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材料 >  入团志愿书 > 内容

社区管理有哪些_关于推进“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管理服务模式的研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25 12:15:47     阅读:

关于推进“一委一居一站一办” 社区管理服务模式的研究与思考 社区是以一定区域为基础、具有共同利益和认同感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为完善社区社会管理,整合各部门延伸到社区的服务职能和资源,形成统一、有效、务实的基层社会服务与管理机制,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立“一委一居一站一办”新型社区管理服务模式的要求,以此推动社会管理中心下移、资源下沉,提升社区建设科学化水平。课题组结合**的实际,就推进“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管理服务模式作了粗浅的分析研究。

一、“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管理服务模式的内涵 “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管理服务模式概括起来说,就是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形成村(居)委会依法自治,管理服务站承接公共服务,综治办负责维稳的社区管理格局。即在城市社区健全党委(总支、支部)、居委会、管理服务站、综治办,农村社区健全党委(总支、支部)、村委会、综合服务中心、综治办。其中党组织是核心,领导和支持村(居)委会依法实行村(居)民自治。村(居)委会是最基层的自治组织,依法承担着组织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职能。社区服务站(中心)是服务村(居)民管理社区的重要平台,是党和政府联系村(居)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开展就业、计生、劳动、助残、养老、卫生、环境等社会服务,拉近政府与群众的距离,促进社会的协调和健康发展。综治办承担着组织、协调指导村(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规范治保、调解、群防群治、维护稳定的职能。因此,加强社区“一委一居一站一办”建设,是强化党的基层执政基础,强化社区民主自治,强化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强化基层综合治理与平安建设的迫切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管理服务现状 **共有农村社区298个,城市社区57个,其中分布在乡镇集镇的社区39个,位于市区的社区18个。18个城市社区的基本情况是:常住居民59964户, 195133人。其中1万人以上的社区10个,5000-10000人的社区7个,5000人以下的社区1个。从社区辖区面积来看,1.5-2平方公里的12个,1-1.5平方公里的4个,1-0.5平方公里的1个,0.5平方公里以下的1个。

**社区建设工作起步于2001年,当时的社区管理服务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承接社区管理服务的是“一委一居”,实际上只是社区服务。2002年,**建立了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主要职责,并把社区建设工作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了社区服务规划。2003年,下发了《**市区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实施方案的通知》,对下岗和转岗职工进行实用技术培训达1万多人次,使6000多名下岗职工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培植再就业示范岗12个、再就业基地4个。市区共设立460多个便民利民服务网点等。2008年7月,启动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制定了“十个一”、“六室五站三场所二阵地”和“8+X”的建设标准,在南殷、西桥、六圩等农村社区开展了试点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2010年,以乡镇区划调整为契机,在原溪桥、刘陈、七圩、马甸、横垛、蒋华镇集镇建立了乡镇级社区服务中心,为辖区范围的村民开展服务活动。2011年9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管理服务模式,积极推进城乡社区一体化建设,到2015年要使95%的城市社区、85%以上的农村社区达到省定和谐社区建设标准。

一委。**城乡社区都建有党支部或党总支、党委。市区社区共有党员3934人,建立社区党总支18个,党支部62个。农村社区共有党员27355人,建立社区党总支288个,党支部771个。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全部开通,党员教育管理有效加强,社区党建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一居。2010年,**村(居)两委会换届选举共产生村(居)委会成员1111名,村(居)委会主任372名,其中,实行直选的村(居)有361个,占97%。“两委会”成员中,居委会成员159人,大专以上文化的59人,占37.1%,大学生村官20人,平均年龄46岁。村委会成员952名,高中文化的499名,占52.4%,大专以上文化的119名,占12.5%,大学生村官254人,平均年龄45岁。建立健全了村(居)民代表大会、村(居)民监督委员会等制度,村民自治率达99.3%,居民自治率达97.8%。

一站。**较早就提出建立社区管理服务站,一站式服务涵盖计生卫生、养老助残、劳动就业、法律咨询等方方面面。有与管理服务站相衔接的社区社会组织369个,社区志愿者组织96个,志愿者人数达9600人,其中注册志愿者达8549人。

