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材料 >  入团申请书 > 内容

人本关怀是高校工会师德教育的根本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6 06:15:28     阅读:


  摘 要:加强高校师德教育工作,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实现我国科技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然而,从实践来看,师德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效率很低。本文紧紧围绕教师个体的需要和发展,从教师的生存状态、现实生活需要和职业发展需要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高校工会应以“人本关怀”作为开展师德教育的指导原则,唤醒教师主体意识,使师德教育能真正发挥实效。
  关键词:现实生活 职业发展 生存状态 以人为本 师德教育
  
  一、高校师德教育的表面化、形式化和低效性是一种客观存在。
  
   2001年颁布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指出: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以及社会各界, 都应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 各尽其责, 相互配合, 把道德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 制定规划, 完善措施, 扎实推进”。
   高校工会是高校教师的“职工之家”,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从本质上说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依法维权,参与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理应成为工会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师德建设过程中,高校工会组织责无旁贷地应该发挥其关键性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工会按照《实施纲要》的要求,切实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尽管取得了不少积极的效果,但仍然不得不面对师德教育的低效性问题。根本原因之一是传统的师德教育只是简单地把教师作为被教育的对象,过多地强调其客体性,而没有关注到教师在师德教育中的主体性作用。[1]这一现实使得师德教育对于教师来说,只是一种外在的他律力量,是对他们的限制和约束,教师处于一种接受型或被动式教育模式当中,只能是简单、机械地接受现有师德规范的表面要求,而无法发挥其对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主观分析力、判断力和评价能力,从而阻碍了教师在师德教育中的积极性,难以挖掘教师自身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最终使师德教育形式化和表面化。
  
  二、解决高校师德教育低效性的根本是真诚的人本关怀。
  
  为了提高师德教育的实效,高校工会在开展师德实践活动过程中,除了继续强调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外,要格外重视师德教育对教师本身的个体发展和享用价值,把师德教育与教师的全面和谐发展联系起来,注重教师职业发展以及对提升生活质量的需求,以丰富感人、充满人文关怀的师德教育去吸引广大教师,赢得他们的信任,从而使师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总之,高校工会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原则去开展师德教育建设工作:
  (1)、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以师德教育活动促进教师向更高境界发展,是工会开展师德教育的前瞻性工作。
  国外有学者把人的生存状态分为:安稳型、享受型和发展型。我们用这个理论来解释人们选择并从事教师职业的心态。高校教师这个职业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并且是低回报的,获得成功的几率也是不确定性的,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选择它?一个原因是相对其他许多行业,学校的生活是有规律的、平静和安稳的,尽管平均收入一般,但也不必整天为生计奔波。有这种心态的人,我们称之为安稳型教师。处于这样一种生存状态中的教师在职业发展上往往缺乏清醒的认识,他们总是以被动和消极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职业,为了工作而工作,一旦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感受到压力和不确定性时,就会经常感觉困惑、痛苦和不平衡。
  而因为真正喜欢教师这个职业,乐于与学生打交道而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我们可称为享受型教师。他们极易在工作中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还有一种是发展型教师,他们从事教师职业是以服务社会,挑战自我,不断完善自我为目标的。
  这三种状态说明了不同的教师对教师职业的不同认识和不同态度以及不同的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水平。同时,这三种状态也显示出一种由低向高的逐步提升的趋势。对教师个体而言,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可能会历经这三种状态,也可能只会经历其中某一种或某两种。工会在进行师德建设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各个教师的职业依存状态的变化情况,了解教师不同状态的特点和需要,帮助教师向更高境界发展。比如:一方面广开门路,不断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另一方面,营造真正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至少在工会能力范围内,在保持学校改革发展大方向的前提下,一切工作都把教师的利益放在首位,真正体现工会是教师自己的组织的本质。
   (2)、关心教师现实利益,解决教师实际生活问题,是工会开展师德教育的基础性工作。
   在经历了长期的探索之后,人类的教育观回归到对人的关注,人们已经认识到教育乃至道德教育的根本是为每一个人谋求发展和幸福。所以,作为一个神圣的职业,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强调其传统的理想化追求的同时,也要重视其现实性,应该关注教师自身的生活世界,引导教师去积极建构个人完整的生活经验,追求生活的幸福和快乐。要关注教师的现实生活,首先要满足教师的物质生活需要,要做好生活保障工作,赋予教师应得的利益,改变“言不及利”只讲奉献不讲利益的观念。[2]奉献和利益是相辅相成的,讲奉献不能忽视教师的合理要求,否则,那种奉献只能是一种虚假的,缥缈的奉献。尽管高校教师经济条件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相对其他行业有时也会觉得捉襟见肘,住房、子女上学也会使他们感到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刚刚进入学校的青年教师,由于他们的资历浅、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再加上学校后勤保障系统的社会化改革,使他们感到经济压力较大。作为以教师为主体构成的工会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去关心、理解和体贴教师,在可行的范围内,帮助教师争取一些政策,以解决实际困难。如:建设低于市价的经济房,提供校车上下班,安排教工子女的就学问题等。通过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来增强师德教育的感召力,促使教师主动配合工会开展师德教育活动。
  关注教师的现实生活还要关注教师的精神生活质量。[2]高校教师工作是一种高度复杂的脑力劳动,长期大量的教学科研工作极易使教师产生倦怠感,加之教师聘用制度的改革、教育难度的增加、过多的工作检查及人际关系的紧张等因素,使教师身心疲惫,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以人为本的师德教育要追踪教师心理变化及发展,重视对教师精神生活质量的关照。在这方面,工会组织大有作为。一方面,可以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学管理部门,组织成立各种教学团队,发挥集体的力量,提高教学科研的效率,降低教师个体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有利于消除疲劳,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促进人际关系,创造和谐校园环境。如:音乐活动能改善人们精神单调孤寂的状态,体育运动能强健体魄,演讲、歌咏比赛、观看电影等还能传递丰富的现代信息,增进人际交往。这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将拓宽教师个人的生活视野,逐步提升个人的生活境界。
  工会应积极当好教师的“娘家人”,为教师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这些排解后顾之忧的工作将极大的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促使他们以最佳的状态投身到工作中,工作效率随之提高,从而又促使他们拥有良好的职业感受,达到一种教师职业生活所独有的境界。
  (3)、关注教师职业发展需要,增强工会师德教育的针对性,是工会开展师德教育的关键性工作。
  除了解决教师的现实生活问题外,工会必须关注的另一个方面是教师的职业发展需要。作为普通个体,教师也具备马斯洛理论所归结的五种需要,只不过是追求这五种需要的程度不同罢了。职业的独特性使教师对尊重、认可和发展等精神需要的追求尤为强烈。这些精神需要构成了教师的主导需要。相对于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事业获得成功的需要等职业发展需要而言,一味地以物质、金钱鼓励和刺激手段,已难以真正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热情。因此,要想激发教师的主体意识,提高师德建设工作的实效,工会就应该在满足教师的职业发展需要方面下功夫。由于处于不同成长期的教师,有不同的主导需要,工会组织应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问题和需要,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一般高校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都会历经三个阶段:适应期、成长期和稳定期。

《人本关怀是高校工会师德教育的根本.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人本关怀是高校工会师德教育的根本.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