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材料 >  入团志愿书 > 内容

浅谈后金融危机时期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28 06:10:15     阅读:


  摘 要:本文以2009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为背景,提出在全球经济仍然处于不明朗时期的中国高校固定资产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统筹规划固定资产管理,创新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固定资产管理评价体系、激励体系,创新高校固定资产核算机制等一系列思路,试图为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关键词:固定资产; 后金融危机时期; 管理;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6-109-002
  
  一、高校固定资产概述
  参考普通高等教育学校的实际管理情况,根据财政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规定,凡包含以下三个标准之一的物资均列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范围:单价在五百元以上(含五百元)的行政固定资产;单价在八百元以上(含八百元)的教学、科研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并在使用的过程中物质基本保持原有形态的资产。另外,某大批同类物资虽然单位价值在五百元以下但使用期限在一年及以上的,也按照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最新的教育部所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将高校固定资产分为房屋及建筑物,土地及植物,仪器仪表,机电设备,电子设备,印刷机械,卫生医疗器械,文体设备,标本模型,文物及陈列品,图书,工具、量具和器具,家具,行政办公设备,被服装具,牲畜,以及计算机软件共十七大类。
  二、后金融危机时期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
  2008年10月金融危机来势凶猛,曾经叱咤风云的华尔街投资银行或倒闭或被并购,房利美、房地美以及保险业巨头和商业银行几乎面临灭顶之灾,美国三大汽车巨头深陷金融危机的泥潭,购买力下降、失业率攀升、金融危机波及美国实体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欧洲、日本也步美国后尘进入衰退。在我国,4600多万中小企业的发展深受影响。生产成本激增、融资困难加剧、外贸出口受阻等因素造成国内很多企业要么关门倒闭,要么纷纷裁员以应对金融危机。2009年,经过一年的调整和政府调控,经济在指标上逐步显示出回暖的迹象,但仍然无法完全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世界经济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高等教育学校虽然未受到金融危机的正面冲击,但亦无法独善其身。从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衰退到2009年增长缓慢,税收明显减少,政府投入高校的财政补助亦减少;高校的资金来源学费和住宿费也因为金融危机引发的工人失业、居民收入下降等因素导致事业收入大幅度减少。本可用于增加学校固定资产投资的专项经费也随之受到牵连,大打折扣。许多高校无力购置新设备新资产,甚至存在不维修、减少更换陈旧设备的现象。
  三、后金融危机时期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高校固定资产配置缺乏可行性论证和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
  高校固定资产的购置经费主要由国家财政拨出,使用范围和用途跟着政府的指挥棒走,这意味着资金来源、办学成本和使用效率并不是高校财务需要斤斤计较并用心钻研的问题,这种管理体制造就的现实情况存在以下问题:学校各个部门内部没有整体规划固定资产的利用,不从提高已有设备使用效率入手,而是盲目购置资产设备追求资产的数量多、仪器贵、设备全、档次高;部门之间互相攀比设备数量和质量,数量越比越多,档次越比越好,导致设备出现重复购置、大材小用、缺乏维修和保养,甚至闲置浪费的现象。高校固定资产的整个业务活动过程涉及学校内部四大板块:决策管理部门——主管校长或国有资产领导小组;归口管理部门——总务处、设备处或图书馆;财务管理部门——财务处;使用管理部门——学校各个使用单位。这四大板块对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活动的整个过程,包括资产立项、申购、验收、入账、报增、领用、保管、变动、调剂、维修维护、分布、清查、统计、分析、上报数据、动态监管等缺乏统一协调、相互牵制、动态全面的管理。
  2.高校固定资产使用和管理中弊端凸现
  2.1使用效率低下
  高校固定资产购置缺乏科学化管理,中央下拨的购置资金使用效率效益低下,财务预算编制缺乏前瞻性和可预见性。首先,部分资产如教室房屋建筑物、公务用车等并未充分利用,部分资产闲置甚至被人出租谋取私利;部分资产因事前无统筹规划或决策失败导致资产重复购买配置,甚至出现全新设备大量闲置,最终因为更新换代被淘汰。其次,学校缺乏合理统一管理,各部门仅从自己的私利出发追求资产数量多设备全,资产无法在全校范围内共享,资产效益没有达到最大化。第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只有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指导精神而没有将实际行动落到实处。如果能将固定资产周转率、设备完好率等指标作为对各单位固定资产使用效益的综合考核参数,调整各单位年度固定资产购置预算的指标,对集团内共享的固定资产,按各单位的使用时间分摊成本,并加以考核,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2.2管理和监控不到位
  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固定资产采用的管理模式是多头管理,即决策管理部门(分管校长和国有资产办公室)负责固定资产的总体清查和资产监督等指导性工作;归口管理部门:总务处、设备处和图书馆,负责相应资产的采购、报增、调拨、报废,以及清查统计等具体工作;财务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资产使用部门负责资产保管使用、维护。这种制度最大的弊端是各自为政、权力分散、职责不清。首先,多头管理造成各部门管理相互脱节,资产底数不清,账物不符、数据失真、瞒报漏报的现象普遍存在。例如,有的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包含在房屋、建筑物内,工程竣工后按照整体的工程项目决算,其中的固定资产没有经过归口管理部门逐件报增登记就已在学校财务部门办理入账手续,清产核资时即出现账实不符现象。例如,固定资产产权界定的不清晰导致管理混乱的现象普遍存在。大部分高校将固定资产按用途划分为行政后勤固定资产和教学科研固定资产,并由不同归口部门管理,但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为数不少的部分资产既可作为行政后勤用途也是教学科研资产,使用人员也不知道这类资产该向哪个归口部门报增,归口管理部门亦出现交叉管理。例如,部分教职工因校内职务变动未在归口管理部门办理固定资产调拨手续而随意将名下资产在校内各部门中调配流动;各部门撤销或整合,设备互相调剂不向固定资产归口管理部门报告审批;有已退休(或调离)的教职工未能在退休前(或调离前)将自己名下的固定资产报废或调拨转移给在职人员,导致数年后成为无人认账的资产。
  3.高校固定资产处置和核算机制不科学
  目前国内高校资产丰厚,大型资产和大宗资产的处置不规范,调拨调出、单位报废、变卖转让,没有严格履行报批手续;未能应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和评估机构评估,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另外,目前固定资产核算实行不计提折旧,按照原值入账,而事实上,固定资产在购入后不仅使用中会发生损耗,价值也在随着新面世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而贬值,造成账面原值与资产真正价值之间差距较大,此核算体系不科学,会计信息不真实。
  四、后金融危机时期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创新
  1.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创新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大部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按照各分管校长领导归口部门各自管理一部分资产,仪器设备经过申请、审批、采购、报增、登记等各个环节后交给使用部门管理和使用,这种管理模式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管理,因产权界限不清容易导致多头管理、交叉管理、责任主体模糊和管理缺失,不能有效提高设备使用效率等问题。

《浅谈后金融危机时期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浅谈后金融危机时期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