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材料 >  入党志愿书 > 内容

[最新《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5篇]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26 08:09:28     阅读:

最新《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5篇 【篇一】 带着对习近平总书记无比敬仰的心情,我认真研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实地走访梁家河村,找寻青年习近平插队时工作、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全方位了解他“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与成长过程。通过学习,我深刻感悟到青年习近平矢志不渝的信念、真挚为民的情怀、务实担当的品格、带头实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复兴民族的梦想,增进了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下面,我将结合学习思考和工作实际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坚定信念,志存高远 习近平总书记出生在革命家庭,从小接受共产主义人生观、世界观和革命理想教育,对共产主义信仰有着与生俱来的崇敬感和亲近感。在插队期间,他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即便是在个人处境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始终没有对党产生过怀疑和动摇。听党话、跟党走,是青年习近平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笃定的信仰,执着的追求,艰苦的磨练,群众的信服,最终得到组织的认可,让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书中讲述的每一个细节,都让我深切感悟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无比热爱。七年知青岁月是是他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阶段,他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踏出了成长的坚实一步。

习近平总书记曾回忆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
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了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从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他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全心全意为人民做实事。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上的“钙”。一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党性锤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走党的群众路线,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努力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二、勤学善思,增强本领 酷爱读书,是每一位受访者对青年习近平最深刻的印象。他白天劳动,晚上看书,广泛涉猎了政治、历史、军事、文学、哲学、传统文化等领域的大量书籍。对《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他反复阅读,对其中有些著作的译本沿革还进行文本的比较研究;
对《十大军事原则》《罗斯福见闻秘录》等军事、政治著作,他务求贯通,甚至还会做“兵棋推演”。习近平总书记后来回忆说:“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如今,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之所以具有哲学的眼光、底蕴和智慧,之所以能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之所以常常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就是他注重学习、热爱读书、善于思考、厚积薄发的结果。

在上山下乡的时代,学习条件非常有限。青年习近平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现如今,学习内容、资源、方式、载体极大丰富,但我们的读书学习越来越快餐式、碎片化、浅层次。针对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抓学习要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特别是要克服浮躁之气,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面对信息瞬息万变,知识和技术快速迭代的新时代,持续学习是党员干部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政治任务。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一项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滴水穿石的毅力、永不满足的渴望,努力学习新知识,不断掌握新本领。一要勤学理论。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努力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二要精通业务。持续推进“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切实把新思想、新理论转化为谋划工作的具体思路、破解难题的有力措施、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三要广学百科。努力做到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历史、经济、政治、科学、文学等知识,不断丰富知识储备,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工作本领。

三、担当实干,奋发有为 敢说、敢做、敢担当,这是梁家河的乡亲们对青年习近平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领导风格的一致评价。村里缺地缺粮食,他就带领大家打淤地坝;
村里缺水,他就带领大家挖深水井;
村里缺少柴火,连烧饭都有困难,他远赴四川学习沼气知识,在延川县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沼气革命;
在以粮为纲的年代,他敢于带着村民搞副业,办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机器磨坊,同时严格把握政策,坚持非营利性质,既符合政策要求,又优化了劳动力资源的分配,极大促进了生产。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我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首先应该了解你的服务对象——人民群众,其次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真正地把工作落到实处。”在七年知青岁月中,我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群众的深厚感情,对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等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党员干部担当实干,奋发有为。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倾听民声、尊重民意,把实现好、维护好、解决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要强化使命担当。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求实效,敢于担当尽责,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青年习近平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在农村待的时间最长的知青。有人说:“别人是从零开始,习近平要从负数开始。”在物质和精神极度匮乏的环境下,他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在艰难困苦中经历摔打、挫折、考验。残酷的现实没有使他消沉,反而使他形成更为稳重顽强的性格,比同龄人更具有刻苦的学习精神和拼搏奋进的顽强意志,依靠勤劳和汗水披荆斩棘,开创了崭新的天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回顾插队经历时说:“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
在遇到困难时想到这些,就会感到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困难险阻面前,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一种敢做善成的勇气、逆势而上的锐气、不怕矛盾复杂,不怕任务艰巨,善于变压力为动力,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优良的作风做好各项工作,无愧于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和责任。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纷争不断,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倒逼我国要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作为科技局局长,我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团结带领科技干部和广大科研工作者,担当实干,攻坚克难,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奋力开创新时代科技发展新局面。一要坚定自主创新决心。强化企业自主创新地位,加强战略谋划和政策引导,聚焦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切实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二要坚持开放合作创新。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契机,深化政产学研交流合作,持续扩大科技领域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以科技创新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掩卷长思,7年知青岁月,成就了青年习近平,也为他日后成长为人民领袖打下了坚实基础。青年习近平的奋斗青春和成长故事,为党员干部树立了一个榜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坚持做到知行合一,立足岗位,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篇二】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已是第二遍,与第一次全面通读所不同的是,也许是正在省委党校中青二班学习的缘故,这次重读我更侧重于书中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在知青期间如何读书学习实践的内容,读完以后深深为总书记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学习的精神所敬服。当前,全党全国人民正在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进,作为年轻的党员干部,只有加强学习,才能不迷失方向,才能克服“本领恐慌”。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就没有止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应该如何学习,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总书记给我们作出了榜样。

