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材料 >  入党志愿书 > 内容

简述日本高等音乐教育之发展历程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2 06:08:12     阅读:


  日本在明治维新改革的进程中,效仿美、英、法、德之长,迅速发展工业并极其重视教育,建立并健全教育体系,通过实现教育民主化和公平教育,培育了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良好基础教育和专门技术教育的新一代国民,为日本经济的腾飞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在沿用陈永明教授对日本明治维新以来高等教育四个时期划分法的基础上,将日本的高等音乐教育发展分为起步、成长、发展、繁荣四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加以分别论述。
  
  一、起步阶段:1868—1886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在政治上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提出了“富国强兵,殖产新业,文明开化”①三大方针。从1872年公布学制②开始,文部省于1875年派伊泽修二赴美国调查师范教育制度,此举成为西洋音乐大量输入日本的开始。回国后的他痛感教师和教材的重要性,向文部省提出了三项提案:1.将日本传统音乐和西洋音乐互为融合进行新教材的创作;2.认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培养音乐教育人才;3.在各类学校实施规定的音乐教育。该案得到文部省的关注和全力支持,并于明治十二(1879)年创立音乐研究所,伊泽修二任所长。其随即开始调查国内外的音乐状况,并于1880年聘请了第一位外籍音乐教师梅逊(L W Mason)在东京男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和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进行唱歌教学,这也是日本最早的唱歌教学。明治十三年九月他又开展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工作,在全国召募了22名音乐传习生进行培训,开启了音乐师资培养的先河。二战之前的日本初高中音乐教师的培养均由该所承担。第三项工作是把传统音乐为中心的东洋音乐翻译为五线谱,并进行两者间的比较,由此证明东西方音乐的相同性,同时设立了田中正平邦乐研究所,记录了大约300首以五线谱为记谱法的日本传统音乐③,为五线谱的推广与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不容忽视的是最初在渗入西洋音乐时,日本人是不习惯和排斥的。当时很少有人进入演奏厅去欣赏西洋音乐会,而传统音乐如歌舞伎、能乐等则大量充斥着文化市场。这反映了日本人对西洋音乐最初接受时的态度④。但从明治二十三年开始,出现了鉴赏意识的萌芽。鉴赏教育是日本音乐教育中迟到的春天,日本人意识到了世界上存在着美妙的西洋音乐,应该用心耳去倾听。这些观念的转变归功于收音机的普及、吹奏乐的大众化(如日比谷的公园奏乐)以及西洋音乐鉴赏的启蒙书《音乐通解》的出版等,它们为西洋音乐的大众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成长阶段:1886年至二战结束
  
