,在这里经商、生活,繁衍生息,延续革命的精神。他们心态平和,扬长避短,没有急功近利,守护住这里的青绿山水,实现永续发展。

这个曾经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不朽红色传奇的革命圣地,如今又在用智慧和汗水书写更加鲜活的绿色生态传奇,这种永续发展的理念更值得学习、借鉴。

《井冈山党性锤炼心得体会 [井冈山党性教育培训心得五篇.docx]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井冈山党性锤炼心得体会 [井冈山党性教育培训心得五篇.docx] .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