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材料 >  入党志愿书 > 内容

公民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转向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8-30 06:15:25     阅读:


  摘 要: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即培养具有积极、理性与有责任感的公民。公民教育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公民社会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市场经济体制良性运行的内在保障。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存在内容含混、效率低下以及公民教育缺失的困境,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高校德育亟需向公民教育转型。我们需要通过理论澄清,消除德育向公民教育转型的认识误区;加强资源建设,夯实公民教育的基础条件;优化内容以提升高校公民教育的实效性;重视师资建设,为高校公民教育提供组织保障;创设良好的氛围,为高校公民教育提供环境保障。
  关键词:公民教育;德育;困境;现代化公民;社会
  我国正处于急剧而深刻的社会转型过程中,这一转型的本质就是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变,而公民社会是现代化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此,作为引领社会发展的高等学校,如何加强公民教育,促使公民现代化素质的提升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以及当代社会现代化转型的重要途径。
  一、公民教育: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内生性动力
  现代化是一场涵盖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思想等领域的革命,而这些领域的变革最终会落实在人的现代化,其中人的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就是具有积极、理性与良好的公民责任。因此,高等学校的公民教育是旨在提升公民在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公民意识、公民美德以及自律行为的教育,对我国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民教育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
  民主政治制度不但是现代化社会的重要价值表达也是其重要的内容。民主制度的实质就是人民对国家权力的掌控,让人民在制度的范围内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决定国家或个人的事情,而任何制度都是“为人”而设立,更需要“人为”地平衡与维持,这就是制度的效能发挥问题。民主政治制度效能的发挥首先以高素质的公民积极参与为基本条件,只有公民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公民态度以及公民情感才能真正地从内心理解与接受公民社会中的民主政治制度。这种公民意识、公民态度与公民情感才能使公民产生独立的自我意识,可以将自己置于平等的政治共同体之中,积极地参与社会事务,以行动来支持民主政治制度,使民主政治的合法性与持久性得到维护。可见,真正的民主社会不仅仅只包括相关的民主制度与机制,更包括国民精神中的公民意识、政治热情、民主技能等,可以说,国民性格中的公民品德与公共精神才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
  但是,公民参与政治的态度与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后天的培养和教育才能获得。俞可平教授认为,现代民主政治建设是建立在公民的被选举机会与公民行使民主的能力两大基础之上的,后者需要“授以知识者,使民有行使权力之能力”。這就表明现代社会民主政治制度的实现离不开公民教育,公民教育是现代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重要途径。我国是一个有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传统封建观念严重束缚了民主政治制度、体制与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人们的公民意识、公民知识以及公民技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尽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我国国民性中的臣民和顺民思维模式严重抹杀了民主生存与发展的活力,禁锢了思想的自由放飞与民主意识的生成,因此,我国政治现代化的道路还很漫长,需要通过公民教育提升国民性格中的公民人格,促使他们从臣民身份向公民身份的转变,以公民思维模式代替臣民思维模式,强化公民意识,激发政治参与热情。
  (二)公民教育是我国公民社会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现代化的社会不是传统的“家族式”的社会结构,更不是“资本化”的社会结构,而是所有的公民在国家或政府和营利性企业之外进行自愿结社与自由交往的“公民社会”,在这种“自治化”的社会中,各种非政府性或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以及市民个体成为整个社会的主体,整个社会生活既不同于封建时代的“伦理社会”或“宗法社会”,也不同于资本主义时代所形成的公民与国家相分离与冲突的“政治社会”,而是所有的公民以极强的公民使命感与责任感来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并行使对国家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可以说,合作、信任、平等参与以及社会福利共享是公民社会的重要表征,个人在社会中处于一种完全独立的人身关系,社会是一种平等合作的结构。社会学家普遍认为,公民社会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罗伯特·伯特南认为,市民社会发展的水平越高市场经济的运行效率就越高,政府也就会越廉洁高效。但是公民社会的形成首先需要公民具有“公民存在”的自我意识,即让每个公民能够清晰地意识到自身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明白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并能积极而理性地参与社会的公共事务。这种“公民存在”的自我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必须通过教育使公民个体对相关民主知识与市场规则、公民权利与义务、公共道德与公共精神的启蒙与认识才能逐步获得的。美国政治家与教育家杰斐逊认为,“教育要改进每个公民的道德和学识,使每个人都懂得他对邻居和国家应尽的责任;了解自己享有的权利,维护秩序和正义;学会按自己的意愿选举自己信任的人进代表机构;学会聪明又正直地观察自己身处其中的所有社会关系。总之,要使每个公民都懂得自己的权力、利益和职责。”可见,公民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公民个体对国家使命感的认识,唤醒其公民主体性、履行其公民义务。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既要清除数千年的封建专制影响,砸碎国人精神中“臣民”、“草民”等奴性心理影响,又要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过对公民多元身份、共同伦理以及多元文化的教育来提升公民的全球意识、全球责任与世界使命,从而促使中国从“国家公民”向“世界公民”跨越。
  (三)公民教育是市场经济体制良性运行的内在保障
  市场经济体制是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而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契约经济与法制经济,独立自主与公平竞争是其重要特征。因此,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就需要所有参与经济活动的主体必须具有理性的生存法则,即应该具有独立自主、自由自立的思维能力与行为能力,而这些能力就是公民意识与公民观念的具体表现。并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身份并不是一次性形成与消除的,而必须是可以再生的,这种公民身份的再生在本质上就要求开展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转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公民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转向.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