  在日本政府大力的财务支援下,日本人对西洋音乐创作的需求日益增多,他们惊讶于西洋的交响曲、歌剧、钢琴和小提琴等音乐表现形式。1903年,东京音乐学校上演了格鲁克的歌剧《奥菲欧与尤丽迪茜》,社会思潮开始以崇尚西洋音乐为荣,日本逐渐走向了全盘西化。此时的高等音乐教育也在西洋音乐为中心的主导下发展,在音乐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上也全方位地呈现了西方化的倾向。
  1898年,东京大学外聘了德国人豪斯库涅齐讲授教育学,把福禄贝尔的教育学理论带到了日本,并指出该教育学理论同样适用于音乐教育学,从此教育学理论在日本盛行⑤。日本在教育思想上受到了西方先进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的影响,除了有福禄贝尔的教育学理论,裴斯太洛齐的教育学理论也慢慢得到了传播。到了明治中期,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⑥又再一次在日本教育界引起了轰动。
  明治二十年,以外国教师为中心的东京音乐学校,在曾经留学德国的第二任校长村冈范为驰的带领下,改前任伊泽修二提倡的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为德国式的高等教育体系。德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受到威廉•洪堡的教育思想的影响,提倡大学的本质是“客观的学问和主观的教养相结合”⑦,即通过学习知识来获得教养。继村冈校长之后的乘杉嘉寿校长彻底地贯彻威廉•洪堡的思想体系,在其著作《社会教育之研究》中阐述了教育的民主和教育的机会均等是每个人应得到的权利,每个日本人都应该获得知识,从而扩大了平民学习音乐的权利,拥有了提高自身音乐教养的机会。具体措施除了在学生中加强学校音乐教育和家庭音乐教育之外,加强社会普通人群的音乐知识和道德修养,这些思想的产生和贯彻对日本高等音乐教育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威廉•洪堡的另一观点是提倡“孤独和自治”,也就是追求最高形式-纯粹的知识,这可以在东京音乐学院师范部的课程设置变迁中得到证实。明治二十(1887)年的科目中开设了声乐、器乐、音乐理论、音乐史、体操,除此之外的教养课程涉及到了伦理、文学、教育、英语。明治三十三(1900)年,除教养课程,在声乐、器乐、音乐史等基本课程之外,还增设了唱歌、乐理、和声、体操、唱歌教学法等。这是因为当时学堂乐歌的出现,对唱歌的演唱技巧和音乐理论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正十二(1923)年的课程设置又加大了音乐专业化的力度,除上述设置的科目外,还增添了音乐通论、音乐教授法,还可选修音响学。到了昭和十七年(1942年)又增设了指挥法、音声学。由此可见,威廉•洪堡的“追求最高形式的纯粹的知识”的理念在加强音乐的专业性方面得到了验证。值得关注的是从1900年开始文学这门课程从此删去,但仍旧保留着英语、伦理、教育、体操。令现代人质疑的是非音乐专业的体操课程缘何在音乐专业中频频再现而从不忽略?原因在于师范生要求一律住宿,应向士兵一样服从集体的领导,要求培养集体观念来获得集体协作的能力,而这些课程的保留与“脱亚入欧”及国粹主义的师范教育的思想观点有关。该时期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国家主义”,即国家利益至上。由于受到这些思潮的影响,音乐教育开始偏离本来的方向,成为国家主义的音乐教育。东京高等女子师范学校(现茶水女子大学)教授小松耕辅曾戏言:“虽然音乐教育目标仍是德性的涵养和情操教育,但音乐中添加了国防的使命,培养灵敏的听觉是为了能够正确知道飞机和潜水艇的动静,能辨明机器的故障。”
  西洋音乐的大量普及是从大正时期开始的。1925年,从东京放送局开始到日本放送协会,音乐会的节目单上往往以西洋音乐为主。从1926年7月开始一共12回的西洋音乐史讲座由音乐家山田耕筰、堀内敬三、野村光一主讲,西洋音乐从此变得更深入人心。在教材选择方面,有10家出版社对教科书作出检定,每个学校可以选择通过检定的任何一种作为本校的教材,教材内容仍以西洋音乐为主。
  
