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材料 >  入团申请书 > 内容

价值澄清理论在高职德育课程中的运用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8-31 06:07:30     阅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gjts/gjts201303/gjts20130325-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gjts/gjts201303/gjts20130325-2-l.jpg
  摘要:价值澄清理论在高职德育课程中的借鉴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理念层面,倡导主体间性的德育范式,树立弘扬主体、尊重他者的人本主义课程导向;二是在方法层面,以“三阶段+四策略”的教学模式促成学生的价值认知、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能力养成。实证研究表明:价值澄清理论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合理的借鉴运用,有助于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调节以及自我意识的强化。但需要注意的是,如运用不当可能滋生放弃道德判断,搁置道德引导功能,错而不纠等问题,需批判性地吸收。
  关键词:价值澄清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德育;人本主义教育部鲁昕副部长2012年6月在全国职业院校德育创新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座谈会中提出,“要以创新精神进一步做好德育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德育课程教学是高职德育的主渠道,在教学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成为高职德育的重要任务。
  对高校德育课程学生满意度调查的数据显示,学生倾向满意的是“任课教师”和“教学态度”,倾向不满意的是“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课程价值”;对教学的期望值最高的是“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技能”和“教学效果”等因素指标。[1] [2]而所有以上这些因素指标都和教师的教育理念息息相关。提高高职德育课程实效性的关键在于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要洋为中用,在课程教学中合理借鉴、科学运用有启发和利用价值的西方德育理论。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悉尼·西蒙(Sidney B.Simon)和霍华德·柯申鲍姆(Howard Kirschenbaum)等人创建的价值澄清(Values Clarification)理论是世界范围内非常重要的德育理论。该理论主张学校应帮助青年澄清并选择自己的价值观,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操作性和应用性上。在高职德育课程中进行借鉴运用,有助于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道德认知、判断和选择能力,在纷扰的社会现实与多元的价值冲突中澄清认识,寻求个人、社会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从而逐步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价值澄清理论在高职德育课程中的运用价值澄清理论在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下文简称“思修”)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在理念层面,倡导主体间性的德育范式,树立弘扬主体、尊重他者的人本主义课程导向;二是在方法层面,改革传统生硬灌输的教育模式,以“三阶段+四策略”的价值澄清教学模式促成学生的价值认知、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一)理念层面:倡导主体间性的德育范式
  传统的德育范式是“单向直白灌输式”的权威知识教育,“施教”的主体和“受教”的客体人为被割裂,主客体二分使得双方缺乏平等的对话和交流,挫伤积极性的同时,也使得“受教”方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难以养成自觉的道德认知、理解和判断能力,教育效果堪忧。况且,大学生面临更为严峻的生存境遇和更为丰富的文化场景:过去指导行动的单一的道德原则面临经济发展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带来的种种考验,失去了往日效力,旧有范式操作缺乏适切性,在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中,青年学生极易陷入没有确定道德原则的生存窘境。此语境下,“思修”教学不可能再走过去强制灌输的老路,而是要遵循高职学生身心特点、认知规律,根据其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借鉴运用价值澄清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主体-主体”的主体间性德育范式,强调“平等主体”、“交互活动”、“重视成人教育(能力和德性的培养)”,走出一条弘扬主体、尊重他者的对话之路,以期合理解决德育主体面临的道德困惑与道德冲突。
  显然,倡导主体间性德育范式的“思修”课教学就是要协助青年正视多样化选择,明晰道德动机,凸显内部道德冲突,促使他们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获取深入了解生活以及整合思维、情感、行为的智慧,从而推进道德实践,达成预期的德育目标。正如威尔逊所言:“培养学生道德的善意的努力是在道德相对主义以及怀疑传统价值观的文化大气候下进行的。对于道德教育有强烈使命感的教育工作必须在‘价值中立’的课堂气氛的约束下设法施行道德教育。”[3]必须申明的是,价值中立不代表没有立场。从课程目标出发,“思修”课教学仍必然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底线,秉持社会主流道德共识。诚如价值澄清学派之言,虽然他们认为“当今世界不存在一种绝对正确的宗教、一种绝对正确的道德、一种绝对正确的政治体制”[4],但也是有一定的预设条件,即“只要不超过国家法律,一切观点可以讨论、检查、确认、拒绝或怀疑”[5]。由此可见,德育课程保持中立应是以打破同一、张扬差异,解构本质、正确、恒久、绝对真理为学理根基。现代性到后现代主义的范式更迭成为“思修”课程建构的预设背景。澄清的价值不再是传统伦理学具有实体意义的概念,而是将之设置为背景底色,更多地偏向属于私人领域价值获得的过程,即与个体生活方式相融合的态度、兴趣、目的、抱负等。
  ·高职教育·价值澄清理论在高职德育课程中的运用 (二)方法层面:建立“三阶段+四策略”的价值澄清教学模式
  价值澄清理论提炼的四大关键因素,一是以生活为中心;二是接受现实;三是经过思考做出选择;四是培养自我指导的能力。根据这四个因素构建“三阶段+四策略”教学模式,实施价值澄清教学法,将重点放在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世界上,有利于学生在可接受、愉快的气氛中反省人生。
  1.教学模式:“三阶段+四策略”
  价值澄清理论的宗旨是帮助学生澄清个体的价值陈述与行为,这就需要践行课程教育理念、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指导标准等。在实际运用中,考虑到操作的简单易行和效果的把握,建立了“三阶段+四策略”的教学模式。“三阶段”是指价值形成的三个阶段:选择、珍视和行动,体现了“受教”主体价值选择的过程。其中,选择阶段包括自由地选择、从各种可能的选择中进行选择、对每一种可能选择的后果进行审慎思考后做出选择;珍视阶段包括对选择感到满意、愿意向他人确认自己的选择;行动阶段包括根据选择行动以及以某种方式不断重复。[6] “四策略”是指完成价值认知、理解和判断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包括:交谈、书写、讨论、预知后果的扩展。而这“三阶段+四策略”的设计,均是旨在鼓励学生做出自我反省,促进思考,以澄清并审视富有个性化的价值选择。教学中,教师作为“施教”主体,不再以真理的占有者自居,摒弃传统道德说教、训诫、灌输,致力于推动学生独立思考价值问题,帮助学生探索生活意义,以确保每个人能形成独立自主的批判精神,并在人生的各种不同情况下做出一致的价值选择。

《价值澄清理论在高职德育课程中的运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价值澄清理论在高职德育课程中的运用.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