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材料 >  入团申请书 > 内容

【古漪园导游词(老园区2.24).doc】古猗园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24 08:27:07     阅读:

导游词 各位亲爱的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古猗园游玩,首先我谨代表我们古猗园景区及所有工作人员向你们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我是古猗园景区的导游,我叫xxx。俗话说: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我很高兴有这个机会陪同大家一起游览古猗园。在之后的导游中,如果有什么地方我讲的不清楚或者大家有什么问题,欢迎提出,我将尽我所能为各位解答,希望我们古猗园的优美风景和我的服务能给大家带来一份好心情。谢谢! [古猗园概况] 在游园之前我先占用大家一点时间来简要介绍一下我们古猗园的概况。古猗园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古猗园,初名“猗园”,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1566年),为时任河南通判闵士籍所建。猗园之名取自《诗经》“绿竹猗猗”,形容竹子美盛的样子。最初由明代嘉定竹刻名家朱三松精心设计,有“十亩之园,五亩之宅”的规模。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洞庭山人叶锦购得后,大兴土木,修葺装点,因隔了一个朝代,更名为“古猗园”。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9年)由地方人士募捐购置古猗园,作为州城隍庙的灵苑;
同治至光绪年间,园内又增建厅、堂、庵院,开设酒楼茶肆,作为祀神集议和游览休闲的场所。新中国成立后,古猗园历经多次改扩建,2009年经过园区改造和东扩建设,面积达到130余亩。全园按不同景观划分为猗园、花香仙苑、曲溪鹤影、幽篁烟月四个景区,具有猗猗绿竹、明清建筑、幽静曲水、花石小路、楹联诗词五大特色以及古朴、素雅、清淡、洗练的园艺风格。园内保存的唐代经幢、宋代普同塔、南厅、微音阁等文物、历史遗迹,弥足珍贵,引人探古问胜。

[缺角亭] 现在您正在波平如镜的鸳鸯湖上,沿九曲桥北行,我们即将进入古猗园老园景区。眼前这座山叫竹枝山,高耸于山顶的四角凉亭飞翼凌空,色调柔和瑰丽。与其他方亭不同的是,它只缺东北一角,这便是沪上闻名的爱国主义纪念地——“缺角亭”。请您拾级而上,边走边听我给您介绍一下缺角亭的来历。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使中国人民蒙受奇耻大辱。东三省沦陷的消息传来,南翔人民无不义愤填膺,决定在古猗园建造一座纪念亭以志国耻。1933年4月,当地爱国志士朱寿明、陈少芸等六十人带头署名发起集资建亭,当地百姓纷纷捐款响应,旅沪殷商富户也慷慨解囊。方亭仅缺东北一角,象征东北三省的沦陷,而另三只翘角又一反常态,塑之以紧握铁拳,高高举起,体现了中华儿女与日本侵略者抗战到底、收复失地的决心。建亭之后,人们将它命名为“缺角亭”,又名“补阕亭”,缺角志耻,勿忘爱国。高悬于亭内的“缺角亭”三字,由著名书法家胡问遂题写。登山入亭,环顾四周,顿觉心胸开阔,兴致盎然。

[南厅] 我们前方这座造型朴实精美的庭院建筑叫南厅,具有四百多年历史,依竹傍水,是古代园主的书房兼卧室。南厅外墙镶嵌多幅浮雕,表现的是发生在南厅园内一场激烈的奴仆索契斗争。明朝末年,在各地农民起义浪潮的影响下,嘉定一带爆发了奴仆索契斗争,发生在古猗园南厅的斗争就是其中一例。当时,奴仆们群集南厅,逼令主人家拿出卖身契,并历数李宜之一家种种罪状。李家故意推诿,激起众怒,最终奴仆们将李宜之家人全部打死。李宜之本人因有事外出,逃此劫难,之后此厅一度被称之为“难厅”。南厅在抗战时被毁,后几经修葺恢复原貌,属文物保护单位。院内幽静古朴,内置石笋、睡莲、腊梅,修竹茂盛,四季有景。1976年,著名画家刘海粟和夫人到古猗园作画写生,独钟情于南厅,并在此品茶小憩。