  三、发展阶段:从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
  
  二战的失败,日本接受了《波茨坦宣言》,这既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也是高等教育的转折点。这一时期日本人试图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的、具有丰富内涵和蕴藏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从1947年3月制定的《教育基本法》第一条阐述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个性全面发展、身心健全及热爱真理和正义、富有高度责任感、具有独立精神社会的建设者。”⑧从中显示出了要注重社会民主和教育民主,发扬独立精神的愿望。
  1946年,美国赴日教育使团提出的报告书为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发展规划。报告指出:必须清除军国主义的影响,打破帝国主义大学的特权,平民也能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模仿美国开放性教师教育制度,实行美国式教育的民主化。具体体现在:废除1872年以来的师范教育制度,实行新的教师教育制度,即师资培养只在大学进行,但必须修满《教育职员许可法》⑨规定的总分,方能获得教师证。由于高等音乐教育深受该政策的影响,教育目标较前有所改变,提倡现代的高等音乐教育应导向“人性的回复”;“用美来丰富生活,在生活中感受美,创造美”等,并要求这些目标应由师生共同完成。同时在教学内容上模仿美国各大州的“学习课程”,体现为:1.重视民族音乐学,并把它作为研究生调查研究的课题。选题涉及世界各民族的民间音乐,在各大音乐院校被认为是学术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些大学还由此形成研究该领域的特色。如小泉文夫在东京艺术学院开设了以研究世界民族音乐为中心的研究性讲座,发表过《日本传统音乐的研究方法论和基础》、《日本传统音乐的研究1》、《世界的民族音乐——民族音乐的说明》(第1集)、《新义真言声明集成乐谱篇第1卷》、《童谣的研究》、《东欧的民族音乐》等论文和著作,其研究领域涉及世界各地区的民族音乐,跨度之大令人折服。又如广岛大学由于增山贤智教授对亚洲文化的关心,形成了研究中国民族音乐的中心等。这一时期的民族音乐学继续向多样化发展,在高等音乐教育中如何区分音乐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也就成了最基本的目标。2.作曲方面:战后的日本从1958年接受作品的委约起,音乐状况呈多极化发展。表现为:a.战前的诗歌界和音乐界有着紧密的联系,然而,战后的前卫诗界和战后的前卫音乐界却变得疏远。作曲家们的技法中少了诗歌的成分,体现为有了鲜明的音乐感觉后再去寻找语言的技法,其实也就无视了语言的内容,从此诗的语言解体。⑩b.邦乐和西洋音乐之间的藩篱已经被拆除,但日本并没有照搬西洋音乐体系的写法,而是根据自己的传统音乐背景总结出适合自己的乐调理论进行创作,同时不失时机地把西方音乐的技法引入邦乐。作曲家突出了个人特征,着重分析音乐的曲式和关注作品的特征。诸井三郎是这一时期的领军人物,其创作领域涉及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钢琴曲和声乐曲。他是一位用西方素材和民间风格创作的作曲家,也是一位杰出的音乐教育家。他从对音乐美的把握和从国民学校教育开始谈自己的音乐教育观,认为师范音乐教育是艺术家的教育,是一种体系化的音乐教育。他为广大音乐专业师生写的《音乐和思想》,《音乐教育论》,《新音乐科的指导方法》等著作为建立高等音乐教育的思想体系打下基础。3.从鉴赏的角度出发进行高等音乐教育。草川宣雄在1936年的《音乐鉴赏教育论》中指出:音乐教育的目标不仅是要关注节奏-旋律-和声以及音乐的各要素,重要的是能够用心唱歌,用心和耳去听音乐。音乐鉴赏教育不仅需要学习歌曲教授方法和对音乐史的学习,重要的是涉及到教育者的人格和被教育者的人格培养以及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存在的相互间美的感化的影响问题,并且作为结局与教育者的人格和知识、技术密切相关。他提出作为音乐专业的学生在听完音乐作品之后,要学会具备对音乐批评的能力,即对音乐要有判断力。4.在教材的选择上,允许在通用教材的基础上自由选择教材,旨在让更多的作曲家编写更多优秀的音乐教材,用更广泛的视野去探求音乐素材,努力让器乐曲教材化,在“地球村”中寻找日本音乐,促进国际间的交流。5.1948年开始,日本进行高等教育改革,第一大举措即取消原有的帝国大学,废除大学预科制度,本科由3年制改为4年制{11},其中改革力度较大的是国立大学。例如广岛大学是1949年5月31日,根据《日本国立学校设置法》,包括旧制的广岛文理科大学、广岛高等学校、广岛工业专门学校、广岛高等师范学校等9所学校在内合并而成的一所新型国立大学,当时下设文、教育、政经、理、工、水产6个学部(系),以及附属图书馆、理论物理学研究所、教育学部附属小学、中学、高中、幼儿园等机构。因此,广岛大学的前身以高等师范教育为主的传统得以沿袭,今天在全日本仍首屈一指。第二大改革措施是增设教养学部,这在高等艺术院校也不例外。1947年制定的《大学基准》中对课程设置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在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这3类课程中加入教养课目的开设,涉及的具体课程有:哲学、伦理、宗教、文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等,要求在每一类中各选3门以上科目加以选修,毕业时须履修10门以上的教养课程(其中包括一门外语)和15门以上的专门课程,并要求在四年内修完规定的120个学分才能授予学士学位,学分的计算方法由各大学自行设定{12}。紧接着在1963年制定的《国立学校设置法》中规定,国立大学可以设置各学部共同的教养教育机构-教养部,教养部的成立使“二二分段”模式从组织上完全固定下来,即本科的前两年学习基础课程和教养课程,后两年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例如声乐和钢琴课程在大一和大二是必修课,但为了加强专业性,大三和大四仍开设,在进度和深度上有大幅度提高。

《简述日本高等音乐教育之发展历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简述日本高等音乐教育之发展历程.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