一办。**2011年提出在社区设立“综治办”,主要承担社区综合治理职能,综治办主任由社区党组织书记或村(居)委会主任兼任。目前,多数社区综治办组织形式已经建立,但缺少专职人员,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三、“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社区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涌现出一批省、市和谐社区,但社区管理服务还存在许多不足,突出表现在:“一委一居”的作用发挥还不明显,“一站”服务平台还没有完全建设到位,不少是流于形式,实用性不强,“综治办”维稳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产生这些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
1、社区建设工作机制未形成。虽然**早在2002年就成立了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2012年又建立了社区建设管理指导委员会,但是,没有真正形成由政府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积极参与,运转灵活的工作运行机制。从县级层面的民政部门来讲,内部没有设置专门从事社区建设工作的机构和人员,一室多项职能,且人员少,无法进行分工协作。从乡镇层面上讲,也大都没有专门的社区建设和管理指导机构,没有专职工作人员,也没有编制和经费,各项工作仅民政助理一个人。因此,社区建设工作形不成合力,强势推进。

2、社区建设认识没有到位。从总体上说,社区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各级各部门所重视,但重经济工作轻社区建设的观念仍然客观存在。有的领导干部对社区的概念不清,不知道社区是个什么意思,更不用说社区建设了,有的不了解党和政府对社区建设的政策规定,因而不能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和加强社区建设的紧迫性、重要性,多于应付,不思进取,缺乏对社区建设特点规律的研究和思考,存在观念不新、力度不强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建设的全面有效推进。

3、社区的职能职责不清。以行政命令向社区村(居)委会下派硬性任务,把社区当作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这是长期制约社区建设、社区居民自治的一股习惯势力。比如一些职能部门工作错位,把自己不好做、做不好的工作推向社区;
一些职能部门强调“把工作向社区延伸”,但在实际过程中,却往往只是牌子、制度、检查进了社区,而经费、人员、指导、服务不到社区,造成了社区工作硬性指派任务多、考核检查会议多、群众意见多。

4、社区管理服务力量较弱。随着社会管理重心下移,社区工作的难度不断加大,部分社区人手明显不足,难以承担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
有的社区工作人员文化水平偏低、年龄偏大,知识结构难以适应新型社区工作需要。这些都制约了社区管理服务站设立、运作和发展。

5、社区建设经费严重不足。一是基础设施投入经费少。以18个城市社区为例,自有办公用房的仅8个,其余10个靠租借;
有5个社区办公用房面积不足100平米,最小的只有60平米,两房面积达标的仅2家;
大多数社区办公用房不具备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的条件,许多社区的服务用房一室多用,靠换牌子应付检查。农村社区办公用房的矛盾突出,面积大小不均,如曲霞镇印达村办公活动用房达到1500平方米,而有的村只有40多平方米。全市城乡社区租借办公用房的72个,占总数的24%。二是办公经费和管理经费微乎其微,党建工作经费每年2000元也是杯水车薪。三是工作人员工资待遇低。2011年城市社区工作者平均月工资仅为1332元,远低于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农村社区干部待遇则更低。

四、推进“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管理服务模式的工作重点 **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省和泰州市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精神,研究出台了《**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推进“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的具体措施,落实好《意见》精神,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要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1、完善社区管理服务基本模式。推进“一委一村(居)一站(中心)一办”服务管理体制,着力提升社区建设科学化水平。首先,切实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逐步扩大党组织班子直接选举范围,加大对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建设的指导力度,做好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党员工作,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其次,强化社区村(居)委会职责。村(居)委会将依法组织村(居)民开展各种自治活动,协助街道(乡镇)做好与村(居)民利益相关的工作,推动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覆盖到全社区。第三,着力构建综合服务平台。社区管理服务站(综合服务中心)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按照专干不单干、分工不分家的原则,为社区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劳动就业、养老助残、文化体育、法律援助等服务,并按照社区规模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社区管理服务站(综合服务中心)统一悬挂“江苏社区”标识。第四,加强社区综合治理工作。综治办要切实承担起社区综合治理职能。综治办主任由社区(村)党组织书记或村(居)委会主任兼任,并配备专职人员。