南厅外矗立的石质建筑为“唐代经幢”,建于唐咸通八年(公元867年),历时八年完工。高约十米,仰莲基座,四大天王坐立其顶,各节为束腰莲花瓣,出于盛唐工艺,巧夺天工。此座唐经幢于上世纪60年代遭到雷击,上半截倒塌散失,另一座完好无缺地矗立于古猗园微音阁前。

而唐经幢南侧有座四面环水、树木繁茂、曲径通幽的小松冈,清咸丰年间曾作为小刀会秘密联络点之一。现在我们穿过南厅西侧的小石桥,向北继续游览。

[鸢飞鱼跃轩] 此处是鸢飞鱼跃轩。轩门呈圆形,好像一轮圆月从湖面冉冉初生。月门上方“鸢飞鱼跃”这几个字,相传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手迹,实际上这四个字是朱熹早年的一幅书法作品,用人们更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表达朱熹深奥的理学思想,老鹰在天上飞,鱼儿在水中游,形容世上万事万物各得其所。我想当初园主以“鸢飞鱼跃”来命名此轩,也许是为了求得心灵的居所和平静吧。古代猗园东南一带,庙宇鳞次栉比,河网纵横,松柏参天。气候温暖潮湿,使鸟类有觅食栖身之处。古猗园更是山清水秀,环境优美谧静,使鸟儿最理想的栖身之处。鸢飞鱼跃轩一带,有湖有岛,有山有树,花鸟鱼虫应有尽有。游人至此,实在其乐无穷,实乃名副其实。

[逸野堂] 这幢古老华丽的建筑名为“逸野堂”,原是园中主厅,是园主接待宾客的场所。堂名“逸野”,表达了园主追求平静安逸、自由自在的生活情趣及隐逸为高的思想境界。此堂初建于明代,因以楠木为柱,又称之为“楠木厅“。又因四面道路相通,登堂可览全园之胜,俗称“四面厅”。清代沈元禄《猗园》中记载:“奠一园之体势者,莫如堂”,堂后植桂,中秋赏月,庭中桂香,疑身在广寒宫中。堂外“逸野堂”三字匾额由著名书法家唐云所书,拾阶走入堂内,抬头可见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题额“华岩墨海”,反映了当时文人相聚的盛况。

逸野堂前的这两棵古树名叫盘槐,也叫龙爪槐,北边的一棵已经有480多岁了。园主闵士籍在建园时为了增加逸野堂的气派和美观,就在这堂前栽种了一对盘槐。盘槐的形状像龙的爪子又像黄盖伞,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只有皇家花园中才能成对种植。后来有人告发官府说园主有谋反之意,园主得知后慌忙用铁锹铲除了南边的一棵,才没能构成谋反之罪。因此,北侧一棵盘槐就是现在上海历史最悠久的盘槐了。

请您低头看看脚下的道路地坪,它不单用于行走,也是一种艺术欣赏。在逸野堂四周,冰裂式的地坪上饰有碧玉如意、无字天书、暗八仙等图案,游人经过,似踏织锦,如入仙境。

[五老峰] 游客们,在逸野堂北侧,有五座请看这五座奇形怪状的假山,形似五位操琴弹唱的老人,名为“五老峰”。传说他们原是五位大仙。第一位叫龙仙老,已九千岁,只见他弯腰曲背,俯视沉思;
第二位是鹤仙老,五百岁,身材颀长,正盯着前面一块石桌;
第三位是鹿仙老,侧立五仙之中,引颈前视,六百岁;
第四位叫鸢仙老,最年轻,三百岁,正在凑近鹿仙老耳语;
第五位鹅仙老,七百岁,似在引吭高歌。

这五位大仙原在玉皇大帝御花园中,感到寂寞无聊,就在中秋之夜来到人间赏月,不知不觉来到逸野堂前,见月光下的逸野堂犹如月宫下落人间,缕缕桂香,阵阵虫鸣,凉风习习,若隐若现胜过仙境。五位大仙想不到人间竟有如此妙境佳处,便操琴弹唱。他们决定脱离寂寞的天宫永留人间,那棵古盘槐便是龙仙老的手杖,五位大仙的坐骑也在古猗园安家落户,神鹿奔入梅花林,鹤栖白鹤亭,龙钻小云兜,鸢翔湖面,鹅游荷花池。这便是“五老弹琴”的传说。