一是要有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村民梁玉明在书中提到:
“在梁家河插队的这段时间,近平还阅读了大量书籍。政治、经济、哲学、文学方面的书,他看得真是太多了!只要有一点点空闲时间,近平坐下来就看书,有时候一直看到深夜才睡。那时候在我们黄土高原的窑洞里,近平吃不饱穿不暖,每天要上山劳动,想学习只能硬挤出一点时间,晚上看书只能就着昏暗的煤油灯,但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他却对学习有着浓厚的热情。”一提到读书,我们往往有一种感觉,总想说要读一些书,真正要读的时候,确有因为这样那样的情况,没有读下去。是时间没时间么,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是没精力么,我们目前的工作强度与总书记知青时期相比,那是远远不如的。所以,根子还是在自己,没有坚持学习的决心和毅力。我们都应像总书记那样,抓紧大好时光,见缝插针地多读书,读好书。

二是要高度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正如总书记在2019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在中央党校开班式上强调的“在学习理论上,干部要舍得花精力”。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与习近平一同下乡插队的知青雷榕生、雷平生说:“近平读哲学书籍,主要还是读马列主义哲学。他下了很大功夫去阅读研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他谈了很多关于《资本论》不同版本沿革的知识,并说《资本论》的翻译版本研究很重要,他特别推崇郭大力和王亚南这个译本。” 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近14亿人口的大国执政,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论思维,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年轻干部要成长起来,就必须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学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三是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知青雷榕生、雷平生说:
“他读书注重分析对比。一方面,近平会就一个观点、一个史实找出很多相关的参考书籍来阅读比较,从不同的侧面去了解和分析这个问题。另一方面,他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也会跟别人进行讨论。他看书经常是几本书同时看,有所对比,有所分析,不但比较几种说法的同异,也推敲作者为什么这么说。”所谓“兼听则明”,我们只有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分析对比地去读书,掌握知识间的关联,发现其中思想碰撞的火花,学习起来才能更加全面,也才能更好的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素质。

四是要结合实践进行学习。梁家河村民武晖说:“近平做了那么多实事,源于他亲身体会到农民生活面临的难题,也源于他平时的观察和思考。他敢于实践,敢想敢干,也能干会干,能把想法变成现实。”没有实践的学习,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容易产生学不深、学不透、学习成果无法检验的后果,因此要善于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学习不是在象牙塔里进行的,而是在梁家河的广阔天地中,与工作实践同步进行的,这正如毛泽东同志青年时期在湖南开展农村调查的经历一样,能够实现最为厚实的积累。年轻干部要向总书记一样,将在书本中学到的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学会在实践中成长,真正做到学思践悟、知行合一。

五是要向人民群众学习。村民王宪平在书中说道“近平通过聊天,了解了梁家河这个山村里的沟沟坎坎,这里社员的生活情况,能打多少粮食,有多少存量,以及一年四季的生活方式,吃喝用度,生活环境,等等。”“近平也经常问我一些农活方面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身入’更要‘心至’”。“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民群众长期的生活和生产都在基层一线,在日常实践中他们积累了大量的真知灼见,当我们发现自己思考不够、研究不深入、想法不符合实际的地方,就要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要真正地尊重人民,真诚地拜人民为师,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我们才能增强自身本领,不断成长。

