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材料 >  入团申请书 > 内容

基于经济学视角下高校教育经费来源优化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16 06:16:02     阅读:


  [摘 要]当前,教育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和先导性的影响。因此,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教育投入,优化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直接决定了我国未来人力资源的形成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以黑龙江省高校教育经费统计数据为依据,对高校教育经费来源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进一步提出了构建教育经费多元化格局,优化教育经费来源结构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 教育经费 来源 优化
  
  一、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和先导性的影响。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鉴于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投入了相当多的资源发展本国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由此获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
  2007年底各类高等教育规模超过27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3%,比1998年上升13.2%,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教育大国的历史性跨越,并且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既要考虑民众对高等教育的成本支付能力和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更要考虑高等教育的公平原则。在中央政府提出创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进行高校教育经费来源合理性研究,这对用科学发展观来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重新定位政府与高校的关系,明确各级政府责任,优化高校教育经费来源及结构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教育经费来源的现状
  目前,黑龙江省高校教育经费来源分为如下几个部分:1、财政拨款(包括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经费、勤工俭学);2、学费和杂费;3、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中用于教育的经费;4、社会捐赠;5、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集资办学经费;6、其他教育经费。
  通过表1可以看到,黑龙江省高校教育经费的来源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
  (1)教育经费总量增长迅猛。由1998年的20.5亿元增至2008年的139.76亿元,增长幅度为6.82倍,年均增长21.61%。
  (2)财政拨款比重持续下降。财政拨款从1998年的11.06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61.60亿元,增长率为457%,但所占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从1998年的53.92%降至2006年的33.72%,下降了二十个百分点。
  (3)事业收入比例总体上升。1998年事业收入为6.2亿元,2008年则增长到72.75亿元,后者是前者的11.73倍,事业收入在教育经费总收入中的比例总体上升,增速最快。
  (4)其他来源(服务收入、捐增收入、社会投入、其他收入、基建拨款)呈现波动不定。其他来源所占比重其他年间保持在10%左右,但2008年不到4%,可见,其他来源不够稳定,而且比例差距悬殊。
  另外,对高校教育经费来源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它呈现出以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为主的二元格局,其他经费来源成分并未形成适宜的比例,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比重过低,科研收入和社会捐增等资金来源渠道较少。以捐增收入为例,所占比重最多的一年才达2.12%,在美国这一来源所占比重约为10%左右。因此,从高校教育经费来源实现适当比例这个角度而言,黑龙江省的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的局面并没有真正出现。
  三、教育经费来源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黑龙江省高校教育经费的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数据统计分析,发现高校教育经费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反映了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适应。
  1.来源渠道相对狭窄,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和学杂费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的深入和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程度也突显增强,国家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政府财政拨款模式,试图转变为多渠道的投资方式。但从表2中不难看出,财政拨款从1998年的53.93%下降至2008年的投资次席;事业收入从1998年的30.23%上升至2008年的52.06%,来源主体从原有的财政拨款转变成为事业收入(多为学杂费);而其他来源只有2008年不到3.9%,其他年间均在10%左右。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美国高等教育中的个人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比重为24%。相比来看,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个人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比重为66%。可见,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给家庭开支带来沉重的负担。另外,由于高校独立法人实体地位的确立,使其具备了一定的筹资功能,可以直接与金融机构和社会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融资,2007年全国高校贷款规模2000多亿元,校均贷款规模近1亿元。贷款可以缓解教育经费的不足,同时利息支出也增加了办学成本。
  2.财政投入总量不足,省属和部属高校间投入差异较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一直保持在国际上较快的发展,然而,教育投入却与此不相协调,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国际统计数据显示:国外中等收入国家教育投入占GDP比重一般为4.35%,高收入国家为5.46%,平均水平为4.59%。而根据我国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全国教育经费情况执行公告”显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以及校办产业减免税等项)占GDP的比例,2004年为2.79%,2005年为2.82%,2006年为3.01%,2007年为3.32%,2008年为3.48%。这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国家要求达到4%的目标。
  高等教育投资在结构性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政府对部属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点大学)的投入力度远远强于地方高校。从图1各项指标分析来看,2007年部属高校的校均财政拨款是地方高校9倍,部属高校的校均事业收入是地方高校近6倍,部属高校的校均其他来源是地方高校192倍。另外,可以看到财政拨款仍是部属高校经费来源主体,占投资总量的主导地位。
  图1 2007年黑龙江省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校均投入图(单位:万元)
  数据来源:根据《黑龙江省教育经费统计主要指标提要》和《黑龙江省教育统计主要指标提要》整理。
  地方高校的投资总量、财政拨款、校均经费水平较部属高校都较低,其来源结构中事业收入过高、经费使用效益过低等不合理情况也较部属高校更为严重。另外,公立高校与民办高校、省会高校与地市高校、普通高校与成人高校等校间财政投资差异化较大,高等教育投资存在结构性的不合理,违背教育公平,阻碍高等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3.教育经费使用效益不高,存在资源浪费的现象。
  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就是教育投资。在现实环境中,原本就不足的高等教育投资中,还有许多因素限制了高校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甚至还存在许多教育资源浪费现象。
  高校教育经费效益不高和教育资源浪费现象主要表现为:(1)校舍、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等的使用率不高,闲置现象严重。据世界银行统计表明,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的教学设备和实验室的利用率约在60%以下。(2)缺乏科学的成本核算机制和竞争机制。高校行政和后勤的运行成本过高,2007年我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占教职工的比例平均只有59.17%,而黑龙江省的比例仅为52.92%,使得原本以教师为主的高校非教学人员数量快速增长,增加了许多非主导因素的经费支出,比如办公费、差旅费、人员经费等,成为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沉重包袱。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以高等教育活动为专门职能的高校,不得不承担许多本应由社会承担的成本,比如黑龙江省2008年支付师生员工的医疗和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障支出28235万元,占教育事业性经费支出个人部分5.8%。3、科研成果转化效益低。尽管我国高校每年的国家级科研成果8000多项,但真正能够成功转化却不到十分之一。据2008年全国科技成果统计年度报告显示:大专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为30.26%,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70%水平有着较大的差距。4、高校专业设置趋同。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专业设置趋同现象越来越严重,形成了校校办“英语”,校校设“计算机专业”的局面,高校没有按照自身的类型和未来市场的需求设置专业,导致了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困难,也浪费了教育资源的投入。

《基于经济学视角下高校教育经费来源优化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基于经济学视角下高校教育经费来源优化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