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材料 >  入团申请书 > 内容

国内外知名学者终身教育概念的分析与比较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20 06:15:34     阅读:


  摘 要:本篇致力于通过列举朗格朗、捷尔比和郝克明、吴遵民四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关于终身教育概念观点的表述,了解终身教育的内容与发展,并对四位知名学者的终身教育概念进行分析与对比,总结各学者之间关于终身教育观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总结出相对统一并适合中国国情的终身教育概念中心思想。
  关键词:终身教育概念;知名学者;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古今中外的终身教育雏形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的孔子、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以及近代教育家陶行知等代表人物。他们对于“终身教育”含义的共同点在于教育是贯穿人的一生,也就是人们口中常说得“活到老,学到老”。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这种思想没有得到及时的继承和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的需求,终身教育这一思潮再一次被提起并重视,大家对于终身教育的理念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正因如此,导致终身教育的概念比较混杂,无法形成统一的共识。
  二、国内外知名学者的终身教育概念表述
  (一)保罗?朗格朗(Paul Lengrand)——学会学习
  1910年12月出生于法国康普兰的保罗?朗格朗,1965年12月,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成人教育会议上,以终身教育为主题的学术报告发言中,首次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概念,并在同年出版的《终身教育引论》中系统阐述了他的终身教育思想内容:终身教育是在人的整个一生过程中,不论何时何地何种形式的教育总和,强调具备学会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达到一种对于人性和人的愿望更加尊重、有效、开放的社会的目的。
  从《终身教育引论》一书中,没有找到终身教育的明确概念,一直围绕着“终身教育”主题进行表述,还没有比较统一的内容,其中有一部分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提倡学习者要养成学习的习惯和获得继续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即所谓“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人们在任何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的重心不能再放在具有局限性或已安排好的固定内容上;而应该具备理解、吸收和分析的能力、将学得的知识进行条理化的能力、能处理抽象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一般与特殊之间关系的能力、把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朗格朗终身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思想观点是学会学习,这对于当今的教学模式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终身教育的视角下,课堂上教的是方法,课外何时何地都能学内容,只有学会学习才能有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才能更有效率地完成自己的学习兴趣,这才是终身教育的目的。一方面能解决在浩瀚的知识海洋如何选择和找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另一方面,具体的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淘汰,只有学会学习,才能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以自身强大的能力应对社会发展的变迁。
  (二)捷尔比——反体制型终身教育
  埃特里?捷尔比(Ettore Gelpi)出生于意大利,是一名终身教育研究的倡导者与实践家。1972年,接替朗格朗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部的部长,他在朗格朗终身教育概念的基础上进行伸延,他的终身教育概念可以归纳为:“学校教育和学校毕业以后教育及训练的统合:它不仅是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之间关系的发展,而且也是(包括儿童、青年、成人)通过社区生活实现其最大限度文化及教育方面的目的,而构成的以教育政策为中心的要素”。
  从文字表述上看,捷尔比的终身教育思想在朗格朗的基础上增加了实践途径的可能性,但仅靠这一特点诠释捷尔比的终身教育思想是不够全面的。回溯捷尔比的教育工作经历,与社区居民接触较为密切(20世纪50年代在米兰郊区移民劳动者社区从事教育活动),面向的服务对象也大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1971年服务于非洲象牙海岸),他曾在1983年出版的《终身教育—被压制与解放的辨证法》指出,终身教育不仅是公民的一种权利,它的受众群体应该更倾向于第三世界国家和弱势群体,因为教育有一定的阶级性。所以,他的终身教育思想倾向于“反体制型终身育教论”。他强调终身教育的自律性需要社会、政治和经济相统一的结合,自我决定学习,并积极参与教育社会实践。目前,我国终身教育的实施借鉴了捷尔比的理论成果,运用社区生活的方式传播终身教育思想理念,在活动过程中丰富参与者的学习与生活。
  (三)郝克明——終身教育向终身学习过渡
  郝克明,中国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兼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组组长,长期致力于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的研究,关于终身教育的思想概念的解释,她继承了前人的观点,也认可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生生存》的报告中提到的,终身教育是一个整体的教育过程,它由任何形式、任何表达方式和任何阶段的教学行动构成一个循环的关系时所使用的工具和表现手法。教学的功能不再拘泥于按照某些特定的标准、需要和见解去训练未来社会的伟大人物,或想一成不变的培养某一规格的青年,而是要面向所有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时间范围也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年龄,而是向着适合个人的终身方向发展。这个概念表述给世人传达了终身教育的外在形式,但没有提及在中国的发展形势下如何进行实践活动。
  从郝克明个人对于终身教育(学习)的研究出发,她在2010年5月《关于上海国际终身学习论坛学术研讨情况的报告》提出的重要观点从“终身教育”逐渐转向“终身学习”,通过研读各项资料发现,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承担主体的不同,终身教育的承担主体是社会,而终身学习的主体是个人。终身学习的内容更加注重人的能力发展,强调终身学习的主体——学习者学会学习的重要性。这与朗格朗强调学会学习的终身教育思想不谋而同,从终身教育转向终身学习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教育己经不能完全适应人们对终身学习的要求。教与学的关系不仅仅存在于学校教育的特殊领域中,存在于个人的生存经验与智慧中,更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全部领域中。
  细致解读郝克明先生关于终身学习的研究,可以看出两个重要观点:一个是以学习者为主体;另一个则是教与学的关系。她不仅向教育领域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同时也解决了当前学校在教与学关系中存在的矛盾点。在现阶段,无论身处哪个教育阶段,总能听到对教育环境质疑的声音,例如: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进步、所学专业与就业不对口、教学形式单一等等,在如此的教育大环境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甚至学校机构都沦为了教育机器,而不是因地制宜、从每个人的特性出发的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那么,郝克明先生的终身学习概念帮我们解决了现实需求,不需要考虑学习年纪,不需要受到长辈或者周围朋友的指使,不需要担心学校呆板的教学计划,而是从学习主体的个人出发,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不再拘泥于学校这个特定的地点实施教学行为。

《国内外知名学者终身教育概念的分析与比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国内外知名学者终身教育概念的分析与比较.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