2、进一步优化社区布局。按照“边界分明、规模适度、走向合理”的要求和便于管理、便于服务、便于村(居)民自治的原则,确定社区村(居)委会管理服务范围。城市社区原则上按照3000-3500户左右的规模设置,农村社区原则上按照3000-5000人左右的规模设置。进一步做好村(居)规模设置调整这篇大文章。编制好全市社区发展规划,充分挖掘和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文化优势和社区特色等优势资源,以使“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加强社区公用设施建设。把社区工作用房和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社区发展专项规划。城市按照每百户不低于20平方米且每个社区不低于500平方米的标准建设管理服务站,农村按照每百户不低于40平方米且每个社区不低于500平方米的标准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凡新建小区的社区居委会配套用房建设均按照上述标准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一次到位。对城市老社区没有工作用房和服务设施或者不达标的,由街道(乡镇)通过新建、购买、置换、改造、租赁等方式,在两年内予以解决,市财政给予适当支持。

4、实行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对确需进入社区管理服务站(中心)的行政事务,经市社区建设和管理指导委员会统一审核后予以准入,并制定准入目录。凡属于市级机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一律不得转嫁给社区管理服务站(中心);
凡依法应当由社区协助的事项,要为其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
凡委托社区办理的有关服务事项,将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

5、加强社区队伍专业化建设。严格按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确定村(居)委会成员职数,城市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成员为5-9名,农村社区为3-7名。积极创新社区用人机制。提倡社区党组织成员与村(居)委会成员交叉任职。落实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城市社区不少于5名,农村社区不少于3名。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由市民政局统一招录,实行劳动合同制,由市社区服务中心与其签订服务协议,统一派遣到社区管理服务站(中心)工作。各部门驻社区工作人员由社区统一管理。加强对社区干部、专职社工的教育培训。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统一考试,取得社会工作专业职称,提升他们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城市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水平达80%以上,农村达50%以上。

6、提高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将社区管理服务站(中心)信息化建设纳入全市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充分利用现有信息网络资源,力争用3-5年的时间,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社区的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实现数据集中采集、资源多方共享。整合市、街道(乡镇)、社区面向村(居)民群众、驻区单位服务的内容和流程,建设集行政管理、社会事务、便民服务为一体的信息服务网络,城乡社区信息化覆盖率达90%以上。

五、构建社区“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管理服务的保障措施 **在推进“一委一居一站一办”方面已经进入实施阶段,课题组认为,在工作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保障。

1、进一步加强组织管理。推动社区工作办公室常态化开展工作,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落实编制、经费和场所。各街道(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指导协调专门机构,加强推进社区“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管理服务模式。将社区“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管理服务建设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绩效评估机制。建立健全社区“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的考核、评议、工资待遇、保险、奖惩、培训、提拔任用等制度,并列入市双文明百分赛进行评比考核。对于不能认真履行社区建设工作职能的社区负责人,经民主评议不称职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要给予免职或依法进行罢免。

2、进一步加强部门协调。**社区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应结合自身工作职能,加强协调配合,做到部门工作与推进社区“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建设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落实,形成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驻社区内各单位,要提高积极融入社区,支持和配合社区开展工作,参与社区建设。着力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3、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全面推行“开放式办公、一站式服务”,社区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前台服务,实现由坐在办公室等着服务到“一站式”主动服务的根本转变,充分发挥社区管理服务站(中心)基础平台的最大效能。按照“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的社区管理服务模式,全面推进社区扁平化、网络化管理服务,实行“一专多能、一口受理、一网协同、一站式服务”,实现社区管理服务效能的全面提升,坚决杜绝“一站式”流于形式的现象。

《社区管理有哪些_关于推进“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管理服务模式的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社区管理有哪些_关于推进“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管理服务模式的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