[水木明瑟] 经过五老峰,我们即将进入水木明瑟景区。2008年8月16日,投资近3000万元的古猗园改扩建项目正式动工,水木明瑟区域,是古猗园恢复改造的核心区域、也是规划改建的重点。根据童隽的《江南园林志》中有关古猗园的图样,本次改建进行了浓墨重彩的修复,恢复了古丰、水木明瑟、藕香榭、春藻堂、清馨山房等建筑和核心区的原有面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有云:“池上有客亭,左右楸桐,负日俯仰,目对鱼鸟,水木明瑟,可谓濠梁之性,物我无违矣。” [白鹤亭] 戏鹅池西面的这座亭子叫白鹤亭,亭旁碧池中竖有一块高大的石碑,石碑上镌刻着诗一首:白鹤南翔去不归,唯有真迹在名基;
可怜后代空王子,不绝薰修享二时。白鹤亭构造独特,五角高翘好似孔雀开屏,顶端有一只振翅欲飞的白鹤。游客们,大家看看白鹤往哪个方向飞去?对,向南。其实这是为了纪念“白鹤南翔”的典故而建造的,是南翔镇得名的传说见证。相传梁代天监年间,当地人挖到一块一丈长的石头,之后便常常有一对白鹤飞来停在上面。一个叫德齐的和尚路过此地,认为这块石头乃从天而降,才能吸引吉祥如意的白鹤停留,因此必然是块佛地。于是他开始集资募款,在天监四年(即公元505年)以这块宝石为奠基,建成一座佛寺,建成后白鹤便向南飞去,因此题寺名为“白鹤南翔寺”,此地便称之为“南翔”,也就是说南翔古镇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300多年过去了,到了唐代开成年间(公元806-840年),白鹤南翔寺已经倒塌。有一天一个叫行齐的和尚友看到一对白鹤飞来,此时又得到当地人士莫少卿的善款,便再次修复白鹤南翔寺。竣工那天,白鹤又向南飞去,从此后再也没有回来,石头上便留下了上面说到的这首诗。到了宋朝绍定年间,白鹤南翔寺受皇帝赐名为“南翔寺”,而到了清朝康熙年间,玄烨又提名为“云翔寺”。虽然当初清朝时的云翔寺如今只剩下两座砖塔,但大家来到白鹤亭,则可以了解到云翔寺的变迁和古镇南翔的由来。继续向前游览,我们将观赏到“南翔小笼”的发源地——不系舟。

[不系舟] 这里便是三面临水的不系舟。“不系舟”,顾名思义就是无所牵挂,自由自在之舟。唐代诗人白居易《适意》诗之一:“岂无平生志,拘牵不自在;
一朝归渭上,乏如不系舟。”表达了作者有心摆脱风波险恶的官场,求得心灵之舟可以安详宁静地停泊。古猗园中不系舟始建于明代,本是园主的书画舫,吴中书法家祝枝山特为手写“不系舟”。后遭毁坏,由清代名医和鸿舫重题。舟上有清末进士廖寿丰撰书的一副对联:“十分春水比檐影,百叶莲花七里香。”这一船型建筑,船头设一对石缆桩,分列左右。前舱较高,两侧设榄窗。中舱略低,两侧设吴王靠。后舱有二层楼,登高凭栏可观园景。整座建筑的外观给人以一种明快亲切的感觉,犹如船儿静静地停泊在岸。凭栏赏戏鹅池全景,低头可观水中游鱼,悠然惬意。清同治年间,南翔小笼馒头创始人黄明贤因在古猗园不系舟叫卖,从此以皮薄、馅大、汁多、味鲜、形美著称的南翔小笼名声大振,后在西藏路和豫园开设分店,成为如今沪上驰名中外的名点小吃。

自不系舟隔戏鹅池南眺,可见到一座半浮于水面的水榭“浮筠阁”亭亭孤立。明代建园时与众不同,全部以竹为材建成,竹顶竹柱竹廊,竹椅竹栏竹窗,依山浮水,与对面的不系舟遥遥相对。阁后竹枝山临水而立,周旋环水,水随山转,动静结合,山因水活,意境深邃。戏鹅池西堤上的白鹤亭,顶端白鹤停立,展翅欲往南飞,是根据古代“白鹤南翔”传说而建此亭,南翔地名亦由此而来。游览白鹤亭,使人浮想联翩,增加探古幽情。

