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材料 >  入团申请书 > 内容

从社会事件的剖析中探索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方式与途径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8-31 06:09:29     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复旦投毒案”及医学生见义勇为等案例对高校德育的意义展开阐述,高校德育旨在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健康的价值观选择,从而净化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社会文明新风尚。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与文献资源,对高校德育工作开展方式与途径进行简要梳理,以期为今后工作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复旦投毒案; 心肺复苏; 造血干细胞捐献; 高校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12-0064-03
  高校德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德育中应包括心理辅导、情绪疏导、情商教育、生命教育等。德育教育应从小抓起,但限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已具备较好的理解力和执行力,是最容易形成较为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阶段,在教育上效果更为显著。然而,大学生容易受一些形象直观的、观点新奇、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社会思潮的影响,且处于不稳定状态,高校德育工作正值社会转型时期,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着多种挑战。因此,更需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各种思潮和文化的撞击下,青年人的思维得以开阔,但也会有不少负面思想鱼目混珠,对信息的合理判断与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德育对于培育先进思想情操、高尚道德品质,充分发挥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推动作用,有着重要促进意义。
  当代大学生自主性、创造性更高,有更强的独立意识,但不少学生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包容性差,思维狭隘,遇事爱钻牛角尖,冷静理性分析能力不够等问题;有强烈的人际交往需要,渴望他人接近自己、理解自己,难以融入时孤独自卑;从小受唯成绩论的影响,挫折承受力差,遇到比自己优秀的容易对自身定位不准确。这些问题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引导时,需合理分析大学生需求,肯定其积极方面,帮助大学生将消极方面予以克服,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也是德育的现实意义所在。
  事件回顾: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黄洋(耳鼻喉科)遭室友林森浩(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投毒致死。起因是两人因性格不合,生活中一系列事件导致矛盾爆发,林用投毒来“整人”,最终,林森浩受到“一审死刑,终审死刑”的宣判。
  一个案件,两个家庭,生死离别,何等凄切。在刑前,纵使林森浩有多么深刻的悔悟,却已无法挽回鲜活的生命。正如林森浩所说“(这件事)很恶劣,很愚蠢……”,在最后的辩护中,他说:“……我认为犯罪根源可能是这样的,首先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这几年时间里,可能是因为性格内向,再加上我对为人处事这方面重视不够,不怎么学习这方面,……我对于为人处事可能缺少正确的认识;第二,我觉得可能是我已经有点形成了讲话或者做事不计后果的这种习惯,而且我遇上事情之后也会有逃避的习惯。”
  黄洋和林森浩,两位平日里会被大多数学子、大多数家长艳羡的大学生,却因性格问题在日常相处中较多摩擦,最终走向悲惨结局。黄洋性格外向,但锋芒太过显露,而林森浩对自己情感过于压抑,心态不够稳定,两个人在自我教育、自我调控方面均有不足。
  自我调控能力是情商的重要表现,它要求人们理性对待、妥善管理自己的欲望和情绪。大学时期既是人们智力发展的时期,更是心理成熟的时期。有的大学生比较外向,对看不惯的事情大加抨击,对认同的事情赞赏有加,遇事容易冲动,不太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有的大学生比较内向,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非常容易形成心理疾病或情绪障碍,极易导致极端行为的发生。复旦投毒案就是缺乏调控自己情绪的能力的典型个案。
  从林森浩的这番言论中不难看出,他有基本的道德认知,但法律意识缺乏,未受到合理有效的引导,教育不是一蹴而就,应该是细水长流,传统应试教育以学业成绩为重,忽视人文素养的提升,久而久之使学生不懂得与人沟通,表达自己的情绪,对生命认识浅薄、不够尊重,一失足成千古恨。此外,两位都是复旦大学的优秀学子,临床医学学生即未来的医生,试想如果之后走上工作岗位,不懂得如何与人沟通、体恤他人情绪,又如何能建立依从性好的医患关系呢?
  当然也有一些正面的案例带给青年学生们极大的激励。2014年7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郑雅雪,在毕业实习期间,在地铁站对一因心脏疾病倒地老人给予心肺复苏,帮助老人恢复呼吸直至送上救护车,最终老人脱离危险;无独有偶,2015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心电功能科医生陈易馨,系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届毕业生,外出时遇到一名两岁半男孩溺水,立即给予心肺复苏,为孩子的顺利抢救争取了时间。此外,同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2016年5月,我校叶伟杰同学在校附属第一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受捐者为一名8岁患白血病的小女孩,这也是我校首例造血干细胞配对成功。我校学生对无偿献血一直抱有较高的积极性,每次献血车开进校园,总会有不少同学排队参加无偿献血。当时叶伟杰同学也是在浙江省中医院(我校附属一院)实习期间与同学一同参与献血,并多抽了10 ml血样,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在得知配型成功后,叶伟杰说服了父母,决定捐献造血干细胞,“因为自己是一名医学生,相关的医学原理也会了解一些,治病救人的医德教育从来没有忘记。”学校对这些事件都表现出极大的关注,都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及时准确的报道,宣扬社会正能量的同时,也是希望对在校学生起到积极正面的教育引导作用。
  笔者由于工作原因接触这些正面典型的同学的过程中,体会到助人为乐无关所处的岗位、无关性格内外向,关键时刻伸出援手可能就如同本能一样,首先需要扎实的专业技能,但更重要的或许就是德育在日常生活中闪现的光辉。此外这些学生在校期间均有学生活动负责经历,对于个人的责任意识培养有着重要影响。由此可见,提高责任意识也可以推动德育开展,作为某一组织的负责人,自然而然地认为自己应该承担起沟通交流、理解关怀的责任,对自己道德约束会更为强烈。因此,结合自己工作经历与查阅的文献,对目前所在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简单的总结,以期能对自己与同行们今后的工作有所参考。

《从社会事件的剖析中探索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方式与途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从社会事件的剖析中探索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方式与途径.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