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材料 >  入团志愿书 > 内容

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四个理由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4 06:06:39     阅读:


  [摘要]师范生免费教育是优化师范生源、提高教师素质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师范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必然选择,是缓解大学生贫困现象的有效举措。师范生免费教育应在六所部属师范院校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全面铺开。同时,与之相应的师范生义务服师役制度、各级政府发展师范教育的投入责任制也应尽快建立起来。
  [关键词]师范生 免费教育
  [作者简介]朱武卫(1968- ),男,河南开封人,开封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师资培训与师范教育。(河南 开封 475004)
  [中图分类号]G6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4-0170-02
  
   2007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宣布,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至今,有关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制度、方法已陆续出台。笔者以为,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政策应在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完善、顺畅的运行机制,并在多级各类师范院校全面铺开。主要理由如下。
  
   一、师范生免费教育是优化师范生源,提高教师素质的迫切需要
  
   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师范院校实行招生并轨、收取学费,这一措施挫伤了优秀初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院校的积极性,引起了师范院校生源的连年下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早在1994年,原国家教委师范教育司司长余长泽同志就深刻指出:“……总结上说,高师的生源问题还是比较大的。”“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师范院校带来的主要矛盾,我想恐怕要是两个问题,一个是钱,一个是人。钱少,生源质量差。当然,生源质量差,与钱有关系,取消‘师范生免费教育’对师范院校生源质量产生的冲击可见一斑。客观地讲,师范院校收取学费对部属和分属师范大学生源的影响并不大,但对市属师范院校生源质量的冲击可以说是致命的。以淄博市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的唯一机构淄博师专为例。‘并轨’前的1993年,该校招收五年一贯制‘小教大专’新生60人,入学成绩几乎囊括了淄博市中考前60名的学生;2000年,该校新生入学成绩最低分与淄博市普通中学相近,但高分段的学生已经很少,但仍能完成招生计划;到了2006年,该校五年制‘小教大专’连未流的学生也招不满了。2004年,该校升格,但招生批次为高考录取最后一个批次,高考成绩300分左右就能录取……”这种情况与笔者所在学校的情况非常相似。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校招收的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生,中招考试分数均高于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这些师范生基础学力强、学业成绩好、教职观念重,深受社会的好评。随着师范院校招生、收费政策与其他高校并轨,从2000年起,我校招生的录取分数线逐年降低。现在,报考我校的学生尤其是实践生可以说都是基础学力最差的学生,学校的门槛甚至降到了只要有中招考试成绩就能入校上学的令人尴尬、痛心的境地。这些“师范生”基础学力弱、学业成绩差、教职观念淡、纪律观念松,给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转行”,从事教师职业的只占一小部分。
   生源质量的不断下滑引发师范生素质的普遍下降,研究表明:在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下,多元的思想意识、自我中心观念不断增强,个人奋斗、自我设计、功利与实惠成为生活的准则,许多高师生不能正确处理个人追求与社会需求的关系,缺乏团体协作精神,有些人甚至缺乏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礼貌。师范生素质下降的后继效应是从教素养的缺失。某师范大学对本校毕业生连续四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在工作能力上,在试用一年后,因教学艺术和方法问题不能胜任工作者占19.2%;教学能力方面,差等的占17%;语言、板书、实验操作能力不过关的占55%。原国家教委《师资培训信息》的调查报告显示:“师专毕业生作为教师职业技能的口头表达能力、板书能力、班主任工作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与教改意识相对较差”“师专毕业生音体美素质及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能力比较差,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缺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知识与能力。 ”
   总之,师范教育收费的实施降低了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对初高中优秀毕业生的吸引力,导致师范生综合素养的降低,引发近些年新入职教师从教素质的下滑。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整体素质,阻碍素质教育的推行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阻抑基础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鉴于此,尽快大面积实施师范免费教育政策已是优化师范生源、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的当务之急。
  
   二、师范生免费教育是体现教育公益性,落实师范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义务教育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这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而教师则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为基础教育、义务教育培养师资的师范教育理应具有公益性。具体分析,基础教育就其基本方面不属于市场经济范畴,因而不能由市场来调节。基础教育是一种公民基本素质教育,培养的是劳动力半成品,其教育成果不具有商品性,它不能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义务教育是一种免费教育,由个人支付学费将会影响到义务教育的实施,教育经费只能由政府来补偿,但这种补偿具有非自发性;基础教育投资效益具有明显的间接性、迟效性、长效性、多因性特点,不同于物质生产,无法精确计量,因而无法采取市场调节,教育经费应由国家承担,而不应推向市场。总之,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是国家最大的公益事业,而为这种公益事业培养教师的师范教育只有具备公益性才能满足国家最大公益事业的需求。师范教育具有显著的公益性。这种公益性就是国家为了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念,为了提高全民族的基本素质,为了促进自身综合实力的建设,为了保障自身的政治稳定和国防安全,对关乎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师范教育进行的投入、生产和分配。总之,基础教育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决定了师范教育的公益性,师范教育的公益性与基础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是一致的。
   师范教育的公益性决定了政府应当对师范院校的生源进行调节,并以国家计划投资的方式配置师范教育资源,意味着政府必须承担教师培养的职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师范教育进行宏观调控。在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情况下,师范生将不再支付学费,这种举措会进一步强化国家在发展师范教育方面的责任,迫使国家各级政府加大对师范教育的投入。这样,就会使师范教育有比较稳定、充足的经费来源,保证师范院校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就会吸引优秀学生报考师范院校,投身教育事业,使师范院校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建设。同时办学条件的改善、培养人才质和量的提高又会极大地提升师范院校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使优先发展师范教育的政策得以落实。总之,师范生免费教育既是师范教育公益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强化政府在发展师范教育方面的职责,更是确保师范教育的经费投入、落实师范教育优先发展地位的自然选择。
  
   三、师范生免费教育是追求教育公平性、均等性,缓解大学生贫困现象的有效措施
  
   自教育产业化政策实施以来,包括师范院校在内的高等学校的收费标准逐年攀升,在许多地方,大学的收费标准远远高于普通家庭的年收入,使众多家庭无力承担高昂的学费,从而催生了高等学校中令人担忧的“贫困一族”。新华网曾对高校新生家长做过问卷调查,以低收入大学生所需费用占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50%)为参照,我国有46.3%的家庭的年收入不足一个学生一年的学费。调查结果显示,有80.1%的家长对当前的收费标准难以接受。相关资料显示,1996年,高校学费占农村居民收入的86.7%,1997年学费已经超过农村居民收入,到2000年几乎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两倍,占城镇居民收入的70.3%。由此可见,目前大学过高的收费已远远超过我国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导致大学生贫困现象逐年加剧。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在校贫困大学生已达240万左右;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5%~10%,人数在60~120万。过高的学费一方面使一部分高中优秀毕业生不能按学业成绩进入理想的大学;另一方面,过重的经济负担使贫困大学生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与现代教育权益的公平性、教育机会的均等性相矛盾。若“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能在试点的基础上尽快铺开,就能吸引家庭贫寒的城乡优秀毕业生报考师范。这样,既优化了师范院校生源,又减轻了贫困家庭的经济压力,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等学校的贫困生现象,真正凸显社会主义教育的公平性、均等性,可谓一举多得。

《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四个理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四个理由.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