【篇三】 最近我在党校中青二班学习期间认真细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掩卷之时,情不自禁地想起高中时语文课本上的《孟子·告子下》篇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几句耳熟能详的的“圣人哲语,千年金句”。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运用的是口述史的写作方式,撰写组到实地采访实录了29人,其中既有当时同习近平总书记一起上山下乡的北京知青,又有当时与他一起工作生活有关人员。这些受访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站在不同角度的感受,以大量的真实事例和第一手材料,刻木三分地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普通知青的形象,生动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

编者按这样描述:是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人生观、励志成才的鲜活教材,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升素质的生动范本,也是国际社会全面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珍贵历史资料。读完此书,我也是百感交集,受益匪浅。总而言之,有以下四点深刻体会。

一是要有坚定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少年时期就坚定理想信念,执着地追求,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这充分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列主义,对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认同和忠诚追随。这次在省委党校学习,我们的核心任务就是加强党性的锻炼,加强“四个自信”,归根结底,就是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青年时期的习近平同志,就为我们树立了好榜样。

二是要有实干精神。一个年仅15岁的少年,能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扎根到最基层的第一线,组织带领群众修道路、打淤地坝、办铁业社、建代销点、打大口井、发展沼气,通过实干加苦干,让村民们切身感受到了生活、生产和环境的变化。原来一到青黄不接就全村出动去乞讨的贫困村庄,变得红红火火,一片生机。我们现在是副处级的青年干部,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主力军,更应该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勇于担当,真抓实干,积极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是要有吃苦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插队的陕北地区是全国插队知青中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之一,他敢于甘于离开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的北京,主动融入陕北农村的新环境,自觉接受艰苦生活的磨难,并成为村里的壮劳力和种地的行家里手。充分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坚毅刚强的意志品质和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这种吃苦精神,恰恰是当今青年亟需的品质。我是1982年出生,成长过程中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至少出生到现在,没有愁过吃的穿的,也没有吃过苦。但试问我们这代人,同样是15岁之际,能有几人能吃得了知青这种苦,能有几人闯得过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承受常人所难以忍受的人生磨难。

四是要有学习精神。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习近平总书记在当知青时期,一直都在通过实践和书籍不断地自我充电,自我学习。一方面,不耻下问,向身边的人虚心学习。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另一方面,博览群书、勤学不辍。习近平总书记读书涉猎极其广泛,既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又读中外历史著作;
既读中国古代文学,又读世界经典名著;
既读军事理论,又读国际政治。广泛的阅读不仅带给习近平总书记思维的拓展、视野的开阔和心灵的滋养,更带给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惊人学识和兼容并包、胸怀天下的宏大格局。我们也要向习总书记学习,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融会在我们的实践中,才能有所贡献、有所作为。

读完这本书,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格魅力,我们很庆幸自己活在一个好时代,更庆幸有一位伟大的领袖领导我们有尊严,幸福地生活在中国这个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古老国度。

【篇四】 十五岁,一个多么青涩纯洁的青春,它朝气蓬勃的激情溢满了体育场,让多少人意惹情牵?我们中青年干部十五岁那年在校园里头如出一辙,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然而最近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认真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才清楚地知道总书记在15岁就开始上山下乡插队,“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在总书记与人民同甘共苦、打成一片的故事里面,特别让我感慨万千的是,总书记忘餐废寝、力学不倦以及博学笃行的学习态度。

“书瘾”总书记。当时的梁家河大队党支书梁玉明,在回忆总书记那两个沉甸甸的箱子说:“近平当时是个15岁的娃娃,虽然个子不高,但是挺瘦的,这两大箱子的书,我们干惯了体活的社员都觉得太沉了,他竟然从北京一路搬到千里之外的山沟沟里来。”习总书记在知青岁月里,从没有放弃读书,几乎所有回忆习近平知青生活的人都提到:总书记真的是爱看书。只要有一点点空闲时间,坐下来就是看书。知青们去老乡家蹭饭,总书记还是在看书,只是让他们带好吃的;
别人都睡觉了,他窑洞里的煤油灯还亮着;
在黄土高原的窑洞里,吃不饱穿不暖,他还借着昏暗的煤油灯看书。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他却对学习保持着浓厚的热情。每次从外面回来,他的炕上都会多几本书。村民都说,社员抽烟有“烟瘾”,近平读书有“书瘾”。总书记插队时的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

