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材料 >  入团申请书 > 内容

加强高校党员干部法治思维与依法办事能力建设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23 06:10:57     阅读:


  [摘 要]本文在论述加强高校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现实意义的基础上,阐释了高校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内涵,评析了当前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建设方面高校党员干部尚存在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培育法律信仰为前提、以提高学教能力为路径、以完善制度规范为关键、以落实监督检查为保障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党员干部;法治思维;依法办事;研究
  [中图分类号]D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2 — 0030 — 02
  一、加强高校党员干部法治思维与依法办事能力建设的现实意义
  高校党员干部法治思维与依法办事能力建设作为高等教育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依法治党、加强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高校是知识精英荟萃之地,高校党员干部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许多高校党员干部在其学科专业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果,成为推動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中坚力量。然而,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在高校改革与发展进程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法治思维与依法办事能力的缺陷,个别领导干部甚至触犯党纪国法锒铛入狱。其中,比较典型的案例是我省石家庄经济学院原党委书记郝东恒因涉嫌受贿罪被依法逮捕,接受司法审查。〔1〕此外,在教育部对直属高校以及各地对省属高校的巡视工作中,被巡视高校暴露出一些典型问题---有的高校党组织涣散、纪律松弛;四风问题、重点领域权力寻租问题;基建、科研、生活腐化等。〔2〕上述问题不仅给高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也阻碍了高校党的建设及法治建设的进程。
  二是依法治校、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保障。依法治校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是将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等各项事务纳入法治轨道,实现高校的依法治理。在依法治校进程中,高校党员干部法治思维与依法办事能力的高低显得尤为重要。高校章程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执行以及有关教师、学生申诉救济的制度实践,无不体现了法治对于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的追求;而若达到“良法善治”的法治目标,就需要高校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在高校自治管理实践中不断运用法治思维,切实依法办事。同时,高校在探索与构建现代大学制度进程中需要理顺与政府、市场、社会的外部关系,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其内部治理结构。外部关系的处理需要以法治为依归,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亦应以法治为追求。因此,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建设为高校以法治方式协调处理其内外部关系,实现高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二、实践中高校党员干部法治思维与依法办事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一)法治基础薄弱。高校在巡视工作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一定程度上说明高校法治建设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党员干部不知法、不懂法现象依然存在。实践中,部分党员干部对业务所涉及的法律知识知之甚少,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往往照搬照抄法条的规定,不能灵活运用蕴含在法律条文之中的原理、原则处理问题,导致不能很好地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与权力。因此,新形势下党员干部不能止步于“知法”,要将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将法律规定吃准吃透,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满足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党员干部法治素养提出的新要求。
  (二)法治信仰缺失。部分高校党员干部嘴上讲法治、墙上挂法治,就是不能将法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究其原因不外乎是缺乏对法律的敬畏和信仰。党员干部一旦缺乏对法律的敬畏之心,极易在金钱、利益、美色面前丧失原则,铤而走险,触碰法律底线;党员干部若是丧失对法律的敬仰之情,就容易滋生权大于法的观念,从而视法律为无物,在公权力运行过程中将法律玩弄于股掌之间,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手段和方式。据法制晚报记者统计,十八大以来,教育部对高校的腐败一直保持高压态势,去年至少有31名高校领导干部“落马”。〔3〕问题实质在于这些贪官从内心深处缺乏对法律的信仰和敬畏之情,违背了一名党员干部应当具备的依法履职、不得触碰法律红线这一最基本的职业要求和素养。
  (三)程序法治意识淡薄。高校管理实践中,一些党员干部缺乏对程序法治的理解和重视,往往注重遵循法律法规的实体性规范,追求管理的实效,认为只要实体结果公正即可,程序规范不重要;甚至有人认为与程序公正相比较,实体结果的公正来得更重要。程序法治意识的淡薄导致一些高校在自主管理实践中对于影响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事项、对于涉及师生权益的重要事项在决策程序上缺乏相关风险评估、科学论证、专家咨询及民主参与程序,使看似公正的决策缺乏程序法治的基石,从而为高校持续健康发展带来安全隐患。同时,党员干部在履职过程中对当事人程序权利的侵犯,如给予学生违纪处分时不履行相应的告知、听取陈述和申辩及送达等项程序义务,极易导致实体处理结果被司法机关认定为无效,这已是被多起司法判例所佐证的事实。
  (四)法制宣传教育缺乏实效。高校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党员干部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高校法制宣传工作在宣传教育效果上很难有所突破。究其原因一是高校的法制宣传教育是整个国家法制宣传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整体环境欠佳的条件下,高校很难做到独善其身、一枝独秀。二是高校自身对法制宣传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在以教学、科研为导向的整体工作规划中,法制宣传工作经常被边缘化。三是高校缺乏对党员干部法治素养、依法办事能力的考核机制,致使一些党员干部不能真正重视法制教育,内心深处缺乏对法制宣传教育的渴望和需求,实践中也很难通过常规化的法制宣传提升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三、加强高校党员干部法治思维与依法办事能力建设的对策与路径
  (一)培育法律信仰是前提。高校党员干部法治思维与依法办事能力建设首要的一点是培育法律信仰。要坚信法律是高校治理的最佳模式,舍此别无他方。对于法治的信仰,作为一种法治观的形成,西方社会较我国传统封建社会要早很多。柏拉图主张哲人治国,把城邦的完善、公民的幸福生活寄托在统治者个人身上;后来其治国理念又从贤人政治转变到法律之治,认为法律具有至高无上性,统治者和臣民都必须服从法律。后来,亚里士多德又在此基础上提出治国需要“良法”,认为法治是良法之治。反观几千年的中国社会法制发展史,虽然也曾闪烁法家思想的光辉,但一以贯之的德治、礼治思想成为治国理政的最佳选择,在此基础上人治思维大行其道,德与刑都沦为统治者维护其政权的工具。高校党员干部要自觉自愿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在工作生活实际中做事讲法律、处理问题靠法律,真正将法律融于心、践于行。只有内心信仰法律,才能将思想、行动统一到法律的标杆上来。

《加强高校党员干部法治思维与依法办事能力建设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加强高校党员干部法治思维与依法办事能力建设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