自不系舟向东而行,请您继续游览。

[微音阁、唐经幢] 这里是微音阁。建于1947年,高十米,下层为滴水阁,错落典雅,由微音社募捐建成,属文物保护单位。微音社系民国期间南翔地区知识分子自发组成的社团,意指在黑暗社会发出呐喊之音,点燃星星之火。在南翔出版微音半月刊,时时抨击时政,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阁内外悬挂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胡厥文、朱学范题写的“微音阁”草书匾额,及由微音社成员陆象贤撰文、周大刚书写的《微音阁记》,记录着微音阁的历史。

微音阁前的唐代经幢是本市现存的最完整的经幢之一,与南厅前的唐经幢成对。经幢为我国古代宗教石刻的一种,创建于唐,到宋、辽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以后又渐少见。整座经幢造型秀丽,雕凿精美,人物形态丰腴典雅,雍容自若,各种纹饰简洁传神,装饰性强,为经典的唐代雕饰风格,确是我国古代工匠把想象和现实结合起来所创造出的艺术珍品。

[梅花厅] 据清代沈元禄《古猗园记》记载:“梅花亭栋宇基址皆肖梅花”。梅花厅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此厅造型壮观,主厅开阔,长门革扇。门窗、梁檐精雕梅花图案,四周植有红梅、绿梅、腊梅数十株。梅花厅前的百年老梅,更是杆枝叠韵、嶙峋苍鲜,与后植的梅树争相吐艳,一片香雪。如赶巧的话,雪天赏梅更具韵味。而梅花厅前两棵柏树姿态古怪,梅花奇石方寸得宜。这“梅花厅”的匾额,由前国家司法部长魏文伯题写。初春时节,花卉树木都还生机未复,唯有自古被人们喻为品格高尚完美的“四君子”——梅、兰、竹、菊和“岁寒三友”——梅、兰、竹中的寒梅,满枝盛花,傲然挺立于春寒料峭之中。不知道各位游客注意到没有,梅花厅的窗格、四周的花石小路都是梅花图案,园是梅花园,厅是梅花厅,窗是梅花窗,路是梅花路,香是梅花香。即使梅花凋谢,遨游其中,似仍觉有梅花清香,趣味不减。

[曲香廊、百年牡丹] 游客们,这里是曲香廊,位于鸳鸯湖南侧,因沿湖岸犬牙交错,就曲设廊,曲径通幽。又因廊檐园中种植桂、菊、梅、兰,杂以翠竹,四季芳香,因此得名。请您从西侧入廊,迎面是一座四角攒尖亭,临水而筑。透过园月门眺望湖心亭、九曲桥等湖中景物犹如彩虹明镜,别具一格;
涟漪骤起,波光浮动,山林亭台,楚楚动人。曲香廊北侧植有清同治年间的百年重瓣紫牡丹,蓬径巨大、枝条茁壮,花径大如碗口、娇艳欲滴,曾有花开62朵的记录;
南侧植有96岁高龄的重瓣紫牡丹,枝条高挑、亭亭玉立,花色紫艳、花瓣叠嶂,形态饱满如绣球,与百年牡丹左右呼应、相映生辉。每当春季风和日丽之时,牡丹花盘旋翔舞,香馥异常。其形、其色、其姿态变幻莫测,随人喜好而命之。上海古猗园牡丹花友会,即以园内两株百年古牡丹为主角,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展示牡丹“国色天香”的魅力。以花为媒、以花会友,着力营造春季和谐欢乐的游园氛围。

[南亭] “南亭”位于南大门、照壁之东,是古猗园中最南面的亭子,故谓“南亭”。亭为仿古八攒尖顶,柱间设座栏,便于游人座憩。南亭地处僻静,远离山水。南亭引人入胜之处在于亭上的一幅楹联“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这里虽然没有山,云来的时候层层叠叠好像一座座山,这里虽然没有水,但是月亮升起来的时候,柔和的月光照在大草坪上,好像一池湖水,可谓“无山一天山,无水满地水”。“楹联诗词”乃是古猗园五大特色之一,而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如人之须眉,是必不可少的点缀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亲爱的游客,至此,古猗园(老园区)之行已近尾声,您可以到附近的“茗轩”茶室稍事休息,或继续向东游览新园区,感谢您的参观游览。欢迎您再次光临,谢谢! 8

《【古漪园导游词(老园区2.24).doc】古猗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古漪园导游词(老园区2.24).doc】古猗园.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