持之以恒多读书。习近平的著作以及在多种场合的讲话中,总会出现一连串的名家名作以及人物形象,处处可见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画龙点睛,这样明显的“习式风格”, 展现很多他年轻时阅读的痕迹,和持之以恒的读书积累。他的“痴迷”阅读面还十分广,像《中国通史简编》等各种书籍,为了找到歌德的《浮士德》,跑了三十几公里路才借到。习总书记同时注重阅读的深度,饿着肚子也要把喜欢的书读完,要研究透彻。如同书中说的那样,习总书记执政理念、思想,就是在持之以恒的读书生活中积淀下来的。学习是习近平最大的爱好,虽然工作日理万机,但是,他仍然能够持之以恒地坚持读书学习,学习已经成为他独特的气质。率先垂范的同时,习近平也鼓励领导干部多读书。2006年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中说:广大党员干部要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使读书学习成为改造思想、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成为净化灵魂、培养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

然而,现在有一些干部同志追求享乐、玩物丧志,不好读书;
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读书;
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不善读书;
学而不思、知行不一,学用脱节。

总书记既勤读书,更善读书,敢实践。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曾经指出:“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而习总书记就是这样一个坚持理论实践的人,他白天与群众一起劳动,晚上点着煤油灯坐在炕上读书,一读就是好几个小时,以至鼻孔常常被熏黑了。有时一个观点、一个史实,找出很多参考书籍阅读对比,从不同侧面了解分析。2006年总书记说:读书客观上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必须联系实际、知行合一,通过理论的指导,利用知识的积累,来洞察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总书记读的书很多很广,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国内外历史著作,到军事和国际政治著作。他经常几本书同时看,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脉络,比较各种说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总书记爱读书,更善掌握书中的要义,学以致用。在当时十分保守的年代,他就能学习并尝试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担任梁家河村庄支书的一年多时间里,帮助群众挖深水井灌溉农田,建沼气做饭照明,办铁业社、建代销店和缝纫社,苦干加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号召全党增强学习本领,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型大国。今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又对年轻干部提出了五点要求,其中第一条就是要求年轻干部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对党员干部来说,要增强学习本领,提高自身素质,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就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学习上下一番真功夫、实功夫、苦功夫”。

一孔窑洞,一盏煤油灯,两箱图书!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基层干部,我无法深切体会总书记当年的艰难和压力,但我现在也在基层工作,更多机会深入群众,在基层学习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古人说:“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只要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就可以让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在强读强记、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筑牢理论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情怀:待入尘寰,与众悲欢,始信丛中另有天!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的一腔热血、一份深情,也深深地打动了我、感染了我、教育了我,把基层当作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教材,群众是最好的老师。习近平曾说过,“要坚持在读书学习中把握人生道理、领悟人生真谛、体会人生价值、实践人生追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身处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我们青年干部必须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以学习永远在路上的坚持学习心态,一方面多读书,勤读书,刻苦学习新理论、掌握新技能,另一方面到善读书,学以致用,深入群众,拜人民为师,把书本知识中的水分蒸发掉,逐步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 【篇五】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为我们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七年的知青生活历程,全景式地展现了总书记当年“与群众坐在一条凳子上”“与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的经历,是一本总书记“手把手”教我们做群众工作的好教材。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是读故事、学历史,还必须充分认识其重大教育意义。书中各章节的标题,就让我们受益匪浅。比如,“为群众办实事是近平始终不渝的信念”、“近平敢说敢做敢担当”、“近平立志做大事,不搞形式主义”、“近平与我们同吃同劳动”、“近平既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等等,可以说每一个章节,都是一堂党的群众工作精品课程。

以七年知青岁月为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极其丰富的执政实践经历,在学习总书记知青生活历程中,我强烈地感受到,总书记对基层特别了解、对国情特别了解、对人民群众所思所想特别了解,这与总书记长时间、全身心在陕北高原的泥土中摸爬滚打是分不开的。我们学习这本书,就是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融入群众、植根群众、造福群众的群众工作方法,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心中、落到实处。

《[最新《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5篇]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最新《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5篇] .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